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多股流绕管式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530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换热器领域内的一种高效节能多股流绕管式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两端设置有管板,位于壳体内侧的两管板之间连接有支撑芯体,沿支撑芯体轴向从内至外依次螺旋缠绕有多层换热管,所述支撑芯体包括中心筒,中心筒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2层环形固定板,固定板中心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端部筒,端部筒外周与连接孔内壁焊接固定;外层所述换热管外周设置有管束固定机构,所述管束固定机构包括中心套体,中心套体两端均连接有端部固定套,端部固定套外周与壳体内壁相固定,中心套体和端部固定套的轴线均与壳体轴线相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支撑芯体的强度,并对换热管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A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Multi-strand Flow Tube-wound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fficient and energy-saving multi-strand flow tube-wound heat exchanger in the field of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two ends of which are provided with tube sheets, and a supporting core body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two tube sheets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shell, and spirally wound multi-layer heat exchanger tubes from inside to outside along the axis of the supporting core body. The supporting core body comprises a central tube, and at least two layers are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central tube. An annular fix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hole in the center of the fixing plate, and an end cylinder extending outward is arranged in the connecting hol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end cylinder is welded and fix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nnecting hole; a tube bundle fix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around the heat exchange tube of the outer layer, and the tube bundle fix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central sleeve, both ends of the central sleeve are connected with an end fixing sleev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end fixing sleeve is fix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The axes of the central sleeve and the end fixing sleeve coincide with the axes of the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the supporting core body, and play the role of fixed support for the heat exchange tube, so as to make the structure more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节能多股流绕管式换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绕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绕管式换热器,其专利申请号:201721636753.7;申请日:2017-11-30;公开号:207540394U;公开日:2018-06-26;其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外侧面两端设置有壳程物料口,所述壳体两端连接有管板,两管板外侧设置有管箱,两管箱上设置有管程物料口,位于壳体内侧的两管板之间连接有支撑芯体,支撑芯体包括支撑芯筒与芯棒,沿支撑芯体轴向从内至外依次螺旋缠绕有多层换热管,每个管板的壳程侧具有多根管板支管,每层换热管的两端采用对接焊接方式与两管板的管板支管相连,两管箱内腔通过所述换热管、管板支管相连通。该装置的换热管与管板支管相连的焊缝形式为对接焊缝,能够很方便的进行射线无损检测;保证管式换热器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但是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支撑芯筒与芯棒直接焊接固定,导致其焊接连接处强度不够高;多层换热管直接螺旋缠绕在支撑芯体上,换热管周围缺少支撑,导致换热管的结构不够稳定,在高速流动的液体冲击下,换热管容易产生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多股流绕管式换热装置,能够提高支撑芯体的强度,并对换热管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使得结构更加稳定。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节能多股流绕管式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两端设置有管板,位于壳体内侧的两管板之间连接有支撑芯体,沿支撑芯体轴向从内至外依次螺旋缠绕有多层换热管,所述支撑芯体包括中心筒,中心筒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2层环形固定板,固定板中心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端部筒,端部筒外周与连接孔内壁焊接固定;外层所述换热管外周设置有管束固定机构,所述管束固定机构包括中心套体,中心套体两端均连接有端部固定套,端部固定套外周与壳体内壁相固定,中心套体和端部固定套的轴线均与壳体轴线相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环形固定板可以对端部筒起到固定支撑的效果,使得支撑芯体的结构强度更高,缠绕在支撑芯体上的换热管获得更稳定的中心支撑,中心套体和端部固定套对外层的换热管进行周向支撑,使得各层换热管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换热管的抗水流冲击能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筒的端部开口处设有外固定板,中心筒内部设有内固定板,端部筒靠近中心筒的一端与内固定板相平齐,端部筒外周向均布设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端面与外固定板相贴合。外固定板、内固定板同时对端部筒进行固定,端部筒结构更加稳定;加强筋可以进一步提高强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所述端部筒内插入有可轴向移动的活动筒,活动筒和对应端部筒上均径向开设有插孔,各插孔内对应插入有插销。绕管体组装进入壳体时,将插销拔掉,使得活动筒可以轴向移动,以适应筒体热胀冷缩产生的变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部固定套依次包括贴合段、缩径段和连接段,贴合段与壳体内壁相贴合,缩径段的内径从靠近对应管板处向远离对应管板处递减,连接段与中心套体固定连接。缩径段可以对进入端部固定套的壳程介质进行引流,使得壳程介质与换热管内的管程介质充分换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套体包括至少2个连接夹套,各连接夹套首尾相连,各连接夹套的轴线互相重合,连接夹套内壁与外层换热管相贴合,连接夹套包括直筒段和扩口段,直筒段的外径与扩口段的内径互相匹配。各连接夹套可以首尾相连,进行组合,从而适应不同型号的换热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为壳体内支撑芯体和管束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支撑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管束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端部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连接夹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2管板,3支撑芯体,301中心筒,302端部筒,4固定板,401外固定板,402内固定板,5连接夹套,5a直筒段,5b扩口段,6端部固定套,601贴合段,602缩径段,603连接段,7加强筋,8活动筒,9插销,10换热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0所示,为一种高效节能多股流绕管式换热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设置有管板2,位于壳体1内侧的两管板2之间连接有支撑芯体3,沿支撑芯体3轴向从内至外依次螺旋缠绕有多层换热管10,支撑芯体3包括中心筒301,中心筒301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2层环形固定板4,固定板4中心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端部筒302,端部筒302外周与连接孔内壁焊接固定;外层换热管10外周设置有管束固定机构,管束固定机构包括中心套体,中心套体两端均连接有端部固定套6,端部固定套6外周与壳体1内壁相固定,中心套体和端部固定套6的轴线均与壳体1轴线相重合。中心筒301的端部开口处设有外固定板401,中心筒301内部设有内固定板402,端部筒302靠近中心筒301的一端与内固定板402相平齐,端部筒302外周向均布设有若干加强筋7,加强筋7端面与外固定板401相贴合。其中一个端部筒302内插入有可轴向移动的活动筒8,活动筒8和对应端部筒302上均径向开设有插孔,各插孔内对应插入有插销9。端部固定套6依次包括贴合段601、缩径段602和连接段603,贴合段601与壳体1内壁相贴合,缩径段602的内径从靠近对应管板2处向远离对应管板2处递减,连接段603与中心套体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套体包括至少2个连接夹套5,各连接夹套5首尾相连,各连接夹套5的轴线互相重合,连接夹套5内壁与外层换热管10相贴合,连接夹套5包括直筒段5a和扩口段5b,直筒段5a的外径与扩口段5b的内径互相匹配。本装置的优点在于:环形固定板4可以对端部筒302起到固定支撑的效果,使得支撑芯体的结构强度更高,缠绕在支撑芯体上的换热管获得更稳定的中心支撑,中心套体和端部固定套6对外层的换热管10进行周向支撑,使得各层换热管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换热管的抗水流冲击能力。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节能多股流绕管式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两端设置有管板,位于壳体内侧的两管板之间连接有支撑芯体,沿支撑芯体轴向从内至外依次螺旋缠绕有多层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芯体包括中心筒,中心筒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2层环形固定板,固定板中心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端部筒,端部筒外周与连接孔内壁焊接固定;外层所述换热管外周设置有管束固定机构,所述管束固定机构包括中心套体,中心套体两端均连接有端部固定套,端部固定套外周与壳体内壁相固定,中心套体和端部固定套的轴线均与壳体轴线相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节能多股流绕管式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两端设置有管板,位于壳体内侧的两管板之间连接有支撑芯体,沿支撑芯体轴向从内至外依次螺旋缠绕有多层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芯体包括中心筒,中心筒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2层环形固定板,固定板中心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端部筒,端部筒外周与连接孔内壁焊接固定;外层所述换热管外周设置有管束固定机构,所述管束固定机构包括中心套体,中心套体两端均连接有端部固定套,端部固定套外周与壳体内壁相固定,中心套体和端部固定套的轴线均与壳体轴线相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多股流绕管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筒的端部开口处设有外固定板,中心筒内部设有内固定板,端部筒靠近中心筒的一端与内固定板相平齐,端部筒外周向均布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恒凤谢飞秦永升莫志祥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旭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