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874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8: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包括传送装置和夹持装置,传送装置的传输方向为车辆的轮胎进入或退出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的方向;夹持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作用于轮胎使其抬升至传送装置或从传送装置降下,夹持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入或退出车辆的底部或外侧。本申请通过传送装置和夹持装置的包夹将轮胎抬升至传送装置上,夹持装置只在抬升或降低过程中承受荷载,避免了夹持装置由于长时间夹持轮胎造成的损坏,减小了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的制作成本,提高了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的寿命。

An Intelligent Conveyor Belt Carrier

This applica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conveyor belt conveyor. The intelligent conveyor belt conveyor includes a conveyor device and a clamping device. The trans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conveyor device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tire of the vehicle entering or exiting the intelligent conveyor belt conveyor; the clamping device acts on the tire in the first working mode to lift it to the conveyor device or to drop it from the conveyor device, and the clamping device works in the second mode. Enter or exit the bottom or outside of the vehicle in mode. In this application, the tire is lifted to the conveyor by the clamp of the conveyor and the clamping device. The clamping device only bears load in the process of lifting or reducing, avoids the damage of the clamping device caused by holding the tire for a long time, reduces the manufacturing cost of the intelligent conveyor belt, and improv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intelligent conveyor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
本申请涉及车辆搬运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
技术介绍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我国也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区内住户与车位的配比为1:1,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存取车成为了制约立体车库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车辆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性能的高低则决定了存取车效率。目前的车辆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主要通过两个夹持臂来夹持和抬升轮胎,这种方式会造成夹持臂在多次包夹后变形,并且夹持臂在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移动过程中仍然承受荷载,很容易损坏夹持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能够减小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夹持装置的损坏,提高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的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包括传送装置和夹持臂,所述传送装置的传输方向为轮胎进入或退出所述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的方向;所述夹持臂在第一工作模式下与所述传送带夹持轮胎,且所述传送装置和所述夹持臂相互靠近或远离以抬升或降低轮胎,所述夹持臂在第二工作模式下位于两排轮胎之间,以使所述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进入或退出车辆的底部。其中,所述搬运器包括搬运器主体、连接件和伸缩杆,所述传送装置设置于所述搬运器主体上;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架和夹持臂,所述伸缩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搬运器主体连接,所述夹持臂一端与所述固定架铰接,并以所述铰接处为轴水平方向旋转,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搬运器主体和所述固定架耦接,且至少一端的耦接方式为可远离/靠近地活动连接,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所述夹持臂使其水平旋转;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伸缩杆伸长或缩短,以使得所述固定架靠近或远离所述搬运器主体,并在所述远离或靠近所述搬运器主体过程中使所述固定架与所述连接件相对移动,进而使所述连接件一端作用于所述夹持臂水平使其水平旋转。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两个驱动臂,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拉杆头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拉杆头位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传送装置一侧,所述两个驱动臂各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邻近所述拉杆头一端,所述夹持臂数量为二,各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拉杆头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传送装置可远离/靠近地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架进而固定于所述拉杆头,所述两个驱动臂铰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轴线的两侧,所述两个夹持臂铰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轴线的两侧,且间距大于所述两个驱动臂在所述固定架的铰接位置的间距,所述驱动臂另一端与所述夹持臂端部之外的区域活动连接;所述拉杆头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轴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驱动臂端部之外的区域铰接。其中,所述夹持臂为L型,所述L型长臂相对于所述固定架外拐,所述L型短臂外侧设有沿所述L型短臂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驱动臂一端锁定于所述滑动槽内且可沿所述滑动槽滑动;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伸缩杆伸长或缩短,以使得所述固定架靠近或远离所述搬运器主体,并在所述远离或靠近所述搬运器主体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受阻停止移动,使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移动,进而使所述拉杆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拉动/推动所述驱动臂水平旋转,所述驱动臂位于所述滑动槽一端在所述滑动槽滑动进而施加于所述夹持臂水平旋转的力。其中,所述搬运器主体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行车槽,所述行车槽位于所述搬运器主体的两侧,所述传送装置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包覆所述行车槽,所述行车槽之间设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臂在第一工作模式下随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传送带相互靠近或远离,与所述搬运器主体邻近所述夹持臂一侧端部一起抬升或降低轮胎。其中,所述搬运器主体的两侧设有挡边,所述挡边顶面的高度大于所述传送带顶面的高度,所述挡边的长度大于所述传送带的长度,所述挡边突出所述传送带的部位设有第一感应装置,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位于所述挡边靠近所述传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为红外线感应装置、蓝牙感应装置、压力感应装置或图像识别感应装置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在感应到轮胎靠近所述传送带时控制所述夹持臂由所述第二工作模式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夹持装置的固定架包括导向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垂直于所述行车槽,所述固定部的两端与所述搬运器主体活动连接,所述导向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部的中部,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行车槽的一侧。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一端与所述固定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臂铰接,并至少在预定阶段保持对所述驱动臂反方向旋转的拉力,使所述夹持臂保持在不受所述车辆轮胎阻挡的第一姿态。其中,所述导向部靠近所述夹持臂的两侧设有第二感应装置,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在感应到所述夹持臂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时控制所述夹持臂停止运动并保持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夹持臂在第一工作模式下随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传送带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在保持所述车辆相对静止的情况下与所述搬运器主体邻近所述夹持臂一侧端部一起抬升或降低轮胎。其中,所述夹持臂的顶部与所述传送带的顶部保持预设高度差。其中,所述夹持臂包括滚筒体和位于所述滚筒体中心的滚轴,所述滚筒体位于所述夹持臂靠近所述传送装置的一侧,所述夹持臂和所述滚筒体通过连接架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滚筒体的滚轴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臂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架用于调节所述滚筒体与所述夹持臂之间的高度差。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一端与固定部铰接,所述缓冲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L型短臂的中部铰接,所述搬运器主体和所述夹持装置的底部设有传动装置,所述夹持臂的底部设有万向轮。其中,所述夹持臂远离所述滚筒体的一侧设有第三感应装置,所述第三感应装置在感应到轮胎靠近所述第三感应装置时控制所述夹持臂由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侧设有第四感应装置,所述第四感应装置在轮胎靠近所述导向部时控制所述夹持臂由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其中,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包括传送装置和夹持装置,传送装置的传输方向为车辆的轮胎进入或退出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的方向;夹持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作用于轮胎使其抬升至传送装置或从传送装置降下,夹持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入或退出车辆的底部或外侧。本申请通过传送装置和夹持装置的包夹将轮胎抬升至传送装置上,夹持装置只在抬升或降低过程中承受荷载,避免了夹持装置由于长时间夹持轮胎造成的损坏,减小了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的制作成本,提高了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中所述夹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区域的内部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包括传送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传输方向为车辆的轮胎进入或退出所述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的方向;所述夹持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作用于所述轮胎使其抬升至所述传送装置或从所述传送装置降下,所述夹持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入或退出所述车辆的底部或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包括传送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传输方向为车辆的轮胎进入或退出所述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的方向;所述夹持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作用于所述轮胎使其抬升至所述传送装置或从所述传送装置降下,所述夹持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入或退出所述车辆的底部或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器包括搬运器主体、连接件和伸缩杆,所述传送装置设置于所述搬运器主体上;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架和夹持臂,所述伸缩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搬运器主体连接,所述夹持臂一端与所述固定架铰接,并以所述铰接处为轴水平方向旋转,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搬运器主体和所述固定架耦接,且至少一端的耦接方式为可远离/靠近地活动连接,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所述夹持臂使其水平旋转;其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伸缩杆伸长或缩短,以使得所述固定架靠近或远离所述搬运器主体,并在所述远离或靠近所述搬运器主体过程中使所述固定架与所述连接件相对移动,进而使所述连接件一端作用于所述夹持臂水平使其水平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两个驱动臂,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拉杆头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拉杆头位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传送装置一侧,所述两个驱动臂各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邻近所述拉杆头一端,所述夹持臂数量为二,各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拉杆头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传送装置可远离/靠近地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架进而固定于所述拉杆头,所述两个驱动臂铰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轴线的两侧,所述两个夹持臂铰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轴线的两侧,且间距大于所述两个驱动臂在所述固定架的铰接位置的间距,所述驱动臂另一端与所述夹持臂端部之外的区域活动连接;所述拉杆头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轴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驱动臂端部之外的区域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为L型,L型长臂相对于所述固定架外拐,L型短臂外侧设有沿所述L型短臂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驱动臂一端锁定于所述滑动槽内且可沿所述滑动槽滑动;其中,在所述远离或靠近所述搬运器主体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受阻停止移动,使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移动,进而使所述拉杆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拉动/推动所述驱动臂水平旋转,所述驱动臂位于所述滑动槽一端在所述滑动槽滑动进而施加于所述夹持臂水平旋转的力。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传送带式搬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器主体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行车槽,所述行车槽位于所述搬运器主体的两侧,所述传送装置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包覆所述行车槽,所述行车槽之间设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臂在第一工作模式下随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传送带相互靠近或远离,与所述搬运器主体邻近所述夹持臂一侧端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杏华张新华伍锡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怡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