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机外置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45793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饮水机外置水壶,包括:具有壶嘴的壶身,所述壶身具有与饮水机注水管相配的注水孔,饮水机外置水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壶嘴与所述注水孔之间的联动结构,所述联动结构具有在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接合时关闭所述壶嘴的第一位置,和在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分离时打开所述壶嘴的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用手按压额外的专门的倒水开关控制,因而,方便了注水,方便了对壶嘴的自动控制。(*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饮水机外置水壶
技术介绍
以往内置热胆的饮水机普遍存在“千滚水”、不节能、难以完全烧开等问题,因此之后普遍采用外置的电水壶代替内置的热胆。现有此类外置水壶为方便注水和排气,一般在壶盖顶部中央设置一个注水排气孔,同时通过按压开关和设置在壶盖内部的机构控制封闭和打开壶嘴。这样带来的问题是:1)壶盖上的孔不仅影响水壶外观,还使灰尘和异物容易进入。2)按压开关占用了本来起开壶盖作用按钮的位置,并且需要手工操纵才能开启,不够方便。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饮水机外置水壶,需要手工按压才能开启,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饮水机外置水壶,以解决现有饮水机外置水壶,需要手工按压才能打开壶嘴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置于配套的饮水机时自动开启且在离开饮水机后自动关闭注水孔的饮水机外置水壶,从而避免灰尘和异物进入。本技术提出一种饮水机外置水壶,包括:具有壶嘴的壶身,所述壶身具有与饮水机注水管相配的注水孔,饮水机外置水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壶嘴与所述注水孔之间的联动结构,所述联动结构具有在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接合时关闭所述壶嘴的第一位置,和在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分离时打开所述壶嘴的第二位置。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壶嘴处的壶嘴封堵装置、随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接合或分离而活动的切换装置、以及连接所述壶嘴封堵装置与所述切换装置的连>杆。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注水孔处的顶柱,所述顶柱顶开注水管的密封装置进行注水,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顶柱上的外套。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顶柱上并位于所述外套之内的内套,所述内套和所述外套之间具有环形空间,所述内套连接弹簧,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分离时所述内套关闭所述注水孔。进一步地,所述注水管的密封装置为位于所述注水管管口内部且与所述注水管管口密封配合的阀芯。进一步地,所述壶身的上部设有壶盖,所述注水孔设在所述壶盖上。当饮水机的注水管压下后,注水孔开启,形成注水排气通道,可以满足注水和排气需求;当注水管抬起后,联动结构自动封闭壶嘴,不仅可以防尘,而且可以避免水开后蒸汽从壶嘴溢出造成伤害;当注水管升起后,联动结构使壶嘴开启,省去了设计专门的倒水开关。整个自动封闭壶嘴或打开过程中,只需注水管压下、抬起和注水孔的开启、闭合,壶嘴的封闭或打开,都是随着注水管压下、抬起来完成的,无需用手按压额外的专门的倒水开关控制,因而,方便了注水,方便了对壶嘴的自动控制。附图说明图1用分解图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饮水机外置水壶的立体结构,其中,示出了饮水机注水管的升起状态;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饮水机外置水壶的剖视结构,其中示出了注水管下压状态;图3用分解图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饮水机外置水壶的剖视结构,其中示出了注水管升起状态;图4用分解图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饮水机外置水壶的立体结构,其中,示出了饮水机注水管的升起状态;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饮水机外置水壶的剖视结构,其中示出了注水管下压状态;图6用分解图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饮水机外置水壶的剖视结构,其中示出了注水管升起状态。附图标号说明:1饮水机注水管 8壶盖上盖 9壶盖 10壶盖底座 101顶柱 11内套 12弹簧 13外套 131下压臂 14注水孔 19导套 28壶身 281壶嘴 24壶嘴封堵装置241杠杆臂 242铰轴 243封闭部件 25扭簧 30阀芯 301密封端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饮水机外置水壶包括:具有壶嘴281的壶身28,所述壶身28的内部具有内腔,壶身28上具有与饮水机注水管相配的注水孔14,例如,所述壶身的顶部设有壶盖9,如图2所示,所述壶盖上具有与饮水机注水管相配的注水孔14,这样,便于注水孔的设置,也便于和饮水机注水管相配合。所述壶嘴281设置在所述壶盖9之外,所述饮水机外置水壶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中的联动结构,所述联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壶嘴与所述注水孔之间,所述联动结构在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接合时关闭所述壶嘴,在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分离时打开所述壶嘴。所述联动结构随所述注水孔的打开和闭合,自动切换所述壶嘴与所述内腔之间的通断,即联动结构无需人手的按压,切换所述壶嘴与所述内腔之间的通断。这样,联动结构不位于壶身表面,能够保证联动结构不会被人手误操作,而且能够保护联动结构不会轻易损坏。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中的壶嘴处的壶嘴封堵装置24、随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接合或分离而活动的切换装置、以及连接所述壶嘴封堵装置与所述切换装置的连杆。所述切换装置具有随着所述注水孔14关闭而自动打开所述壶嘴封堵装置24的第一位置,所述切换装置还具有随着所述注水孔的打开而关闭所述壶嘴封堵装置的第二位置。例如,在所述第一位置,密封端面301密封住阀芯30,所述注水孔关闭,在所述第二位置,阀芯30被顶开,密封端面301不再密封注水管,随之所述注水孔打开。连杆例如可以为连接所述壶嘴封堵装置与所述切换装置的翻板结构或杠杆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壶盖9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中并支撑在所述壶身上的壶盖底座10、固定在所述壶盖底座上的朝上延伸的顶柱101,顶柱顶开所述注水管的密封装置进行注水。注水管的密封装置例如为位于所述注水管管口内部且与所述注水管管口密封配合的阀芯,这样,既可以保证注水管的密闭,又方便注水时注水通道的打开。如图1至图3,切换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顶柱上的内套11、设置在所述内套和所述顶柱之间的弹簧12、以及套设在所述内套之外的外套13,弹簧12位于外套13之内;所述内套11能上下移动的套接在所述外套13内,所述内套和所述外套之间具有环形空间,此时的注水孔为环形空间,并且所述外套13抵压在所述内套11上,二者之间能够形成联动,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分离时所述内套关闭所述注水孔。此外,切换装置还可以不用设置内套,例如,见后面的实施例二,切换装置仅需设置外套,使得外套与所述顶柱之间具有环形空间,此时的注水孔为环形空间,这样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如图1至图3,外套13的顶部设有壶盖上盖8,壶盖上盖8为环形,包围在外套13之外,盖住壶身28的顶部;所述注水孔14由所述内套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饮水机外置水壶,包括:具有壶嘴的壶身,所述壶身具有与饮水机注水管相配的注水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壶嘴与所述注水孔之间的联动结构,所述联动结构具有在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接合时关闭所述壶嘴的第一位置,和在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分离时打开所述壶嘴的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水机外置水壶,包括:具有壶嘴的壶身,所述壶身具有与饮水机注水
管相配的注水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壶嘴与所述注水孔之间的联动结构,
所述联动结构具有在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接合时关闭所述壶嘴的第一位置,和在
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分离时打开所述壶嘴的第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外置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包括:位
于所述壶嘴处的壶嘴封堵装置、随所述注水孔与所述注水管接合或分离而活动的切换
装置、以及连接所述壶嘴封堵装置与所述切换装置的连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水机外置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注水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君君程兆山潘涛
申请(专利权)人:艾欧史密斯上海水处理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