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鱼巢生态护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536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鱼巢生态护滩结构,包括至少两种护滩石笼,所有护滩石笼结构相同、大小尺寸不同,均设有网箱,在网箱内填充有块石,在块石内预埋有仿生鱼巢,在网箱上设有与仿生鱼巢巢口连接的鱼类通行孔口,在护滩石笼的背水侧和/或左侧和/或右侧设有鱼类通行孔口,网箱设有平坦的网底和与网底固接的网罩,网罩的外貌采用流线型结构;护滩石笼由与其网底大小适配的混凝土底座支撑,混凝土底座设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上设有支腿,支腿插打在滩体内,支撑板压盖在滩体上;所有护滩石笼大小相间地密布在滩体上,大护滩石笼和小护滩石笼一个挨一个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护滩体免受冲刷,同时为鱼类等生物开辟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生鱼巢生态护滩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利水运
的护滩结构,特别是一种仿生鱼巢生态护滩结构。
技术介绍
长江等主要国内河流的边滩、心滩受水流冲刷严重,航道的边界不稳定,航线情况变化大,船舶航行条件变差。一方面,边滩的侵蚀加剧了河岸的冲刷,影响护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边滩的冲刷,导致了河流流态的改变,航道冲淤变化频繁,航槽冲刷趋势不稳定,为航行增加了隐患。当前,广泛使用的护滩结构大多存在相似的弊端,如:①护滩工程材料结构造价相对较高;②生态效益差;③破坏鱼类等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空间。因此,航道护滩工程要重点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开发既可以防止滩体被冲刷同时可以为鱼类提供栖息空间的新型护滩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仿生鱼巢生态护滩结构,该结构能够保护滩体免受冲刷,同时为鱼类等生物开辟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生鱼巢生态护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种护滩石笼,所有所述护滩石笼结构相同、大小尺寸不同,均设有网箱,在所述网箱内填充有块石,在所述块石内预埋有仿生鱼巢,在所述网箱上设有与所述仿生鱼巢巢口连接的鱼类通行孔口,在所述护滩石笼的背水侧和/或左侧和/或右侧设有所述鱼类通行孔口,所述网箱设有平坦的网底和与所述网底固接的网罩,所述网罩的外貌采用流线型结构;所述护滩石笼由与其网底大小适配的混凝土底座支撑,所述混凝土底座设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腿,所述支腿插打在滩体内,所述支撑板压盖在滩体上;所有所述护滩石笼大小相间地密布在滩体上,大护滩石笼和小护滩石笼一个挨一个排列。所有所述护滩石笼连接成一体。在所述护滩石笼的外表面上覆盖有生态垫,在所述生态垫内装有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植物种子、保水剂、杀虫剂和种植基。所述鱼类通行孔口有二个,二个所述鱼类通行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护滩石笼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板及其支腿为混凝土一体预制结构,在所述支腿内设有纵向配筋。所述仿生鱼巢为中空的混凝土预制结构。在每个所述混凝土底座下面设有沿水流方向布置的至少三排支腿,每排支腿至少两个、中部支腿竖直设置、左侧支腿向左倾斜、右侧支腿向右倾斜。每个所述混凝土底座下面的支腿高度相同,均为30~50cm。所述仿生鱼巢采用球形结构。所述网箱上的鱼类通行孔口与所述仿生鱼巢的巢口相邻接。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①功能性上,护滩石笼的网箱相互连接,形成整体护滩区域,减弱了水流与滩面的直接接触,流线型的外形可以平缓水流,防止滩体冲刷;②与传统护滩工程对生物栖息环境的破坏相比,本技术可以为生物营造出宝贵生存空间—鱼巢,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③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在护滩石笼的外表面上覆盖生态垫,可以栽植植物,绿色生态。④采用护滩石笼及混凝土底座铺筑护滩结构,与传统护滩工程相比,能够节省工程材料造价。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大小不一的护滩石笼压护边滩,一方面,能够防止水流条件对滩体的侵蚀,达到维持河道边岸稳定的目的;另一方面,在避免滩体受冲刷破坏的同时,为鱼类等生物开辟出生存空间,建立仿生鱼巢结构,保护物种多样性;同时,为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环境,提高了生态性。本技术可用于边滩、心滩等滩体的防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布置图;图2是本技术的护滩石笼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护滩石笼正视图;图4是图3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护滩石笼侧视图;图6是图5的剖视图。图中:1、护滩石笼;1-1、网箱;1-2、块石;1-3、仿生鱼巢;1-4、鱼类通行孔口;1-5、生态垫;2-1、支撑板;2-2、支腿;3、滩体。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6,一种仿生鱼巢生态护滩结构,包括至少两种护滩石笼1,所有所述护滩石笼1结构相同、大小尺寸不同,均设有网箱1-1,在所述网箱1-1内填充有块石1-2,在所述块石1-2内预埋有仿生鱼巢1-3,在所述网箱1-1上设有与所述仿生鱼巢1-3巢口连接的鱼类通行孔口1-4,在所述护滩石笼1的背水侧和/或左侧和/或右侧设有所述鱼类通行孔口1-4,所述网箱1-1设有平坦的网底和与所述网底固接的网罩,所述网罩的外貌采用流线型结构;所述护滩石笼1由与其网底大小适配的混凝土底座支撑,所述混凝土底座设有支撑板2-1,在所述支撑板2-1上设有支腿2-2,所述支腿2-2插打在滩体3内,所述支撑板2-1压盖在滩体3上;所有所述护滩石笼1大小相间地密布在滩体3上,大护滩石笼和小护滩石笼一个挨一个排列,可使护滩石笼1守护滩体的面积近可能的大,做到严密保护。在本实施例中,块石1-2可选用卵石等材料。所有所述护滩石笼1的网箱1-1连接成一体,以提高整体稳定性。在所述护滩石笼1的外表面上覆盖有生态垫,在所述生态垫内装有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植物种子、保水剂、杀虫剂、种植基,以提高结构的绿色环保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鱼类通行孔口1-4有二个,二个所述鱼类通行孔口1-4分别设置在所述护滩石笼1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板2-1及其支腿2-2为混凝土一体预制结构,在所述支腿2-2内设有纵向配筋,结构稳固可靠。所述仿生鱼巢1-3为中空的混凝土预制结构,结构稳定可靠,成本低。在每个所述混凝土底座下面设有沿水流方向布置的至少三排支腿2-2,每排支腿至少两个、中部支腿竖直设置、左侧支腿向左倾斜、右侧支腿向右倾斜。每个所述混凝土底座下面的支腿2-2高度相同,均为30~50cm,以保证混凝土底座插入滩体的深度为30~50c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仿生鱼巢1-3采用球形结构,空间较大。所述网箱1-1上的鱼类通行孔口1-4与所述仿生鱼巢1-3的巢口相邻接,使仿生鱼巢1-3的巢口与网箱的金属网相贴合,方便鱼类进入。所述网箱1-1上的鱼类通行孔口1-4与所述仿生鱼巢1-3的巢口也可以通过管道或孔道连接。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鱼巢生态护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种护滩石笼,所有所述护滩石笼结构相同、大小尺寸不同,均设有网箱,在所述网箱内填充有块石,在所述块石内预埋有仿生鱼巢,在所述网箱上设有与所述仿生鱼巢巢口连接的鱼类通行孔口,在所述护滩石笼的背水侧和/或左侧和/或右侧设有所述鱼类通行孔口,所述网箱设有平坦的网底和与所述网底固接的网罩,所述网罩的外貌采用流线型结构;所述护滩石笼由与其网底大小适配的混凝土底座支撑,所述混凝土底座设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腿,所述支腿插打在滩体内,所述支撑板压盖在滩体上;所有所述护滩石笼大小相间地密布在滩体上,大护滩石笼和小护滩石笼一个挨一个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鱼巢生态护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种护滩石笼,所有所述护滩石笼结构相同、大小尺寸不同,均设有网箱,在所述网箱内填充有块石,在所述块石内预埋有仿生鱼巢,在所述网箱上设有与所述仿生鱼巢巢口连接的鱼类通行孔口,在所述护滩石笼的背水侧和/或左侧和/或右侧设有所述鱼类通行孔口,所述网箱设有平坦的网底和与所述网底固接的网罩,所述网罩的外貌采用流线型结构;所述护滩石笼由与其网底大小适配的混凝土底座支撑,所述混凝土底座设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腿,所述支腿插打在滩体内,所述支撑板压盖在滩体上;所有所述护滩石笼大小相间地密布在滩体上,大护滩石笼和小护滩石笼一个挨一个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鱼巢生态护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护滩石笼连接成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鱼巢生态护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护滩石笼的外表面上覆盖有生态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鱼巢生态护滩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殿光刘新王浩李华国白汶达季超群于亮刘小兵吴鹏张波赵家强陈袆王诚李玉林邢岩干伟东杨宗默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