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封帽机治具转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001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封帽机治具转移机构,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X轴模组,X轴模组的表面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第一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Y轴模组,第一Y轴模组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第三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Z轴模组,第一Z轴模组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四移动块,第一固定板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管帽夹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封帽机技术领域。该种全自动封帽机治具转移机构,解决了目前封帽工艺中设备内料盘周转由人工传递,操作不方便,导致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A Kind of Transfer Mechanism of Fully Automatic Capp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nsfer mechanism for the fixture of an automatic capp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pillar. The top of the support pillar is fixed with an X-axis modul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X-axis module slides successively to connect a first moving block and a second moving block. One side of the first moving block is fixed with a first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top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 is fixed with a first Y-axis modul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Y-axis module. The sliding connection has a third moving block, one side of the third moving block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Z-axis module,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Z-axis module is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he fourth moving block, the bottom two sides of the first fixed plat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working end of the first cylind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ipe cap fix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apping machine. The transfer mechanism of the automatic capping machine solves 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 and high labor intensity caused by the manual transfer of the material tray turnover of the equipment in the capping process at present, which is inconvenient to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封帽机治具转移机构
本技术涉及封帽机
,具体为一种全自动封帽机治具转移机构。
技术介绍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在1984年被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专利技术以来,因为其性能、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在光通讯的光源领域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激光器高密度、高传输率平行光传输易于进行二维空间的组合,是一种理想的集成光电子有源器件以及光电计算机并行处理器的器件。此外又由于激光器可批量生产,易于封装和检测,成本低,使其在光互连、并行光信息处理等领域和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激光器开发生产中,封帽工序一般占成本非常大的一部分,其中70%以上的制造成本又来自组装和封帽工艺,目前在激光器封帽过程中设备内料盘周转由人工传递,操作不方便,导致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封帽机治具转移机构,解决了目前封帽工艺中设备内料盘周转由人工传递,操作不方便,导致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全自动封帽机治具转移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X轴模组,所述X轴模组的表面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Y轴模组,所述第一Y轴模组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Z轴模组,所述第一Z轴模组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四移动块,所述第四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Y轴模组,所述第二Y轴模组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五移动块,所述第五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Z轴模组,所述第二Z轴模组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六移动块,所述第六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管帽夹具,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管座夹具。优选的,所述管帽夹具之间设置有管帽治具,所述管座夹具之间设置有管座治具。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与X轴模组啮合连接,所述第三移动块与第一Y轴模组啮合连接,所述第四移动块与第一Z轴模组啮合连接,所述第五移动块与第二Y轴模组啮合连接,所述第六移动块与第二Z轴模组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块与第一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二移动块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梁。优选的,所述X轴模组左侧控制第二移动块移动,所述X轴模组右侧控制第一移动块移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封帽机治具转移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全自动封帽机治具转移机构,通过X轴模组的表面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第一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Y轴模组,第一Y轴模组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第三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Z轴模组,第一Z轴模组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四移动块,第四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二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Y轴模组,第二Y轴模组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五移动块,第五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Z轴模组,第二Z轴模组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六移动块,第六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管帽夹具,第二固定板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管座夹具,利用X轴模组可分别控制管帽治具、管座治具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同时通过第一Y轴模组、第二Y轴模组分别控制管帽治具、管座治具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利用第一Z轴模组、第二Z轴模组分别控制管帽治具、管座治具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通过X轴模组、第一Y轴模组、第二Y轴模组、第一Z轴模组和第二Z轴模组间的相互配合,可在范围是使得管帽治具、管座治具到达任意位置,并通过管帽夹具、管座夹具对管帽治具、管座治具进行夹紧,可取代人工传递,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加工的效率,适应现代化工厂的建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中:1-支撑柱、2-X轴模组、3-第一移动块、4-第二移动块、5-第一支撑板、6-第一Y轴模组、7-第三移动块、8-第一Z轴模组、9-第四移动块、10-第一固定板、11-第二支撑板、12-第二Y轴模组、13-第五移动块、14-第二Z轴模组、15-第六移动块、16-第二固定板、17-第一气缸、18-管帽夹具、19-第二气缸、20-管座夹具、21-管帽治具、22-管座治具、23-第一支撑梁、24-第二支撑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封帽机治具转移机构,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X轴模组2,X轴模组2的表面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3、第二移动块4,第一移动块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第一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Y轴模组6,第一Y轴模组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7,第三移动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Z轴模组8,第一Z轴模组8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四移动块9,第四移动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0,第二移动块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Y轴模组12,第二Y轴模组1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五移动块13,第五移动块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Z轴模组14,第二Z轴模组14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六移动块15,第六移动块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6,第一固定板10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7,第一气缸17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管帽夹具18,第二固定板16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9,第二气缸19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管座夹具20。管帽夹具18之间设置有管帽治具21,管座夹具20之间设置有管座治具22。通过第一气缸17带动管帽夹具18移动,可实现对管帽治具21的夹紧,第二气缸19带动管座夹具20移动,可实现对管座治具22的夹紧。第一移动块3、第二移动块4与X轴模组2啮合连接,X轴模组2可带动第一移动块3、第二移动块4移动,第三移动块7与第一Y轴模组6啮合连接,第一Y轴模组6可带动第三移动块7移动,第四移动块9与第一Z轴模组8啮合连接,第一Z轴模组8可带动第四移动块9移动,第五移动块13与第二Y轴模组12啮合连接,第二Y轴模组12可带动第五移动块13移动,第六移动块15与第二Z轴模组14啮合连接,第二Z轴模组14可带动第六移动块15移动。第一移动块3与第一支撑板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梁23,第二移动块4与第二支撑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梁24,保证了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11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封帽机治具转移机构,包括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X轴模组(2),所述X轴模组(2)的表面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3)、第二移动块(4),所述第一移动块(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Y轴模组(6),所述第一Y轴模组(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7),所述第三移动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Z轴模组(8),所述第一Z轴模组(8)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四移动块(9),所述第四移动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0),所述第二移动块(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1),所述第二支撑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Y轴模组(12),所述第二Y轴模组(1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五移动块(13),所述第五移动块(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Z轴模组(14),所述第二Z轴模组(14)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六移动块(15),所述第六移动块(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6),所述第一固定板(10)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7),所述第一气缸(17)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管帽夹具(18),所述第二固定板(16)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9),所述第二气缸(19)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管座夹具(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封帽机治具转移机构,包括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X轴模组(2),所述X轴模组(2)的表面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3)、第二移动块(4),所述第一移动块(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Y轴模组(6),所述第一Y轴模组(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7),所述第三移动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Z轴模组(8),所述第一Z轴模组(8)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四移动块(9),所述第四移动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0),所述第二移动块(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1),所述第二支撑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Y轴模组(12),所述第二Y轴模组(1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五移动块(13),所述第五移动块(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Z轴模组(14),所述第二Z轴模组(14)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六移动块(15),所述第六移动块(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6),所述第一固定板(10)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7),所述第一气缸(17)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管帽夹具(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清赵长明罗建云汪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石智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