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2811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模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脱模装置包括脱模组件、紧固组件和顶出组件。其中,脱模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脱模控件和第二脱模控件,通过紧固组件分别与第一芯模和第二芯模相固定,顶出组件包括第一顶出件和第二顶出件,分别用于驱动第一脱模控件带动第一芯模沿竖直方向与长桁零件相脱离,以及驱动第二脱模控件带动第二芯模沿水平方向与长桁零件相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脱模装置,通过使用第一顶出件和第二顶出件,或者单独使用第一顶出件或第二顶出件,均能实现长桁零件快速脱模且能避免损伤长桁零件。

A demoul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mposite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to a demoulding device. The demould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demoulding components, fastening components and ejection components. Among them, the demoulding component includes the first demoulding control and the second demoulding control, which are relatively set. The first demoulding control and the second demoulding control are respectively fixed by the fastening component, and the first demoulding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demoulding component are respectively used to drive the first demoulding control to separate the first demoulding die from the long truss part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he second demoulding control to drive the second demoulding die. Separate from the long truss parts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demould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rapid demoulding of long truss parts and avoid damage to long truss parts by us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ejectors, or by using the first ejector or the second ejector separat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在T型或J型等长桁加筋壁板的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脱模楔子或拔销器将长桁芯模与长桁零件进行分离和脱除。图1是传统的脱模楔子1'的脱模原理图,图2是传统的拔销器2'的脱模原理图。如图1所示,将脱模楔子1'的尖端插入芯模3'和长桁零件4'之间的贴合面,按照一定幅度摆动脱模楔子1',使贴合松动以实现脱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脱模楔子1'不可避免地会使长桁零件产生横向移动及翻转力,而损伤长桁零件。如图2所示,拔销器2'的一端与芯模3'相连接,另一端带有可移动的重锤21',通过移动重锤21'产生冲击力,使芯模3'和长桁零件4'相脱离,但由于重锤21'需要足够的加速距离,拔销器2'需占用一定的操作空间,因此,上述两种传统的脱模方法都无法适用于飞机长桁零件组间距较小、长桁腹板和缘条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等严格要求零件尺寸精度的脱模场合。基于此,亟待专利技术一种能顺利脱模且不损伤长桁零件的脱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模装置,能顺利脱模且不损伤长桁零件。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脱模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一芯模、第二芯模与长桁零件相脱离,包括:脱模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脱模控件和第二脱模控件;紧固组件,设置在所述脱模组件上,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脱模控件与所述第一芯模相固定,将所述第二脱模控件与所述第二芯模相固定;以及顶出组件,包括第一顶出件和/或第二顶出件,所述第一顶出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脱模控件带动所述第一芯模沿竖直方向与长桁零件相脱离,所述第二顶出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脱模控件带动所述第二芯模沿水平方向与所述长桁零件相脱离。可选地,所述第一脱模控件包括水平边,所述第一脱模控件的水平边设置在所述第二脱模控件的上方,所述第一顶出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脱模控件的水平边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一顶出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脱模控件的上端面相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脱模控件整体呈L形。可选地,所述第一脱模控件还包括竖直边,所述第二顶出件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脱模控件的竖直边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二顶出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脱模控件的侧表面相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二脱模控件整体呈L形。可选地,所述第二脱模控件的上端朝向第一脱模控件凸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顶出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抵接,所述第二顶出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脱模控件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脱模控件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被配置为固定所述紧固组件。可选地,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并与所述第一芯模相固定,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并与所述第二芯模相固定。可选地,所述紧固组件为螺栓、螺钉或螺柱。可选地,所述脱模组件由钢或铁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脱模装置包括脱模组件、紧固组件和顶出组件。其中,脱模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脱模控件和第二脱模控件,通过紧固组件分别与第一芯模和第二芯模相固定,顶出组件包括第一顶出件和第二顶出件,分别用于驱动第一脱模控件带动第一芯模沿竖直方向与长桁零件相脱离,以及驱动第二脱模控件带动第二芯模沿水平方向与长桁零件相脱离。本技术提供的脱模装置,通过使用第一顶出件和第二顶出件,或者单独使用第一顶出件或第二顶出件,均能实现长桁零件快速脱模且能避免损伤长桁零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传统的脱模楔子的脱模原理图;图2是传统的拔销器的脱模原理图;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脱模装置与芯模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脱模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脱模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提供的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三提供的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如下:1'-脱模楔子;2'-拔销器;21'-重锤;3'-芯模;4'-长桁零件;100-脱模装置;200-芯模;201-第一芯模;202-第二芯模;300-长桁零件;400-飞机蒙皮;1-脱模组件;2-紧固组件;3-顶出组件;11-第一脱模控件;12-第二脱模控件;21-第一紧固件;22-第二紧固件;31-第一顶出件;32-第二顶出件;111-第一传动螺纹孔;112-第二传动螺纹孔;113-第一安装孔;121-抵接部;122-第二安装孔;1211-第一抵接面;1212-第二抵接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脱模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脱模装置100与芯模200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脱模装置100包括脱模组件1、紧固组件2和顶出组件3。其中,脱模组件1上设置有紧固组件2,能将脱模组件1与芯模200相固定,顶出组件3与脱模组件1通过螺纹相连接,能驱动脱模组件1分别沿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远离芯模200移动,从而实现芯模200与长桁零件300相脱离。具体而言,芯模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芯模201和第二芯模202,第一芯模201和第二芯模202之前成型有长桁零件300。脱模组件1包括相对设置的L形第一脱模控件11和L形第二脱模控件12,且第一脱模控件11的水平边设置在第二脱模控件12的水平边的上方,保证第一脱模控件11能竖直向上移动,第二脱模控件12水平向右移动时能保持水平,避免翻转。紧固组件2包括第一紧固件21和第二紧固件22,相对设置在第一脱模控件11和第二脱模控件12的竖直边上,以实现第一脱模控件11与第一芯模201相固定,第二脱模控件12与第二芯模202相固定。顶出组件3包括第一顶出件31和第二顶出件32,第一顶出件31竖直穿设在第一脱模控件11的水平边上,第二顶出件32水平穿设在第一脱模控件11的竖直边上,第一顶出件31和第二顶出件32均通过传动螺纹与第一脱模控件11相连接,且第一顶出件31和第二顶出件32的伸出端分别与第二脱模控件12的上端面和侧表面相抵接,从而实现脱模组件1相对于顶出组件3沿顶出组件3的延长线方向移动。图5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脱模控件11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脱模控件1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脱模控件11的竖直边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3,第二脱模控件12的竖直边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22,分别用于安装第一紧固件21和第二紧固件22,实现脱模组件1与芯模200相固定。第一脱模控件11的水平边和竖直边分别开设有第一传动螺纹孔111和第二传动螺纹孔112,分别用于连接第一顶出件31和第二顶出件32,第二脱模控件12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模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一芯模(201)、第二芯模(202)与长桁零件(300)相脱离,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模组件(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脱模控件(11)和第二脱模控件(12);紧固组件(2),设置在所述脱模组件(1)上,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脱模控件(11)与所述第一芯模(201)相固定,将所述第二脱模控件(12)与所述第二芯模(202)相固定;以及顶出组件(3),包括第一顶出件(31)和/或第二顶出件(32),所述第一顶出件(31)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脱模控件(11)带动所述第一芯模(201)沿竖直方向与长桁零件(300)相脱离,所述第二顶出件(32)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脱模控件(12)带动所述第二芯模(202)沿水平方向与所述长桁零件(300)相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模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一芯模(201)、第二芯模(202)与长桁零件(300)相脱离,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模组件(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脱模控件(11)和第二脱模控件(12);紧固组件(2),设置在所述脱模组件(1)上,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脱模控件(11)与所述第一芯模(201)相固定,将所述第二脱模控件(12)与所述第二芯模(202)相固定;以及顶出组件(3),包括第一顶出件(31)和/或第二顶出件(32),所述第一顶出件(31)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脱模控件(11)带动所述第一芯模(201)沿竖直方向与长桁零件(300)相脱离,所述第二顶出件(32)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脱模控件(12)带动所述第二芯模(202)沿水平方向与所述长桁零件(300)相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模控件(11)包括水平边,所述第一脱模控件(11)的水平边设置在所述第二脱模控件(12)的上方,所述第一顶出件(31)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脱模控件(11)的水平边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一顶出件(31)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脱模控件(12)的上端面相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模控件(11)整体呈L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模控件(11)还包括竖直边,所述第二顶出件(32)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脱模控件(11)的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菲米高孔娇月晏冬秀余永波孙凯刘军董柳杉陈思刘子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