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53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包括:截水沟,其布设于岸顶,所述截水沟与农田排水相接;排水管,其铺设于所述河道坡面下,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截水沟,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河道护岸主体;所述河道护岸主体包括一设于所述河道边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内包括设于中间的进水池、分别位于所述进水池一侧的人工湿地池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人工湿地池外侧的出水池;所述进水池与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相接;所述出水池上面向河道水面侧常水位以上的壁面上开设有孔洞。本申请的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充分结合了人工湿地及护岸结构,水质方面增加了较好的除磷效果,尤其适用农田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工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
技术介绍
种植业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农作物生产和收获,经常使用大量肥料(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等农用化学品,造成这些农用化学品在土壤中大量累积。在降雨及灌溉的驱动下,肥料中的氮磷及农药中的有机组分等通过径流、淋溶、侧渗向水体迁移;肥料中的氮和农药中的有机组分通过挥发进入大气,随后又通过大气干湿沉降向水体迁移;农田废弃物大量堆积产生的污染物随径流、淋溶、侧渗向水体迁移。农田面源污染产生量受降雨的强烈影响,降雨量越大、降雨强度越高,污染产生量就越大。水是农田面源污染向水体迁移的载体。降雨产生地表径流或淋溶时,溶于水中的污染物向水体迁移。降雨强度越大,径流量越大,农田向水体迁移的污染量越多。农田面源污染产生量受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强烈影响,施肥量越高,污染产生的风险越大。施肥一周内是农田面源污染的高风险期,施肥一周以后则风险较低。农田面源污染发生受土壤类型、耕作方式及肥料种类等的影响。旱地主要以淋溶和氨挥发损失为主,稻田以径流和氨挥发损失为主。粗质地土壤漏水、漏肥,污染物以淋溶方式迁移的风险大。石灰性等碱性土壤氨挥发风险大。温度越高氨挥发量越大。速效氮肥如尿素、碳铵等流失风险较大,而有机肥和缓控释肥相对较小。农田面源污染不仅包括氮、磷等无机物污染,还包括农药带来的有机污染,呈复合污染特征。加上农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使得农田面源污染难以像点源污染治理那样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措施。河道护岸工程是保护河道堤岸免受水流、风浪侵袭和冲刷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生态护岸是指能在防止河岸坍方之外,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降低入河污染负荷,有一定自然景观效果的河道护岸形式,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不仅是护岸工程建设的一大进步,也将会成为今后护岸工程建设的主流。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其目的在于解决排水入河的含磷量高的问题,建立生态护岸。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手段:一种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包括:截水沟,其布设于岸顶,所述截水沟与农田排水相接;排水管,其铺设于所述河道坡面下,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截水沟,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河道护岸主体;所述河道护岸主体包括一设于所述河道边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内包括设于中间的进水池、分别位于所述进水池一侧的人工湿地池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人工湿地池外侧的出水池;所述进水池与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相接;所述出水池上面向河道水面侧常水位以上的壁面上开设有孔洞。较佳的是,所述人工湿地池由下而上依次包括防渗透膜层、除磷型湿地填料层、土工膜层、种植土层以及植物。较佳的是,所述截水沟内撒播有草籽层。较佳的是,所述河道坡面上铺设草皮层。较佳的是,所述进水池的位置高于所述人工湿地池,所述人工湿地池高于所述出水池。较佳的是,所述人工湿地顶部高出常水位0.2~0.3m。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的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在满足结构护岸稳定安全的前提下,空间上充分结合了人工湿地及护岸结构,水质方面增加了较好的除磷效果,实现了结构稳定和生态效果的统一,尤其适用农田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工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的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包括:截水沟1、排水管2以及护岸主体3等结构。具体结构请结合图示:截水沟1其布设于岸顶,所述截水沟1与农田排水相接,确保农田排水都经由截水沟1进入排水管2。截水沟可以由多道组合而成,旨在将农田排水都经由截水沟收集。所述截水沟1内撒播有减小水流冲刷的草籽层,减少进入护岸主体3内的泥沙含量。排水管2铺设于所述河道坡面4下方,所述排水管2的一端连接所述截水沟1,所述排水管2的另一端连接河道护岸主体3。排水管2由多条铺设而成,将截水沟2内的水引导到护岸主体3内。所述河道坡面4上铺设草皮层41。草皮层41有利于水土保持及对人工湿地池的保护;同时草皮层给给予河道坡面以美观性。所述河道护岸主体3包括一设于所述河道边的框架结构31,框架结构的形状并不限定,可根据河道的形式并综合考虑了河道的稳固性来设置。所述框架结构31内包括设于中间的进水池311、分别位于所述进水池311一侧的人工湿地池312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人工湿地池312外侧的出水池313。所述进水池311的位置高于所述人工湿地池312,所述人工湿地池312高于所述出水池313。所述进水池311与所述排水管2的另一端相接,农田排水直接由排水管2进入到进水池311。进水池311需要考虑农田排水的泥沙沉淀。所述人工湿地池312顶部高出常水位0.2~0.3m。所述人工湿地池312由下而上依次包括防渗透膜层3121、除磷型湿地填料层3122、土工膜层3123、种植土层3124以及植物3125。农田排水经由人工湿地池312除磷和净化后排给出水池313。人工湿地池312的种植土层与河道边坡接顺。所述出水池313上面向河道水面侧常水位以上的壁面上开设有孔洞3131,处理后的水由所述孔洞3131流入河道。本技术的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结构,采用全生态结构,且稳定性较好,景观效果佳,防冲刷能力强,易于实施,实现了结构稳定和生态效果的统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和设施的种种缺陷而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水沟,其布设于岸顶,所述截水沟与农田排水相接;排水管,其铺设于所述河道坡面下,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截水沟,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河道护岸主体;所述河道护岸主体包括一设于所述河道边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内包括设于中间的进水池、分别位于所述进水池一侧的人工湿地池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人工湿地池外侧的出水池;所述进水池与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相接;所述出水池上面向河道水面侧常水位以上的壁面上开设有孔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水沟,其布设于岸顶,所述截水沟与农田排水相接;排水管,其铺设于所述河道坡面下,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截水沟,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河道护岸主体;所述河道护岸主体包括一设于所述河道边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内包括设于中间的进水池、分别位于所述进水池一侧的人工湿地池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人工湿地池外侧的出水池;所述进水池与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相接;所述出水池上面向河道水面侧常水位以上的壁面上开设有孔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谢东袁红丹闫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