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结构以及可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6965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公开了一种轮结构以及可移动装置,其中,该轮结构包括轮毂;多个可伸缩组件;多个可伸缩组件间隔设置于轮毂的圆周面上;多个轮体;轮体设置于可伸缩组件远离轮毂的一端。另外,该可移动装置包括车体以及与车体连接的轮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可伸缩组件间隔设置于轮毂的整个圆周面上,并在可伸缩组件远离轮毂的一端设置多个轮体,一方面通过减少轮体之间的空隙,降低轮体滚动过程中所需拉力,另一方面利用可伸缩组件的吸冲减震功能,降低轮结构滚动的不平衡性以及轮体滚动过程中所需拉力,从而使得带有轮结构的可移动装置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的省力、平稳。

Wheel structure and movabl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and discloses a wheel structure and a movable device, in which the wheel structure comprises a hub; a plurality of retractable components; a plurality of retractable components are spaced on the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hub; a plurality of wheels; and a wheel body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retractable component far from the hub. In addition, the movable device comprises a car body and a wheel structure connected with the car body. The utility model sets the retractable component interval on the whole circumference of the hub, and sets a plurality of wheels at one end of the retractable component far from the hub. On the one hand, by reducing the gap between the wheels, the pulling force required in the rolling process of the wheel can be reduced. On the other hand, by utilizing the absorp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function of the retractable component, the unbalanced rolling of the wheel structure and the rolling of the wheel can be reduced. The pulling force required in the process makes the movable device with wheel structure more labor-saving and stable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结构以及可移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交通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结构以及可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低层楼房、学生宿舍、人行天桥等很多场合通常都没有安装电梯,这给人们上下楼带来了很多不便,特别是需要搬运东西上下楼时就显得非常不便,单纯依靠人力抬运,劳动量大,费时费力。现有的爬楼梯车主要采用三角轮,虽然加工简单,但爬楼梯效果不佳,只能运用在承重较轻的场合,没有被广泛使用,另一种是履带式的爬楼梯车,虽然原理上接近完美,但是运用在手动小推车上有些大材小用,简单的履带并没真正消除轮子之间的间隙,上下楼梯时同样颠簸,且履带很容易磨损,承重能力不强,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省力平稳的运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结构以及可移动装置,使得带有轮结构的可移动装置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的省力、平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结构,该轮结构包括:轮毂;多个可伸缩组件;多个可伸缩组件间隔设置于轮毂的整个圆周面上;多个轮体;轮体设置于可伸缩组件远离轮毂的一端。另外,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装置,该可移动装置包括:车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轮结构,其中,车体与轮结构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将可伸缩组件间隔设置于轮毂的整个圆周面上,并在可伸缩组件远离轮毂的一端设置多个轮体,一方面通过减少轮体之间的空隙,降低轮体滚动过程中所需拉力,另一方面利用可伸缩组件的吸冲减震功能,降低轮结构滚动的不平衡性以及轮体滚动过程中所需拉力,从而使得带有轮结构的可移动装置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的省力、平稳。进一步地,可伸缩组件包括弹簧和套筒,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轮毂的圆周面、套筒连接,轮体设置于套筒远离轮毂的一端。进一步地,轮结构还包括间隔设置于轮毂圆周面上的多个支撑杆,套筒与支撑杆可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支撑杆远离轮毂的端部沿支撑杆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凸起,凸起伸进套筒内且沿着套筒的内壁滑动。进一步地,于套筒的内壁设置滑槽,支撑杆的外壁设置置于滑槽内的滚轮,滚轮与滑槽的侧壁滚动配合。进一步地,套筒上设置第一限位结构,支撑杆上设置与第一限位结构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以用于限制套筒相对于支撑杆滑动的最大行程。进一步地,套筒包括筒本体以及与筒本体连接的轮杆,轮体包括对称设置于轮杆相对两端的第一轮体以及第二轮体。进一步地,每个轮杆分别与与1个或2个筒本体连接,每个筒本体分别与1个支撑杆、1个弹簧连接。进一步地,可伸缩组件包括缸体、连杆以及压缩弹性体,缸体设置于轮毂的圆周面上,连杆的一端设置于缸体内,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轮体,压缩弹性体设置于缸体内;压缩弹性体的位置与连杆端部在缸体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地,压缩弹性体为弹簧、硅胶、阻尼气体或阻尼液体中的任一种。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轮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轮结构侧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轮结构俯视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支撑杆与筒本体配合结构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轮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支撑杆与筒本体配合结构截面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的支撑杆与筒本体配合结构截面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的可伸缩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第六实施例中的可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第六实施例中的可移动装置的后视图;图13是图12中的可移动装置向右旋转90°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轮结构,如图1~5所示,该轮结构包括:轮毂1;多个可伸缩组件2;多个可伸缩组件2间隔设置于轮毂1的整个圆周面上;多个轮体3;轮体3设置于可伸缩组件2远离轮毂1的一端。优选地,可伸缩组件2包括弹簧21和套筒22,弹簧21的两端分别与轮毂1的圆周面、套筒22连接,轮体3设置于套筒22远离轮毂1的一端。具体地,当遇到坑洼不平的路况,弹簧21会根据路况进行相应的收缩或拉伸,起到吸冲减震的作用,从而使得轮结构在滚动过程中更加的稳定。进一步地,套筒22可以包括筒本体221以及与筒本体221连接的轮杆222,轮体3包括对称设置于轮杆222相对两端的第一轮体31以及第二轮体32。当然,轮体3也可以只包括一个滚轮,套筒22也可以无需设置轮杆222,即轮体3直接固定在套筒22的末端,每个套筒22上设置1个轮体3。在本实施例中,筒本体221与轮杆222的中部垂直连接,弹簧21与筒本体221连接,这样当弹簧21被压缩或拉伸时,弹簧21可以将受力传递给筒本体221,筒本体221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受力传递至轮杆222,相应地,再由轮杆222传递至第一轮体31、第二轮体32。即筒本体221与轮杆222的中部垂直连接,可以降低弹簧21弹力的损耗,使得弹簧21产生的弹力最大限度的作用到第一轮体31、第二轮体32的滚动上,使得第一轮体31、第二轮体32的滚动更加的平滑、省力。需要说明的是,筒本体221与轮杆222也可以在除了中部的其他位置连接,只要能够实现筒本体221与轮杆222的连接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轮杆222分别与1个筒本体221连接,每个筒本体221分别与1个支撑杆4、1个弹簧21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筒本体221与轮杆222的中部垂直可以固定连接,当然,筒本体221与轮杆222的中部也可以活动连接,当筒本体221与轮杆222的中部活动连接时,筒本体221在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对第一轮体31以及第二轮体32的滚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本申请对筒本体221与轮杆222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另外,当筒本体221与轮杆222的中部垂直连接时,套筒22可以呈类似“T”的形状,第一轮体31与第二轮体32分别设置于套筒22“T”形状的两端。需要说明的是,套筒22“T”的形状可以使得轮杆222上的第一轮体31、第二轮体32的受力比较均匀,从而使得第一轮体31、第二轮体32的滚动更加的平稳。优选地,轮体3(即第一轮体31以及第二轮体32)可以为单向轮。具体地,单向轮只能单向滚动,可以适合各种路况,稳定性较好。同时,由于轮毂1的外圆周面上分布着多个轮体3,当轮体3为单向轮时,相邻轮体3之间的滚动不会互相干涉,使得轮体3的滚动更加的流畅。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轮体3也可以是万向轮或飞机轮,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与地面接触实现滚动的结构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进一步地,轮结构还包括间隔设置于轮毂1圆周面上的多个支撑杆4,套筒22与支撑杆4可滑动连接。即筒本体221与支撑杆4可滑动连接。这样当弹簧21被压缩或拉伸时,弹簧21可以带动筒本体221在支撑杆4上滑动,使得第一轮体31、第二轮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多个可伸缩组件;多个所述可伸缩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轮毂的整个圆周面上;多个轮体;所述轮体设置于所述可伸缩组件远离所述轮毂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多个可伸缩组件;多个所述可伸缩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轮毂的整个圆周面上;多个轮体;所述轮体设置于所述可伸缩组件远离所述轮毂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组件包括弹簧和套筒,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轮毂的圆周面、所述套筒连接,所述轮体设置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轮毂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结构还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轮毂圆周面上的多个支撑杆,所述套筒与所述支撑杆可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轮毂的端部沿所述支撑杆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凸起,所述凸起伸进所述套筒内与所述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滑槽,所述支撑杆的外壁设置于所述滑槽内的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滑槽的侧壁滚动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设置第一限位结构,所述支撑杆上设置与第一限位结构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连生朱佳伟黄文霞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民族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