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多工位铸造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3820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多工位铸造机。多工位铸造机具有分别对应放砂芯、充型、下料、泡水的第一至第四工位。其中,第一至第四工位呈环形分布,本铸造机还具有转动机构,和2~4个机械手,转动机构能够在驱动所述机械手分别循环通过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且所述转动机构每次转动,2~4个所述机械手均分别对应上述各工位之一。使得每一生产周期可生产出二至四份铸件,提供了机台的利用率,且充分利用了耗电最大且工序时间最久的第二工位,令其不被闲置。第二工位需要用到电炉室,以及升液管加热器均是耗能大的设备。从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电能损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节能环保。

An Efficient Multi-station Cas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fficient multi-station casting machine. The multi-station casting machine has the first to fourth positions corresponding to sand core, filling, blanking and soaking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the first to the fourth position is circular distribution, the casting machine also has a rotating mechanism, and 2 to 4 manipulators. The rotating mechanism can drive the manipulator through the first position, the second position, the third position and the fourth position respectively, and each time the rotating mechanism rotates, 2 to 4 said manipulators correspond to one of the above positions respectively. Two to four castings can be produced in each production cycle, which provides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machine, and makes full use of the second station which consumes the most power and has the longest working procedure, so that it can not be idle. The second station needs to use the electric furnace chamber, as well as the riser heater are energy-consuming equip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efficiency while reducing power loss,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多工位铸造机
本技术涉及低压铸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效多工位铸造机。
技术介绍
机械手在移动到放砂芯、合模、充型、下料、泡水的任何一个位置时候,其它的部件均处于等候的状态,机台的各工位有77%的时间在处于等候的状态,整个流程时间为52秒,用时最长的工序电炉充型,时间只有20秒,一天(24H)来计算,电炉有14.7H的时间在处于闲置保温状态,以电炉保温每小时30度电来计算,浪费441度电。如果需要换模具或者机械手需要保养,整个机台都要停顿,机台利用率就相当低,而且还影响生产。因此需要一款机台利用率高,铸造高效的多工位铸造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多工位铸造机,旨在改善多工位铸造机的机台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多工位铸造机,包含:用于向注塑模具填充砂芯的第一工位、用于向注塑模具注入热熔材料的第二工位、用于放置从注塑模具移出的成型铸件的第三工位、用于浸泡模具的第四工位、以及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能够带动注塑模具依次经过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并在注塑模具活动至相应工位时控制注塑模具相应动作以完成相应铸造步骤。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呈环形配置;所述机械手为2~4个,所述多工位铸造机还包含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在驱动所述机械手分别循环通过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且所述转动机构每次转动,2~4个所述机械手均分别对应上述各工位之一。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机架、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转动圆盘、用以驱动所述转动圆盘在水平面转动的驱动装置、位于转动圆盘下方且与转动圆盘固定连接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机械手连接的延伸臂。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手包括固定于所述延伸臂上的升降驱动机构;连接于升降驱动机构并在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做竖直升降运动的升降横梁;转动连接于升降横梁的翻转横梁,用于驱动翻转横梁绕其转动轴转动的翻转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翻转横梁上并随翻转横梁转动的动模机械臂、定模机械臂;设于翻转横梁上的合模驱动机构,所述合模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至少动模机械臂、定模机械臂中的其一沿翻转横梁移动以使动模机械臂、定模机械臂相互靠近;分别转动连接在动模机械臂、定模机械臂上的模具固定架;用于驱动所述模具固定架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设于模具固定架上,具有将成型铸件移出模具内的顶杆的顶出机构。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横梁的两侧设有突出于翻转横梁的翻转横梁固定销,所述升降横梁上设有与翻转横梁固定销匹配的固定孔;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为翻转液压缸,所述翻转液压缸的固定端转动连接于升降横梁,翻转液压缸的活动端转动连接于翻转横梁;翻转液压缸伸缩带动翻转横梁以翻转横梁固定销为轴进行翻转。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横梁的下方安装有轴承座,所述固定孔设于所述轴承座上,固定孔与翻转横梁固定销之间安装有轴承。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横梁的至少一侧设有翻转液压缸固定销,所述翻转液压缸的活动端设有固定环,所述翻转液压缸固定销插设于固定环内并能在固定环内转动;所述翻转液压缸的固定端上设有翻转液压缸转动轴,升降横梁上设耳板,耳板上设有翻转液压缸安装孔,所述翻转液压缸转动轴销插设于翻转液压缸安装孔内并能在翻转液压缸安装孔内转动;所述翻转横梁固定销、翻转液压缸固定销和翻转液压缸转动轴两两平行设置。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第二工位、所述第三工位和所述第四工位均匀环绕于所述转动圆盘的轴心设置,所述机械手为四个且与上述各工位一一对应。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工位包括:石墨槽本体,所述石墨槽本体具有用于装载石墨水的第一水槽以及第二水槽;所述第一水槽与所述第二水槽分别用于装载前模或后模;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用于搅拌所述第一水槽以及所述第二水槽中的石墨水,以使所述石墨水处于活动状态;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用于降低所述第一水槽以及所述第二水槽内石墨水的温度。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检测模具氧化物含量的检测机构,用于洗模的第五工位;所述第五工位相邻于第四工位以及第一工位设置,且位于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的所形成的环形圈外。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多工位铸造机,利用圆周转盘式控制多个机械手,配合环形设置的第一至第四工位。将传统的低压铸造领域在一生产周期中,一个生产周期中“放砂芯、合模、充型、下料、泡水”仅能生产一份铸件,修改为将一生产周期分为四个需要工位配合的工序“放砂芯、充型、下料、泡水”,其中合模为放砂芯之后由机械手直接进行合模操作,无需与其他工位配合,可归于放砂芯工序中,以上四个工序可同时进行,当以上四个工序全部完成时,转动机构转动一次,即可生产出一铸件,因此,在本技术中,虽然总生产周期变长,但每一生产周期可生产出四份铸件,提供了机台的利用率,且充分利用了耗电最大且工序时间最久的第二工位,令其不被闲置。第二工位需要用到电炉室,以及升液管加热器均是耗能大的设备。从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电能损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节能环保。此外,将第一工位至第四工位环形设置,有利于减少机台整体的占地面积,充分利用空间,节约场地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多工位铸造机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多工位铸造机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1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机械手在下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机械手在泡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机械手在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第四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剖视示意图。图标:动模X1、定模X2、第一工位11、第二工位12、第三工位13、第四工位14、第五工位15、机械手20、升降驱动机构21、升降横梁22、翻转横梁23、翻转驱动机构24、动模机械臂25、定模机械臂26、合模驱动机构27、模具固定架28、旋转驱动机构29、顶出机构30、翻转横梁固定销31、轴承座32、耳板34、转动机构50、转动圆盘51、驱动装置52、转动部53、延伸臂54、机架55、石墨槽本体61、第一水槽62、第二水槽63、搅拌机构64、冷却机构65、第一搅拌机66、第二搅拌机67、搅拌主轴68、搅拌叶轮6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多工位铸造机,包含:用于向注塑模具填充砂芯的第一工位、用于向注塑模具注入热熔材料的第二工位、用于放置从注塑模具移出的成型铸件的第三工位、用于浸泡模具的第四工位、以及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能够带动注塑模具依次经过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并在注塑模具活动至相应工位时控制注塑模具相应动作以完成相应铸造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呈环形配置;所述机械手为2~4个,所述多工位铸造机还包含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在驱动所述机械手分别循环通过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且所述转动机构每次转动,2~4个所述机械手均分别对应上述各工位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多工位铸造机,包含:用于向注塑模具填充砂芯的第一工位、用于向注塑模具注入热熔材料的第二工位、用于放置从注塑模具移出的成型铸件的第三工位、用于浸泡模具的第四工位、以及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能够带动注塑模具依次经过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并在注塑模具活动至相应工位时控制注塑模具相应动作以完成相应铸造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呈环形配置;所述机械手为2~4个,所述多工位铸造机还包含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在驱动所述机械手分别循环通过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且所述转动机构每次转动,2~4个所述机械手均分别对应上述各工位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铸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机架、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转动圆盘、用以驱动所述转动圆盘在水平面转动的驱动装置、位于转动圆盘下方且与转动圆盘固定连接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机械手连接的延伸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铸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固定于所述延伸臂上的升降驱动机构;连接于升降驱动机构并在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做竖直升降运动的升降横梁;转动连接于升降横梁的翻转横梁,用于驱动翻转横梁绕其转动轴转动的翻转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翻转横梁上并随翻转横梁转动的动模机械臂、定模机械臂;设于翻转横梁上的合模驱动机构,所述合模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至少动模机械臂、定模机械臂中的其一沿翻转横梁移动以使动模机械臂、定模机械臂相互靠近;分别转动连接在动模机械臂、定模机械臂上的模具固定架;用于驱动所述模具固定架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设于模具固定架上,具有将成型铸件移出模具内的顶杆的顶出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工位铸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横梁的两侧设有突出于翻转横梁的翻转横梁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定仁张丽朋黎章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鼎铸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