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束套膜包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082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束套膜包装机,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上料输送机构、主机架、集束上料机构、主传动工作台、套膜机构、卸料摆台机构、加热收口机构和接料排料机构;所述主传动工作台包括工作转台,所述工作转台上设有多个模具桶;所述工作转台的外周依次设有集束上料机构、套膜机构和卸料摆台机构,所述套膜机构和卸料摆台机构之间,以及位于卸料摆台机构的外侧均设有加热收口机构,所述上料输送机构设在主机架的一侧,并与集束上料机构对接,所述套膜机构安装在主机架上,并位于工作转台的上方,所述接料排料机构位于卸料摆台机构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自动、快速集束包装,而且节省人力以及提高包装效率。

A Cluster Sheath Packag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luster sleeve packaging machine, which has the following innovations: a feeding conveying mechanism, a main frame, a cluster feeding mechanism, a main transmission worktable, a sleeve mechanism, a discharging swing mechanism, a heating receiving mechanism and a receiving and discharging mechanism; the main transmission worktable comprises a working turntable with a plurality of die barrels on the working turntable; A cluster feeding mechanism, a sleeve mechanism and a unloading platform mechanism are arranged in turn. Between the sleeve mechanism and the unloading platform mechanism, an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unloading platform mechanism, a heating receptacle mechanism is arranged. The feeding conveying mechanism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main fram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luster feeding mechanism. The sleeve mechanism is installed on the main frame and is located above the working platform. Th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mechanism is locat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discharging platform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automatically and rapidly cluster packaging, but also save manpower and improve packag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束套膜包装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机,具体涉及一种集束套膜包装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卷状物料(例如胶带)集束包装是指将单个已包装好的物料多个集成一束进行包装,一般为10个,已有技术中卷状物料的集束包装是人工手动包装,具体的包装过程是:人工先找到卷状物料的标签面,再两两相对,使得标签面朝外,每次叠放两个,叠放五次后再套上包装膜,最后利用烘箱对包装膜的两端进行热收口,完成包装。这种集束包装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使得包装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够自动、快速集束包装,而且节省人力以及提高包装效率的集束套膜包装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束套膜包装机,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上料输送机构、主机架、集束上料机构、主传动工作台、套膜机构、卸料摆台机构、加热收口机构和接料排料机构;所述主传动工作台设在主机架上,主传动工作台包括工作转台、电机和模具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工作转台传动连接,所述工作转台上设有多个工位,且每个工位上均设有模具桶;所述工作转台的外周依次设有集束上料机构、套膜机构和卸料摆台机构,所述套膜机构和卸料摆台机构之间,以及位于卸料摆台机构的外侧均设有加热收口机构,所述上料输送机构设在主机架的一侧,并与集束上料机构对接,所述套膜机构安装在主机架上,并位于工作转台的上方,所述接料排料机构位于卸料摆台机构的外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束上料机构包括接料板、第一气缸、气缸安装板、挡板和第七气缸,所述第七气缸安装在主机架的台板底部,并位于工作转台的下方,所述接料板固定在主机架的台板上并位于工作转台的外侧,且接料板与上料输送机构对接,所述接料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板,气缸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气缸安装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束上料机构还包括光电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安装支架,所述光电传感器安装支架安装在主机架的台板上,并位于第一气缸的一侧,所述光电传感器安装在光电传感器安装支架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卸料摆台机构包括摆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接料桶支架和摆动板,所述摆缸安装在主机架的台板上,且摆缸的活塞与摆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板的两端分别设有接料桶支架,摆动板的底部且位于摆缸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设在主机架的底部,且第三气缸的顶杆与工作转台上一个工位上的模具桶以及摆动板一端的接料桶支架各自的轴线相互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摆动板两端的接料桶支架内分别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顶料盘,所述第三气缸的顶杆处设有顶块。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机架的台板上设有摆缸安装板,摆缸固定在摆缸安装板上,所述摆缸的活塞通过连接法兰与摆动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料排料机构包括第四气缸、第五气缸、第六气缸和挡料板,所述第四气缸设在主机架的底部,并位于卸料摆台机构的下方,第五气缸和第六气缸分别位于卸料摆台机构的前后两侧,且第四气缸靠近第五气缸,所述主机架的台板上且位于第六气缸的外侧设有两块分开布置的挡料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气缸的顶杆处设有接料块,第五气缸的顶杆处设有倒料板,所述第六气缸的顶杆处设有推料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膜机构包括安装立板、传动电机、摩擦导向轮、辅助导向轮、刀片和导向套膜柱,所述安装立板设在主机架的台板上,导向套膜柱设在安装立板的一侧,所述摩擦导向轮和辅助导向轮呈上下布置在导向套膜柱的外周,且摩擦导向轮和辅助导向轮均转动支撑在安装立板上,所述传动电机设在安装立板的背面,且传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摩擦导向轮传动连接,刀片设在导向套膜柱底部的外周,并位于辅助导向轮的下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传动工作台还包括分割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分割器的输入轴传动连接,工作转台与分割器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本技术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技术的集束套膜包装机后,由于本技术包括上料输送机构、主机架、集束上料机构、主传动工作台、套膜机构、卸料摆台机构、加热收口机构和接料排料机构;所述主传动工作台设在主机架上,主传动工作台包括工作转台、电机和模具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分工作转台传动连接,所述工作转台上设有多个工位,且每个工位上均设有模具桶;所述工作转台的外周依次设有集束上料机构、套膜机构和卸料摆台机构,所述套膜机构和卸料摆台机构之间,以及位于卸料摆台机构的外侧均设有加热收口机构,所述上料输送机构设在主机架的一侧,并与集束上料机构对接,所述套膜机构安装在主机架上,并位于工作转台的上方,所述接料排料机构位于卸料摆台机构的外侧;使用时,将卷状物料一一通过上料输送机构输送至集束上料机构,并通过集束上料机构将卷状物料送至工作转台工位上的模具桶内,所述电机带动工作转台转动,使得模具桶内的物料在工作转台的转动下,转到套膜机构的下方,所述套膜机构将包装膜套在装有物料的模具桶的外周,随着工作转台的继续转动,所述工作转台上的该模具桶转动到一个加热收口机构的一侧,并由一个加热收口机构对包装膜的顶部进行收口,所述工作转台继续转动,使得工作转台上套有包装膜的模具桶进入卸料摆台机构,所述卸料摆台机构向上顶住模具桶内的物料,并使模具桶外周的包装膜包覆在物料的外周,随着卸料摆台机构的转动,使得包覆有包装膜的物料转动到另外一个加热收口机构处,并由该加热收口机构再次对物料外周包装膜的底部进行收口,最后由接料排料机构将集束包装好的物料送到接料区内,完成了卷状物料(例如胶带)的集束包装。本技术取代了已有技术中卷状物料的人工手动集束包装方案,不仅劳动强度小、能够自动、快速集束包装,而且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并且大大降低了包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集束上料机构与工作转台组装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主传动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卸料摆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接料排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套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2、3、4、5、6、7、8所示,一种集束套膜包装机,包括上料输送机构1、主机架2、集束上料机构3、主传动工作台4、套膜机构5、卸料摆台机构6、加热收口机构7和接料排料机构8;所述主传动工作台4设在主机架2上,主传动工作台4包括工作转台41、电机42和模具桶44,所述电机42的输出轴与工作转台41与传动连接,所述工作转台41上设有多个工位,且每个工位上均设有模具桶44,所述模具桶44的周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工作转台41的外周依次设有集束上料机构3、套膜机构5和卸料摆台机构6,所述套膜机构5和卸料摆台机构6之间,以及位于卸料摆台机构6的外侧均设有加热收口机构7,所述上料输送机构1设在主机架2的一侧,并与集束上料机构3对接,所述套膜机构5安装在主机架2上,并位于工作转台41的上方,所述接料排料机构8位于卸料摆台机构6的外侧。所述上料输送机构1包括机架、电机、输送带,所述电机安装在机架上,且电机的电机轴带动输送带运动,所述输送带与接料板31对接。所述加热收口机构7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束套膜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输送机构(1)、主机架(2)、集束上料机构(3)、主传动工作台(4)、套膜机构(5)、卸料摆台机构(6)、加热收口机构(7)和接料排料机构(8);所述主传动工作台(4)设在主机架(2)上,主传动工作台(4)包括工作转台(41)、电机(42)和模具桶(44),所述电机(42)的输出轴与工作转台(41)传动连接,所述工作转台(41)上设有多个工位,且每个工位上均设有模具桶(44);所述工作转台(41)的外周依次设有集束上料机构(3)、套膜机构(5)和卸料摆台机构(6),所述套膜机构(5)和卸料摆台机构(6)之间,以及位于卸料摆台机构(6)的外侧均设有加热收口机构(7);所述上料输送机构(1)设在主机架(2)的一侧,并与集束上料机构(3)对接,所述套膜机构(5)安装在主机架(2)上,并位于工作转台(41)的上方,所述接料排料机构(8)位于卸料摆台机构(6)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束套膜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输送机构(1)、主机架(2)、集束上料机构(3)、主传动工作台(4)、套膜机构(5)、卸料摆台机构(6)、加热收口机构(7)和接料排料机构(8);所述主传动工作台(4)设在主机架(2)上,主传动工作台(4)包括工作转台(41)、电机(42)和模具桶(44),所述电机(42)的输出轴与工作转台(41)传动连接,所述工作转台(41)上设有多个工位,且每个工位上均设有模具桶(44);所述工作转台(41)的外周依次设有集束上料机构(3)、套膜机构(5)和卸料摆台机构(6),所述套膜机构(5)和卸料摆台机构(6)之间,以及位于卸料摆台机构(6)的外侧均设有加热收口机构(7);所述上料输送机构(1)设在主机架(2)的一侧,并与集束上料机构(3)对接,所述套膜机构(5)安装在主机架(2)上,并位于工作转台(41)的上方,所述接料排料机构(8)位于卸料摆台机构(6)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套膜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上料机构(3)包括接料板(31)、第一气缸(32)、气缸安装板(33)、挡板(34)和第七气缸(37),所述第七气缸(37)安装在主机架(2)的台板底部,并位于工作转台(41)的下方,所述接料板(31)固定在主机架(2)的台板上并位于工作转台(41)的外侧,且接料板(31)与上料输送机构(1)对接,所述接料板(31)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板(34),气缸安装板(3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挡板(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32)安装在气缸安装板(3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套膜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上料机构(3)还包括光电传感器(35)和光电传感器安装支架(36),所述光电传感器安装支架(36)安装在主机架(2)的台板上,并位于第一气缸(32)的一侧,所述光电传感器(35)安装在光电传感器安装支架(36)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套膜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摆台机构(6)包括摆缸(61)、第二气缸(63)、第三气缸(64)、接料桶支架(65)和摆动板(66),所述摆缸(61)安装在主机架(2)的台板上,且摆缸(61)的活塞与摆动板(66)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板(66)的两端分别设有接料桶支架(65),摆动板(66)的底部且位于摆缸(6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气缸(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江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特劳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