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881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包括由若干支下梁和一框架组成的支撑框架主体,其特征是所述若干支下梁之间通过斜拉撑连接成一体,且斜拉撑沿最边部的下梁向外并上翘延伸,在所述的支撑框架主体中设有轻质强度复合板,在支撑框架主体以及轻质强度复合板上铺设有轿底板。由蜂窝层板、桁架层板及各辅件构成复合轿底结构,相比于单纯的靠堆积材料和增大材料型号的方法,不仅能满足刚度和强度及工作空间的要求,轻盈简约,对减少轿厢自重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降低了加工难度及制造费用,实现模块组合现场装配,更有利于运输和安装,提高综合效益。

Frame Light Composite Car Botto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rame type light composite sedan car bottom,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ing frame main body composed of several lower beams and a frame,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upporting fram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light weight and strong strength, and the cable-stayed brace extends outward and upward along the bottom beam at the most edge. A sedan car bottom plate is laid on the main body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and the light strength composite plate. Composite sedan car bottom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honeycomb laminates, truss laminates and accessories. Compared with the simple method of relying on stacking materials and increasing material types, it can not on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iffness and strength and working space, but also be light and simple. I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reduce the sedan car's self-weight, and also reduce the processing difficulty and manufacturing cost. It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transport and install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to realize modular combination on-sit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
本专利技术涉及垂直升降电梯技术,尤其是一种可以承受大载荷电梯的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
技术介绍
电梯轿底板装置虽然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但主要是用于常规载荷5000Kg以下的产品,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3079484U,一种组合式电梯轿底板结构,包括供轿门滑动起导向作用的地坎,支承整个轿底板的轿底框架,联接整个轿底板和轿底框架并起减震作用的减震橡胶,轿底板由采用螺栓将左加强筋、右加强筋和弯件一、弯件二、弯件三联接为一体组成,通过木螺钉把木板与上述组成的轿底板连成一个整体。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7524785U的一种电梯轿底,包括边框、设置于边框四条边围成区域内的轿底板和功能装置,功能装置包括加重部和固定部,加重部包括加重加强筋、设置于加重加强筋内的加重块和用于盖住加重加强筋的盖板,边框设置有用于盖板滑动的滑槽,固定部包括用于分开并固定盖板的纵向加强筋和用于分别连接边框和盖板的大加强筋。随着工业发展,电梯的常规载荷和使用面积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必须对轿厢结构提出更高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而单纯的靠堆积材料和增大材料型号的方法不但会大幅度增加轿厢自重、加工难度、制作费用以及安装难度,而且与其对应的井道也必须拥有更大的安装空间,这必然会增加土建的设计及施工的费用和难度等,可操作性不强且综合效益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电梯轿底板强度、刚度与自重、以及实际可操作性和成本费用之间的矛盾,提供一种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它使用带支撑的框架结构首先保证轿底在整体受力上的刚度和强度,使用蜂窝结构或桁架结构层板嵌套在框架结构之内进而保证轿底在局部受力上的刚度和强度,既大大减少了本体自重,也大幅提升了设备制造和安装的可操作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包括由若干支下梁和一框架组成的支撑框架主体,其特征是所述若干支下梁之间通过斜拉撑连接成一体,且斜拉撑沿最边部的下梁向外并上翘延伸,在所述的支撑框架主体中设有轻质强度复合板,在支撑框架主体以及轻质强度复合板上铺设有轿底板。前述的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中,作为优选,所述轻质强度复合板为蜂窝层板。前述的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中,作为优选,所述轻质强度复合板为桁架层板。前述的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中,作为优选,所述斜拉撑包括短斜拉撑和长斜拉撑,其中短斜拉撑从最边部下梁向外且上翘一锐角布置,长斜拉撑在下梁之间的倾斜角与短斜拉撑相反。前述的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中,作为优选,所述下梁支撑在框架底部,蜂窝层板是由连续排列的多边形孔组成的具有与架框内空高度相配厚度的板状结构。蜂窝层板不仅结构强度大,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还具有消音效果。前述的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中,作为优选,所述的桁架层板是由纵横交错排列的型材拉筋构成具有上、下两个平行平面的扁平长方体结构。前述的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中,作为优选,所述蜂窝层板还包括位于其四周边部的框体。通过框体,以便安装在轿底板的主体框架上。前述的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中,作为优选,所述轻质强度复合板为模块单体,所述模块单体具有与其相邻部件的连接部。前述的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中,作为优选,所述模块单体与其相邻部件的连接部通过插槽卡扣结构配合。本技术方案充分利用蜂窝、立体桁架构成的板状结构,获得比重轻、强度高、刚度大、结构稳定的轿架体,以加强大载重电梯承载能力。本方案可以把轿架结构进一步模块化,以方便安装和运输,而且可根据轿厢载重通过增减蜂窝层板、桁架层板及其框架的结构尺寸来达到新的型号要求。支撑限定蜂窝层板、桁架层板的下部龙骨结构是对其抗弯能力的补充,也是对整个轿底的支撑要素,进一步保证此类大面积轿底的抗弯刚度和结构的稳固性。本技术方案包括以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平行下梁为底部基础,通过长短斜拉撑把下梁连接成具有曲面的一体结构,即最边部的下梁两边的斜拉撑向外且上翘延伸,中间下梁和下梁之间的斜拉撑同样设置成与水平成一倾角的形式,使得整个底座成为一个多空间分布的一体化构造体,当上部轿底受到载荷传递过来时(载荷可以是任何方向或者轿底任何部位),一体化的构造会使所有部件能在同一时刻共同承受,从而充分发挥材料和结构的潜力,能大幅提高轿底的抗变形能力,以期获得承载方向的最大刚性。本方案中的轻质强度复合板有多种结构组合,如蜂窝层板、桁架层板等,把轻质强度复合板布置在在下梁之上的架框中,不但架框可以把各组件连接成一体,还能根据设计和实际安装情况通过“预紧力螺栓”在架框和轻质强度复合板之间施加水平预应力,在结构紧固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好的刚度,从而获得轻盈简约又具有高强度的轿底产品。进一步,为了保证产品高度(体积)的精细化,斜拉撑包括长、短两种规格,与之相对,蜂窝层板、架框同样设计为大小长短不一的形式,不仅使整个轿底结构更加合理,而且使产品应力集中点进一步分散,包括短斜拉撑的上翘角度和长斜拉撑倾斜角度的反向布置。本方案设计的蜂窝层板是一种网格板,一般由连续排列的正六边形孔组成,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同理,桁架层板采用的是纵横交错有序排列的型材拉筋焊接而成,在其扁平长方体结构范围内比其厚度相同的型材重量更轻,强度刚度更可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超大载重电梯特有的超大额定载重和工作空间要求进行设计,由蜂窝层板、桁架层板及各辅件构成复合轿底结构,相比于单纯的靠堆积材料和增大材料型号的方法,不仅能满足刚度和强度及工作空间的要求,轻盈简约,对减少轿厢自重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降低了加工难度及制造费用,实现模块组合现场装配,更有利于运输和安装,提高综合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置蜂窝层板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置桁架层板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后立体结构外形示意图。图4是图3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蜂窝层板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蜂窝层板单元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桁架层板单元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轻质强度复合板和下梁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短距蜂窝层板,101.短距桁架层板,2.短距轿底板,3.长距蜂窝层板,301.长距桁架层板,4.长距轿底板,5.架框,6.短斜拉撑,7.长斜拉撑,8.下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本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包括由3支等距平行布置的下梁8和具有长方形框的桁框架5组成的支撑框架主体,并在3支下梁之间通过斜拉撑连接成一体构成整体结构,且斜拉撑沿最边部的下梁向外并上翘延伸,在支撑框架主体中设有轻质强度复合板,在支撑框架主体以及轻质强度复合板上铺设有轿底板。具体地说,3支下梁8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平行等距布置,3支下梁8均由双槽钢背背平行间隔布置再用连接板焊接成一体,然后3支下梁8之间再通过6根斜拉撑连接成一体,斜拉撑中沿两边部的下梁8部分向外并上翘延伸,在相邻两支下梁8之间斜拉撑上方以及向外延伸的斜拉撑上方均作为轻质强度复合板的布置空间,如图3、图4所示,轻质强度复合板同时位于设置在下梁8之上的架框5中,在架框5和下梁8构成的支撑框架主体上方铺设轿底板。进一步,本实施例轻质强度复合板在实践中制成模块单体,这种模块单体具有与其相邻部件如下梁8、桁框架5等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包括由若干支下梁(8)和一框架(5)组成的支撑框架主体,其特征是所述若干支下梁之间通过斜拉撑连接成一体,且斜拉撑沿最边部的下梁向外并上翘延伸,在所述的支撑框架主体中设有轻质强度复合板,在支撑框架主体以及轻质强度复合板上铺设有轿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包括由若干支下梁(8)和一框架(5)组成的支撑框架主体,其特征是所述若干支下梁之间通过斜拉撑连接成一体,且斜拉撑沿最边部的下梁向外并上翘延伸,在所述的支撑框架主体中设有轻质强度复合板,在支撑框架主体以及轻质强度复合板上铺设有轿底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强度复合板为蜂窝层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其特征是,所述轻质强度复合板为桁架层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其特征是,所述斜拉撑包括短斜拉撑(6)和长斜拉撑(7),其中短斜拉撑从最边部下梁(8)向外且上翘一锐角布置,长斜拉撑在下梁之间的倾斜角与短斜拉撑相反。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超沈寅周新腾伍显周王亮李美光李剑敏李维武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