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浸没式冷却散热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浸没式冷却散热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能源危机加重,各国致力于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的进展较为迅速,锂电池由于其单体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比能量大,循环使用寿命长自放电率地,充放电无记忆效应,而且绿色环保,无污染等优秀的性能被视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最佳选择。然而,锂电池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在快速充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电池温度升高,而锂电池的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而显著降低,在高温环境下长期工作,电池寿命严重降低,甚至出现电池漏液、热失控现象,严重则会导致电动汽车自燃,而市面上的散热技术例如外部风冷、水冷等现有技术难以满足电池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浸没式冷却散热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浸没式冷却散热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其包括箱体、电池箱、进液导管、回流导管、冷媒源和动力泵;其中,电池箱上开设有电池容纳腔,电池箱容纳在箱体内;进液导 ...
【技术保护点】
1.利用浸没式冷却散热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电池箱、进液导管、回流导管、冷媒源和动力泵;其中,所述电池箱上开设有电池容纳腔,电池箱容纳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进液导管和所述回流导管均与所述箱体的内部导通连接,且进液导管和所述动力泵连接,动力泵和所述冷媒源连接,回流导管与冷媒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浸没式冷却散热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电池箱、进液导管、回流导管、冷媒源和动力泵;其中,所述电池箱上开设有电池容纳腔,电池箱容纳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进液导管和所述回流导管均与所述箱体的内部导通连接,且进液导管和所述动力泵连接,动力泵和所述冷媒源连接,回流导管与冷媒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浸没式冷却散热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开设有多个所述电池容纳腔,且电池箱上相邻的两电池容纳腔之间开设有贯通散热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浸没式冷却散热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伟,褚福建,鞠伟达,赵泽鹏,方国云,汤勇,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