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稳定杆卡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023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稳定杆卡箍,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稳定杆卡箍结构强度低、稳定杆不能达到最佳传递效果的问题。本汽车稳定杆卡箍,包括呈U形的本体,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固定部,本体的内侧具有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U形支撑圈,支撑圈的延伸方向与本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支撑圈与稳定杆为线接触,本体上设有用于起加强作用的加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强度高、成本低等优点。

Automobile stabilizer clamp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utomobile stabilizer rod clamp,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accessories.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of low strength of the existing stabilizing rod clamp structure and the failure of the stabilizing rod to achieve the optimal transmission effect. The clamp of the automobile stabilizing rod includes a U-shaped body. The two ends of the bod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fixed parts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frame. The inner side of the body has two U-shaped supporting rings arrange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supporting ring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body. The supporting ring and the stabilizing rod are in line contact, and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strengthening.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稳定杆卡箍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涉及一种卡箍,特别是一种汽车稳定杆卡箍。
技术介绍
汽车稳定杆是汽车悬架中的一种辅助弹性元件,它的作用是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改善平顺性。横向稳定杆是用弹簧钢制成的扭杆弹簧,横置在汽车的前端和后端。杆身的中部用套筒与车架铰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悬架上。当车身只作垂直运动时,两侧悬架变形相同,横向稳定杆不起作用。当车身侧倾时,两侧悬架跳动不一致,横向稳定杆发生扭转,杆身的弹力成为继续侧倾的阻力,起到横向稳定的作用。汽车稳定杆一般通过卡箍和车架进行连接,现有的卡箍包括呈U形的本体和设于本体两端的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固定部,为了降低成本,将卡箍设置得较薄,长时间使用后卡箍容易损坏,若直接将卡箍设置得较厚,就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现有的卡箍与稳定杆为面接触,接触面积大,当汽车发生倾斜时稳定杆一端的扭力无法及时传递到稳定杆的另一端,扭力无法及时平衡,稳定性差,不能达到使汽车横向平衡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成本低、结构牢固的汽车稳定杆卡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汽车稳定杆卡箍,包括呈U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内侧具有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U形支撑圈,该支撑圈的延伸方向与本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的支撑圈与稳定杆为线接触,所述的本体上还设有用于起加强作用的加强结构。通过支撑圈将稳定杆进行支撑,降低了两者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稳定杆的精准度,达到更好的横向稳定效果。在上述的汽车稳定杆卡箍中,两所述的支撑圈分别位于本体的两侧边处,两所述的支撑圈沿本体的一端处延伸至本体的另一端处,且两所述的支撑圈对称设置。在上述的汽车稳定杆卡箍中,所述支撑圈横截面的边缘呈圆弧形。在上述的汽车稳定杆卡箍中,所述的支撑圈由位于本体侧边的延伸部向内卷曲而成,所述延伸部的端面向内卷曲后抵靠在所述本体的内侧面上,该延伸部的厚度与本体的厚度相等。在上述的汽车稳定杆卡箍中,所述的加强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本体两端处的与本体固连的加强筋一和加强筋二,所述的加强筋一与其中一个固定部固连,所述的加强筋二与另一个固定部固连。在上述的汽车稳定杆卡箍中,其中一个固定部的下侧具有与该固定部一体成型的加强垫一,位于该固定部上的安装孔穿设在加强垫一内,另一个固定部的下侧具有与该固定部一体成型的加强垫二,位于该固定部上的安装孔穿设在该加强垫二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稳定杆卡箍具有以下优点:在本体的内侧通过延伸部向内卷曲形成有用于支撑稳定杆的两个支撑圈,支撑圈与稳定杆为线接触,两者的接触面积小,当汽车发生侧倾时能及时将稳定杆的跳动传递到另一端,达到及时平衡车辆的稳定,有效保证稳定杆的平衡效果;在本体与固定部之间增加加强肋一和加强肋二,在固定部的下方分别设置加强垫一和加强垫二,有效增强了本卡箍的结构强度,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中,1、本体;2、固定部;3、支撑圈;41、加强筋一;42、加强筋二;51、加强垫一;52、加强垫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汽车稳定杆卡箍,包括呈U形的本体1,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固定部2。如图1所示,本体1的内侧具有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U形支撑圈3,该支撑圈3的延伸方向与本体1的延伸方向相同,支撑圈3与稳定杆为线接触,本体1上还设有用于起加强作用的加强结构。通过支撑圈3将稳定杆进行支撑,降低了两者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稳定杆的精准度,达到更好的横向稳定效果。如图2所示,两支撑圈3分别位于本体1的两侧边处,两支撑圈3沿本体1的一端处延伸至本体1的另一端处,且两支撑圈3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撑圈3横截面的边缘呈圆弧形。如图2所示,支撑圈3由位于本体1侧边的延伸部向内卷曲而成,延伸部的端面向内卷曲后抵靠在本体1的内侧面上,该延伸部的厚度与本体1的厚度相等。如图1所示,加强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本体1两端处的与本体1固连的加强筋一41和加强筋二42,加强筋一41与其中一个固定部2固连,加强筋二42与另一个固定部2固连。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一个固定部2的下侧具有与该固定部2一体成型的加强垫一51,位于该固定部2上的安装孔穿设在加强垫一51内,另一个固定部2的下侧具有与该固定部2一体成型的加强垫二52,位于该固定部2上的安装孔穿设在该加强垫二52上。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稳定杆卡箍,包括呈U形的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固定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内侧具有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U形支撑圈(3),该支撑圈(3)的延伸方向与本体(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的支撑圈(3)与稳定杆为线接触,所述的本体(1)上还设有用于起加强作用的加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稳定杆卡箍,包括呈U形的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固定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内侧具有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U形支撑圈(3),该支撑圈(3)的延伸方向与本体(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的支撑圈(3)与稳定杆为线接触,所述的本体(1)上还设有用于起加强作用的加强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稳定杆卡箍,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的支撑圈(3)分别位于本体(1)的两侧边处,两所述的支撑圈(3)沿本体(1)的一端处延伸至本体(1)的另一端处,且两所述的支撑圈(3)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稳定杆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3)横截面的边缘呈圆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稳定杆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圈(3)由位于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岳斌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玖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