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程介质防短路绕管式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530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换热器领域内的一种壳程介质防短路绕管式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两端均设有管板,管板上设有板孔,两管板之间设有中心筒,中心筒外周缠绕有若干层螺旋管束,螺旋管束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板孔相连,外层所述螺旋管束的外周设有引流机构,引流机构包括端部夹套一和端部夹套二,端部夹套一的内径从靠近对应管板处向远离对应管板处递减,端部夹套二的内径从靠近对应管板处向远离对应管板处递减,端部夹套一和端部夹套二之间设有中心套体,端部夹套一、端部夹套二和中心套体的轴线均与壳体的轴线相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得壳程介质进入端部夹套一与螺旋管束之间的通道,避免壳程介质从壳体内壁流走。

A Shell-side Medium Short Circuit-proof Winding Tub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ell-side medium short-circuit-proof tube-wound heat exchanger in the field of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with tube plates at both ends, a plate hole on the tube plate, a central tube between the two tube plates, a number of layers of spiral tube bundles around the central tube, two ends of the spiral tube bundl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late holes, and a drainage mechanism is arranged around the outer spiral tube bundles. Drainage mechanism includes end jacket one and end jacket two. The inner diameter of end jacket one decreases from near the corresponding tube sheet to far away from the corresponding tube sheet. The inner diameter of end jacket two decreases from near the corresponding tube sheet to far away from the corresponding tube sheet. There is a central jacket between end jacket one and end jacket two. The axes of end jacket one, end jacket two and center jacket are all with the shell. The axes coincide.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shell-side medium enter the passage between the end jacket and the spiral tube bundle, and prevent the shell-side medium from flowing away from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程介质防短路绕管式换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绕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在能源、动力、化工、石油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结构紧凑、换热效率较高的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包括管箱、管板、壳体、芯筒和绕管等主要零部件,芯筒固定在两端管板的中心位置,作为缠绕管束的支撑,多层绕管缠绕在芯筒外侧。工作时,壳程介质进入壳体内,由于最外层缠绕管与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较大,壳程介质容易从壳体壁流走,导致管程介质无法充分换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程介质防短路绕管式换热装置,能够使得壳程介质进入端部夹套一与螺旋管束之间的通道,避免壳程介质从壳体内壁流走,导致无法充分换热。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壳程介质防短路绕管式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管板,管板上设有板孔,两管板之间设有中心筒,中心筒外周缠绕有若干层螺旋管束,螺旋管束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板孔相连,外层所述螺旋管束的外周设有引流机构,所述引流机构包括端部夹套一和端部夹套二,端部夹套一外周与壳体内壁相贴合,端部夹套二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端部夹套一的内径从靠近对应管板处向远离对应管板处递减,端部夹套二的内径从靠近对应管板处向远离对应管板处递减,端部夹套一和端部夹套二之间设有中心套体,端部夹套一、端部夹套二和中心套体的轴线均与壳体的轴线相重合。本技术工作时,壳程介质进入壳体,管程介质进入换热管,喇叭形的端部夹套一具有引流作用,使得壳程介质进入端部夹套一内周的通道,从而可以与螺旋管束内的管程介质进行充分换热,喇叭形的端部夹套二也具有引流作用,使得壳程介质从端部夹套二排出,壳程介质充满夹套与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间后,再从管板的对应管孔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避免壳程介质从壳体内壁流走,形成短路,导致无法充分换热;各夹套可以起到固定螺旋管束的作用,避免螺旋管束受流体的冲击而变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套体包括至少2个连接夹套,各连接夹套首尾相连,各连接夹套的轴线互相重合,连接夹套包括直筒段和扩口段,直筒段的外径与扩口段的内径互相匹配。各连接夹套可以首尾相连,进行组合,从而适应不同型号的换热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部夹套一靠近连接夹套处设有筒形连接段一,连接夹套直筒段外径与连接段一内径相配合,端部夹套二靠近连接夹套处设有筒形连接段二,连接夹套括口段内径与连接段二外径相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夹套的外周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垫块,垫块呈L形。垫块可以起到固定连接夹套的作用,提高连接夹套的结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层的所述螺旋管束之间设有垫条,垫条上对应螺旋管束间隔设置有若干半圆形凹槽。垫条可以使得相邻层的螺旋管束保持一定的间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为图4的BB向剖视图。图6为图5的CC向剖视图。图7为引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端部夹套一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连接夹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端部夹套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垫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2管板,2a板孔,3中心筒,4螺旋管束,5端部夹套一,5a连接段一,6端部夹套二,6a连接段二,7连接夹套,7a直筒段,7b扩口段,8垫块,9垫条,9a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2所示,为一种壳程介质防短路绕管式换热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管板2,管板2上设有板孔2a,两管板2之间设有中心筒3,中心筒3外周缠绕有若干层螺旋管束4,螺旋管束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板孔2a相连,外层螺旋管束4的外周设有引流机构,所述引流机构包括端部夹套一5和端部夹套二6,端部夹套一5外周与壳体1内壁相贴合,端部夹套二6与壳体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端部夹套一5的内径从靠近对应管板2处向远离对应管板2处递减,端部夹套二6的内径从靠近对应管板2处向远离对应管板2处递减,端部夹套一5和端部夹套二6之间设有中心套体,端部夹套一5、端部夹套二6和中心套体的轴线均与壳体1的轴线相重合。中心套体包括至少2个连接夹套7,各连接夹套7首尾相连,各连接夹套7的轴线互相重合,连接夹套7包括直筒段7a和扩口段7b,直筒段7a的外径与扩口段7b的内径互相匹配。端部夹套一5靠近连接夹套7处设有筒形连接段一5a,连接夹套7直筒段7a外径与连接段一5a内径相配合,端部夹套二6靠近连接夹套7处设有筒形连接段二6a,连接夹套7括口段内径与连接段二6a外径相配合。连接夹套7的外周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垫块8,垫块8呈L形。相邻层的螺旋管束4之间设有垫条9,垫条9上对应螺旋管束4间隔设置有若干半圆形凹槽9a。本装置工作时,壳程介质进入壳体1,管程介质通过板孔2a进入换热管,喇叭形的端部夹套一5具有引流作用,使得壳程介质进入端部夹套一5内周的通道,从而可以与螺旋管束4内的管程介质进行充分换热,喇叭形的端部夹套二6也具有引流作用,使得壳程介质从端部夹套二6排出,壳程介质充满夹套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空间后,再从管板2的对应管孔排出。本装置的优点在于:能够避免壳程介质从壳体1内壁流走,形成短路,导致无法充分换热;各夹套可以起到固定螺旋管束4的作用,避免螺旋管束4受流体的冲击而变形。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程介质防短路绕管式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管板,管板上设有板孔,两管板之间设有中心筒,中心筒外周缠绕有若干层螺旋管束,螺旋管束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板孔相连,其特征在于,外层所述螺旋管束的外周设有引流机构,所述引流机构包括端部夹套一和端部夹套二, 端部夹套一外周与壳体内壁相贴合,端部夹套二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端部夹套一的内径从靠近对应管板处向远离对应管板处递减,端部夹套二的内径从靠近对应管板处向远离对应管板处递减,端部夹套一和端部夹套二之间设有中心套体, 端部夹套一、端部夹套二和中心套体的轴线均与壳体的轴线相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程介质防短路绕管式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管板,管板上设有板孔,两管板之间设有中心筒,中心筒外周缠绕有若干层螺旋管束,螺旋管束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板孔相连,其特征在于,外层所述螺旋管束的外周设有引流机构,所述引流机构包括端部夹套一和端部夹套二,端部夹套一外周与壳体内壁相贴合,端部夹套二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端部夹套一的内径从靠近对应管板处向远离对应管板处递减,端部夹套二的内径从靠近对应管板处向远离对应管板处递减,端部夹套一和端部夹套二之间设有中心套体,端部夹套一、端部夹套二和中心套体的轴线均与壳体的轴线相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程介质防短路绕管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套体包括至少2个连接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琴姚恒凤黄永福莫志祥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旭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