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海飞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补充秧苗插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2903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31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补充秧苗插秧装置,包括插秧机、支撑架、秧苗托盘、活动门、磁铁、电磁铁、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和装置壳;所述的插秧机包括电源模块和秧箱;所述的支撑架设置在插秧机后端;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杆;所述的秧苗托盘固定在支撑杆上;所述的秧苗托盘下方设置有活动门;所述的活动门的一端与秧苗托盘活动连接;所述的活动门另一端设置有磁铁;所述的秧苗托盘下端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的秧箱一端设置红外发生器,在秧箱的另一端对应设置红外接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插秧机在插秧过程需要额外安排人员去补充秧箱秧苗的问题,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而且也减轻了农机的负担。

An Automatic Supplementary Seedling Transplan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supplementary seedling transplan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eedling transplanter, a support frame, a seedling tray, a movable door, a magnet, an electromagnet, an infrared transmitter, an infrared receiver, a main control module, a power supply module and an assembly shell; the seedling transplanter comprises a power supply module and a seedling box; the support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back end of the seedling transplanter; the support frame comprises a support rod; The rice seedling tray is fixed on the support rod; the lower part of the rice seedling tray is provided with a movable door; one end of the movable door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rice seedling tray; the other end of the movable door is provided with a magnet; the lower end of the rice seedling tray i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omagnet; the one end of the rice seedling tray is provided with an infrared generator,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rice seedling tray is correspondingly provided with an infrared receiver.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nsplanter needs additional personnel to supplement the box seedling in the transplanting process, which not only saves the waste of human resources, but also reduces the burde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补充秧苗插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尤其是一种插秧装置。
技术介绍
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进行种植时,首先以机械爪从苗床中取出数株稻苗植入田中的泥土,为了保持对苗床与地面的角度为直角,机械爪的前端移动时必须采取椭圆形的动作曲线。动作是靠着旋转式或变形齿轮的行星机构来完成,前进的引擎同时可以带动这些动作机械。插秧机在泥土上行进必须有止滑的车轮及浮行设计。插苗若是成片,则是从特定的秧苗箱中取出稻苗,再以机械方式种植。现有插秧机中在插秧过程,特别是针对较大面积插秧过程中,需要多花费1到2个人力去及时补充秧箱中秧苗的数量,不仅要花费更多人力,而且还增加了农机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补充秧苗插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补充秧苗插秧装置,包括插秧机、支撑架、秧苗托盘、活动门、磁铁、电磁铁、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和装置壳;所述的插秧机包括电源模块和秧箱;所述的支撑架设置在插秧机后端;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杆;所述的秧苗托盘固定在支撑杆上;所述的秧苗托盘下方设置有活动门;所述的活动门的一端与秧苗托盘活动连接;所述的活动门另一端设置有磁铁;所述的秧苗托盘下端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的秧箱一端设置红外发生器,在秧箱的另一端对应设置红外接收器;所述的主控模块设置在装置壳内;所述的主控模块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处理器;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有多通道I/O接口;所述的电磁铁、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通过相应插口连接到多通道I/O接口上。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的电磁铁、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通与处理器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的电磁铁、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通与电源模块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的装置壳设置在支撑架上。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插秧机在插秧前进过程,秧箱中秧苗数量会减少,秧箱中秧苗的高度会下降一段距离,当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射来的信号时,红外接收器把信号传送给处理器,处理器会控制相应的电磁铁断电,活动门随重力作用会打开,相应的秧苗托盘里面的秧苗会下落到秧苗相中,自动补充秧苗。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插秧机在插秧过程需要额外安排人员去补充秧箱秧苗的问题,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而且也减轻了农机的负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插秧机,2-支撑架,3-支撑杆,4-秧苗托盘,5-活动门,6-电磁铁,7-红外发射器,8-装置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自动补充秧苗插秧装置,包括插秧机1、支撑架2、秧苗托盘4、活动门5、磁铁、电磁铁6、红外发射器7、红外接收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和装置壳8;所述的插秧机1包括电源模块和秧箱;所述的支撑架2设置在插秧机1后端;所述的支撑架2包括支撑杆3;所述的秧苗托盘4固定在支撑杆3上;所述的秧苗托盘4下方设置有活动门5;所述的活动门5的一端与秧苗托盘4活动连接;所述的活动门5另一端设置有磁铁;所述的秧苗托盘4下端设置有电磁铁6;所述的秧箱一端设置红外发生器,在秧箱的另一端对应设置红外接收器;所述的主控模块设置在装置壳8内;所述的主控模块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处理器;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有多通道I/O接口;所述的电磁铁6、红外发射器7和红外接收器通过相应插口连接到多通道I/O接口上。实施案例2:一种自动补充秧苗插秧装置,包括插秧机1、支撑架2、秧苗托盘4、活动门5、磁铁、电磁铁6、红外发射器7、红外接收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和装置壳8;所述的插秧机1包括电源模块和秧箱;所述的支撑架2设置在插秧机1后端;所述的支撑架2包括支撑杆3;所述的秧苗托盘4固定在支撑杆3上;所述的秧苗托盘4下方设置有活动门5;所述的活动门5的一端与秧苗托盘4活动连接;所述的活动门5另一端设置有磁铁;所述的秧苗托盘4下端设置有电磁铁6;所述的秧箱一端设置红外发生器,在秧箱的另一端对应设置红外接收器;所述的主控模块设置在装置壳8内;所述的主控模块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处理器;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有多通道I/O接口;所述的电磁铁6、红外发射器7和红外接收器通过相应插口连接到多通道I/O接口上。所述的电磁铁6、红外发射器7、红外接收器通与处理器连接。所述的电磁铁6、红外发射器7、红外接收器通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的装置壳8设置在支撑架2上。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插秧机1在插秧前进过程,秧箱中秧苗数量会减少,秧箱中秧苗的高度会下降一段距离,当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发射器7发射来的信号时,红外接收器把信号传送给处理器,处理器会控制相应的电磁铁6断电,活动门5随重力作用会打开,相应的秧苗托盘4里面的秧苗会下落到秧苗相中,自动补充秧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补充秧苗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秧机(1)、支撑架(2)、秧苗托盘(4)、活动门(5)、磁铁、电磁铁(6)、红外发射器(7)、红外接收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和装置壳(8);所述的插秧机(1)包括电源模块和秧箱;所述的支撑架(2)设置在插秧机(1)后端;所述的支撑架(2)包括支撑杆(3);所述的秧苗托盘(4)固定在支撑杆(3)上;所述的秧苗托盘(4)下方设置有活动门(5);所述的活动门(5)的一端与秧苗托盘(4)活动连接;所述的活动门(5)另一端设置有磁铁;所述的秧苗托盘(4)下端设置有电磁铁(6);所述的秧箱一端设置红外发生器,在秧箱的另一端对应设置红外接收器;所述的主控模块设置在装置壳(8)内;所述的主控模块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处理器;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有多通道I/O接口;所述的电磁铁(6)、红外发射器(7)和红外接收器通过相应插口连接到多通道I/O接口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充秧苗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秧机(1)、支撑架(2)、秧苗托盘(4)、活动门(5)、磁铁、电磁铁(6)、红外发射器(7)、红外接收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和装置壳(8);所述的插秧机(1)包括电源模块和秧箱;所述的支撑架(2)设置在插秧机(1)后端;所述的支撑架(2)包括支撑杆(3);所述的秧苗托盘(4)固定在支撑杆(3)上;所述的秧苗托盘(4)下方设置有活动门(5);所述的活动门(5)的一端与秧苗托盘(4)活动连接;所述的活动门(5)另一端设置有磁铁;所述的秧苗托盘(4)下端设置有电磁铁(6);所述的秧箱一端设置红外发生器,在秧箱的另一端对应设置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飞
申请(专利权)人:李海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