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渗漏外部封固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942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板渗漏外部封固处理工艺,该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沿地下室底板渗漏区四周一圈进行钻孔,采用双排注浆,梅花型布置,根据注浆影响半径为0.5m,取孔间距1m,孔径大小和注浆管尺寸相同;步骤二:混凝土面层下注浆孔采用沉管机振动成孔,成孔后将注浆管下压至注浆段2.5‑3.0m,压浆管分段长度设为1m,管口与压浆泵连接采用高压胶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分段注浆,以保证处理后周边形成一道封闭的止水帷幕,采用外部封固的方法,将地下室底板下部一定厚度的土层进行硬化,从地下室底板渗水点外部切断了地下水的侵入的通道,能有效解决地下室底板大面积渗漏,无法进行常规维修的问题,且施工方便,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底板渗漏外部封固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室底板渗漏外部封固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现如今,城市用地面积日益减少,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也随之变得日益广泛,由于长期处于地下水压力下,地下室底板的渗漏成了一件常见的工程难题。当地下室底板出现渗漏时,一般采用环氧胶泥填缝,化学灌浆等方式对细小裂缝进行封堵,或采用埋管引流的方式将渗漏出来的地下水引至排水沟,但此类方法都只能用以解决较轻微的渗漏问题,当出现大面积渗漏或多次维修无效,甚至基础底板发生破裂,出现涌水现象等问题时,传统的常规方法将无法进行维修,只能将基础底板凿开,重新进行防水施工并浇筑底板混凝土,费工费时且成本极其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渗漏外部封固处理工艺,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通过使用该地下室底板渗漏外部封固处理工艺,可以有效解决地下室底板大面积渗漏及底板破裂涌水的问题,大大减少维修难度及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下室底板渗漏外部封固处理工艺,该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沿地下室底板渗漏区四周一圈进行钻孔,采用双排注浆,梅花型布置,根据注浆影响半径为0.5m,取孔间距1m,孔径大小和注浆管尺寸相同;步骤二:混凝土面层下注浆孔采用沉管机振动成孔,成孔后将注浆管下压至注浆段2.5-3.0m,压浆管分段长度设为1m,管口与压浆泵连接采用高压胶管连接;步骤三:按照设计浆液配合比,通过高速搅拌机制备混合浆液待用,即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水泥采用P.O32.5的普通硅酸水泥,且水灰比为0.8,加水泥量3%的水玻璃,配置好的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自制备到用完时间不超过4小时,且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温度保持在5-40℃之间,温度较低天气采用热水制浆,保持水温低于40℃;步骤四:通过高压管将浆液压入注浆管内,此时配合调节注浆压力、流量,在每一压浆段内灌入预估的浆量后,停止压浆,浆液凝浆时间为60S,接着压其它注浆点,待其浆液稳定后,再把注浆管提起500mm,压浆,稳定,循环该步骤,直至提升至板底标高;步骤五:待周围一圈注浆施工完成后,对严重渗漏或局部破坏涌水部位进行补强注浆施工,成孔间距为1m,注浆深度范围为板底以下0.5m-3m,直至地下室底板以下土体形成一块致密的水泥土封固体。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的制浆材料采用重量称量法,且称量误差小于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待步骤二和步骤五中打孔结束以及步骤四和步骤五中灌浆结束,孔口均需加盖进行密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灌浆压力与地质构造、钻孔深度、浆液粘度、灌浆速度以及灌浆量有关,固灌浆过程中压力是变化的,灌装压力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即通过实验性灌浆,绘制出灌浆量与灌浆压力的关系曲线,灌浆量突然增加时的压力即为容许灌装压力。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灌浆量的计算公式为:i=n×η,其中n为孔隙率,η为地层孔隙不完全充填的折减系数,灌浆量Q=V×i×(1+β),其中V为防渗区体积,β为浆液流到防渗区外的损耗系数,一般取β=-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分段注浆,以保证处理后周边形成一道封闭的止水帷幕,用以抵抗水平方向地下水的侵入,采用外部封固的方法,将地下室底板下部一定厚度的土层进行硬化,从地下室底板渗水点外部切断了地下水的侵入的通道,能有效解决地下室底板大面积渗漏,无法进行常规维修的问题,且施工方便,成本较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地下室底板渗漏外部封固处理工艺,该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沿地下室底板渗漏区四周一圈进行钻孔,采用双排注浆,梅花型布置,根据注浆影响半径为0.5m,取孔间距1m,孔径大小和注浆管尺寸相同;步骤二:混凝土面层下注浆孔采用沉管机振动成孔,成孔后将注浆管下压至注浆段2.5-3.0m,压浆管分段长度设为1m,管口与压浆泵连接采用高压胶管连接;步骤三:按照设计浆液配合比,通过高速搅拌机制备混合浆液待用,即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水泥采用P.O32.5的普通硅酸水泥,且水灰比为0.8,加水泥量3%的水玻璃,配置好的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自制备到用完时间不超过4小时,且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温度保持在5-40℃之间,温度较低天气采用热水制浆,保持水温低于40℃,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粘度较低,可灌性较好,在水中可以迅速凝固,凝胶时间可在几秒到几十分钟内精确控制,结石率可高达98%以上,结石强度高,且浆液本身无毒,不会造成污染;步骤四:通过高压管将浆液压入注浆管内,此时配合调节注浆压力、流量,在每一压浆段内灌入预估的浆量后,停止压浆,浆液凝浆时间为60S,接着压其它注浆点,待其浆液稳定后,再把注浆管提起500mm,压浆,稳定,循环该步骤,直至提升至板底标高,分段注浆,以保证处理后周边形成一道封闭的止水帷幕,用以抵抗水平方向地下水的侵入;步骤五:待周围一圈注浆施工完成后,对严重渗漏或局部破坏涌水部位进行补强注浆施工,成孔间距为1m,注浆深度范围为板底以下0.5m-3m,直至地下室底板以下土体形成一块致密的水泥土封固体,从而将地下室底板渗水点外部渗水通道切断,隔绝了地下水的入侵。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的制浆材料采用重量称量法,且称量误差小于5%。待步骤二和步骤五中打孔结束以及步骤四和步骤五中灌浆结束,孔口均需加盖进行密封,防止异物进入。灌浆压力与地质构造、钻孔深度、浆液粘度、灌浆速度以及灌浆量有关,固灌浆过程中压力是变化的,灌装压力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即通过实验性灌浆,绘制出灌浆量与灌浆压力的关系曲线,灌浆量突然增加时的压力即为容许灌装压力,针对不同的施工现场,计算出实际的灌浆压力。灌浆量的计算公式为:i=n×η,其中n为孔隙率,η为地层孔隙不完全充填的折减系数,灌浆量Q=V×i×(1+β),其中V为防渗区体积,β为浆液流到防渗区外的损耗系数,一般取β=-15%,针对不同的施工现场,计算出实际的灌浆量。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分段注浆,以保证处理后周边形成一道封闭的止水帷幕,用以抵抗水平方向地下水的侵入,采用外部封固的方法,将地下室底板下部一定厚度的土层进行硬化,从地下室底板渗水点外部切断了地下水的侵入的通道,能有效解决地下室底板大面积渗漏,无法进行常规维修的问题,且施工方便,成本较低。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底板渗漏外部封固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沿地下室底板渗漏区四周一圈进行钻孔,采用双排注浆,梅花型布置,根据注浆影响半径为0.5m,取孔间距1m,孔径大小和注浆管尺寸相同;步骤二:混凝土面层下注浆孔采用沉管机振动成孔,成孔后将注浆管下压至注浆段2.5‑3.0m,压浆管分段长度设为1m,管口与压浆泵连接采用高压胶管连接;步骤三:按照设计浆液配合比,通过高速搅拌机制备混合浆液待用,即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水泥采用P.O32.5的普通硅酸水泥,且水灰比为0.8,加水泥量3%的水玻璃,配置好的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自制备到用完时间不超过4小时,且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温度保持在5‑40℃之间;步骤四:通过高压管将浆液压入注浆管内,此时配合调节注浆压力、流量,在每一压浆段内灌入预估的浆量后,停止压浆,浆液凝浆时间为60S,接着压其它注浆点,待其浆液稳定后,再把注浆管提起500mm,压浆,稳定,循环该步骤,直至提升至板底标高;步骤五:待周围一圈注浆施工完成后,对严重渗漏或局部破坏涌水部位进行补强注浆施工,成孔间距为1m,注浆深度范围为板底以下0.5m‑3m,直至地下室底板以下土体形成一块致密的水泥土封固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底板渗漏外部封固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沿地下室底板渗漏区四周一圈进行钻孔,采用双排注浆,梅花型布置,根据注浆影响半径为0.5m,取孔间距1m,孔径大小和注浆管尺寸相同;步骤二:混凝土面层下注浆孔采用沉管机振动成孔,成孔后将注浆管下压至注浆段2.5-3.0m,压浆管分段长度设为1m,管口与压浆泵连接采用高压胶管连接;步骤三:按照设计浆液配合比,通过高速搅拌机制备混合浆液待用,即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水泥采用P.O32.5的普通硅酸水泥,且水灰比为0.8,加水泥量3%的水玻璃,配置好的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自制备到用完时间不超过4小时,且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温度保持在5-40℃之间;步骤四:通过高压管将浆液压入注浆管内,此时配合调节注浆压力、流量,在每一压浆段内灌入预估的浆量后,停止压浆,浆液凝浆时间为60S,接着压其它注浆点,待其浆液稳定后,再把注浆管提起500mm,压浆,稳定,循环该步骤,直至提升至板底标高;步骤五:待周围一圈注浆施工完成后,对严重渗漏或局部破坏涌水部位进行补强注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千军范杰金学胜徐建军郑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