快件输送系统的末端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315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件输送系统的末端分流装置,包括进料传送带、驱动检测带、分流带、加速检测带和分流传送带;分流带包括左分流带和右分流带;加速检测带包括左加速检测带和右加速检测带;分流传送带包括左分流传送带和右分流传输带;左分流带和右分流带皆由若干并排平行的辊棍组成,左分流带的辊棍和右分流带的辊棍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且左分流带的辊棍自后往前且向右倾斜,右分流带的辊棍自后往前且向左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包裹左、右分流的导向性,提高包裹分流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包裹传送速度,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实现包裹自动分流,自动化程度高。

Terminal shunt device of express delivery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d shunting device of a express delivery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feed conveyor belt, a drive detection belt, a shunt belt, an accelerated detection belt and a shunt belt; a shunt belt includes a left shunt belt and a right shunt belt; an accelerated detection belt includes a left accelerated detection belt and a right accelerated detection belt; and a shunt belt comprises a left shunt belt and a right shunt transmission belt; The right distributor belt consists of several parallel rollers. The rollers of the left distributor belt and the right distributor belt are located at the same horizontal position. The rollers of the left distributor belt are inclined from back to front and to right, and the rollers of the right distributor belt are inclined from back to front and to left. The utility model enhances the directivity of the left and right shunting of packages,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shunting of packages,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of operators, improves the delivery speed of packages, reduces the operation cost of equipment, realizes the automatic shunting of packages, and has a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件输送系统的末端分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物流输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快件输送系统末端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物流企业在包裹扫码检测完成后,需要人工对传送带上的包裹进行区域划分,并且采用单条传输线线体进行出库操作。由于包裹区域划分比较详细,再加上包裹的大小和种类不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各个隔口的货物堆积混乱,造成出库端的操作人员不能够及时将包裹装车发运。同时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的工作量日益增大,单条传输线线体已经不能满足大批量的包裹检测和传输的需求,但是针对企业来说,增加新的一条物流出库线不仅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占用大量的场地,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快件输送系统的末端分流装置,使用该装置后,增强包裹左、右分流的导向性,提高包裹分流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包裹传送速度,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实现包裹自动分流,自动化程度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件输送系统的末端分流装置,包括进料传送带,所述进料传送带的下游设有驱动检测带,所述驱动检测带的下游设有分流带,所述分流带的下游设有加速检测带,所述加速检测带的下游设有分流传送带;定义所述进料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为前,所述分流带包括左分流带和右分流带;所述加速检测带包括左加速检测带和右加速检测带;所述分流传送带包括左分流传送带和右分流传送带;所述左分流传送带位于所述左加速检测带的下游,所述左加速检测带位于所述左分流带的下游;所述右分流传送带位于所述右加速检测带的下游,所述右加速检测带位于所述右分流带的下游;所述左分流带和右分流带皆由若干并排平行的辊棍组成,所述左分流带的辊棍和右分流带的辊棍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左分流带的辊棍呈左端向后、右端向前地倾斜,所述右分流带的辊棍呈左端向前、右端向后地倾斜。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进一步地说,所述进料传送带靠近所述驱动检测带端的两侧均设有人工分拣工位。进一步地说,所述左分流带的辊棍和右分流带的辊棍的下方皆设有传动轮和传送带。进一步地说,包括转动轴和驱动电机,所述转动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联动,且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与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相抵,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与所述传动轮的表面相抵。进一步地说,包括第一变频调速电机、第一转动辊棍、第二变频调速电机和第二转动辊棍,所述第一转动辊棍、第二转动辊棍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变频调速电机、第二变频调速电机上,所述第一转动辊棍、第二转动辊棍分别与所述左分流传送带、右分流传送带转动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驱动检测带靠近所述进料传送带端的两侧均设置一红外驱动传感器。进一步地说,所述左分流带、右分流带分别设有第一加速红外传感器、第二加速红外传感器。进一步地说,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红外驱动传感器、第一加速红外传感器、第二加速红外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第一变频调速电机、第二变频调速电机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的分流带包括左分流带和右分流带,左分流带和右分流带皆由若干并排平行的辊棍组成,左分流带的辊棍和右分流带的辊棍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且左分流带的辊棍自后往前且向右倾斜,右分流带的辊棍自后往前且向左倾斜,左、右分流带的辊棍的下方皆设有传动轮和传送带,传送带内表面与驱动电机的转动轴外表面相抵,同时传动轮与传送带外表面相抵,在摩擦力作用下传送带能够带动左、右分流带的辊棍转动,将包裹做左、右分流处理,增强包裹左、右分流的导向性,提高包裹分流效率,实现包裹自动分流,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二、本技术的驱动检测带靠近进料传送带端的两侧均设置一红外驱动传感器,并且左、右分流带分别设有第一加速红外传感器、第二加速红外传感器,一旦包裹进入驱动检测带,触发红外驱动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发送命令给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开始运转,通过传送带带动左、右分流带的辊棍转动,包裹由左、右分流带传送至左、右加速检测带,分别触发第一加速红外传感器、第二加速红外传感器发送加速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发送加速命令给第一变频调速电机、第二变频调速电机,变频调速电机开始加速运转,提高包裹传送速度,降低设备运行成本,进一步提高包裹分流效率,自动化程度高。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流带的传动机构(以左分流带为例);图3是本技术的控制原理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进料传送带1、驱动检测带2、红外驱动传感器21、分流带3、左分流带31、所述左分流带的辊棍311、第一加速红外传感器312、右分流带32、所述右分流带的辊棍321、第二加速红外传感器322、加速检测带4、左加速检测带41、右加速检测带42、分流传送带5、左分流传送带51、第一变频调速电机511、右分流传送带52、第二变频调速电机521、人工分拣工位6、传动轮7、传送带8、转动轴9、驱动电机10和控制器1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技术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实施例:一种快件输送系统的末端分流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进料传送带1,所述进料传送带的下游设有驱动检测带2,所述驱动检测带的下游设有分流带3,所述分流带的下游设有加速检测带4,所述加速检测带的下游设有分流传送带5;定义所述进料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为前,所述分流带包括左分流带31和右分流带32;所述加速检测带包括左加速检测带41和右加速检测带42;所述分流传送带包括左分流传送带51和右分流传送带52;所述左分流传送带位于所述左加速检测带的下游,所述左加速检测带位于所述左分流带的下游;所述右分流传送带位于所述右加速检测带的下游,所述右加速检测带位于所述右分流带的下游;所述左分流带和右分流带皆由若干并排平行的辊棍组成,所述左分流带的辊棍311和右分流带的辊棍321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左分流带的辊棍呈左端向后、右端向前地倾斜,所述右分流带的辊棍呈左端向前、右端向后地倾斜。所述进料传送带靠近所述驱动检测带端的两侧均设有人工分拣工位6。所述左分流带的辊棍和右分流带的辊棍的下方皆设有传动轮7和传送带8。所述末端分流装置包括转动轴9和驱动电机10,所述转动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联动,且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与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相抵,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与所述传动轮的表面相抵。所述末端分流装置包括第一变频调速电机511、第一转动辊棍、第二变频调速电机521和第二转动辊棍,所述第一转动辊棍、第二转动辊棍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变频调速电机、第二变频调速电机上,所述第一转动辊棍、第二转动辊棍分别与所述左分流传送带、右分流传送带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检测带靠近所述进料传送带端的两侧均设置一红外驱动传感器21。所述左分流带、右分流带分别设有第一加速红外传感器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件输送系统的末端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传送带(1),所述进料传送带的下游设有驱动检测带(2),所述驱动检测带的下游设有分流带(3),所述分流带的下游设有加速检测带(4),所述加速检测带的下游设有分流传送带(5);定义所述进料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为前,所述分流带包括左分流带(31)和右分流带(32);所述加速检测带包括左加速检测带(41)和右加速检测带(42);所述分流传送带包括左分流传送带(51)和右分流传送带(52);所述左分流传送带位于所述左加速检测带的下游,所述左加速检测带位于所述左分流带的下游;所述右分流传送带位于所述右加速检测带的下游,所述右加速检测带位于所述右分流带的下游;所述左分流带和右分流带皆由若干并排平行的辊棍组成,所述左分流带的辊棍(311)和右分流带的辊棍(321)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左分流带的辊棍呈左端向后、右端向前地倾斜,所述右分流带的辊棍呈左端向前、右端向后地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件输送系统的末端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传送带(1),所述进料传送带的下游设有驱动检测带(2),所述驱动检测带的下游设有分流带(3),所述分流带的下游设有加速检测带(4),所述加速检测带的下游设有分流传送带(5);定义所述进料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为前,所述分流带包括左分流带(31)和右分流带(32);所述加速检测带包括左加速检测带(41)和右加速检测带(42);所述分流传送带包括左分流传送带(51)和右分流传送带(52);所述左分流传送带位于所述左加速检测带的下游,所述左加速检测带位于所述左分流带的下游;所述右分流传送带位于所述右加速检测带的下游,所述右加速检测带位于所述右分流带的下游;所述左分流带和右分流带皆由若干并排平行的辊棍组成,所述左分流带的辊棍(311)和右分流带的辊棍(321)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左分流带的辊棍呈左端向后、右端向前地倾斜,所述右分流带的辊棍呈左端向前、右端向后地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件输送系统的末端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传送带靠近所述驱动检测带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辉杨周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