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华专利>正文

一种侧挂式运箱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636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挂式运箱分离系统,包括轨道部、运输部、轿厢部和中控系统;所述轨道部包括主车轨道梁;所述主车轨道梁顶部设有U型轨道;所述主车轨道梁的侧壁上设有走行轨;所述运输部包括吊装系统、运行系统和悬挂系统;所述吊装系统包括悬吊梁、转动轮、绳索和吊接部;所述运行系统包括液压调节器和主动运行轮;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大梁、横向分配杆、伺服旋转轴、支撑杆和球型悬挂轮;所述轿厢部包括轿厢和吊点平衡系统;所述中控系统包括中控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轨道梁宽度小,造价低的特点,能够实现轿厢部在不同运输节段进行切换。

A Side-mounted Container Separa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ide-mounted box separation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rail section, a transport section, a car section and a central control system; the rail section comprises a main vehicle track beam; the top of the main vehicle track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U-shaped track; the side wall of the main vehicle track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running track; the transport section includes a lifting system, a running system and a suspension system; and the lifting system includes a suspension beam, a U-shaped track and a U-shaped track. Rotating wheel, rope and hoisting part; the operation system includes hydraulic regulator and active running wheel; the suspension system includes girder,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rod, servo rotating shaft, support rod and spherical suspension wheel; the car part includes car and suspension point balancing system; the central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central controller; the inven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track beam width and low cost, and can be realized. The car part is switched in different transport se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挂式运箱分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物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挂式运箱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国内外各种运输形式都在蓬勃发展。城市内除常规地建设外,云轨、轻轨项目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多种运输体系中,高架轨道交通具有其明显优势,具有造价低,占地小,建设周期短等显著特点。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新型轨道交通有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跨座式轨道系统和悬挂式轨道系统)和旅客自动捷运系统等。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根据服务范围差异,轨道交通一般分成国家铁路系统、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三大类。轨道交通普遍具有运量大、速度快、班次密、安全舒适、准点率高、全天候、运费低和节能环保等优点,但同时常伴随着较高的前期投资、技术要求和维护成本,并且占用的空间往往较大。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交通运输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侧挂式运箱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部、运输部、轿厢部和中控系统。所述轨道部包括主车轨道梁。所述主车轨道梁顶部设有U型轨道。所述主车轨道梁的侧壁上设有走行轨。所述运输部位于所述主车轨道梁的侧面,包括吊装系统、运行系统和悬挂系统。所述吊装系统包括悬吊梁、转动轮、绳索和吊接部。所述悬吊梁上安装有若干个所述转动轮。所述绳索绕置于若干个所述转动轮上。所述吊接部连接在所述绳索的端部。所述运行系统包括液压调节器和主动运行轮。所述液压调节器安装在所述悬吊梁上。所述主动运行轮安装在所述液压调节器上。所述液压调节器通过伸缩调节主动运行轮与走行轨的相对距离,将主动运行轮卡入在所述走行轨上。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大梁、横向分配杆、伺服旋转轴、支撑杆和球型悬挂轮。所述大梁固定在所述悬吊梁的外侧壁。所述横向分配杆安装在所述大梁的端部。所述伺服旋转轴安装在所述横向分配杆的中部。两根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横向分配杆的左右两端,底端伸入在所述U型轨道中。所述球型悬挂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能够在所述U型轨道内进行纵向滑动。所述支撑杆能够沿所述伺服旋转轴转动,所述伺服旋转轴通过感知轴向剪力进行旋转,旋转后所述支撑杆处于受压状态。所述轿厢部包括轿厢和吊点平衡系统。所述轿厢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电磁。所述轿厢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伸缩门。所述吊点平衡系统包括转向轮、电机转动轮、平衡索和配重块。所述转向轮安装在所述轿厢内的拐角处,轿厢内每一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一个转向轮。若干个所述电机转动轮安装在所述轿厢内部。两根所述平衡索均呈矩形状绕置于所述转向轮和所述电机转动轮上,两根平衡索呈十字状分布。若干个所述配重块固定在所述平衡索上。所述电机转动轮能够转动并带动配重块移动,使轿厢的重心转移。所述中控系统包括中控器。所述中控器通过单片机与网络连接,能够向运输部和轿厢部输出控制指令。在所述吊装系统吊装前,所述中控器输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机转动轮转动,所述电机转动轮带动配重块移动,所述轿厢的重心转移,所述中控器输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转动轮转动,所述吊接部向轿厢移动,并与轿厢连接。在所述吊装系统起吊时,轿厢升高到目标位置,在所述吊装系统起吊完成后,所述中控器输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主动运行轮转动,所述运输部和所述轿厢部沿着主车轨道梁运行。进一步,所述中控系统还包括内置定位器、质量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内部监控系统。所述内置定位器设置于所述运输部和所述轿厢部内,获取运输部和轿厢部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反馈至所述中控器,通过中控器传输至app程序后台端。所述质量传感器均布在所述轿厢的底面,将轿厢的底面分割成若干等大的区域,通过将各位置的信号反馈至所述中控器,经过中控器内部计算,获取轿厢内货物或乘客总重及相应重心,根据在轿厢升降时重心所处位置,所述中控器输出控制指令控制电机转动轮转动调节轿厢的重心。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运输部及所述轿厢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各自测量所述运输部和所述轿厢部的加速状态,并将测量的加速度信息输出至所述中控器,所述中控器输出控制指令控制运输部的水平运输速度和轿厢部起吊后的升降速度。所述内部监控系统通过单片机与网络连接,经过单片机向所述内部监控系统发出内部监控指令和人脸识别指令。进一步,所述运输部还包括安全辅助系统。所述安全辅助系统包括可伸缩保险栓轴、连接感应器和下部垫板。所述可伸缩保险栓轴安装在所述悬吊梁内,其伸缩端能够伸出所述悬吊梁的内侧壁。所述连接感应器感应所述吊接部的连接信息,并将连接信息输出至所述中控器,所述中控器输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转动轮转动。所述下部垫板固定在所述悬吊梁的内侧壁上。进一步,所述悬吊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成倒L型连接。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上均安装有若干个所述转动轮。进一步,所述吊接部包括吊装辅轴和吊装主轴。所述吊装主轴和所述吊装辅轴均连接在所述绳索的端部。所述吊接部采用电磁吊或机械吊。进一步,所述轿厢的顶面中心设有处于同一圆周的若干个吊装主轴连接点。所述轿厢的顶面中心设有处于同一圆周的若干个吊装辅轴连接点。若干个所述吊装辅轴连接点将若干个所述吊装主轴连接点包围。所述轿厢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若干锁孔。进一步,所述轿厢内部的拐角处设置有供所述配重块的移动槽。进一步,所述U型轨道通过螺栓或连接锚筋固定在所述主车轨道梁的顶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采用高架敷设,运输部位于主车轨道梁侧面,与传统高架项目相比,具有轨道梁宽度小,造价低的特点。2)本专利技术采用分离可吊装的轿厢实现了任意点的人员进出,较传统方案,取消车站设置,极大的减少了造价成本。3)本专利技术采用分离式轿厢的特点,能够实现轿厢部在不同运输节段进行切换,可实现高、低速切换,方向切换,实现轨道单向,轿厢部能够选择不同轨道上方运输车站实现覆盖网络的任意到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吊接部布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起吊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吊点平衡系统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悬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伺服旋转轴与横向分配杆的安装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横向分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U型轨道的安装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轿厢部实现与运输部的转换示意图。图中:U型轨道1、走行轨2、悬吊梁3、上横梁301、下横梁302、转动轮4、绳索5、吊接部6、吊装辅轴601、吊装主轴602、液压调节器7、主动运行轮8、大梁9、横向分配杆10、伺服旋转轴11、支撑杆12、U形凹槽1201、球型悬挂轮13、可伸缩保险栓轴14、轿厢15、吊装主轴连接点1501、吊装辅轴连接点1502、转向轮16、电机转动轮17、平衡索18、配重块19和下部垫板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挂式运箱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轨道部、运输部、轿厢部和中控系统;所述轨道部包括主车轨道梁;所述主车轨道梁顶部设有U型轨道(1);所述主车轨道梁的侧壁上设有走行轨(2);所述运输部位于所述主车轨道梁的侧面,包括吊装系统、运行系统和悬挂系统;所述吊装系统包括悬吊梁(3)、转动轮(4)、绳索(5)和吊接部(6);所述悬吊梁(3)上安装有若干个所述转动轮(4);所述绳索(5)绕置于若干个所述转动轮(4)上;所述吊接部(6)连接在所述绳索(5)的端部;所述运行系统包括液压调节器(7)和主动运行轮(8);所述液压调节器(7)安装在所述悬吊梁(3)上;所述主动运行轮(8)安装在所述液压调节器(7)上;所述液压调节器(7)通过伸缩调节主动运行轮(8)与走行轨(2)的相对距离,将主动运行轮(8)卡入在所述走行轨(2)上;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大梁(9)、横向分配杆(10)、伺服旋转轴(11)、支撑杆(12)和球型悬挂轮(13);所述大梁(9)固定在所述悬吊梁(3)的外侧壁;所述横向分配杆(10)安装在所述大梁(9)的端部;所述伺服旋转轴(11)安装在所述横向分配杆(10)的中部;两根所述支撑杆(12)的顶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横向分配杆(10)的左右两端,底端伸入在所述U型轨道(1)中;所述球型悬挂轮(13)安装在所述支撑杆(12)的底端,能够在所述U型轨道(1)内进行纵向滑动;所述支撑杆(12)能够沿所述伺服旋转轴(11)转动,所述伺服旋转轴(11)通过感知轴向剪力进行旋转,旋转后所述支撑杆(12)处于受压状态;所述轿厢部包括轿厢(15)和吊点平衡系统;所述轿厢(15)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电磁;所述轿厢(15)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伸缩门;所述吊点平衡系统包括转向轮(16)、电机转动轮(17)、平衡索(18)和配重块(19);所述转向轮(16)安装在所述轿厢(15)内的拐角处,轿厢(15)内每一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一个转向轮(16);若干个所述电机转动轮(17)安装在所述轿厢(15)内部;两根所述平衡索(18)均呈矩形状绕置于所述转向轮(16)和所述电机转动轮(17)上,两根平衡索(18)呈十字状分布;若干个所述配重块(19)固定在所述平衡索(18)上;所述电机转动轮(17)能够转动并带动配重块(19)移动,使轿厢(15)的重心转移;所述中控系统包括中控器;所述中控器通过单片机与网络连接,能够向运输部和轿厢部输出控制指令;在所述吊装系统吊装前,所述中控器输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机转动轮(17)转动,所述电机转动轮(17)带动配重块(19)移动,所述轿厢(15)的重心转移,所述中控器输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转动轮(4)转动,所述吊接部(6)向轿厢(15)移动,并与轿厢(15)连接。在所述吊装系统起吊时,轿厢(15)升高到目标位置,在所述吊装系统起吊完成后,所述中控器输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主动运行轮(8)转动,所述运输部和所述轿厢部沿着主车轨道梁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挂式运箱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轨道部、运输部、轿厢部和中控系统;所述轨道部包括主车轨道梁;所述主车轨道梁顶部设有U型轨道(1);所述主车轨道梁的侧壁上设有走行轨(2);所述运输部位于所述主车轨道梁的侧面,包括吊装系统、运行系统和悬挂系统;所述吊装系统包括悬吊梁(3)、转动轮(4)、绳索(5)和吊接部(6);所述悬吊梁(3)上安装有若干个所述转动轮(4);所述绳索(5)绕置于若干个所述转动轮(4)上;所述吊接部(6)连接在所述绳索(5)的端部;所述运行系统包括液压调节器(7)和主动运行轮(8);所述液压调节器(7)安装在所述悬吊梁(3)上;所述主动运行轮(8)安装在所述液压调节器(7)上;所述液压调节器(7)通过伸缩调节主动运行轮(8)与走行轨(2)的相对距离,将主动运行轮(8)卡入在所述走行轨(2)上;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大梁(9)、横向分配杆(10)、伺服旋转轴(11)、支撑杆(12)和球型悬挂轮(13);所述大梁(9)固定在所述悬吊梁(3)的外侧壁;所述横向分配杆(10)安装在所述大梁(9)的端部;所述伺服旋转轴(11)安装在所述横向分配杆(10)的中部;两根所述支撑杆(12)的顶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横向分配杆(10)的左右两端,底端伸入在所述U型轨道(1)中;所述球型悬挂轮(13)安装在所述支撑杆(12)的底端,能够在所述U型轨道(1)内进行纵向滑动;所述支撑杆(12)能够沿所述伺服旋转轴(11)转动,所述伺服旋转轴(11)通过感知轴向剪力进行旋转,旋转后所述支撑杆(12)处于受压状态;所述轿厢部包括轿厢(15)和吊点平衡系统;所述轿厢(15)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电磁;所述轿厢(15)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伸缩门;所述吊点平衡系统包括转向轮(16)、电机转动轮(17)、平衡索(18)和配重块(19);所述转向轮(16)安装在所述轿厢(15)内的拐角处,轿厢(15)内每一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一个转向轮(16);若干个所述电机转动轮(17)安装在所述轿厢(15)内部;两根所述平衡索(18)均呈矩形状绕置于所述转向轮(16)和所述电机转动轮(17)上,两根平衡索(18)呈十字状分布;若干个所述配重块(19)固定在所述平衡索(18)上;所述电机转动轮(17)能够转动并带动配重块(19)移动,使轿厢(15)的重心转移;所述中控系统包括中控器;所述中控器通过单片机与网络连接,能够向运输部和轿厢部输出控制指令;在所述吊装系统吊装前,所述中控器输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机转动轮(17)转动,所述电机转动轮(17)带动配重块(19)移动,所述轿厢(15)的重心转移,所述中控器输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转动轮(4)转动,所述吊接部(6)向轿厢(15)移动,并与轿厢(15)连接。在所述吊装系统起吊时,轿厢(15)升高到目标位置,在所述吊装系统起吊完成后,所述中控器输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主动运行轮(8)转动,所述运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