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内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369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内缓冲结构,包括一第一缓冲单元及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第一缓冲单元具有多个第一气柱,第一缓冲单元以第一节点分隔形成至少一底壁及至少两个第一侧壁。两个第二缓冲单元各具有多个第二气柱,第二缓冲单元以第二节点分隔形成一直立壁、一第二侧壁,一上顶壁及一下顶壁。第一缓冲单元的两个第一侧壁及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第二侧壁围绕于第一缓冲单元的容置空间的四侧,用于定位瓶装物的瓶体,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下顶壁压置于瓶装物的瓶体的顶部,瓶装物的按压头容纳于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上顶壁交接处上方所形成的一凹陷区域内,且瓶装物的喷嘴伸入相邻的其中两个第二气柱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瓶装物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并可稳固的定位。

A Kind of Buffer Structure in Box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box buffer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buffer unit and two second buffer units. The first buffer unit has a plurality of first air columns, and the first buffer unit is separated by the first node to form at least one bottom wall and at least two first side walls. Each of the two second buffer units has a plurality of second air columns. The second buffer unit is separated by the second node to form an upright wall, a second side wall, an upper top wall and a lower top wall. The two first sidewalls of the first buffer unit and the second sidewalls of the two second buffer units surround the four sides of the storage space of the first buffer unit to locate the bottle body of the bottle. The lower top walls of the two second buffer units are pressed on the top of the bottle body of the bottle body, and the pressing heads of the bottles are placed on a depression formed above the junction of the upper top walls of the two second buffer units. The nozzle of the bottled material extends between two adjacent second gas columns in the field. The invention enables the bottled articles to obtain good protection effect and stable positio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内缓冲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缓冲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箱内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洗发乳、沐浴乳、洗碗精等民生用品,大都采用瓶装方式,所述瓶装物具有一按压头,用于按压汲取瓶体内部的流体物质,以供使用。对于一些瓶装物而言,目前是以纸板或是保丽龙套装运送,对于瓶装物的保护效果较差,尤其是瓶装物的按压头及喷嘴相当脆弱,在运送的过程中,所述按压头及喷嘴容易因碰撞等因素而断裂,造成瓶装物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箱内缓冲结构,用于包装瓶装物,对瓶装物稳固的定位,并使瓶装物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有效地防止瓶装物的按压头及喷嘴断裂。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箱内缓冲结构,设置于一箱体内,用于包装瓶装物,所述瓶装物具有一瓶体、一按压头及一喷嘴,所述箱内缓冲结构包括:一第一缓冲单元,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具有两个第一膜片,所述两个第一膜片的四边连接形成一第一接合边缘,所述两个第一膜片上形成数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合线,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接合线之间形成多个第一气柱,所述两个第一膜片上设有多个第一节点,所述多个第一节点排列成间隔设置的数排,所述第一缓冲单元以所述多个第一节点分隔形成至少一底壁及至少两个第一侧壁,所述两个第一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的两侧,所述多个第一节点能形成弯折点,使所述两个第一侧壁弯折竖立于所述底壁的两侧,所述底壁及所述两个第一侧壁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于放置所述瓶装物;以及两个第二缓冲单元,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各具有两个第二膜片,所述两个第二膜片的四边连接形成一第二接合边缘,所述两个第二膜片上形成数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接合线,所述多个第二接合线之间形成数个第二气柱,所述两个第二膜片上设有多个第二节点,所述多个第二节点排列成间隔设置的数排,所述第二缓冲单元以所述多个第二节点分隔以形成一直立壁、一第二侧壁,一上顶壁及一下顶壁,所述直立壁竖立的设置,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立壁的下端,所述上顶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立壁的上端,所述下顶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顶壁的另一端,所述下顶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直立壁靠近上端处;其中,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相对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单元的两侧,且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单元的容置空间的两侧,使所述两个第一侧壁及所述两个第二侧壁共同围绕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四侧,用于定位所述瓶装物的瓶体,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下顶壁压置于所述瓶装物的瓶体的顶部,所述瓶装物的按压头及喷嘴位于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上顶壁的上方,所述瓶装物的按压头容纳于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上顶壁的交接处上方所形成的一凹陷区域内,且所述瓶装物的喷嘴伸入于相邻的其中所述两个第二气柱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箱内缓冲结构包括一第一缓冲单元及两个第二缓冲单元。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相对的设置于第一缓冲单元的两侧,第一缓冲单元的两个第一侧壁及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第二侧壁可共同围绕于容置空间的四侧,用于定位瓶装物的瓶体,使得放置于容置空间内的瓶装物的瓶体获得良好的定位。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下顶壁可压置于瓶装物的瓶体的顶部,瓶装物的按压头可容纳于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上顶壁的交接处上方所形成的凹陷区域内,且瓶装物的喷嘴可伸入于相邻的其中两个第二气柱之间,使得瓶装物的按压头及喷嘴获得较佳的保护,故可有效地防止按压头及喷嘴因碰撞等因素而断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箱内缓冲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箱内缓冲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箱内缓冲结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之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箱内缓冲结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之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箱内缓冲结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之三;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缓冲单元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第二缓冲单元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缓冲单元的侧视图。【符号说明】1第一缓冲单元;11第一膜片;12第一气柱;13第一接合边缘;14第一接合线;15第一节点;16底壁;17第一侧壁;18容置空间;2第二缓冲单元;21第二膜片;22第二气柱;23第二接合边缘;24第二接合线;25第二节点;26直立壁;27第二侧壁;28上顶壁;29下顶壁;30凹陷区域;θ夹角;3箱体;4瓶装物;41瓶体;42按压头;43喷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箱内缓冲结构,其能设置于一箱体3(例如纸箱)内(如图5所示),用于包装瓶装物4,所述瓶装物4具有一瓶体41、一按压头42及一喷嘴43。所述箱内缓冲结构包括一第一缓冲单元1和两个第二缓冲单元2。所述第一缓冲单元1是由膜片通过连接及充气形成。所述第一缓冲单元1具有两个第一膜片11(如图6、7所示),所述两个第一膜片11可通过连接(热封或黏接)及充气形成多个第一气柱12,所述多个第一气柱12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一气柱12沿着第一缓冲单元1的纵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气柱12的横截面可呈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所述多个第一气柱12为中空状,其内部充填气体。具体的,两个第一膜片11大致呈长方形,两个第一膜片11的四边连接(热封或黏接)以形成一第一接合边缘13,且两个第一膜片11上通过连接(热封或黏接)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合线14,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接合线14之间形成所述多个第一气柱12,第一接合线14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气柱12之间,使第一缓冲单元1上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接合线14的部位形成凹陷状。所述两个第一膜片11上设有多个第一节点15,所述多个第一节点15是以热封或黏接等方式形成,使得第一缓冲单元1得以弯折成多段,以组立成立体结构。所述多个第一节点15排列成间隔设置的数排,所述第一缓冲单元1以所述多个第一节点15分隔形成至少一底壁16及至少两个第一侧壁17,两个第一侧壁17分别连接于底壁16的两侧,所述多个第一节点15能形成弯折点,使两个第一侧壁17弯折竖立于底壁16的两侧,底壁16及两个第一侧壁17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18,所述容置空间18可用放置一瓶装物4。所述底壁16及第一侧壁17设置的数量并不限制,可以适当的增加,从而形成多个容置空间18,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两个底壁16及四个第一侧壁17,所述底壁16及所述第一侧壁17相互连接,形成两个容置空间18,以便放置两个瓶装物4。底壁16及第一侧壁17皆可设置多个,从而形成多个容置空间18,以便放置多个瓶装物4。所述第二缓冲单元2是由膜片通过连接及充气形成。所述第二缓冲单元2具有两个第二膜片21(如图7、8所示),所述两个第二膜片21可通过连接(热封或黏接)及充气形成多个第二气柱22,所述多个第二气柱22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气柱22沿着第二缓冲单元2的纵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气柱22的横截面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内缓冲结构,设置于一箱体内,用于包装瓶装物,所述瓶装物具有一瓶体、一按压头及一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内缓冲结构包括:一第一缓冲单元,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具有两个第一膜片,所述两个第一膜片的四边连接形成一第一接合边缘,所述两个第一膜片上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合线,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接合线之间形成多个第一气柱,所述两个第一膜片上设有多个第一节点,所述多个第一节点排列成间隔设置的数排,所述第一缓冲单元以所述多个第一节点分隔形成至少一底壁及至少两个第一侧壁,所述两个第一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的两侧,所述多个第一节点能形成弯折点,使所述两个第一侧壁弯折竖立于所述底壁的两侧,所述底壁及所述两个第一侧壁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于放置所述瓶装物;以及两个第二缓冲单元,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各具有两个第二膜片,所述两个第二膜片的四边连接形成一第二接合边缘,所述两个第二膜片上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接合线,所述多个第二接合线之间形成多个第二气柱,所述两个第二膜片上设有多个第二节点,所述多个第二节点排列成间隔设置的数排,所述第二缓冲单元以所述多个第二节点分隔形成一直立壁、一第二侧壁,一上顶壁及一下顶壁,所述直立壁竖立设置,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立壁的下端,所述上顶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立壁的上端,所述下顶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顶壁的另一端,所述下顶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直立壁靠近上端处;其中,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相对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单元的两侧,且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单元的容置空间的两侧,使所述两个第一侧壁及所述两个第二侧壁共同围绕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四侧,定位所述瓶装物的瓶体,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下顶壁压置于所述瓶装物的瓶体的顶部,所述瓶装物的按压头及喷嘴位于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上顶壁的上方,所述瓶装物的按压头容纳于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上顶壁的交接处上方所形成的一凹陷区域内,且所述瓶装物的喷嘴伸入于相邻的其中所述两个第二气柱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内缓冲结构,设置于一箱体内,用于包装瓶装物,所述瓶装物具有一瓶体、一按压头及一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内缓冲结构包括:一第一缓冲单元,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具有两个第一膜片,所述两个第一膜片的四边连接形成一第一接合边缘,所述两个第一膜片上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合线,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接合线之间形成多个第一气柱,所述两个第一膜片上设有多个第一节点,所述多个第一节点排列成间隔设置的数排,所述第一缓冲单元以所述多个第一节点分隔形成至少一底壁及至少两个第一侧壁,所述两个第一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的两侧,所述多个第一节点能形成弯折点,使所述两个第一侧壁弯折竖立于所述底壁的两侧,所述底壁及所述两个第一侧壁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于放置所述瓶装物;以及两个第二缓冲单元,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各具有两个第二膜片,所述两个第二膜片的四边连接形成一第二接合边缘,所述两个第二膜片上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接合线,所述多个第二接合线之间形成多个第二气柱,所述两个第二膜片上设有多个第二节点,所述多个第二节点排列成间隔设置的数排,所述第二缓冲单元以所述多个第二节点分隔形成一直立壁、一第二侧壁,一上顶壁及一下顶壁,所述直立壁竖立设置,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立壁的下端,所述上顶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立壁的上端,所述下顶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顶壁的另一端,所述下顶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直立壁靠近上端处;其中,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相对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单元的两侧,且所述两个第二缓冲单元的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苔安廖国雄廖柄源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亚比斯环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