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思远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茶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8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携茶杯,由盛汤杯和泡茶杯组成,盛汤杯置上、泡茶杯置下,盛汤杯和泡茶杯呈密封连接,盛汤杯上设有密封盖,盛汤杯底部开设与泡茶杯相通的通孔,由此形成水流通道,水流通道上设有过滤网,其中:水流通道上还设有双向阀。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卫生。(*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茶杯,特别指一种可防止茶叶长期浸泡的便携式茶杯,适用于家居、办公、旅游中泡茶。
技术介绍
泡茶的工具很多。一般用茶壶泡茶,汤杯盛茶汤,小杯喝茶,泡茶的茶壶与盛茶汤的汤杯是分开的,其目的是防止泡茶时茶叶长期浸泡在水中,丧失风味。但是,这类成套泡茶工具的件数多,不便携带,泡茶时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不适合个人、办公特别是旅游中使用。有人针对上述成套泡茶工具进行改进,设计了便携式茶杯,如图1所示,主要由盛汤杯A1和可套置在盛汤杯A1内的泡茶杯A2组成,泡茶杯A2底部为滤网A3,使现有成套简化浓缩为一体,大大方便了携带。泡茶时,将茶叶放在泡茶杯A2中,向盛汤杯A1中加水,冲泡茶叶,茶汤即直接留在盛汤杯A1中,饮茶时,需先将泡茶杯A2从盛汤杯A1中取出,方可饮用,饮用后再将泡茶杯A2重新置入盛汤杯A1中。但是,这种茶杯由于泡茶杯A2置上,盛汤杯A1置下,在泡茶过程中,需不停将泡茶杯A2从盛汤杯A1中取出、置入,所以,存在一些不足不仅不方便直接饮用,而且,泡茶杯A2取出后,泡茶杯A2及杯中茶叶极易受到污染,且杯底的茶水也极易污染它物,很不卫生。还有人研发了一种便携茶杯,见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79671.8,如图2所示,由盛汤杯B1和泡茶杯B2组成,盛汤杯B1置上、泡茶杯B2置下,盛汤杯B1和泡茶杯B2呈活动密封连接,盛汤杯B1底部开设与泡茶杯B2相通的通孔B3,盛汤杯B1还包括盖子B4和杯底侧的空气流通阀B5,通孔B3中设有坠子B6和过滤网B7,坠子B6由定位盖B8控制在通孔B5中活动,泡茶杯B2底部也设有空气流通阀B9。泡茶时,先将盛汤杯B1和泡茶杯B2旋下,在泡茶杯B2中放入茶叶并加水冲泡,再旋上盛汤杯B1,待茶叶浸泡适当时间后,在盛汤杯B1上盖紧盖子B4,将泡茶杯B2与盛汤杯B1的位置倒置,泡茶杯B2置上,盛汤杯B1置下,坠子B6向下移位,通孔B3开通,茶汤即流入盛汤杯B1,待茶汤流尽后再将泡茶杯B2与盛汤杯B1的位置倒置,泡茶杯B2置下,盛汤杯B1置上,坠子B6向下移位,通孔B3关闭,就可以开启盖子B4喝茶了。这种茶杯也存在很多不足一、由于连通盛汤杯B1和泡茶杯B2的是由通孔B3和坠子B6构成单向阀,所以,每泡一杯都必须先将盛汤杯B1从泡茶杯B2上旋下-加水-再旋上,操作十分不便;二、盛汤杯B1旋下后,杯底易受环境污染且杯底的的茶水也极易污染它物,很不卫生;三、结构复杂,通孔B3与坠子B6之间缝隙小,不利于茶汤流入盛汤杯B1中,且受定位盖B8和过滤网B7限制,也不便于清洗残留在通孔B3与坠子B6之间的细小茶末,容易形成卫生死角。总之,现有技术中的便携茶杯皆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实有改进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茶杯,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卫生。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茶杯,以方便清洗。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便携茶杯,由盛汤杯和泡茶杯组成,盛汤杯置上、泡茶杯置下,盛汤杯和泡茶杯呈密封连接,盛汤杯上设有密封盖,盛汤杯底部开设与泡茶杯相通的通孔,由此形成水流通道,水流通道上设有过滤网,其中水流通道上还设有双向阀。上述盛汤杯和泡茶杯的连接处分别形成一圈卡槽和凸卡环,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通过凸卡环与卡槽的卡扣配合及密封圈,使盛汤杯和泡茶杯呈活动密封连接。上述盛汤杯和泡茶杯的连接处增设一个连接体,此连接体与盛汤杯通过卡扣配合呈活动密封连接,连接体上对应通孔的位置开设连通盛汤杯和泡茶杯的通道,通道上设有双向阀。上述双向阀由两个转片和密封片组成,两个转片分别安装在呈密封连接的两个构件上,两个转片上分别开设出水孔,密封片安装在两个转片之间,通过两个转片相对转动令出水孔对齐开水或错位关水。上述双向阀由通孔、坠子和控制杆组成,盛汤杯底部与泡茶杯相通的通孔呈倒锥形,通孔中装有一个坠子,泡茶杯底部对应通孔的位置开设一个穿插孔,控制杆穿插在此穿插孔中,且内端由通孔的底部伸入固定在坠子下方,穿插孔与控制杆之间设有密封圈。上述控制杆与穿插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上述双向阀由翻盖、转轴和复位扭簧组成,翻盖借助转轴枢设在水流通道上,复位扭簧套在转轴上,借助复位扭簧的作用使翻盖密闭盖在水流通道上,翻盖上还设有由泡茶杯通向盛汤杯的单向阀。上述盛汤杯和泡茶杯一体成型。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结构简单,由于在盛汤杯与泡茶杯相通的通孔处设有双向阀,所以,使用时,在泡茶的最初,将盛汤杯从泡茶杯取下,在泡茶杯中放入茶叶,再将盛汤杯组装在泡茶杯上,冲泡时,将双向阀开启,向盛汤杯中加水,水自盛汤杯经双向阀流入泡茶杯中即可泡茶,浸泡适当时间后,在盛汤杯上盖好密封盖,将泡茶杯与盛汤杯的位置倒置,泡茶杯置上,盛汤杯置下,泡好的茶汤即通过双向阀由泡茶杯流入盛汤杯中,待茶汤流尽后,再关闭双向阀,然后将泡茶杯与盛汤杯的位置倒置,泡茶杯置下,盛汤杯置上,就可以开盖喝茶了。盛汤杯中的茶汤因双向阀关闭而无法进入泡茶杯中,有效防止了茶叶长期浸泡在水中丧失风味的现象。倘若要喝白开水,就关闭双向阀,直接用盛汤杯盛白开水即可。本技术与现有的滤芯装置相比,由于将盛汤杯置上、泡茶杯置下,盛汤杯和泡茶杯之间设有双向阀,所以,泡茶时只在最初放入茶叶及最后取出茶渣时,需将盛汤杯从泡茶杯取下,而在整个泡茶过程中,不需再将盛汤杯取下、装上,冲泡、饮用都很方便,而且,避免污染,更加卫生。另外,本技术若采用普通双向阀(如由两个转片组成),可避免卫生死角,大大方便清洗。即使采用由倒锥形通孔、坠子和控制杆组成的双向阀,也可借助人为作动控制杆而对阀体清洗,清洗也很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茶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另一种茶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外观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外观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组合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外观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组合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外观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组合示意图(双向阀开启);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组合示意图(双向阀关闭);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五的外观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五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4所示,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由盛汤杯1和泡茶杯2组成。盛汤杯1置上、泡茶杯2置下,盛汤杯1和泡茶杯2呈密封连接,密封连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螺纹、卡扣等等),本实施例中盛汤杯1和泡茶杯2的连接处增设一个连接体6,此连接体6与盛汤杯1通过卡扣配合呈活动密封连接,具体的卡扣配合是在盛汤杯1和连接体6的连接处分别形成一圈凸卡环12和卡槽21,通过凸卡环12与卡槽21的卡扣配合的作用,使盛汤杯1和连接体6呈活动连接,连接体6再通过螺纹配合与泡茶杯2连接,螺纹配合处还设有密封圈,或由具有密封作用的材料制成就可省去密封圈,由此,实现盛汤杯1和泡茶杯2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在盛汤杯1上设有密封盖3(也靠密封圈实现密封,或由具有密封作用的材料制成),盛汤杯1底部开设与泡茶杯2相通的通孔11,连接体6上对应通孔11的位置也开设连通盛汤杯1和泡茶杯2的通道,由此形成水流通道,在此水流通道上设有过滤网4(过滤网的网孔可选择较大孔径,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茶杯,由盛汤杯和泡茶杯组成,盛汤杯置上、泡茶杯置下,盛汤杯和泡茶杯呈密封连接,盛汤杯上设有密封盖,盛汤杯底部开设与泡茶杯相通的通孔,由此形成水流通道,水流通道上设有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水流通道上还设有双向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思远郑毅玲
申请(专利权)人:刘思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