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轨道清理的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9080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向轨道清理的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系统和方法,通过PC上位机与MCU下位机进行通信控制,模拟空间在轨服务的柔性臂通信;采用MOS管进行电路开关控制,通过电平转换和SMA驱动电路,以设定时间内对柔性臂进行电流驱动;通过设计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电路,实现SMA收缩与拉伸,完成柔性操控臂的运动控制与柔性操作,为柔性臂结构机构及其柔性操控在空间在轨服务与维护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使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使SMA驱动电路稳定。以解决传统空间关节机械臂和桁架蛇形臂难以满足受限区域、外界冲击下的非合作目标精细柔性操控需求。

Driv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Space Bionic Flexible Manipulator for Track Clean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pace bionic flexible manipulator driving system for track cleaning, which communicates with MCU lower computer through PC upper computer to simulate space on-orbit service flexible arm communication, uses MOS transistor to control circuit switch, uses level conversion and SMA driving circuit to drive flexible arm current in a set time, and designs bionic flexible manipulator through design. The driving circuit of the manipulator realizes the contraction and stretching of SMA, completes the motion control and flexible operation of the flexible manipulator, and provides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lexible manipulator structure mechanism and its flexible manipulation in space on-orbit service and maintenance. The SMA driving circuit is stabilized by using DC regulated power suppl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space joint manipulator and truss snake arm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fine flexible manipulation of non-cooperative targets in restricted areas and under external sho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向轨道清理的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机械臂驱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面向轨道清理的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柔性臂机器人由于其高自由度、低耗、质轻等特点,在机器人应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柔性机械臂是柔性机器人中能够自身弯曲抓取物体的连续型仿生机器人,通常仿生灵感来源于蛇类、章鱼以及象鼻或动物触须等结构,在医疗、探测、救援等领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价值。国际上对于柔性臂机器人的大量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的NASA报告当中首次提出应当建立一种可以在空间中自由运动的柔性臂机器人,以适应在轨维修、空间清理以及物资补给等需求。基于上述概念,NASA给出一个名为TelepresenceServicerUnit的概念设计。目前关于柔性机器人的大部分研究还处于理论和实验阶段,只有少数的柔性臂机器人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柔性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仿生机器人,有着广阔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的重视,而其中的柔性驱动器的设计开发成为了柔性机器人在各类环境下运动及工作的关键,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仿生机器人,柔性机器人是模仿大自然中动物的肌肉或骨骼结构来建立其驱动结构。根据驱动的原理不同,驱动器的驱动方式可以分为物理驱动和化学驱动。柔性机器人的物理驱动也称为机械驱动,其物理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的特点与传统物理驱动方式类似。柔性机器人的物理驱动器主要包括:启动驱动器、电活性聚合物(EAP)或者形状记忆合金(SMA)丝、弹簧等。柔性机器人的化学驱动驱使机器人运动的方法是利用其化学反应而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带动柔性机器人运动。另外,按照驱动器材料的工作机理来区分,柔性驱动器又可分为:压力驱动器、电活性聚合物驱动器、类肌腱驱动器。其中,压力驱动器是利用辅助设备装置在复合结构的空腔中产生压力,驱使复合结构发生弯曲或变形;电活性聚合物是通过利用外界磁场分布的变化来驱使聚合物发生弯曲变形,EAP的这种工作原理可以使其独立作为柔性驱动器的驱动材料来实现机器人的弯曲变形;类肌腱驱动器利用其驱动材料的收缩带动柔性驱动器实现运动,这种驱动器的工作原理是采用细长的绳索类驱动材料或传动设备与柔性结构组合。柔性驱动器的设计作为柔性机器人应用的关键技术,决定柔性机器人的工作机理和使用环境。近年来,虽然新型智能材料的兴起涌现以及3D打印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柔性驱动器的控制更加精准、制作更加方便,其应用研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发展,但是现有材料性能的稳定性还不能彻底满足柔性驱动器的变形要求,其驱动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目前,柔性机器人一般采用气动、绳索、EAP或SMA丝、弹簧等材料作为其主要的驱动方式。在柔性臂领域,大部分研究工作的控制方法比较初步,一般都是使用开环的方式,人为设置运动指令来控制柔性臂的运动。在柔性机器人的各大类型中,连续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研究相对比较容易,这是由于连续型机器人的模型比较容易建立,有不少学者成功将传统控制器设计手段应用到这类机器人中。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的智能控制越来越引人关注,基于学习的控制方法逐渐兴起,也开始尝试应用于柔性臂中。因此到目前为止,柔性臂的运动控制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基于模型的方法与基于学习的无模型方法。基于模型的运动控制器目前主要在连续性柔性臂中被广泛研究,大部分只是基于模型的方法依据等曲率假设,因为复杂的模型计算量太大了,不利于实际应用。虽然等曲率假设比较简单且忽略了许多条件,但它目前对于均匀低质量柔性臂来说,是最可靠的一种运动学建模的方法。针对这类柔性臂的运动控制,针对构型空间的反馈控制器是非常重要,它对于柔性臂的滞后性质等是一个必要的控制精度补偿手段。无模型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避免去构建柔性臂的复杂模型,而且其学习出的关系能够涵盖几乎所有的柔性臂构型。甚至是一些噪声,一些很复杂的现实场景中的关系,无模型方法也能够一并把关系构建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无模型方法在针对非线性,非均匀或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工作的机器人系统非常适合的原因,上述这些情形会导致系统模型特别复杂。但是,在结构化环境中,基于模型的方法仍旧是更为精确与可靠的。此外,无模型方法的黑盒特性,使得其稳定性分析以及收敛证明是非常困难的,这给实际应用带来了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向轨道清理的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系统和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面向轨道清理的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系统,包括:通信控制模块:通过PC上位机与MCU下位机进行通信控制,模拟空间在轨服务的柔性臂通信;电流驱动模块:采用MOS管进行电路开关控制,通过电平转换和SMA驱动电路,以设定时间内对柔性臂进行电流驱动;电源模块:使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使SMA驱动电路稳定。优选地,所述通信控制模块包括PC上位机、MCU下位机,所述通信控制采用串口通信;PC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将控制信号传输给MCU下位机,MCU下位机接收控制信号后,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电流驱动模块进行电平转换。优选地,所述电流驱动模块包括电平转换模块、SMA驱动模块;电平转换模块接收控制信号,通过电平转换将控制信号转变为高电平信号,所述高电平信号送达至MOS管,使得MOS管导通;MOS管导通使得SMA驱动模块中SMA驱动电路构成回路,PC上位机控制通电时间和通电的SMA驱动电路,对柔性臂进行姿态控制。优选地,所述PC上位机调用通信代码,匹配对应的串口通信接口,发送控制信号至MCU下位机;所述MCU下位机循环等待上位机发送的控制信息,接收控制信息后,则采用缓存区对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控制编号,通过控制编号控制对应的SMA驱动电路。优选地,所述通电时间设置为一次请求接收控制信息的时间,通电时间周期为10s。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面向轨道清理的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方法,包括:通信控制步骤:通过PC上位机与MCU下位机进行通信控制,模拟空间在轨服务的柔性臂通信;电流驱动步骤:采用MOS管进行电路开关控制,通过电平转换和SMA驱动电路,以设定时间内对柔性臂进行电流驱动;电源步骤:使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使SMA驱动电路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平台系统技术,可用于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的仿生柔性操控臂性能评估与验证。通过设计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电路,实现SMA收缩与拉伸,完成柔性操控臂的运动控制与柔性操作,为柔性臂结构机构及其柔性操控在空间在轨服务与维护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模块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框架示意图;图3为电平转换模块示意图;图4为基于运动模型的运动规划控制框图;图5为基于学习的运动规划控制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传统空间关节机械臂难以满足受限区域、外界冲击下的非合作目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轨道清理的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控制模块:通过PC上位机与MCU下位机进行通信控制,模拟空间在轨服务的柔性臂通信;电流驱动模块:采用MOS管进行电路开关控制,通过电平转换和SMA驱动电路,以设定时间内对柔性臂进行电流驱动;电源模块:使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使SMA驱动电路稳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轨道清理的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控制模块:通过PC上位机与MCU下位机进行通信控制,模拟空间在轨服务的柔性臂通信;电流驱动模块:采用MOS管进行电路开关控制,通过电平转换和SMA驱动电路,以设定时间内对柔性臂进行电流驱动;电源模块:使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使SMA驱动电路稳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轨道清理的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包括PC上位机、MCU下位机,所述通信控制采用串口通信;PC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将控制信号传输给MCU下位机,MCU下位机接收控制信号后,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电流驱动模块进行电平转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轨道清理的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驱动模块包括电平转换模块、SMA驱动模块;电平转换模块接收控制信号,通过电平转换将控制信号转变为高电平信号,所述高电平信号送达至MOS管,使得MOS管导通;MOS管导通使得SMA驱动模块中SMA驱动电路构成回路,PC上位机控制通电时间和通电的SMA驱动电路,对柔性臂进行姿态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轨道清理的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C上位机调用通信代码,匹配对应的串口通信接口,发送控制信号至MCU下位机;所述MCU下位机循环等待上位机发送的控制信息,接收控制信息后,则采用缓存区对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控制编号,通过控制编号控制对应的SMA驱动电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轨道清理的空间仿生柔性操控臂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时间设置为一次请求接收控制信息的时间,通电时间周期为10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敬忠良贾鹤潘汉乔凌峰陈务军杨天洋刘物己杨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