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及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2886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9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散热器及冷却系统,散热器包含散热底座、罩盖、活塞机构及转动机构。散热底座具有热接触面。罩盖设置于散热底座,以令散热底座与罩盖共同围绕出储液槽,罩盖具有液体入口及液体出口,液体入口及液体出口连通储液槽。活塞机构包含缸体及活塞体,缸体具有容置槽,缸体装设于罩盖,且容置槽连通储液槽,活塞体可活动地位于容置槽。转动机构包含转动轴及叶轮,转动轴可转动地位于储液槽,并枢接于活塞体,叶轮固定于转动轴,并对应于液体入口。其中,当液体自液体入口流入储液槽时,流入的液体会推动叶轮,并通过转动轴带动活塞体相对缸体反复移动。

Radiator and cool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diator and a cool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heat dissipation base, a cover, a piston mechanism and a rotating mechanism. The heat dissipation base has a thermal contact surface. The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heat dissipation base so that the heat dissipation base and the cover together surround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The cover has a liquid inlet and a liquid outlet, and the liquid inlet and the liquid outle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The piston mechanism consists of a cylinder body and a piston body. The cylinder body has a holding groove. The cylinder body is mounted on the cover, and the holding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storage groove. The piston body can move in the holding groove. The rotating mechanism consists of a rotating shaft and an impeller. The rotating shaft can be rotated in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and pivoted to the piston body. The impeller is fix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and corresponds to the liquid inlet. When the liquid flows into the tank from the liquid inlet, the liquid will push the impeller and drive the piston body to move repeatedly relative to the cylinder body through the rotating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及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及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活塞机构的散热器及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散热装置与电子装置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电子装置在运作时,电子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这些热能不能有效地排除而累积在电子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上,电子元件便有可能因为不断升高的温度而失效或当机。因此,厂商常通过液冷系统将电子装置内部的温度降低,以维持电子装置正常的运作。然而,目前市面上各厂商所设计的液冷系统在形式上皆大同小异,故对于液冷系统的散热效率的提升因液体系统本身所存在的限制而难以改善,例如电子元件的热量难以迅速被冷却液吸收或是吸热后的冷却液难以迅速排出的问题。此外,厂商目前所生产的液冷系统在外观的视觉上显得略微单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及冷却系统,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体于液冷系统的散热效率难以提升及液冷系统外观单调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散热器,适于热接触热源。散热器包含散热底座、罩盖、活塞机构及转动机构。散热底座具有热接触面,热接触面用以供热源热接触。罩盖设置于散热底座,以令散热底座与罩盖共同围绕出储液槽,罩盖具有液体入口及液体出口,液体入口及液体出口连通储液槽。活塞机构包含缸体及活塞体,缸体具有容置槽,缸体装设于罩盖,且容置槽连通储液槽,活塞体可活动地位于容置槽。转动机构包含转动轴及叶轮,转动轴可转动地位于储液槽,并枢接于活塞体,叶轮固定于转动轴,并对应于液体入口。其中,当液体自液体入口流入储液槽时,流入的液体会推动叶轮,并通过转动轴带动活塞体相对缸体反复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冷却系统包含一水冷头、两个流管、至少一水冷排及一散热器。水冷头具有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两个流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水冷头的入水口及出水口。至少一水冷排设置于两个流管的其中一个。散热器包含一散热底座、一罩盖、至少一活塞机构及一转动机构。罩盖设置于散热底座,以令散热底座与罩盖间形成一储液槽,罩盖具有一液体入口及一液体出口,液体入口及液体出口连通储液槽,且两个流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液体入口及液体出口。至少一活塞机构包含一缸体及一活塞体,缸体具有一容置槽,缸体装设于罩盖,且容置槽连通储液槽,活塞体可活动地位于容置槽。转动机构包含一转动轴及一叶轮,转动轴可转动地位于储液槽,并枢接于活塞体,叶轮固定于转动轴,并对应于液体入口。其中,当水冷头驱使一液体自液体入口流入储液槽时,流入的液体会推动叶轮,并通过转动轴带动活塞体相对缸体反复移动。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散热器及冷却系统,因液体自液体入口流入储液槽时,流入的液体会推动叶轮,并通过转动轴带动活塞体相对缸体反复移动,由此可通过转动的叶轮及往复运动的活塞,加速液体吸收热源所散发的热量以及有效地排出吸热后的液体,使得冷却系统的散热效率得更进一步提升。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冷却系统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主视图。图5为图2的第二活塞机构为最低点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2的第二活塞机构为最高点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0冷却系统11热源12液体100水冷头110入水口120出水口200流管300水冷排400散热器410散热底座411容置槽体412散热鳍片4111容置空间4112液流口4121鳍片部4122板部4123热接触面420罩盖421液体入口422液体出口430分隔板440活塞机构441第一活塞机构4411、4421缸体4412、4422活塞体4411a、4421a容置槽442第二活塞机构450转动机构451转动轴452叶轮453连杆460储液槽461子空间P1、P2、P3、P4、P5、P6、C中心轴线N法线θ1、θ2、θ3、θ4、θ5、θ6锐角R1、R2、R3、R4枢接轴线D1、D2方向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冷却系统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主视图。本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0包含一水冷头100、两个流管200、两个水冷排300及一散热器400。水冷头100具有一入水口110及一出水口120。两个流管20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水冷头100的入水口110及出水口120,且两个水冷排300分别设置于两个流管200。在本实施例中,水冷排300的数量为二的设置,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在其他实施例中,水冷排的数量可调整为一个或是大于两个。由图2所示,散热器400适于热接触一热源11。散热器400包含一散热底座410、一罩盖420、一分隔板430、一活塞机构440及一转动机构450。散热底座410包含一容置槽体411及一散热鳍片412。容置槽体411具有一容置空间4111及三个液流口4112,且容置空间4111连通三个液流口4112。散热鳍片412包含相连的一鳍片部4121及一板部4122。板部4122封闭容置空间4111而令鳍片部4121位于容置空间4111内。板部4122远离鳍片部4121的一侧具有一热接触面4123。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鳍片412的板部4122为铜板搭配铝块的设置,用以供热源11热接触。在图2中,罩盖420为无法透视的盖体,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部分罩盖的板体可为透视板,且罩体的材质可采用压克力的质料。针对罩盖为可透视的盖体,后续将详细说明。罩盖420设置于散热底座410的容置槽体411,以令容置槽体411与罩盖420共同围绕出一储液槽460,罩盖420具有一液体入口421及一液体出口422。分隔板430位于储液槽460而将储液槽460分成两个子空间461。两个子空间461分别连通于液体入口421与液体出口422,且其中两个液流口4112位于其中一子空间461,另一液流口4112位于另一子空间461,容置槽体411的容置空间4111通过三个液流口4112分别连通两个子空间461。两个流管20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液体入口421及液体出口422。液体入口421的中心轴线P1与液体出口422的中心轴线P2皆与热接触面4123的法线N夹一锐角θ1、θ2,且此两个锐角θ1、θ2的角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液流口4112的数量为三以及三个液流口4112的其中两个位于一子空间461,另一液流口4112位于另一子空间461的设置,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在其他实施例中,液流口位于两个子空间的数量可依据厂商的设计而调整数量。此外,液体入口421的中心轴线P1与热接触面4123的法线N所夹的锐角θ1的角度等于液体出口422的中心轴线P2与热接触面4123的法线N所夹的锐角θ2的角度,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液体入口的中心轴线与热接触面的法线所夹的锐角可大于或小于液体出口的中心轴线与热接触面的法线所夹的锐角的角度。本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0的循环是通过水冷头100驱使液体从水冷头100的出水口120流出,且通过其中一流管200送往水冷排300而使得液体冷却后,再送至罩盖420的液体入口421,并沿方向D1令液体进入其中一子空间461。液体进入其中一子空间461后会流过两个液流口4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适于热接触一热源,该散热器包含:一散热底座,具有一热接触面,该热接触面用以供该热源热接触;一罩盖,设置于该散热底座,以令该散热底座与该罩盖共同围绕出一储液槽,该罩盖具有一液体入口及一液体出口,该液体入口及该液体出口连通该储液槽;至少一活塞机构,包含一缸体及一活塞体,该缸体具有一容置槽,该缸体装设于该罩盖,且该容置槽连通该储液槽,该活塞体可活动地位于该容置槽;以及一转动机构,包含一转动轴及一叶轮,该转动轴可转动地位于该储液槽,并枢接于该活塞体,该叶轮固定于该转动轴,并对应于该液体入口;其中,当一液体自该液体入口流入该储液槽时,流入的该液体会推动该叶轮,并通过该转动轴带动该活塞体相对该缸体反复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22 TW 1061404921.一种散热器,适于热接触一热源,该散热器包含:一散热底座,具有一热接触面,该热接触面用以供该热源热接触;一罩盖,设置于该散热底座,以令该散热底座与该罩盖共同围绕出一储液槽,该罩盖具有一液体入口及一液体出口,该液体入口及该液体出口连通该储液槽;至少一活塞机构,包含一缸体及一活塞体,该缸体具有一容置槽,该缸体装设于该罩盖,且该容置槽连通该储液槽,该活塞体可活动地位于该容置槽;以及一转动机构,包含一转动轴及一叶轮,该转动轴可转动地位于该储液槽,并枢接于该活塞体,该叶轮固定于该转动轴,并对应于该液体入口;其中,当一液体自该液体入口流入该储液槽时,流入的该液体会推动该叶轮,并通过该转动轴带动该活塞体相对该缸体反复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中该转动机构还包含至少一连杆,该至少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枢接于该转动轴与该活塞体,且该至少一连杆和该转动轴枢接的枢接轴线与该转动轴的中心轴线非共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中该缸体的中心轴线与该热接触面的法线平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中该缸体的中心轴线与该热接触面的法线垂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中该缸体的中心轴线与该热接触面的法线夹一锐角。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中该液体入口的中心轴线与该液体出口的中心轴线皆与该热接触面的法线夹一锐角,该至少一活塞机构包含多个第一活塞机构及多个第二活塞机构,多个所述第一活塞机构与该液体入口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弘张桂菁陈敏郎
申请(专利权)人: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