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子强专利>正文

安全饮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7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饮水壶。包括紧固联接在一起的壶体1和壶盖2以及位于壶盖2上方的短口杯3,短口杯底部具有至少2个与壶体1内腔连通的小通孔3。具有可控制出水量的节流装置,不用开盖即可饮水且确保水少量释放,不会出现呛喉,洒湿衣服等现象,特别是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的饮水器具。(*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饮水器皿,特别是一种安全饮水壶。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水杯喝水时,由于杯盖已揭起,广阔的杯口不再有障碍物,出水量完全由饮用者自我控制,对于儿童来说,这种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样,在饮水时经常由于出水太多、太快而导致呛喉,洒湿衣服甚至因水温太高而烫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节流装置以控制出水量的安全饮水壶。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安全饮水壶,包括可紧固联接在一起的壶体和壶盖,其结构要点为壶盖上方具有一种短口杯,短口杯底部具有至少二个与壶体内腔连通的小通孔。这里,小通孔作为一种控制出水量的节流装置。这种安全饮水壶还具有另外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意外翻倒的壶身只会少量外泄开水故不会烫伤人。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壶体和壶盖的接合处最好安装有一种防止水沿壶体外壁泄漏的密封圈。壶体口呈一种环外壁可顶触封闭小通孔底端口的内缩环结构。这样,旋合紧固联接的壶体和壶盖,即可使所述内缩环外环壁与短口杯杯底贴合以封闭小通孔。小通孔最好沿短口杯底部等径均布。小通孔最好为8~32个。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具有控制出水量的节流装置,不用开盖即可饮水且确保喝水时,水少量缓慢释放,不会出现呛喉,洒湿衣服等现象;意外翻倒壶身也不会因外泄开水而烫伤人;特别是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的饮水器具。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尽的描述。最佳实施例参照附图1和附图2,安全饮水壶,包括利用螺旋结构而紧固联接在一起的壶体1和壶盖2以及一种位于壶盖2上部并与壶盖2固接的开口短口杯3。短口杯3底部具有16个等径均布的可与壶体1内腔连通的小通孔31;壶体1口呈一种内缩环结构,该内缩环外壁面可与短口杯3底面结合以封闭小通孔31底端口;螺旋结构上方的壶体1和壶盖2的接合处安装有一种防止水沿壶体1外壁泄漏的密封圈4。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权利要求1.安全饮水壶,包括可紧固联接在一起的壶体(1)和壶盖(2),其特征在于,壶盖(2)上方具有一种短口杯(3),短口杯(3)底部具有至少二个可与壶体(1)内腔连通的小通孔(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饮水壶,其特征在于,壶体(1)和壶盖(2)的接合处安装有一种防止水沿壶体(1)外壁泄漏的密封圈(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饮水壶,其特征在于,壶体(1)口呈一种环外壁可顶触封闭小通孔(3)底端口的内缩环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饮水壶,其特征在于,小通孔(31)最好沿短口杯(3)底部等径均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饮水壶,其特征在于,小通孔(31)数量最好为8~32个。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饮水壶。包括紧固联接在一起的壶体1和壶盖2以及位于壶盖2上方的短口杯3,短口杯底部具有至少2个与壶体1内腔连通的小通孔3。具有可控制出水量的节流装置,不用开盖即可饮水且确保水少量释放,不会出现呛喉,洒湿衣服等现象,特别是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的饮水器具。文档编号A45F3/00GK2269762SQ9622312公开日1997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3日专利技术者蔡子强 申请人:蔡子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安全饮水壶,包括可紧固联接在一起的壶体(1)和壶盖(2),其特征在于,壶盖(2)上方具有一种短口杯(3),短口杯(3)底部具有至少二个可与壶体(1)内腔连通的小通孔(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子强
申请(专利权)人:蔡子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