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9613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试件待检测表面划分为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对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进行粗糙度检测获得粗糙度推定值;计算各待检测区域粗糙度推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首次对装配式混凝土提出了用铺砂法检测粗糙度的方法,同时首次引入粗糙度推定值的概念,通过多测区求平均值的方法,更加精确的反应了装配式混凝土的表面情况,降低检测的难度,提高检测的速度和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方面的研究逐渐升温,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将预制构件通过混凝土现浇筑成整体,因此在混凝土与预制构件之间就会产生接缝结合面。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缝结合面抗剪性能和抗震性能,因此往往针对接缝结合面进行抗剪性能的研究,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因素对接缝结合面抗剪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结合面粗糙度,不同粗糙度的结合面对其抗剪性能有不同的影响,试验过程中往往对结合面粗糙度要进行定量的度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往往采用下面的方法测量结合面粗糙度。1.欧洲标准建议用硅粉堆落法把粘结面粗糙度分为粗糙、轻度粗糙和光滑3种,然而上述分类仅仅对粗糙度进行了定性的评价,无法定量的描述混凝土粘结面的粗糙度;2.日本学者足立一郎用转换器类型的位移计制成一个凸凹仪,沿一个边长方向走出一组凸凹曲线,把每条凸凹曲线附近与处理面最高点相联系的水平面表示在其凸凹曲线图上,得到围成的面积A,A乘以其测定断面的相应间隔B,而后叠加得到体积V=AB,平均深度为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试件待检测表面划分为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对至少两个所述待检测区域进行粗糙度检测获得粗糙度推定值;计算各所述待检测区域粗糙度推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试件待检测表面划分为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对至少两个所述待检测区域进行粗糙度检测获得粗糙度推定值;计算各所述待检测区域粗糙度推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至少两个所述待检测区域采用铺砂法进行粗糙度检测,所述铺砂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待检测区域采用体积为V的砂进行摊铺;在摊铺过程中将砂抹平,使得构件上表面不留有浮动余砂,以将所述待检测区域表面的凹坑填满且凸起部分裸露为准;获得摊铺区域的表面积为S;通过公式u=V/S求得所述粗糙度推定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的粒径为0.075~0.3mm的单一粒径砂或者多粒径砂混合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砂法中砂的体积V为300~400mL。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粗糙度检测的所述待检测区域的数量大于等于3。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砂法采用以下设备进行:包括导向底座(1)、龙门支架(2)、安装座(3)以及刮板结构(4);所述龙门支架(2)沿所述导向底座(1)纵向移动,所述安装座(3)沿所述龙门支架(2)横向移动,所述刮板结构(4)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上;其中,所述刮板结构(4)包括螺杆(41),所述螺杆(41)通过外螺纹与所述安装座(3)上的贯通螺纹孔配合,所述螺杆(41)底部设置有橡胶刮板(42),所述橡胶刮板(42)在所述螺杆(41)相对于所述安装座(3)转动且下降的过程中将砂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华许斌凌良建谢慧晟石平府吴永军贾宝邰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