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904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第一继电器磁路和第二继电器磁路,每一继电器磁路控制一触点单元接通和断开,两触点单元沿X方向并排分布,沿X方向触点单元外侧设有边侧磁铁,两触点单元之间设有中间磁钢,两触点单元内侧设有导磁轭铁以包围住边侧磁钢和中间磁钢,中间磁钢与两边侧磁钢分别形成磁场,导磁轭铁、边侧磁钢和中间磁钢共同形成加强式的平行磁吹灭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触点分弧,及平行磁吹灭弧手段,提高触点断弧能力。

HVDC rela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relay,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in which a first relay magnetic circuit and a second relay magnetic circuit are arranged. Each relay magnetic circuit controls the connection and disconnection of a contact unit. The two contact units are distributed side by side along the X directi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contact unit is provided with side magnets along the X direction, the middle magne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contact units,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two contact units is provided with a side magnet. The magnetic yoke is used to surround the side magnet and the middle magnet. The middle magnet and the two sides magnet form magnetic fields respectively. The magnetic yoke, the side magnet and the middle magnet form a reinforced parallel magnetic blowing arc extinguishing structure together.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arc breaking ability of the contacts by means of multi-contact arc splitting and parallel magnetic blowing arc extingui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直流继电器
本技术公开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继电器制造

技术介绍
电弧是继电器触点闭合与分断动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大大降低了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如果切换200Vd.c.以上的高电压负载时,由于电压太高,不能可靠断弧,容易造成触点烧蚀,甚至出现触点粘死故障,不能满足用户对高电压负载的使用要求。目前,继电器断弧问题通常采用研发耐高温的合金触点或设置灭弧室实现,如真空灭弧、磁吹灭弧,中国文献CN204289271U提供了一种带有磁吹灭弧装置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外罩、支架、绝缘板、接线片、座板、接线柱、触点、动簧片和磁吹灭弧装置;所述外罩安装于支架内,所述外罩的侧壁上还设置接线片,所述外罩的上侧依次设置有绝缘板和座板,所述座板上设置有磁吹灭弧装置,并在动簧片的两侧,即电流方向的两侧设置错位导弧冷却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通过多触点分弧,并在触点旁设置平行磁铁和导磁铁片,使磁场与电场形成平行磁吹灭弧手段,提高触点断弧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第一继电器磁路和第二继电器磁路,每一继电器磁路控制一触点单元接通和断开,两触点单元沿X方向并排分布,沿X方向触点单元外侧设有边侧磁铁,两触点单元之间设有中间磁钢,两触点单元内侧设有导磁轭铁以包围住边侧磁钢和中间磁钢,中间磁钢与两边侧磁钢分别形成磁场,导磁轭铁、边侧磁钢和中间磁钢共同形成加强式的平行磁吹灭弧结构。进一步,触点单元包括两组动、静触点,动、静触点之间串联导通,两继电器磁路控制四组动、静触点形成多触点分弧结构,动、静触点间电流方向与磁钢形成磁场方向垂直布局,动、静触点断开时产生的电弧在磁场吹弧作用下形成向底座或远离底座方向的拉长弧。进一步,每组动、静触点的动触点设置在动簧上,动簧与衔铁连接形成贴合式动触片,动触片外设有限位片以控制动触片向外张开的角度,动触片与限位片所在平面呈垂直关系,限位片固定设置于壳体内的线架上。进一步,导磁轭铁呈U型,导磁轭铁底面沿X方向跨过各触点单元并向两边侧磁钢外延伸形成三面包围布局,导磁轭铁的U型开口端面高于各触点单元的触点位。进一步,第一继电器磁路和第二继电器磁路均包括一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安装在壳体内的线架上,两继电器磁路通过左、右焊片并联后与二线圈引脚电连接,线圈引脚向壳体外延伸形成继电器插接端。进一步,壳体包括底座和外壳,外壳扣合在底座形成安装空间,底座设有灭弧格与各动、静触点对应以形成向底座方向电弧拉长的有效距离。进一步,相邻灭弧格之间向上形成隔板,限位片置于隔板上,动簧具有U形簧片部跨过限位片和隔板。进一步,底座的灭弧格是三面环壁结构,灭弧格底部具有一个以上的沿X方向条形槽,条形槽的间隔向X方向前后壁形成导向斜面结构。本技术通过两组继电器磁路,同时分别控制两组动、静触点接通和断开,动、静触点之间串联导通,通过多触点分弧,并在触点旁边加三个磁钢(或磁铁)和导磁轭铁(导磁铁片),应用左手法则,磁场与电场形成平行磁吹灭弧手段,提高触点断弧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移除外壳一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移除外壳另一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触点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第一继电器磁路21和第二继电器磁路22,每一继电器磁路控制一触点单元31、32接通和断开,两触点单元沿X方向并排分布,沿X方向触点单元外侧设有边侧磁铁41、42,两触点单元之间设有中间磁钢43,两触点单元内侧设有导磁轭铁44以包围住边侧磁钢和中间磁钢,中间磁钢与两边侧磁钢分别形成磁场,导磁轭铁44、边侧磁钢41、42和中间磁钢43共同形成加强式的平行磁吹灭弧结构。本技术中每一触点单元包括两组动、静触点311、312,动、静触点之间串联导通,两继电器磁路控制四组动、静触点形成多触点分弧结构,动、静触点间电流方向与磁钢形成磁场方向垂直布局,动、静触点301、302断开时产生的电弧在磁场吹弧作用下形成向底座或远离底座方向的拉长弧。每组动、静触点的动触点设置在动簧5上,动簧5与衔铁6连接形成贴合式动触片,动触片外设有限位片7以控制动触片向外张开的角度,动触片与限位片所在平面呈垂直关系,限位片7固定设置于壳体内的线架上。本技术采用的导磁轭铁44呈U型,导磁轭铁44底面沿X方向跨过各触点单元并向两边侧磁钢外延伸形成三面包围布局,导磁轭铁44的U型开口端面高于各触点单元的触点位。请参阅图2,本技术中第一继电器磁路21和第二继电器磁路22均包括一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安装在壳体1内的线架8上,两继电器磁路通过左、右焊片91、92并联后与二线圈引脚901、902电连接,线圈引脚向壳体1外延伸形成继电器插接端。请参阅图1及图2、3,本技术壳体1包括底座11和外壳12,外壳12扣合在底座11形成安装空间,底座11设有灭弧格110与各动、静触点对应以形成向底座方向电弧拉长的有效距离。相邻灭弧格110之间向上形成隔板111,限位片7置于隔板111上,动簧5具有U形簧片部跨过限位片和隔板。底座11的灭弧格是三面环壁结构,灭弧格底部具有一个以上的沿X方向条形槽,条形槽的间隔向X方向前后壁形成导向斜面结构。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设电流I方向如图示,磁钢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并向外,根据电磁左手法则,电弧受力F向下,即朝向底座,底座上对应设有灭弧格或灭弧栅或灭弧室;同一触点单元的另一动、静触点断开时,电弧受力向上,即远离底座,此时动、静触点上面的灭弧空间较大。请参阅图2、图3,本技术中衔铁6顶部抵靠于轭铁201上,衔铁201顶端形成挂钩连接一拉簧202,拉簧另一端连接轭铁201远端的挂钩。触点单元中外侧的静触点设置在静簧脚,静簧脚穿过底座形成引脚,触点单元内侧的静触点设置在中间导电片,中间导电片连接另一触点单元的内侧的静触点形成动、静触点串联结构。触点端引脚所在面垂直于线圈引脚,壳体1顶面向外延伸连接耳,连接耳上设有螺丝铜套121。本技术通过两组继电器磁路,同时分别控制两组动、静触点接通和断开,动、静触点之间串联导通,通过多触点分弧,并在触点旁边加三个磁钢(或磁铁)和导磁轭铁(导磁铁片),应用左手法则,磁场与电场形成平行磁吹灭弧手段,提高触点断弧能力。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第一继电器磁路和第二继电器磁路,每一继电器磁路控制一触点单元接通和断开,两触点单元沿X方向并排分布,沿X方向触点单元外侧设有边侧磁铁,两触点单元之间设有中间磁钢,两触点单元内侧设有导磁轭铁以包围住边侧磁钢和中间磁钢,中间磁钢与两边侧磁钢分别形成磁场,导磁轭铁、边侧磁钢和中间磁钢共同形成加强式的平行磁吹灭弧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第一继电器磁路和第二继电器磁路,每一继电器磁路控制一触点单元接通和断开,两触点单元沿X方向并排分布,沿X方向触点单元外侧设有边侧磁铁,两触点单元之间设有中间磁钢,两触点单元内侧设有导磁轭铁以包围住边侧磁钢和中间磁钢,中间磁钢与两边侧磁钢分别形成磁场,导磁轭铁、边侧磁钢和中间磁钢共同形成加强式的平行磁吹灭弧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触点单元包括两组动、静触点,动、静触点之间串联导通,两继电器磁路控制四组动、静触点形成多触点分弧结构,动、静触点间电流方向与磁钢形成磁场方向垂直布局,动、静触点断开时产生的电弧在磁场吹弧作用下形成向底座或远离底座方向的拉长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每组动、静触点的动触点设置在动簧上,动簧与衔铁连接形成贴合式动触片,动触片外设有限位片以控制动触片向外张开的角度,动触片与限位片所在平面呈垂直关系,限位片固定设置于壳体内的线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导磁轭铁呈U型,导磁轭铁底面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青山陈长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普利得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