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386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包括升降结构、移动板、上定位块、下定位块、电芯定位结构,升降结构的下端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的一侧边缘外侧安装有上定位块,电芯定位结构位于移动板的下方,电芯定位结构内放置有待预焊电芯,上定位块和所述下定位块上下对应设置,极耳包括水平部及拐角部,上定位块位于水平部正上方,下定位块位于水平部正下方;当升降结构带动所述移动板接触或远离待预焊电芯的上表面时,上定位块挤压或远离极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设有升降结构,带动移动板上下移动,实现上定位块远离或挤压极耳,由于上定位块位于水平部正上方,当挤压极耳后,不会发生极耳挤压后击穿隔膜的情况,减少短路的可能性。

A Core Pre-Welding Extru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red pre-welding extrus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lifting structure, a moving plate, an upper positioning block, a lower positioning block and a cored positioning structure. The lower end of the lifting structure is connected with a moving plate, and an upper positioning block is installed on the outer side of one side edge of the moving plate. The cored positioning structure is located below the moving plate, and the cores to be pre-welded, the upper positioning block and the place are placed in the cored positioning structure. The lower positioning block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including the horizontal part and the corner part, the upper positioning block is positioned directly above the horizontal part, and the lower positioning block is positioned directly below the horizontal part. When the lifting structure drives the moving plate to contact or away from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re-welded core, the upper positioning block is squeezed or far from the polar ear. The advantages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that the lifting structure drives the moving plate up and down, and realizes that the upper positioning block is far away from or squeezes the polar ear. Since the upper positioning block is positioned directly above the horizontal part, when the polar ear is squeezed, the case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diaphragm after the polar ear is squeezed will not occur, thus reducing the possibility of short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芯预焊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
技术介绍
方形锂离子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超声焊接,将多个叠加放置的电芯对应侧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分别进行焊接。在预焊过程中,需要将正极极耳、负极极耳的对应箔材先进行挤压变形,后将上下对应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分别用超声波焊接,但是在挤压变形过程中,容易造成极耳边缘出现尖角,尖角在后工序电芯受压变形过程中可能刺穿隔膜;在短路测试过程中高压产生尖角放电,存在击穿隔膜造成短路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以解决击穿隔膜造成短路的可能性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包括升降结构、移动板、上定位块、下定位块、电芯定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边缘外侧安装有所述上定位块,所述电芯定位结构位于所述移动板的下方,所述电芯定位结构内放置有待预焊电芯,所述下定位块位于所述电芯定位结构的一侧,且所述上定位块和所述下定位块上下对应设置,所述待预焊电芯的极耳位于所述上定位块和所述下定位块之间,所述极耳包括水平部及拐角部,所述上定位块位于所述水平部正上方,所述下定位块上表面与所述水平部下表面对应位置接触;当所述升降结构带动所述移动板接触或远离所述待预焊电芯的上表面时,所述上定位块挤压或远离所述极耳。由于设有升降结构,带动移动板上下移动,同时带动上定位块上下移动,实现上定位块远离或挤压极耳,通过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的配合实现极耳的挤压变形,由于上定位块位于水平部正上方,当挤压极耳至变形,由于拐角处没有受到挤压,不会发生极耳挤压后击穿隔膜的情况,减少短路的可能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定位块为倒L形的上定位块,所述上定位块的水平板安装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上定位块的竖直板挤压或远离所述水平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定位块的竖直板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设在所述竖直板靠近对应的所述拐角部的一侧。由于设有缺口,使竖直板与水平部的边缘有一定距离,进一步防止极耳挤压后击穿隔膜的情况发生,减少短路的可能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定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上定位块分别安装在所述移动板的同一侧边缘的两端,且两个所述上定位块都位于所述水平部的正上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定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定位块分别与两个所述上定位块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结构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与所述移动板安装固定。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设有升降结构,带动移动板上下移动,同时带动上定位块上下移动,实现上定位块远离或挤压极耳,通过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的配合实现极耳的挤压变形,由于上定位块位于水平部正上方,当挤压极耳至变形,由于拐角处没有受到挤压,不会发生极耳挤压后击穿隔膜的情况,减少短路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芯预焊挤压装置放置有待预焊电芯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升降结构、11-伸缩板、2-移动板、3-上定位块、31-水平板、32-竖直板、321-缺口、4-下定位块、5-电芯定位结构、100-待预焊电芯、110-极耳、111-水平部、112-拐角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包括升降结构1、移动板2、上定位块3、下定位块4、电芯定位结构5,升降结构1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下端设有伸缩板11,伸缩板11安装在移动板2的上表面上,移动板2的一侧边缘外侧安装有上定位块3,电芯定位结构5位于移动板2的下方,电芯定位结构5内放置有待预焊电芯100,下定位块4位于电芯定位结构5的一侧,且上定位块3和下定位块4上下对应设置,待预焊电芯100的极耳110位于上定位块3和下定位块4之间,极耳110包括水平部111及拐角部112,水平部111的两端为两个拐角部112,上定位块3位于水平部111正上方,下定位块4与水平部111下表面对应位置接触。其中,极耳110为正极耳或负极耳。本实施例中,极耳110为正极耳。当升降结构1带动移动板2接触或远离待预焊电芯100的上表面时,上定位块3挤压或远离极耳110。其中,上定位块3为倒L形结构,上定位块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定位块3分别位于移动板2同一侧边缘的两端,上定位块3的竖直板32上设有缺口321,缺口321设在竖直板32靠近对应的拐角部112的一侧。对应的,下定位块4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下定位块4分别与两个上定位块3对应设置。竖直板32下端的高度低于移动板2下表面的高度,竖直板32下端与移动板2下表面的高度差为5.8~5.9mm。竖直板32下端靠近拐角部112的一端与对应的拐角部112最外侧处之间的水平距离为7~8mm。本实施例中,竖直板32下端靠近拐角部112的一端与对应的拐角部112最外侧处之间的水平距离为7mm。竖直板32下端与移动板2下表面的高度差为5.8mm。上述电芯预焊挤压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将待预焊电芯100放置在电芯定位结构5中,使极耳110位于电芯定位结构5一侧外部,使两个上定位块3位于极耳110的正上方,两个下定位块4分别与水平部111下表面对应位置接触,当需要进行挤压时,将气缸的活塞杆向下移动,带动移动板2及两个上定位块3向下移动,使两个竖直板32下端分别与极耳110的水平部111对应位置接触并挤压,移动板2继续向下移动,当移动板2的下表面与待预焊电芯100的上表面接触时,气缸停止工作,上定位块3与下定位块4匹配完成对极耳110的挤压工作;当需要取下挤压后的待预焊电芯100时,将气缸向上移动,带动移动板2及上定位块3远离挤压后的待预焊电芯100,后取下挤压后的待预焊电芯100,将另一待预焊电芯100放置在电芯定位结构5上,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完成另一待预焊电芯的极耳挤压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结构(1)、移动板(2)、上定位块(3)、下定位块(4)、电芯定位结构(5),所述升降结构(1)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移动板(2),所述移动板(2)的一侧边缘外侧安装有所述上定位块(3),所述电芯定位结构(5)位于所述移动板(2)的下方,所述电芯定位结构(5)内放置有待预焊电芯,所述下定位块(4)位于所述电芯定位结构(5)的一侧,且所述上定位块(3)和所述下定位块(4)上下对应设置,所述待预焊电芯的极耳位于所述上定位块(3)和所述下定位块(4)之间,所述极耳包括水平部及拐角部,所述上定位块(3)位于所述水平部正上方,所述下定位块(4)上表面与所述水平部下表面对应位置接触;当所述升降结构(1)带动所述移动板(2)接触或远离所述待预焊电芯的上表面时,所述上定位块(3)挤压或远离所述极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结构(1)、移动板(2)、上定位块(3)、下定位块(4)、电芯定位结构(5),所述升降结构(1)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移动板(2),所述移动板(2)的一侧边缘外侧安装有所述上定位块(3),所述电芯定位结构(5)位于所述移动板(2)的下方,所述电芯定位结构(5)内放置有待预焊电芯,所述下定位块(4)位于所述电芯定位结构(5)的一侧,且所述上定位块(3)和所述下定位块(4)上下对应设置,所述待预焊电芯的极耳位于所述上定位块(3)和所述下定位块(4)之间,所述极耳包括水平部及拐角部,所述上定位块(3)位于所述水平部正上方,所述下定位块(4)上表面与所述水平部下表面对应位置接触;当所述升降结构(1)带动所述移动板(2)接触或远离所述待预焊电芯的上表面时,所述上定位块(3)挤压或远离所述极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块(3)为倒L形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珂李江珊龚松林李鸿波
申请(专利权)人:力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