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线束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852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线束支架,包括第一罩壳以及与所述第一罩壳铰接的第二罩壳,所述第二罩壳的径向上卡合有工字型导向管,所述导向管通过设有的自攻螺丝与所述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固定连接,且在第二罩壳的圆周面设有便于主线束导入的凹槽,由于该装置通过凹槽将主线束引入到第二罩壳内,并通过卡合在第二罩壳边缘的导向管,将分支线束引出,从而使得线束角度调节方便,同时利用自攻螺丝将盖合在一起的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锁紧,一则使得线束方向定死后,不易回弹,二则使得两个罩壳固定后不会自动展开,设置的导向管在第二罩壳上自由滑动,进而使得第二罩壳生产时不需要预留分支线束导出位置,从而提高线束支架的生产效率。

A Wire Harness Bracket for Easy Adjust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djustable wire harness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housing and a second housing articulated with the first housing. The radial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housing is clamped with an I-shaped guide tube, which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housing and the second housing through a self-tapping screw, and a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second housing to facilitat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ain wire harness. Because the device introduces the main wire harness into the second housing through a groove and leads out the branch wire harness by clamping the guide tube at the edge of the second housing, the angle of the wire harness can be adjusted conveniently. At the same time, the first housing and the second housing which cover together are locked by self-tapping screw, the first one makes the direction of the wire harness dead and not easy to rebound, and the second one makes the two shells fixed. The guide tube can slide freely on the second housing without automatic deployment, which makes it unnecessary to reserve the outlet position of branch wiring harnes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second housing, thus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wiring harness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的线束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
,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线束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动机上的电子元件越来越多,因此,控制电子电器元件的线束也相应增加较多,因此,线束的安装也成为发动机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对于发动机部分喷油部分的线束通常时先用胶带和波纹管进行捆扎包裹,然后用扎带将波纹管固定到发动机上,在每个喷油嘴处都有部分线束从波纹管中伸出并与喷油嘴相连。由于发动机在工作期间的振动很剧烈,且温度很高,长期工作后,线束容易松散,影响线束的导电性能,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另外现有的线束支架均将分支线束孔,在毛坯阶段就已定型,由于线束生产厂家不一样难免存在尺寸变化,同时现有的很多线束固定装置均一一对应不能通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线束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调节的线束支架,包括设置成圆形的第一罩壳和设置成圆形的第二罩壳,且在第一罩壳与所述第二罩壳之间卡合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数量至少有一个,所述导向管右侧面的圆心处设有横向贯穿导向管的线束孔,所述线束孔的上端以及下端对称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上配备有自攻螺丝,所述第二罩壳的圆周面设有便于主线束导入的凹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罩壳与所述第二罩壳铰链接连;所述第一罩壳与所述第二罩壳的相向面上均设有便于导向管卡合的台阶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罩壳的下底面还设有与车身钣金件连接的固定耳。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罩壳与所述第二罩壳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罩壳还可以设置成L形,所述第二罩壳还可以设置成凹字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该装置通过凹槽将主线束引入到第二罩壳内,并通过卡合在第二罩壳边缘的导向管,将分支线束引出,从而使得线束角度调节方便,同时利用自攻螺丝将盖合在一起的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锁紧,一则使得线束方向定死后,不易回弹,二则使得两个罩壳固定后不会自动展开,设置的导向管在第二罩壳上自由滑动,进而使得第二罩壳生产时不需要预留分支线束导出位置,从而提高线束支架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得该装置可以通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的另一种变形示意图。图中:1、固定耳;2、第一罩壳;3、台阶槽;4、第二罩壳;5、导向管;6、自攻螺丝;7、线束孔;8、通孔;9、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线束支架,包括设置成圆形的第一罩壳2和设置成圆形的第二罩壳4,且在第一罩壳2与所述第二罩壳4之间卡合有导向管5,所述导向管5的数量至少有一个,所述导向管5右侧面的圆心处设有横向贯穿导向管5的线束孔7,所述线束孔7的上端以及下端对称设有通孔8,且所述通孔8上配备有自攻螺丝6,所述第二罩壳4的圆周面设有便于主线束导入的凹槽9。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保护支架的具体使用方法为:首先将主线束通过凹槽9引入到第二罩壳4内,然后将根据实际线束分支的数量选择相适应数量的导向管5,然后将线束分支穿过导向管5,根据实际线束走向将带有线束分支的导向管5卡在对应位置,然后利用自攻螺丝6穿过线束孔7下方的通孔8与第二罩壳4上的台阶槽3连接,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线束分支均安预定方向安装完成后,盖上第一罩壳2,然后再利用自攻螺丝6与第一罩壳2上的台阶槽3连接,从而完成线束分支走向可以自由调节,同时也便于不同类型的车用线束的通用,另外通过上述操作步骤可知,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保护支架,可以有效实现对线束的固定和保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胶带和波纹管固定线束的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线束的安装和保护的可靠性,还能避免线束的磨损。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罩壳2与所述第二罩壳4铰链接连;使得第一罩壳2和第二罩壳4盖合后,同时所述第一罩壳2与所述第二罩壳4的相向面上均设有便于导向管5卡合的台阶槽3,从而使得第一罩壳2和第二罩壳4在盖合后形成一个空腔,该空腔可以容纳主线束和分支线束,此种结构有利于在预安装时,对线束进行容纳和承托。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罩壳4的下底面还设有与车身钣金件连接的固定耳1,方便该装置与车身连接,同时在固定耳1与车身连接的相向面还可以垫有减震塑料制成的减震垫,从而保证该装置与车身连接有可以降低车身对该装置造成的震动,进而降低车身震动对线束的危害。进一步的:为了降低整体的重量,减轻成本,提高整体结构变形的能力,所述第一罩壳2与所述第二罩壳4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进一步的:为了满足线束不同的走向例如竖直走向时所述第一罩壳2还可以设置成L形,所述第二罩壳4还可以设置成凹字形,从而满足直线方向上出现多个分支线束的固定和调节;另外该装置的第一罩壳2和第二罩壳4盖合后整体形成一个L形或者其他满足线束走向调节的异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设置均满足导向管5可以卡在第一罩壳2和第二罩壳4之间。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调节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成圆形的第一罩壳(2)和设置成圆形的第二罩壳(4),且在第一罩壳(2)与所述第二罩壳(4)之间卡合有导向管(5),所述导向管(5)的数量至少有一个,所述导向管(5)右侧面的圆心处设有横向贯穿导向管(5)的线束孔(7),所述线束孔(7)的上端以及下端对称设有通孔(8),且所述通孔(8)上配备有自攻螺丝(6),所述第二罩壳(4)的圆周面设有便于主线束导入的凹槽(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成圆形的第一罩壳(2)和设置成圆形的第二罩壳(4),且在第一罩壳(2)与所述第二罩壳(4)之间卡合有导向管(5),所述导向管(5)的数量至少有一个,所述导向管(5)右侧面的圆心处设有横向贯穿导向管(5)的线束孔(7),所述线束孔(7)的上端以及下端对称设有通孔(8),且所述通孔(8)上配备有自攻螺丝(6),所述第二罩壳(4)的圆周面设有便于主线束导入的凹槽(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调节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壳(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寿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东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