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unnels or roads, in particular to a waterproofing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drainage and blockage of existing tunnels. The waterproofing structure includes lining and drainage pipes, which run through the lining from the inside of the tunnel to the outside of the tunnel. The application adopts drainage pipes to directly penetrate the building layer of the tunnel at the same time of blockage so as to direct diversion of seepage in the stratum to the tunnel. Drainage pipe is discharged from drainage pipe to drainage system in tunnel. Because the stratum water pressure with drainage pipe is lower than other strata, the seepage in stratum will divert to drainage pipe, and the seepage in a certain range near drainage pipe will flow backward to avoid seepage into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既有隧道的排堵结合的防水方法和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隧道或道路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既有隧道的排堵结合的防水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当今社会,在地面交通压力日趋增大的城市中,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的地下轨道交通日臻完善。由于城市地下工程大多埋深较浅,且开挖地段常伴有复杂的地面情况及地质条件,特别是在靠近地面水体和富水地质结构中,隧道顶板的防渗水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隧道防渗水主要是在初支混凝土层与二衬之间包裹一层防水材料,当遇到地面渗水严重及富水地层大量涌水的情况,原先的防水材料就略显单薄,这就造成了隧道防渗水“防不胜防”的尴尬局面。对于已修建完成的隧道出现渗水时,一般采用封堵的方式,但是将渗水部位封堵后,渗水会在封堵部位积压,又会在封堵部位附近出现渗水,甚至渗流量更大,往往适得其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于已修建完成的隧道出现渗水仅采用封堵的方式仍然会出现渗水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既有隧道的排堵结合的防水方法和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既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既有隧道的排堵结合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砌(1)和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由隧道内侧向隧道外围贯穿所述衬砌(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既有隧道的排堵结合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砌(1)和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由隧道内侧向隧道外围贯穿所述衬砌(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远离岩层的一端设置在隧道的拱底部位,所述排水管(2)以内低外高的方式倾斜设置,所述排水管(2)与水平面夹角15°~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排水管(2)启闭的控制阀(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贯穿所述衬砌(1)的一端伸入岩层,该伸入岩层的一段为集水段,所述集水段上设置有集水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件和用于监测排水管(2)内腔底部水压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部件用于获取所述压力传感器的监测结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猛,刘煜,刘德欣,刘小荣,刘化宽,肖方奇,许满吉,张川,石梦晓,谢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