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座圈拆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78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座圈拆卸结构,包括: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包括整体呈“n”形的第一架体、安装于第一架体侧面的限转杆和取圈件;支撑在气缸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呈“n”形的第二架体以及分别固定在第二架体两端的接触头,第二架体位于第一架体下方且第二架体所在平面与第二架体所在平面垂直;呈“T”形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通过第一架体上部开设的螺纹孔与其螺纹配合,转动杆端部伸入至第一架体内并朝向第二架体上部,以当转动远离第一架体的转动杆端部时转动杆另一端能抵在第二架体上,并配合第一架体两端的取圈件能将座圈拔出座圈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在轻易取下座圈的同时不会使气缸变形。

A Kind of Cylinder Block Ring Disassembly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isassembly structure of a cylinder seat ring, which comprises a mobile frame, comprising a first frame with an integral \n\ shape, a rotating limit rod mounted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frame and a ring taking part, a support frame supported on the cylinder, comprising a second frame with an \n\ shape and a contact head fixed at both ends of the second frame, and a second frame with a position in the first frame. The plane of the second body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second body, and the rotating rod is \T\ shaped. The rotating rod cooperates with its thread through the threaded hole open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body. The end of the rotating rod extends into the first body and faces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body, so that when the end of the rotating rod is far from the end of the first body, the other end of the rotating rod can be supported on the second body. The seat ring can be pulled out of the seat ring hole with the ring taking parts at both ends of the first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removal of the seat ring and no deformation of the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缸座圈拆卸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气缸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缸座圈拆卸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移动提供动力,汽车的的发动机的好坏对于汽车动力、环保以及是否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汽车发动机的原理主要是汽油、柴油或天然气在密封的气缸内燃烧,致使气缸内的空气膨胀推动活塞做功,进而转化为汽车驱动所需的机械动力。汽车发动机的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其中就包括安装在气缸盖上的座圈,座圈的作用体现在,当发动机工作时,气门座圈能承受高速冲击以及密封气门,同时能够传递气门的热量。由于气门座圈与气门座是过盈配合,气门座位于气缸上,气缸是一种中部空心的结构,现有技术取下气门座圈的方式通常是使用锤子敲打一个对准座圈的底部的圆柱形铁柱,使得座圈被缓慢的被敲出气门座座圈孔中,这样避免锤子直接敲击座圈导致气缸变形,但是这样的方式既耗时效率也非常低,目前急需一种能够快速方便的拆卸座圈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当前座圈拆卸既不方便效率也低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气缸座圈拆卸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缸座圈拆卸结构,包括: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包括整体呈“n”形的第一架体、安装于第一架体侧面的限转杆和取圈件取圈件,所述第一架体的两个支脚伸入至座圈孔内部且第一架体上部露出座圈孔外,所述取圈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架体的两个支脚端部并位于座圈孔内的座圈下方;支撑在气缸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呈“n”形的第二架体以及分别固定在第二架体两个支脚端部的接触头,第二架体位于第一架体下方且第二架体所在平面与第二架体所在平面垂直,所述接触头抵在座圈孔周围的气缸本体上;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通过第一架体上部开设的螺纹孔与其螺纹配合,转动杆的其中一端部径直贯穿第一架体后抵在第二架体上,以当旋拧转动杆另一端端部时驱动第一架体抬升使得取圈件作用于座圈而取圈件将座圈拔出座圈孔。进一步地,所述取圈件为自适应取圈件,取圈件包括中部开设有安装腔的安装盘、位于安装腔内的两弹簧以及两卡头;所述安装腔中部设置有一将安装腔分成两部分的分隔壁,所述两弹簧一端与一卡头连接另一端均抵在安装腔内的分隔壁上,两卡头与弹簧连接的端部均位于安装腔内,且在弹簧作用下两卡头未连接弹簧的端部能对称地伸出安装腔,并抵在座圈孔孔壁上且位于座圈下部;其中,所述取圈件通过安装盘与第一架体的两个支脚端部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两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分别位于第二架体两侧的连接杆和套筒,所述连接杆固定于第二架体两侧,另一端分别与套在第一架体上的两套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包括螺杆和与其垂直连接的横杆,所述螺杆远离第一架体的端部设置成多边形状,所述横杆上开设有与螺杆端部形状匹配的孔洞并与螺杆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两接触头上均设计有磁铁。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盘上开设有两孔洞,所述第一架体两端能插入安装盘上开设的两孔洞,第一架体通过两端连接的两螺母与安装盘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体积较小不会占据过大的空间,利用杠杆原理转动转动杆便能缓慢地将气缸座圈孔内的座圈拔出来,同时不会造成气缸本体的变形,保护了气缸形状;本技术设计的取圈件,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座圈孔径,适用范围较广,不必更换不同的设备;另外,本技术采用一体设计,即支撑架、转动杆和移动架都是连接在一起的,避免了不使用时丢失的情况。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架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架示意图;图5为图3中A—A剖视图。附图标记:移动架1、第一架体11、限转杆12、取圈件13、安装盘131、弹簧132、卡头133、分隔壁134、螺母14、支撑架2、第二架体21、接触头22、磁铁221、连接杆23、套筒24、转动杆3、螺杆31、横杆32、座圈4、气缸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一种气缸座圈拆卸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用于拔出座圈4的移动架,如图3所示,所述移动架包括整体呈“n”形的第一架体11、安装于第一架体11侧面的限转杆12和取圈件13,所述第一架体11两端伸入至座圈4内部且第一架体11上部露出座圈4外,所述取圈件13能进入座圈孔内且取圈件13与第一架体11两端连接,具体为,取圈件13从图1中的座圈孔下方伸入气缸内,以使得取圈件13能卡在座圈4下方,移动架1能在转动杆3转动的情况下实现逐渐地远离气缸5,由于在转动转动杆3的过程中不能避免第一架体11转动,为了限制第一架体11转动故在其侧面设计限转杆12,使用时用手抓住限转杆12防止第一架体11转动即可,而取圈件13可以是一个铁板上开设两个孔洞,铁板尺寸大于座圈4内径但是小于座圈孔内径即可;支撑在气缸5上的支撑架2,如图4所示,支撑架2还能使得移动架1被支撑在气缸5上,当下述的转动杆3转动时可以将移动杆推离气缸5,所述支撑架2包括呈“n”形的第二架体21以及分别固定在第二架体21两端的接触头22,第二架体21位于第一架体11下方且第二架体21所在平面与第二架体21所在平面垂直,两平面垂直即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21垂直,使得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21能错开以实现各自的功能;呈“T”形的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通过第一架体11上部开设的螺纹孔与其螺纹配合,转动杆3端部伸入至第一架体11内并朝向第二架体21上部,以当转动远离第一架体11的转动杆3端部时转动杆3另一端能抵在第二架体21上,并配合第一架体11两端的取圈件13能将座圈4拔出座圈孔,转动杆3用于将移动架1推离气缸5,成为移动架1移动的动力,转动杆3与第一架体11螺纹配合,其端部抵在第二架体21的上部即可。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取圈件13为自适应取圈件13,即取圈件13能根据座圈孔的大小调整自己的大小,所述取圈件13包括中部开设有安装腔的安装盘131、位于安装腔内的两弹簧132以及两卡在座圈4下方的卡头133;所述安装腔中部设置有一将安装腔分成两部分的分隔壁134,所述两弹簧132一端与一卡头133连接另一端均抵在安装腔内的分隔壁134上,两卡头133与弹簧132连接的端部均位于安装腔内,且在弹簧132作用下两卡头133远离安装盘131的端部能对称地伸出安装腔,并抵在座圈4下部,使用时将取圈件13从座圈孔下方放入,这样安装盘131上的卡头133能卡在座圈4下方,并且卡头133能根据座圈孔的直径调整,这样使得本技术能够适应更多不同直径座圈4的拆卸工作,应用的范围更广。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2还包括两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分别位于第二架体21两侧的连接杆23和套筒24,所述连接杆23固定于第一架体11两侧,另一端分别与套在第一架体11上的两套筒24连接,使用连接装置使得支撑架2不会相对移动架1转动,同时能使得移动架1和支撑架2成为一体,这里套筒24应与第一架体11间隙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座圈拆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包括整体呈“n”形的第一架体、安装于第一架体侧面的限转杆和取圈件取圈件,所述第一架体的两个支脚伸入至座圈孔内部且第一架体上部露出座圈孔外,所述取圈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架体的两个支脚端部并位于座圈孔内的座圈下方;支撑在气缸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呈“n”形的第二架体以及分别固定在第二架体两个支脚端部的接触头,第二架体位于第一架体下方且第二架体所在平面与第二架体所在平面垂直,所述接触头抵在座圈孔周围的气缸本体上;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通过第一架体上部开设的螺纹孔与其螺纹配合,转动杆的其中一端部径直贯穿第一架体后抵在第二架体上,以当旋拧转动杆另一端端部时驱动第一架体抬升使得取圈件作用于座圈而取圈件将座圈拔出座圈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座圈拆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包括整体呈“n”形的第一架体、安装于第一架体侧面的限转杆和取圈件取圈件,所述第一架体的两个支脚伸入至座圈孔内部且第一架体上部露出座圈孔外,所述取圈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架体的两个支脚端部并位于座圈孔内的座圈下方;支撑在气缸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呈“n”形的第二架体以及分别固定在第二架体两个支脚端部的接触头,第二架体位于第一架体下方且第二架体所在平面与第二架体所在平面垂直,所述接触头抵在座圈孔周围的气缸本体上;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通过第一架体上部开设的螺纹孔与其螺纹配合,转动杆的其中一端部径直贯穿第一架体后抵在第二架体上,以当旋拧转动杆另一端端部时驱动第一架体抬升使得取圈件作用于座圈而取圈件将座圈拔出座圈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座圈拆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圈件为自适应取圈件,取圈件包括中部开设有安装腔的安装盘、位于安装腔内的两弹簧以及两卡头;所述安装腔中部设置有一将安装腔分成两部分的分隔壁,所述两弹簧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英明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