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59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动簧片、陶瓷罩和塑料框架;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分别装在陶瓷罩上,塑料框架的上部容纳在陶瓷罩的第一腔体中;塑料框架设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上壁体设有通孔,静触点引出端的底部伸入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中并与动簧片相配合;在动触点与静触点相配合的附近还配置有灭弧磁钢,并将电弧引向预置的方向;在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侧壁体中,在对应于电弧预置的方向,还设有可将电弧导出塑料框架外的开口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够增大灭弧空间,加速弧的熄灭;又能够保证框架内部结构的洁净,增大电寿命后的绝缘电阻;同时,还能够冷却电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直流继电器是继电器中的一种,现有的直流继电器大多采用动簧片直动式(也称为螺线管直动式)方案,该直流继电器的触头部分包括两个静触头和一个动组件,静触头包括静触点和静触点引出端,动组件包括动簧部分和推动杆组件,动簧部分由动簧片和动簧片两端所设的动触点构成,动簧片通常为直片式。现有技术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是采用全密封结构,对于这种全密封结构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为了产品的绝缘和辅助触点的布置,一般会在腔体内部增加塑料框架,这就造成腔体内部空间减小,灭弧空间也相应减小。现有技术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塑料框架大都采用密闭的形式即设有密闭的腔体,静触点与动触点容纳在塑料框架的腔体内,塑料框架的腔体的上壁体设有能够让静触点引出端伸入的通孔,现有技术的这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存在以下弊端:(1)灭弧空间小,拉弧时间长;(2)拉弧过程中产生的蒸散物积堆在塑料框架腔体内部,污染腔体,造成电寿命后绝缘电阻下降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全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通过对塑料框架的结构改进,一方面,能够增大灭弧空间,加速了弧的熄灭;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框架内部结构的洁净,增大电寿命后的绝缘电阻;同时,还能够冷却电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动簧片、陶瓷罩和塑料框架;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设有静触点,动簧片的两端设有动触点;所述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分别装在所述陶瓷罩上,所述陶瓷罩具有开口向下的第一腔体,所述塑料框架的上部容纳在所述陶瓷罩的第一腔体中;所述塑料框架设有第二腔体,所述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上壁体设有通孔,所述静触点引出端的底部通过所述通孔伸入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中并与容纳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动簧片相配合,以实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在动触点与静触点相配合的附近还配置有灭弧磁钢,并将电弧引向预置的方向;在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侧壁体中,在对应于电弧预置的方向,还设有可将电弧导出塑料框架外的开口槽。所述的塑料框架的开口槽还由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上壁体向所述通孔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的塑料框架的开口槽处在所述陶瓷罩的第一腔体中,以使被引出的电弧能够被导至陶瓷罩的内壁中冷却熄灭。所述的塑料框架的开口槽处在对应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连线的端外。所述的塑料框架的开口槽设在与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所设有的静触点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静触点引出端和静触点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动簧片和动触点也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静触点为单独的零件,所述静触点铆接在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所述动触点为单独的零件,所述动触点铆接在动簧片的对应端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在动触点与静触点相配合的附近还配置有灭弧磁钢,并将电弧引向预置的方向;在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侧壁体中,在对应于电弧预置的方向,还设有可将电弧导出塑料框架外的开口槽。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结构,打破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性思维,在塑料框架上对应于电弧运动方向设开口槽,一是增大了灭弧空间,能将电弧引到塑料框架外面,加速了电弧的熄灭;二是通过开口槽将部分拉弧过程中产生的蒸散物转移到塑料框架外部,保证塑料框架内部结构的洁净,增大电寿命后的绝缘电阻。2、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将塑料框架的开口槽还由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上壁体向所述通孔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结构,进一步扩大了开口槽的开口面积,相当于进一步增大了灭弧空间,使得电弧更容易被引到塑料框架外面,而且,部分拉弧过程中产生的蒸散物也更容易被转移到塑料框架外部,进一步保证了塑料框架内部结构的洁净,也进一步增大了电寿命后的绝缘电阻。3、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将塑料框架的开口槽设置在处于所述陶瓷罩的第一腔体中,这样,从开口槽引出的电弧,能够被导至陶瓷罩的内壁中,使电弧打在塑料框架外部的陶瓷罩上,起到冷却电弧的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全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两个静触点引出端、陶瓷罩和塑料框架相配合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和塑料框架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塑料框架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塑料框架的俯视图;图7是沿图6中的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全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动簧片2、陶瓷罩3和塑料框架;塑料框架由上塑料框架4和下塑料框架5构成,塑料框架分成上塑料框架4和下塑料框架5是为了能够安装推动杆组件6,静触点引出端1的底端设有静触点,动簧片2的两端设有动触点,本实施例中,静触点引出端1和静触点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动簧片和动触点也为一体式结构;当然,静触点也可以为单独的零件,静触点铆接在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动触点也可以为单独的零件,动触点铆接在动簧片的对应端部;所述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分别装在所述陶瓷罩3上,所述陶瓷罩3具有开口向下的第一腔体31,所述塑料框架的上部容纳在所述陶瓷罩3的第一腔体31中,具体的是上塑料框架4的上部容纳在所述陶瓷罩3的第一腔体31中;所述塑料框架设有第二腔体40,第二腔体40由上塑料框架4和下塑料框架5围成;所述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上壁体设有通孔,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上壁体就是上塑料框架4的上壁体41,上塑料框架4的上壁体41设有通孔42;所述静触点引出端1的底部通过所述通孔42伸入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中并与容纳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动簧片2相配合,以实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在动触点与静触点相配合的附近还配置有灭弧磁钢,并将电弧引向预置的方向,通过对灭弧磁钢的位置和极性的设置,可以设置电弧的运动方向;在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侧壁体中,具体的,是在上塑料框架4的侧壁体中,在对应于电弧预置的方向(即电弧的运动方向),还设有可将电弧导出塑料框架(即上塑料框架4)外的开口槽4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塑料框架的开口槽还由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上壁体向所述通孔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通孔相连通,具体的是,上塑料框架4的开口槽43还由上塑料框架4的上壁体41向所述通孔42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通孔42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塑料框架即上塑料框架4的开口槽43处在所述陶瓷罩3的第一腔体31中,以使被引出的电弧能够被导至陶瓷罩3的内壁中冷却熄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塑料框架即上塑料框架4的开口槽43处在对应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连线的端外。本专利技术之所以能够将开口槽43设在对应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连线的端外,是预先将灭弧磁钢的磁场设置成让电弧的运动方向是沿着对应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连线的端外运动。也就是说在触点附近布置了磁钢,将吹弧方向设置成与开口槽为同一个方向,因此电弧会被引向开口槽43处;另外,起弧时会产生高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动簧片、陶瓷罩和塑料框架;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设有静触点,动簧片的两端设有动触点;所述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分别装在所述陶瓷罩上,所述陶瓷罩具有开口向下的第一腔体,所述塑料框架的上部容纳在所述陶瓷罩的第一腔体中;所述塑料框架设有第二腔体,所述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上壁体设有通孔,所述静触点引出端的底部通过所述通孔伸入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中并与容纳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动簧片相配合,以实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其特征在于:在动触点与静触点相配合的附近还配置有灭弧磁钢,并将电弧引向预置的方向;在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侧壁体中,在对应于电弧预置的方向,还设有可将电弧导出塑料框架外的开口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动簧片、陶瓷罩和塑料框架;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设有静触点,动簧片的两端设有动触点;所述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分别装在所述陶瓷罩上,所述陶瓷罩具有开口向下的第一腔体,所述塑料框架的上部容纳在所述陶瓷罩的第一腔体中;所述塑料框架设有第二腔体,所述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上壁体设有通孔,所述静触点引出端的底部通过所述通孔伸入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中并与容纳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动簧片相配合,以实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其特征在于:在动触点与静触点相配合的附近还配置有灭弧磁钢,并将电弧引向预置的方向;在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侧壁体中,在对应于电弧预置的方向,还设有可将电弧导出塑料框架外的开口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框架的开口槽还由塑料框架的第二腔体的上壁体向所述通孔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叔明李敏智施生圣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