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庆和专利>正文

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4684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送秧带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送秧轴的第一带轮和设置于第二送秧轴的第二带轮,拨抬装置固设于与插秧机机架转动安装的驱动轴,驱动轴的转动与秧箱底座的移动同步;第一送秧操纵装置受控于拨抬装置并驱动第一送秧轴转动;相邻的两个送秧带装置中,其中一个第一带轮与第一送秧轴固定连接,第二带轮转动套设于第二送秧轴;另一个的第一带轮转动套设于第一送秧轴,第二带轮与第二送秧轴固定连接;第二送秧操纵装置受控于拨抬装置并驱动第二送秧轴转动;拨抬装置设置有两个在周向上具有相位差的抬把,两个抬把分别控制第一送秧操纵装置和第二送秧操纵装置。能满足拐子苗的种植要求,解决了漏苗的问题。

Transporting mechanism of kidney seedling transplan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edling feeding mechanism of a rice transplanter,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belt wheel arranged on the first rice transplanting axle and a second belt wheel arranged on the second rice transplanting axle. The lifting device is fixed on the driving axle rotated and installed with the frame of the rice transplanter,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driving axle is synchronized 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base of the rice transplanting box; the first rice transplanting manipulating device is controlled by the lifting device and drives the first delivery. The first pulley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one, and the second pulley is rotated with the second one; the second pulley is rotated with the first one, which is fixed with the second one; the second pulley is fixed with the second one; the second pulley is controlled by the pulling device and drives the second one to rotate; and the pulling device is set up. There are two lifting handles with phase difference on the circumference. The two lifting handles control the first seedling feeding manipulation device and the second seedling feeding manipulation device respectively. 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lanting kidney seedling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seedling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拐子苗插秧机的送秧机构。
技术介绍
拐子苗种植模式是:相邻两行的株距一前一后相互错位,田间秧穴群体成“米”字形,图5是拐子苗种植模式示意图。“米”字形排列的秧穴群与自然规律的夏季较多的西南风、秋收季节变西北风、太阳日出、日移、日升、日落最长日光照射角度相一致,有效延长了对水稻秧田的光照时间,增加了田间对角的通风投光效率,提高了秧田地面的温度,有效地提升了水稻在生长周期内对积温的利用率,促进早熟,加速稻谷干物质积累,抗倒伏,水稻产量大大增加。由于拐子苗的种植农艺技术能有效提高粮食作物产量,近年来,在水稻秧田作业中逐渐推广应用。传统的人力手工插秧很难实现拐子苗栽植,栽植作业质量无法保证,并且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目前,传统插秧机无法满足拐子苗的种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插秧机不能实现相邻两行的株距前后相互错位的种植方式。中国技术专利CN207135502U公开了等行距拐子苗水稻插秧机,该插秧机能实现拐子苗的种植,但会出现漏苗现象,造成秧苗浪费,增加种植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能满足拐子苗的种植要求,解决了漏苗的问题,增加了稻谷产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包括:秧箱底座,所述秧箱底座设置有多个秧箱隔板,所述秧箱隔板将所述秧箱底座分隔成多个秧箱,所述秧箱底座转动安装有第一送秧轴和第二送秧轴;送秧带装置,所述送秧带装置与所述秧箱对应设置,所述送秧带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送秧轴与所述第二送秧轴之间,所述送秧带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送秧轴的第一带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送秧轴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绕设有送秧带;拨抬装置,所述拨抬装置固设于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转动安装于插秧机机架,所述驱动轴的转动与所述秧箱底座的移动同步;第一送秧操纵装置,所述第一送秧操纵装置受控于所述拨抬装置并驱动所述第一送秧轴转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送秧带装置中,其中一个所述送秧带装置的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一送秧轴固定连接,第二带轮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二送秧轴;另外一个所述送秧带装置的第一带轮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送秧轴,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二送秧轴固定连接;所述送秧机构还包括第二送秧操纵装置,所述第二送秧操纵装置受控于所述拨抬装置并驱动所述第二送秧轴转动;所述拨抬装置设置有两个抬把,所述两个抬把在周向上具有相位差,其中一个所述抬把控制所述第一送秧操纵装置,另外一个抬把控制所述第二送秧操纵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送秧操纵装置和所述第二送秧操纵装置分别包括凸轮、抬杆、顶杆以及用于使所述凸轮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凸轮通过单向轴承或棘轮棘爪结构与所述送秧轴连接,所述抬杆与所述秧箱底座铰接,所述顶杆铰接于所述凸轮与所述抬杆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送秧操纵装置和所述第二送秧操纵装置中的两个凸轮之间设置有轴向间隔距离。优选的,所述拨抬装置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驱动轴的去程拨抬装置和回程拨抬装置,所述去程拨抬装置和所述回程拨抬装置分别设置有两个抬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能满足拐子苗的农艺特点,解决了拐子苗插秧机漏苗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作业质量好、作业效率高和使用可靠的优点,为推广拐子苗栽植农艺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机具保证,从而大大提高了稻谷产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是图1中本技术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秧箱传动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传动组件排布位置的示意图;图5是拐子苗的种植示意图;图中,I-送秧轴,II-送秧轴,III-驱动轴,100-秧箱底座,101-隔板,R-送秧带装置,31-第一带轮,32-第一带轮,33-第一带轮,34-第一带轮、35-第一带轮,36-第一带轮,41-第二带轮,42-第二带轮,43-第二带轮,44-第二带轮,45-第二带轮,46-第二带轮,90-送秧带,M-第一送秧操纵装置,11-凸轮,12-抬杆,13-复位弹簧,14-顶杆,15-抬把,Q-第二送秧操纵装置,21-凸轮,22-抬杆,23-复位弹簧,24-顶杆,25-抬把,N-拨抬装置,N1-去程拨抬装置,N2-回程拨抬装置,Y-秧苗,A-进程方向,B-回程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的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由秧箱底座100、送秧带装置R、拨抬装置N、第一送秧操纵装置M和第二送秧操纵装置Q构成。秧箱底座100设置有多个秧箱隔板101,秧箱隔板101将所述秧箱底座100分隔成多个秧箱,秧箱底座100转动安装有第一送秧轴I和第二送秧轴II;送秧带装置R与所述秧箱对应设置,送秧带装置R设置于第一送秧轴I与所述第二送秧轴II之间,所述送秧带装置R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送秧轴I的第一带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送秧轴II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绕设有送秧带90。相邻的两个所述送秧带装置中,其中一个所述送秧带装置的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一送秧轴I固定连接,第二带轮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二送秧轴II;另外一个所述送秧带装置的第一带轮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送秧轴I,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二送秧轴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带轮有:第一带轮31、第一带轮32、第一带轮33、第一带轮34、第一带轮35、第一带轮36;第二带轮有:第二带轮41、第二带轮42、第二带轮43、第二带轮44、第二带轮45、第二带轮46。第一送秧轴I固定连接作为主动轮的第一带轮31、第一带轮33、第一带轮35,空套有作为从动轮的第一带轮32、第一带轮34、第一带轮36,第二送秧轴II固定连接作为主动轮的第二带轮42、第二带轮44、第二带轮46,空套有作为从动轮的第二带轮41、第二带轮43、第二带轮45,送秧轴I转动时,图3中从秧箱底座100的左侧开始的第一、第三和第五个送秧带90送秧,送秧轴II转动时,第二、第四和第六个送秧带90送秧。拨抬装置固N设于驱动轴III,所述驱动轴III转动安装于插秧机机架(图中未示出),所述驱动轴III的转动与所述秧箱底座100的移动同步;第一送秧操纵装置M受控于所述拨抬装置N并驱动所述第一送秧轴I转动;所述送秧机构还包括第二送秧操纵装置Q,所述第二送秧操纵装置Q受控于所述拨抬装置N并驱动所述第二送秧轴II转动;所述拨抬装置N设置有两个抬把,两个抬把在周向上具有相位差,其中一个抬把控制所述第一送秧操纵装置M,另外一个抬把控制所述第二送秧操纵装置Q。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秧操纵装置M包括:凸轮11、抬杆12、顶杆14以及用于使所述凸轮11复位的复位弹簧13,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13一端挂接在凸轮11上,另一端挂接在插秧机的机架上。也可以将复位弹簧13一端挂接在抬杆12上,另一端挂接在插秧机的机架上。所述凸轮11通过单向轴承或棘轮棘爪结构与所述送秧轴I连接,所述抬杆12与所述秧箱底座100铰接,所述顶杆14铰接于所述凸轮11与所述抬杆12之间。由于所述凸轮11通过单向轴承或棘轮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包括:秧箱底座,所述秧箱底座设置有多个秧箱隔板,所述秧箱隔板将所述秧箱底座分隔成多个秧箱,所述秧箱底座转动安装有第一送秧轴和第二送秧轴;送秧带装置,所述送秧带装置与所述秧箱对应设置,所述送秧带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送秧轴与所述第二送秧轴之间,所述送秧带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送秧轴的第一带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送秧轴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绕设有送秧带;拨抬装置,所述拨抬装置固设于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转动安装于插秧机机架,所述驱动轴的转动与所述秧箱底座的移动同步;第一送秧操纵装置,所述第一送秧操纵装置受控于所述拨抬装置并驱动所述第一送秧轴转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送秧带装置中,其中一个所述送秧带装置的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一送秧轴固定连接,第二带轮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二送秧轴;另外一个所述送秧带装置的第一带轮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送秧轴,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二送秧轴固定连接;所述送秧机构还包括第二送秧操纵装置,所述第二送秧操纵装置受控于所述拨抬装置并驱动所述第二送秧轴转动;所述拨抬装置设置有两个抬把,所述两个抬把在周向上具有相位差,其中一个所述抬把控制所述第一送秧操纵装置,另外一个抬把控制所述第二送秧操纵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包括:秧箱底座,所述秧箱底座设置有多个秧箱隔板,所述秧箱隔板将所述秧箱底座分隔成多个秧箱,所述秧箱底座转动安装有第一送秧轴和第二送秧轴;送秧带装置,所述送秧带装置与所述秧箱对应设置,所述送秧带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送秧轴与所述第二送秧轴之间,所述送秧带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送秧轴的第一带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送秧轴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绕设有送秧带;拨抬装置,所述拨抬装置固设于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转动安装于插秧机机架,所述驱动轴的转动与所述秧箱底座的移动同步;第一送秧操纵装置,所述第一送秧操纵装置受控于所述拨抬装置并驱动所述第一送秧轴转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送秧带装置中,其中一个所述送秧带装置的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一送秧轴固定连接,第二带轮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二送秧轴;另外一个所述送秧带装置的第一带轮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送秧轴,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二送秧轴固定连接;所述送秧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和张长清
申请(专利权)人:孟庆和张长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