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线提升机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506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窄线提升机护罩,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护网、第二护网、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三护网、第四护网、第一顶部护网、第二顶部护网、第三顶部护网和第四顶部护网,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六角螺栓固定在提升机框架底部,所述第一护网和所述第二护网焊接于提升机框架中部,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设于提升机框架左侧底部,所述第三护网和所述第四护网设于提升机框架左侧中部,所述第一顶部护网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后侧,所述第二顶部护网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右侧,所述第三顶部护网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左侧,所述第四顶部护网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前侧,提升机框架顶部设有第一链条护罩和第二链条护罩。

Narrow Line Hoist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arrow-line hoist shield,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bracket, a second bracket, a first protective net, a second protective net, a third bracket, a fourth bracket, a third protective net, a fourth protective net, a first top protective net, a second top protective net, a third top protective net and a fourth top protective net. The first bracket and the second bracket are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hoist frame through hexagonal bolts. The first protective net and the second protective net are welded in the middle of the hoist frame,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brackets are located at the left bottom of the hoist frame,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protective net are located in the left middle of the hoist frame, the first top protective net is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top of the hoist frame, and the second top protective net is located at the right top of the hoist frame. The third top shield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top of the hoist frame, the fourth top shield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top of the hoist frame, and the first chain shield and the second chain shield are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hoist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窄线提升机护罩
本技术涉及提升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窄线提升机护罩。
技术介绍
提升机一般指功率较大、提升能力较强的大型机械设备,提升机主要通过动力机械提升使其提升所运输的货物从低处到高处或从高处到低处、上下运动完成运输过程。在机械工业生产中,由于生产加工的需要,经常需要设置多道生产线用于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根据不同工序的要求,在不同工位上实现不同的操作,因此,通常会造成多个工位的加工空间不在同一高度,另外,对于需要靠料盘进行输送的工件,当流水线完成输送后,料盘往往需要回到初始位置,常用的方法是上送下回,这些时候就需要用到提升机构,目前还没有一种大型流水线普遍适用的装配线自动提升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易维护,能适应多种不同型号产品的窄线提升机护罩。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窄线提升机护罩,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护网、第二护网、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三护网、第四护网、第一顶部护网、第二顶部护网、第三顶部护网和第四顶部护网,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六角螺栓固定在提升机框架底部,所述第一护网和所述第二护网焊接于提升机框架中部,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设于提升机框架左侧底部,所述第三护网和所述第四护网设于提升机框架左侧中部,所述第一顶部护网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后侧,所述第二顶部护网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右侧,所述第三顶部护网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左侧,所述第四顶部护网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前侧。作为优选的,提升机框架顶部设有第一链条护罩和第二链条护罩,提升机前侧设有爬梯,每个护网支架都设有用于固定护网的护网角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简单,易维护,精度高,能适应多种不同型号产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后视图的结构示意图。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第一护网,4-第二护网,5-第三支架,6-第四支架,7-第三护网,8-第四护网,9-顶部护网框架,10-第一顶部护网,11-第二顶部护网,12-第三顶部护网,13-第四顶部护网,14-第一链条护罩,15-第二链条护罩,16-爬梯,17-护网角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窄线提升机护罩,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一护网3、第二护网4、第三支架5、第四支架6、第三护网7、第四护网8、第一顶部护网10、第二顶部护网11、第三顶部护网12和第四顶部护网13,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通过六角螺栓固定在提升机框架底部,所述第一护网3和所述第二护网4焊接于提升机框架中部,所述第三支架5和所述第四支架6设于提升机框架左侧底部,所述第三护网7和所述第四护网8设于提升机框架左侧中部,所述第一顶部护网10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后侧,所述第二顶部护网11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右侧,所述第三顶部护网12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左侧,所述第四顶部护网13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前侧。其中,提升机框架顶部设有长方形铝合金制作的第一链条护罩14和第二链条护罩15,提升机前侧设有爬梯16,每个护网支架都设有用于固定护网的护网角板17,护网角板17中设有螺丝孔。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能够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窄线提升机护罩,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一护网(3)、第二护网(4)、第三支架(5)、第四支架(6)、第三护网(7)、第四护网(8)、第一顶部护网(10)、第二顶部护网(11)、第三顶部护网(12)和第四顶部护网(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通过六角螺栓固定在提升机框架底部,所述第一护网(3)和所述第二护网(4)焊接于提升机框架中部,所述第三支架(5)和所述第四支架(6)设于提升机框架左侧底部,所述第三护网(7)和所述第四护网(8)设于提升机框架左侧中部,所述第一顶部护网(10)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后侧,所述第二顶部护网(11)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右侧,所述第三顶部护网(12)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左侧,所述第四顶部护网(13)设于提升机框架顶部前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线提升机护罩,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一护网(3)、第二护网(4)、第三支架(5)、第四支架(6)、第三护网(7)、第四护网(8)、第一顶部护网(10)、第二顶部护网(11)、第三顶部护网(12)和第四顶部护网(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通过六角螺栓固定在提升机框架底部,所述第一护网(3)和所述第二护网(4)焊接于提升机框架中部,所述第三支架(5)和所述第四支架(6)设于提升机框架左侧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龙
申请(专利权)人:利钛威自动化系统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