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介质分离系统的自动卸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885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0:07
一种用于介质分离系统的自动卸料装置,筒体顶部与介质分离系统连接,筒体内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漏斗、第二漏斗和箱体,箱体顶部滑动装配有第一锥阀,第一锥阀的顶部与第一漏斗底部的开口相适配,第一锥阀外部滑动套设有第二锥阀,第二锥阀的顶部与第二漏斗底部的开口相适配;转轴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装配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锥阀的底部与第一凸轮的外周相接触,第二锥阀的底部与第二凸轮的外周相接触,两个凸轮之间有180°相位差,筒体内壁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旋风分离器不停机状态下的自动卸料,密封性好,不受颗粒大小限制,通过一组凸轮机构分别实现两个锥阀的时序控制,可靠性高。

An Automatic Discharging Device for Medium Separation System

An automatic unloading device for medium separation system is used. The top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medium separation system.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with the first funnel, the second funnel and the box body. The top of the box body is sliding with the first cone valve. The top of the first cone valve is matched with the open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funnel. The outer sliding sleeve of the first cone valve is provided with the second cone valve and the top of the second cone valve. The end of the rotary shaft is fix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servo motor,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rotary shaft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cam and the second cam.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cone valve contacts with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first cam,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cone valve contacts with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second cam,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ams is 180 degrees, and the photoelectric sensor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er. The invention realizes automatic unload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yclone separator shutdown, has good sealing performance and is not limited by particle size. The timing control of two cone valves is realized by a set of cam mechanisms, and the reliabilit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介质分离系统的自动卸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介质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介质分离系统的自动卸料装置。
技术介绍
旋风分离器是工业领域常用的介质分离系统,其可以在气体输送物料的工作场合实现高效地分离混杂在气流中的微小颗粒的功能,由于其工作原理的影响,导致其内部一直存在一个负压空间,想要在设备不停机的情况下将收集到的微小颗粒排出是比较困难的,现有的卸灰阀很难做到完全密封。目前,现有的介质分离装置有下面几种:星型卸灰阀,星型卸灰阀依靠物料的重力作用及给料机工作机构的强制作用,将物料卸除并连续的喂入下一装置中。其结构依赖于叶轮与腔体内壁的挤压,但由于其一直做旋转运动,密封性差。螺旋输料器,螺旋输料器是利用螺旋的旋转将在与其同心的半圆形料槽中的物料进行输送的装置。料槽中的物料由于重力及对槽壁摩擦力的作用,在运动中不随螺旋一起旋转,而是以滑动形式沿着料槽移动,从而实现输料功能。其结构对于细小的物料无法保证密封严密,容易造成漏压现象。现有的星型卸灰阀或螺旋输料器虽然可以实现连续卸料动作,但囿于其工作原理,这两种装置存在密封不可靠,磨损快,易被大颗粒卡死划伤的情况,这一点对于需要持续分离的工作要求无法满足。纵观现在多种卸料装置,其都不能保证高可靠性的精密密封,且体积大,不能实现智能控制,应用场合受限。因此,设计一款可以在旋风分离器不停机状态下密封可靠、不受颗粒大小影响的能持续自动分离物料的装置是很有应用价值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设计一种针对旋风分离器不停机状态下能实现自动卸料的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介质分离系统的自动卸料装置,包括底板、筒体、第一漏斗、第一锥阀、第二漏斗、第二锥阀、箱体、伺服电机、转轴、第一凸轮、第二凸轮、锥形导料板、光电传感器和上位机,所述筒体顶部与介质分离系统连接,筒体内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漏斗、第二漏斗和箱体,第一漏斗和第二漏斗将筒体内腔由上至下分为收集腔、过渡腔和卸料腔,箱体顶部竖直滑动装配有第一锥阀,第一锥阀的顶部与第一漏斗底部的开口相适配,第一锥阀外部滑动套设有第二锥阀,第二锥阀的顶部与第二漏斗底部的开口相适配;所述伺服电机水平设置,伺服电机的外壳通过底板与筒体之间固定,转轴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转轴的另一端贯穿筒体和箱体的侧壁延伸至箱体内部,且固定装配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锥阀的底部贯穿箱体顶部与第一凸轮的外周相接触,第二锥阀的底部贯穿箱体顶部与第二凸轮的外周相接触,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之间有180°相位差,箱体顶部固定装配有锥形导料板,锥形导料板套设于第二锥阀的外部,锥形导料板的底部与箱体侧壁平齐;所述筒体内壁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位于第一漏斗上方,用于检测第一漏斗内物料的堆积量,伺服电机和光电传感器分别与上位机电连接。所述第二锥阀底部固定装配有连接架,第二锥阀的底部通过连接架与第二凸轮的外周相接触。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装配有支撑架,支撑架位于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之间,转轴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阀和第二锥阀的顶部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收集腔内的物料堆积情况,当物料堆积到光电传感器所在位置时,上位机控制伺服电机转动,打开第一锥阀,关闭第二锥阀,物料由于重力作用落到过渡腔内,当物料进入过渡腔之后,上位机控制伺服电机转动,关闭第一锥阀,打开第二锥阀,物料由于重力作用落到卸料腔内,然后顺着锥形导料板排出,本专利技术依靠第一锥阀和第二锥阀的交替开启,实现了在旋风分离器不停机状态下自动卸料,密封性好,不受颗粒大小限制,通过一组凸轮机构分别实现两个锥阀的时序控制,可靠性高,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可靠性高、使用简单、可实现自动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锥阀关闭、第二锥阀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锥阀开启、第二锥阀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凸轮与第一锥阀的接触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凸轮与连接架的接触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其中:底板1;筒体2;第一漏斗3;第一锥阀4;第二漏斗5;第二锥阀6;箱体7;伺服电机8;转轴9;第一凸轮10;第二凸轮11;收集腔12;过渡腔13;卸料腔14;锥形导料板15;光电传感器16;连接架17;支撑架18。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介质分离系统的自动卸料装置,包括底板1、筒体2、第一漏斗3、第一锥阀4、第二漏斗5、第二锥阀6、箱体7、伺服电机8、转轴9、第一凸轮10、第二凸轮11、锥形导料板15、光电传感器16和上位机(图略),所述筒体2顶部与介质分离系统连接,筒体2内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漏斗3、第二漏斗5和箱体7,第一漏斗3和第二漏斗5将筒体2内腔由上至下分为收集腔12、过渡腔13和卸料腔14,箱体7顶部竖直滑动装配有第一锥阀4,第一锥阀4的顶部与第一漏斗3底部的开口相适配,第一锥阀4外部滑动套设有第二锥阀6,第二锥阀6的顶部与第二漏斗5底部的开口相适配;具体的筒体2顶部设置有法兰,介质分离系统(旋风分离器)通过螺栓与筒体2顶部的法兰连接。所述伺服电机8水平设置,伺服电机8的外壳通过底板1与筒体2之间固定,转轴9的一端与伺服电机8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转轴9的另一端贯穿筒体2和箱体7的侧壁延伸至箱体7内部,且固定装配有第一凸轮10和第二凸轮11,第一锥阀4的底部贯穿箱体7顶部与第一凸轮10的外周相接触,第二锥阀6的底部贯穿箱体7顶部与第二凸轮11的外周相接触,第一凸轮10与第二凸轮11之间有180°相位差,箱体7顶部固定装配有锥形导料板15,锥形导料板15套设于第二锥阀6的外部,锥形导料板15的底部与箱体7侧壁平齐;所述筒体2内壁设置有光电传感器16,光电传感器16位于第一漏斗3上方,用于检测第一漏斗3内物料的堆积量,伺服电机8和光电传感器16分别与上位机电连接。具体的,所述光电传感器16的型号为E18-D80NK,上位机具体为三菱FX2N系列PLC控制器,伺服电机8通过伺服驱动器与上位机电连接,伺服电机8为三菱MR-JE系列伺服电机,伺服电机8与伺服驱动器之间的连接方法、伺服驱动器与PLC之间的连接方法、光电传感器16与PLC之间的连接方法属于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便不在详述。所述第二锥阀6底部固定装配有连接架17,第二锥阀6的底部通过连接架17与第二凸轮11的外周相接触。所述箱体7内壁固定装配有支撑架18,支撑架18位于第一凸轮10与第二凸轮11之间,转轴9与支撑架18转动连接,使转轴9工作的稳定性提高。所述第一锥阀4和第二锥阀6的顶部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使第一锥阀4顶部与第一漏斗3底部的开口处、第二锥阀6的顶部与第二漏斗5底部的开口处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如下:如图5所示,在初始状态下,第一锥阀4为关闭状态,第二锥阀6为开启状态,分离出的物料在收集腔12内堆积,当堆积的物料高度到达光电传感器16时,光电传感器16被遮挡,此时,光电传感器16将信号变化传输给上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介质分离系统的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筒体、第一漏斗、第一锥阀、第二漏斗、第二锥阀、箱体、伺服电机、转轴、第一凸轮、第二凸轮、锥形导料板、光电传感器和上位机,所述筒体顶部与介质分离系统连接,筒体内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漏斗、第二漏斗和箱体,第一漏斗和第二漏斗将筒体内腔由上至下分为收集腔、过渡腔和卸料腔,箱体顶部竖直滑动装配有第一锥阀,第一锥阀的顶部与第一漏斗底部的开口相适配,第一锥阀外部滑动套设有第二锥阀,第二锥阀的顶部与第二漏斗底部的开口相适配;所述伺服电机水平设置,伺服电机的外壳通过底板与筒体之间固定,转轴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转轴的另一端贯穿筒体和箱体的侧壁延伸至箱体内部,且固定装配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锥阀的底部贯穿箱体顶部与第一凸轮的外周相接触,第二锥阀的底部贯穿箱体顶部与第二凸轮的外周相接触,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之间有180°相位差,箱体顶部固定装配有锥形导料板,锥形导料板套设于第二锥阀的外部,锥形导料板的底部与箱体侧壁平齐;所述筒体内壁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位于第一漏斗上方,用于检测第一漏斗内物料的堆积量,伺服电机和光电传感器分别与上位机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介质分离系统的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筒体、第一漏斗、第一锥阀、第二漏斗、第二锥阀、箱体、伺服电机、转轴、第一凸轮、第二凸轮、锥形导料板、光电传感器和上位机,所述筒体顶部与介质分离系统连接,筒体内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漏斗、第二漏斗和箱体,第一漏斗和第二漏斗将筒体内腔由上至下分为收集腔、过渡腔和卸料腔,箱体顶部竖直滑动装配有第一锥阀,第一锥阀的顶部与第一漏斗底部的开口相适配,第一锥阀外部滑动套设有第二锥阀,第二锥阀的顶部与第二漏斗底部的开口相适配;所述伺服电机水平设置,伺服电机的外壳通过底板与筒体之间固定,转轴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转轴的另一端贯穿筒体和箱体的侧壁延伸至箱体内部,且固定装配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锥阀的底部贯穿箱体顶部与第一凸轮的外周相接触,第二锥阀的底部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帅周淑文龙凌辉孙麒威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