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插秧机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2903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31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高速插秧机及其安装方法,其中所述高速插秧机包括一插秧机本体和一动力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一发动机和一起动电机,其中所述发动机包括一发动机本体和至少一限位主体,所述限位主体延伸于所述发动机本体,其中所述起动电机包括一电机主体和至少一装配主体,其中所述装配主体延伸于所述电机主体,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被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所述电机主体被保持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一侧。

High-speed transplanter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speed transplanter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The high-speed transplanter comprises a transplanter body and a power device. The power device comprises an engine and a starting motor. The engine comprises an engine body and at least a limiting body. The limiting body extends to the engine body, and the starting motor comprises a starting motor. The motor body and at least one assembly body, wherein the assembly body extends to the motor body, the assembly body of the starting motor is mounted to the limit body of the engine, and the motor body is maintained on one side of the engin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插秧机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高速插秧机领域,特别涉及一高速插秧机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插秧机的出现逐渐地取代了人工插秧的作业模式,插秧机将水稻定植于水田中,并能够合理地控制秧苗的行距和株距等,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尤其是高速插秧机的出现,提高了插秧作业的效率,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发动机是高速插秧机的动力来源,能够保障高速插秧机高效地作业。而发动机在以自身动力运转之前,必须要借助外力带动才能实现旋转,而起动电机正是扮演着这个角色。起动电机将蓄电池中的电能转变为机械能,进而带动发动机以一预定的转速运转,以顺利地启动发动机。起动电机操作方便、起动迅速、可以重复起动,并且可以远距离控制。参照图1A和图1B,具体来说,现有的一起动电机2000P藉由一飞轮壳3000P被保持于一发动机1000P的一侧,以组装成一动力装置10000P,且所述发动机1000P被可驱动以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起动电机2000P,所述起动电机2000P能够带动所述发动机1000P运转,所述发动机1000P被连接于所述高速插秧机,并为所述高速插秧机提供动力。高速插秧机的作业环境恶劣,对所述动力装置10000P的稳定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动力装置10000P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来说,参照附图1A,现有的所述发动机1000P包括一发动机缸体100P和一发动机主体200P,所述发动机主体200P被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100P,所述发动机缸体100P包括一机体10P、一一体式主轴承盖20P以及一油底壳30P,其中所述机体10P具有多个腔室,用于安装所述发动机主体200P,所述一体式主轴承盖20P包括一支撑架21P和多个主轴承盖22P,其中所述支撑架21P具有一安装空间211P,多个所述主轴承盖22P被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211P,所述主轴承盖22P的两端分别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支撑架21P。所述机体10P具有一安装端面101P,所述一体式主轴承盖20P具有一上端面201P和相对于所述上端面201P的一下端面202P,所述油底壳30P具有一密封端面301P和一容纳腔302P,所述一体式主轴承盖20P以所述上端面201P贴合于所述机体10P的所述安装端面101P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机体10P,以固定发动机的所述发动机主体200P的一曲轴2001P,且所述一体式主轴承盖20P的所述安装空间211P连通所述机体10P的腔室。所述油底壳30P以所述密封端面301P贴合于所述一体式主轴承盖20P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一体式主轴承盖20P,所述油底壳30P的所述容纳腔302P连通所述一体式主轴承盖20P的所述容纳腔302P,所述一体式主轴承盖20P的所述容纳腔302P用于容纳润滑油,以减小发动机的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并且,当所述油底壳30P被安装于所述一体式主轴承盖20P,所述油底壳30P密封所述机体10P的所述腔室和所述一体式主轴承盖20P的所述安装空间211P,以避免发生漏油等现象。但是,所述机体10P和所述一体式主轴承盖20P采用铸铁材料制成,铸铁材料的密度较大,导致所述发动机缸体整体的重量较大,不利于发动机轻量化发展。其次,所述发动机缸体通过多个装配的端面相互结合的方式完成密封,如,所述一体式主轴承盖20P的所述上端面和所述机体10P的所述安装面相互贴合,且所述油底箱30P的所述密封面31P和所述一体式主轴承盖20P的所述下端面21P相互贴合,进而避免容纳于所述油底箱30P内的润滑油泄露。而每个用于装配的端面相互接触的部分都存在因为制造精度等问题造成密封不严而漏油的风险。也就是说,用于装配和密封的端面越多,发动机漏油的风险就越高,降低了所述动力装置10000P的稳定性能,不利于所述高速插秧机长期稳定作业。更进一步地,所述起动电机2000P藉由所述飞轮壳3000P被安装于所述发动机1000P,不仅不利于所述动力装置10000P轻量化,而且影响所述动力装置10000P的稳定性能。具体来说,参照图1B,所述发动机缸体100P具有多个装配孔1010P,其中所述起动电机2000P包括一电机主体2100P和一安装部2200P,所述安装部2200P具有多个安装孔2210P,所述飞轮壳3000P具有一发动机穿孔3010P、一电机穿孔3020P、多个发动机限位孔3030P和多个电机限位孔3040P,多个所述发动机限位孔3030P环绕地分布于所述发动机穿孔3010P周围,多个所述电机限位孔3040P环绕地分布于所述电机穿孔3020P周围;所述飞轮壳3000P以所述发动机穿孔3010P对应于所述发动机主体200P的一端,且所述发动机限位孔3030P对应于所述发动机1000P的所述发动机缸体100P的所述装配孔1010P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发动机1000P,所述发动机主体200P的一端穿过所述飞轮壳30的所述发动机穿孔3010P;所述起动电机2000P以所述安装部220的所述安装孔2210P对应于所述飞轮壳3000P的所述电机限位孔3040P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飞轮壳3000P,且所述发动机主体200P的一端穿过所述飞轮壳3000P的所述电机穿孔3020P。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10000P包括多个连接组件4000P,部分的所述连接组件4000P被安装于所述飞轮壳3000P的所述电机限位孔3040P和所述发动机1000P的所述发动机缸体100P的所述装配孔1010P,进而藉由所述连接组件4000P将所述飞轮壳3000P固定于所述发动机1000P,部分的所述连接组件4000P被安装于所述飞轮壳3000P的所述发动机限位孔3030P和所述起动电机2000P的所述安装部2200P的所述安装孔2210P,进而藉由所述连接组件4000P将所述起动电机2000P固定于所述飞轮壳3000P,并使得所述起动电机2000P被保持于所述发动机1000P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主体200P穿过所述飞轮壳3000P的所述电机穿孔3020P的部分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电机主体2100P穿过所述飞轮壳3000P的所述电机穿孔3020P的部分,进而所述电机主体2100P能够带动所述发动机主体200P旋转。但是,现有的所述动力装置10000P在组装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通常通过增加所述飞轮壳3000P的重量来保障所述飞轮壳3000P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以支撑所述起动电机2000P,并保证所述起动电机2000P在运转过程中能够稳定地被保持于所述发动机1000P的一侧。这样,所述飞轮壳3000P的重量增加了所述动力装置10000P的整体重量,使得所述动力装置10000P难以实现轻量化,进而增加了所述高速插秧机的重量。其次,端面轴向定位的方式降低了所述动力装置10000P的稳定定性能。具体来说,所述起动电机2000P的所述安装部2200P靠近所述电机主体2100P的端部,所述起动电机2000P的所述安装部2200P的所述安装孔2210P的延伸方形平行于所述电机主体2100P的轴向方向,所述连接组件4000P以平行于所述电机主体2100P的轴向方式将所述起动电机2000P固定于所述飞轮壳3000P,比如说,利用一螺栓依次穿过所述飞轮壳3000P的所述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高速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插秧机本体;和一动力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一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包括一发动机本体和至少一限位主体,所述限位主体延伸于所述发动机本体;和一起动电机,其中所述起动电机包括一电机主体和至少一装配主体,其中所述装配主体延伸于所述电机主体,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被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所述电机主体被保持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高速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插秧机本体;和一动力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一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包括一发动机本体和至少一限位主体,所述限位主体延伸于所述发动机本体;和一起动电机,其中所述起动电机包括一电机主体和至少一装配主体,其中所述装配主体延伸于所述电机主体,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被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所述电机主体被保持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电机主体具有一轴向侧面,其中所述轴向侧面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电机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被设置于所述轴向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装配主体,至少两个所述装配主体分别延伸于所述电机主体的上部和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包括三个所述装配主体,其中一个所述装配主体延伸于所述电机主体的上部,两个所述装配主体相互间隔地延伸于所述电机主体的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具有至少一装配孔,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具有至少一限位孔,其中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以所述装配孔对应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的所述限位孔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所述装配孔连通所述限位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的所述装配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电机主体的径向方向,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的所述限位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径向方向。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包括两装配臂,其中两个所述装配臂相互间隔地延伸于所述电机主体,两个所述装配孔分别贯穿两个所述装配臂,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包括两限位臂,所述限位臂相互间隔地延伸于所述发动机本体,两个所述限位孔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限位臂,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的所述装配臂以所述装配孔对应于所述限位主体的所述限位孔的方式被贴合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所述限位主体的所述限位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的所述装配臂上下间隔地延伸于所述电机主体,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的所述限位臂上下间隔地延伸于所述发动机本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的所述装配臂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水平面,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的所述限位臂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水平面。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的所述装配臂左右间隔地延伸于所述电机主体,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的所述限位臂左右间隔地延伸于所述发动机本体。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包括两限位臂,两个所述限位臂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发动机本体,并在两个限位臂之间形成一装配空间,两个所述限位孔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限位臂,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被容纳于所述装配空间,所述装配主体的一个装配孔连通形成于两个限位臂的所述限位孔。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动力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连接元件,其中所述连接元件被安装于所述限位主体的所述限位孔和所述装配主体的所述装配孔。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动力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紧固元件,其中所述紧固元件被安装于所述连接元件的一端。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动力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定位元件,其中所述定位元件被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的所述限位孔。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包括一支撑基座至少两个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支撑基座,并在相邻的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至少一限位槽,所述起动电机的所述装配主体包括一装配基座和至少一装配凸起,其中所述装配凸起一体地延伸于所述装配基座,所述装配凸起被装配于所述限位槽。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的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水平面。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发动机的所述限位主体的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水平面。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发动机包括:一发动机主体,其中所述发动机主体包括一动力系统和一润滑系统;和一发动机缸体,其中所述发动机缸体包括:一机体,其中所述机体具有一上曲轴容纳腔、多个动力腔室以及一第二装配面,其中所述动力腔室连通所述上曲轴容纳腔而形成一动力空间;和一集成缸体,其中所述集成缸体具有一下曲轴容纳腔、一储油腔以及一第一装配面,所述储油腔和所述下曲轴容纳腔相互连通而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集成缸体以所述第一装配面对应于所述机体的所述第二装配面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集成缸体的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动力空间,所述动力系统和所述润滑系统被容纳于所述动力空间和所述容纳空间。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发动机缸体进一步包括多个所述主轴承盖,每个所述主轴承盖相互独立,其中所述主轴承盖被安装于所述机体。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缸体的所述主轴承盖和所述集成缸体相互间隔地设置。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第一装配面和所述第二装配面为法兰面。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集成缸体包括一缸主体,所述缸主体的表面间隔地向外凸起而形成一波浪形结构。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集成缸体包括一缸主体,所述缸主体的表面间隔地向内凹陷而形成一波浪形结构。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集成缸体包括一缸主体,所述缸主体的表面连续地向外凸起而形成一波浪形结构。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集成缸体包括一缸主体,所述缸主体的表面连续地向内凹陷而形成一波浪形结构。26.根据权利要求18至25任一所述的高速插秧机,其中所述机体和所述集成式缸体采用铸铝材料制成。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高速插秧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宏军朱杰李栋蒋源冰
申请(专利权)人:丰疆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