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96132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试件待检测表面划分为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对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进行粗糙度检测获得粗糙度推定值;计算各待检测区域粗糙度推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首次对装配式混凝土提出了用铺砂法检测粗糙度的方法,同时首次引入粗糙度推定值的概念,通过多测区求平均值的方法,更加精确的反应了装配式混凝土的表面情况,降低检测的难度,提高检测的速度和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方面的研究逐渐升温,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将预制构件通过混凝土现浇筑成整体,因此在混凝土与预制构件之间就会产生接缝结合面。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缝结合面抗剪性能和抗震性能,因此往往针对接缝结合面进行抗剪性能的研究,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因素对接缝结合面抗剪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结合面粗糙度,不同粗糙度的结合面对其抗剪性能有不同的影响,试验过程中往往对结合面粗糙度要进行定量的度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往往采用下面的方法测量结合面粗糙度。1.欧洲标准建议用硅粉堆落法把粘结面粗糙度分为粗糙、轻度粗糙和光滑3种,然而上述分类仅仅对粗糙度进行了定性的评价,无法定量的描述混凝土粘结面的粗糙度;2.日本学者足立一郎用转换器类型的位移计制成一个凸凹仪,沿一个边长方向走出一组凸凹曲线,把每条凸凹曲线附近与处理面最高点相联系的水平面表示在其凸凹曲线图上,得到围成的面积A,A乘以其测定断面的相应间隔B,而后叠加得到体积V=AB,平均深度为d=V/A,利用这个深度来定量描述粘结面的粗糙度,该方法操作复杂,速度缓慢,不适合实际工程现场测量;3.《上海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检测技术标准》中研究的是深度尺插入法,其主要思路是需要一个基准板找出构件表面的基准面,然后进行测量最低点的深度,最后进行计算得出粗糙度,而构件整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各不相同,能找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准面或处理面的操作可行性不强;具有同样困扰的还包括在目前试验研究中广泛采用的灌砂法,其中用四片塑料板将混凝土处理面围起来,使塑料板的最高平面和处理面的最高点平齐,在表面上灌入标准砂且与塑料板顶面抹平,然后测得标准砂的体积,则平均灌砂深度可用砂的体积除以处理面的面积来表示,然而实际的混凝土构件表面积较大,处理面最高点难以获取。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的检测精度、速度和便捷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试件待检测表面划分为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对至少两个所述待检测区域进行粗糙度检测获得粗糙度推定值;计算各所述待检测区域粗糙度推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进一步地,对至少两个所述待检测区域采用铺砂法进行粗糙度检测,所述铺砂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待检测区域采用体积为V的砂进行摊铺;在摊铺过程中将砂抹平,使得构件上表面不留有浮动余砂,以将所述待检测区域表面的凹坑填满且凸起部分裸露为准;获得摊铺区域的表面积为S;通过公式u=V/S求得所述粗糙度推定值。进一步地,所述砂的粒径为0.075~0.3mm的单一粒径砂或者多粒径砂混合体。进一步地,所述铺砂法中砂的体积V为300~400mL。进一步地,进行粗糙度检测的所述待检测区域的数量大于等于3。进一步地,所述铺砂法采用以下设备进行:包括导向底座、龙门支架、安装座以及刮板结构;所述龙门支架沿所述导向底座纵向移动,所述安装座沿所述龙门支架横向移动,所述刮板结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其中,所述刮板结构包括螺杆,所述螺杆通过外螺纹与所述安装座上的贯通螺纹孔配合,所述螺杆底部设置有橡胶刮板,所述橡胶刮板在所述螺杆相对于所述安装座转动且下降的过程中将砂旋转摊开,并在所述螺杆的高度稳定后,通过所述龙门支架相对于所述导向底座的移动,以及所述安装座相对于所述龙门支架的移动而将砂均匀摊平。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底座还设置有振动支撑结构,用于对试件进行支撑,包括:至少三个弹簧支座以及设置于各所述弹簧支座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边缘对称设置有两振动电机,顶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夹紧气缸,所述夹紧气缸用于对所述试件进行固定,并在所述橡胶刮板将砂旋转摊开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振动电机的振动带动所述试件振动。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气缸包括缸体、活塞杆和压紧头;所述活塞杆带动所述压紧头上下运动,其中,二者间设置有贯通腔体,所述贯通腔体的出气口位于所述压紧头靠近所述试件的端面上,所述压紧头用于对所述试件进行挤压的挤压面上设置有活动堵头,所述活动堵头在所述压紧头靠近所述试件时在所述试件的挤压下向所述贯通腔体内缩进而封堵所述贯通腔体,而在所述压紧头远离所述试件时,使得所述贯通腔体导通,从而通过气体对所述试件表面进行清理。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具有至少两个出气方向。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为圆柱式、敞口式或螺旋式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首次对装配式混凝土提出了用铺砂法检测粗糙度的方法,同时首次引入粗糙度推定值的概念,通过多测区求平均值的方法,更加精确的反应了装配式混凝土的表面情况,其中,待检测区域的划分数量以及各待检测区域中进行检测的数量比例决定了最终的检测精度,当实际的混凝土构件待检测表面较大时,可在待检测区域划分后,仅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检测,从而降低检测的难度,提高检测的速度和便捷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铺砂法的流程图;图3为铺砂法所采用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正视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7为刮板结构的放大图;图8为夹紧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夹紧气缸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导向底座1、弹簧支座11、支撑板12、振动电机13、夹紧气缸14、缸体14a、活塞杆14b、压紧头14c、贯通腔体14d、活动堵头14e、龙门支架2、安装座3、刮板结构4、螺杆41、橡胶刮板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检测表面划分为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S2:对至少两个所待检测区域采用铺砂法进行粗糙度检测获得粗糙度推定值,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21:对每一待检测区域采用体积为V的砂进行摊铺;S22:在摊铺过程中将砂抹平,使得构件上表面不留有浮动余砂,以将待检测区域表面的凹坑填满且凸起部分裸露为准;S33:获得摊铺区域的表面积为S;S34:通过公式u=V/S求得粗糙度推定值。S3:计算各待检测区域粗糙度推定值的平均值。在本实施例中,以叠合板为例,将一块叠合板分成若干待检测区域,采用铺砂法对每一区域的粗糙度进行检测获得粗糙度推定值,具体地,对每一测区采用Vml体积的砂在叠合板上摊铺成顶面近似为正方形的矩形体,其中,在摊铺过程中将砂抹平,使得上表面不留有浮动余砂,基本刚好露出石子为宜,测量测区近似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试件待检测表面划分为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对至少两个所述待检测区域进行粗糙度检测获得粗糙度推定值;计算各所述待检测区域粗糙度推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试件待检测表面划分为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对至少两个所述待检测区域进行粗糙度检测获得粗糙度推定值;计算各所述待检测区域粗糙度推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至少两个所述待检测区域采用铺砂法进行粗糙度检测,所述铺砂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待检测区域采用体积为V的砂进行摊铺;在摊铺过程中将砂抹平,使得构件上表面不留有浮动余砂,以将所述待检测区域表面的凹坑填满且凸起部分裸露为准;获得摊铺区域的表面积为S;通过公式u=V/S求得所述粗糙度推定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的粒径为0.075~0.3mm的单一粒径砂或者多粒径砂混合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砂法中砂的体积V为300~400mL。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粗糙度检测的所述待检测区域的数量大于等于3。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粗糙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砂法采用以下设备进行:包括导向底座(1)、龙门支架(2)、安装座(3)以及刮板结构(4);所述龙门支架(2)沿所述导向底座(1)纵向移动,所述安装座(3)沿所述龙门支架(2)横向移动,所述刮板结构(4)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上;其中,所述刮板结构(4)包括螺杆(41),所述螺杆(41)通过外螺纹与所述安装座(3)上的贯通螺纹孔配合,所述螺杆(41)底部设置有橡胶刮板(42),所述橡胶刮板(42)在所述螺杆(41)相对于所述安装座(3)转动且下降的过程中将砂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华许斌凌良建谢慧晟石平府吴永军贾宝邰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