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双风叶的直流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5622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双风叶的直流电机,包括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换向器组件和转轴,转轴设置在机壳内且一端伸出机壳外,转子组件固定设置在转轴的中部,定子组件设置在机壳内并套设于转子组件外部,换向器组件套设于转轴且位于转子组件的旁侧;还包括设置在机壳内的第一散热风叶、第二散热风叶和温控器,第一散热风叶套设转轴且位于转子组件的上方,第二散热风叶套设于转轴且位于转子组件的下方,温控器固定设置在机壳的内壁;机壳的侧壁处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进风孔与第一散热风叶对应设置,出风孔与第二散热风叶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温控器和第一散热风叶内置,改善散热结构,提高散热效果,使得直流电机可以维持输出功率。

A DC Motor with Built-in Double Wind Blad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C motor with built-in double wind blades, which comprises a casing, a stator component, a rotor component, a commutator component and a rotating shaft. The rotating shaft is arranged in the casing and one end extends out of the casing, the rotor component is fixed in the middle of the rotating shaft, the stator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 the casing and outside the rotor component, and the commutator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 the rotating shaft and located in the rotor component. Side side; also includes the first radiating blade, the second radiating blade and the thermostat arranged in the casing, the first radiating blade sleev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and located above the rotor assembly, the second radiating blade sleev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and located below the rotor assembly, and the thermostat fix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asing; the side wall of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nd the air inlet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radiating blade.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and improves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by installing th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and the first heat dissipation blade, so that the DC motor can maintain the output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双风叶的直流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流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双风叶的直流电机。
技术介绍
串励电机是一种目前已经应用非常广泛的电机,它的优点是由于它转速高、起动力矩大、体积小、重量轻、不容易堵转、适用电压范围很广,可以用调压的方法来调速,简单且易于实现。因此,现有技术中经常会将串励电机运用在咖啡机、榨汁机或者搅拌机内,作为动力输出装置。然而串励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通病,例如噪音问题和扭力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采用直流电机去代替串励电机,从而实现具有大扭力,小噪音的优点;但是,由于现有技术的中的直流电机散热结构的设计不合理,在直流电机长期工作的过程中,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电机的输出功率下降。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内置双风叶的直流无刷电机,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双风叶的直流电机,包括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换向器组件和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机壳内且一端伸出机壳外,所述转子组件固定设置在转轴的中部,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机壳内并套设于转子组件外部,所述换向器组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旁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第一散热风叶、第二散热风叶和温控器,所述第一散热风叶套设转轴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散热风叶套设于转轴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下方,所述温控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壁;所述机壳包括机壳本体、固定设置在机壳本体前端的前端盖和固定设置在机壳本体后端的后端盖,所述机壳本体选用无缝钢管制得,所述机壳本体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散热风叶对应设置的进风孔,所述前端盖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风叶对应设置的出风孔。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孔为圆形斜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风叶选用轴流风机,所述第二散热风叶选用离心风机。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两对应设置的磁钢和将磁钢固定于机壳内壁的磁铁固定片。进一步地,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的转子铁芯和卷绕于转子铁芯的若干漆包线。进一步地,所述换向器组件包括碳刷架、PCB板、碳刷筒、碳刷和换向器,所述碳刷架安装于第一散热风叶和转子组件之间,所述PCB板固定连接所述碳刷架,所述碳刷筒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转轴的两侧,并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碳刷设置在碳刷筒内,所述换向器套设于所述转轴且位于两所述碳刷筒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内还设有整流桥,整流桥与所述PCB板电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直流电机的散热结构,将温控器设置在机壳内部,使得温控器能够更加直观地检测到电机内部的温度,另外加长机壳的长度,使得第一散热风叶位于机壳内,电机运转时第一散热风叶直接将冷风吹至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中,迅速带走热量,散热效果好;2、在机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第二散热风叶对应的进风孔和出风孔,冷风在第一散热风叶的作用下通过进风孔进入到机壳内,由于进风孔设置在前端盖处,因此冷风进入电机内部不受阻碍,提高冷却效果,冷风经过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之后到达第二散热风叶处,热风在第二散热风叶的作用下从出风孔散发出机壳外,形成流畅的散热风道,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从而实现保持电机固定的输出功率;3、通过在机壳内安装有整流桥,将本专利技术安装到电器后,无需另外再补充设置整流桥,实现直流电机的即插即用,方便客户组装使用,提高客户的安装效率,从而实现提高产品的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内置双风叶的直流电机,包括机壳1、定子组件2、转子组件3、换向器组件4和转轴5,所述转轴5设置在机壳1内且一端伸出机壳1外,所述转子组件3固定设置在转轴5的中部,所述定子组件2设置在机壳1内并套设于转子组件3外部,所述换向器组件4套设于所述转轴5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3的旁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1内的第一散热风叶6、第二散热风叶7和温控器8,所述第一散热风叶6套设转轴5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3的上方,所述第二散热风叶7套设于转轴5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3的下方,所述温控器8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壳1的内壁;所述机壳1分别设有进风孔11和出风孔12,所述出风孔12为圆形斜孔,所述进风孔11与第一散热风叶6对应设置,所述出风孔12与第二散热风叶7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包括机壳本体13、固定设置在机壳本体13前端的前端盖14、和固定设置在机壳本体13后端的后端盖15,所述机壳本体13选用无缝钢管制得,所述进风孔11设置在所述前端盖14并与所述第一散热风叶6对应设置,出风孔12设置在机壳本体13的侧壁并与第二散热风叶7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一散热风叶6选用轴流风机,所述第二散热风叶7选用离心风机;冷风通过进风孔11进入机壳1内,在轴流风机的作用下,冷风吹向定子组件2和转子组件3,最终到达离心风机处,形成一通畅的风道,并且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通过出风孔12散发到机壳1外。在本实施中,所述定子组件2包括两对应设置的磁钢21和将磁钢21固定于机壳1内壁的磁铁固定片22。在本实施中,所述转子组件3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5的转子铁芯31和卷绕于转子铁芯31的若干漆包线32。在本实施中,所述换向器组件4包括碳刷架41、PCB板42、碳刷筒43、碳刷44和换向器45,所述碳刷架41安装于第一散热风叶6和转子组件3之间,所述PCB板42固定连接所述碳刷架41,所述碳刷筒43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转轴5的两侧,并与所述PCB板42连接,所述碳刷44设置在碳刷筒43内,所述换向器45套设于所述转轴5且位于两所述碳刷筒4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内还设有整流桥9,整流桥9与所述PCB板电连接;由于直流电机只适合在直流状态下工作,因此将直流电机安装到家电内使用时,需要再另外配置整流桥,安装过程相对繁琐,本方案通过直接将整流桥整合到机壳内,实现直流电机的即插即用,方便使用者组装电机,提高客户的安装效率,从而实现提高产品的产能。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直流电机的散热结构,将温控器8设置在机壳1内部,使得温控器8能够更加直观地检测到电机内部的温度,另外加长机壳1的长度,使得第一散热风叶6位于机壳1内,电机运转时第一散热风叶6直接将冷风吹至定子组件2和转子组件3中,迅速带走热量,散热效果好;另外,在机壳1的内壁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第二散热风叶7对应的进风孔11和出风孔12,冷风在第一散热风叶6的作用下通过进风孔11进入到机壳1内,并且经过定子组件2和转子组件3之后到达第二散热风叶7处,热风在第二散热风叶7的作用下从出风孔12散发出机壳1外,形成流畅的散热风道,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从而实现保持电机固定的输出功率。以上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双风叶的直流电机,包括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换向器组件和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机壳内且一端伸出机壳外,所述转子组件固定设置在转轴的中部,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机壳内并套设于转子组件外部,所述换向器组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旁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第一散热风叶、第二散热风叶和温控器,所述第一散热风叶套设转轴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散热风叶套设于转轴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下方,所述温控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壁;所述机壳包括机壳本体、固定设置在机壳本体前端的前端盖和固定设置在机壳本体后端的后端盖,所述机壳本体选用无缝钢管制得,所述机壳本体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散热风叶对应设置的进风孔,所述前端盖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风叶对应设置的出风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双风叶的直流电机,包括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换向器组件和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机壳内且一端伸出机壳外,所述转子组件固定设置在转轴的中部,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机壳内并套设于转子组件外部,所述换向器组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旁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第一散热风叶、第二散热风叶和温控器,所述第一散热风叶套设转轴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散热风叶套设于转轴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下方,所述温控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壁;所述机壳包括机壳本体、固定设置在机壳本体前端的前端盖和固定设置在机壳本体后端的后端盖,所述机壳本体选用无缝钢管制得,所述机壳本体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散热风叶对应设置的进风孔,所述前端盖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风叶对应设置的出风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双风叶的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为圆形斜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迎春孙昌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重力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