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169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多节电池单体,任一节所述电池单体的左右两个发热面均贴附有散热件;还包括用以对所述散热件进行散热的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插设于所述散热件的内部,所述冷凝段裸露于空气中;还包括用以固定全部所述电池单体、所述散热件及所述热管的外壳。上述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新能源电池散热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其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A New Energy Vehicle and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Device Based on Heat Pip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ttery heat management device based on a heat pipe,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battery monomers, the left and right heating surfaces of each cell monomer are attached with heat sinks, and a heat pipe for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heat sinks, the heat pipe includes an evaporation section and a condensation section, and the evaporation section is inserted in the said section. The inner part of the radiator, the condensation section is exposed to the air, and also includes a shell for fixing all the battery monomers, the radiator and the heat pipe. The above battery heat management device based on heat pipe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heat dissipation of new energy battery.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new energy vehicle, which has the above beneficial eff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另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和持有量的不断增长,不仅增加了化石燃料的消耗,而且排放出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尾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在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尤为迫切。然而,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内阻且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内部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产生大量热量,尤其是在大倍率及恶劣的工况下,电池内部的热量急剧上升,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时,直接导致热失控而发生安全事故,由此严重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普及和发展。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装置,其内部的耦合热管与电池之间通过胶水等粘着粘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极易因车辆晃动或碰撞而使热管脱离于电池,脱离于电池发热面的热管,无法与电池紧密接触,热量无法得到有效传递而积聚于车体内部,埋下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新能源电池散热不佳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汽车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多节电池单体,任一节所述电池单体的左右两个发热面均贴附有散热件;还包括用以对所述散热件进行散热的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插设于所述散热件的内部,所述冷凝段裸露于空气中;还包括用以固定全部所述电池单体、所述散热件及所述热管的外壳。优选的,所述电池单体、紧密贴合于所述电池单体的两个发热面的两个所述散热件以及所述热管构成电池热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热管理单元为至少一组,全部所述电池热管理单元串并联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壳设有安装腔及与所述安装腔相通的散热腔,全部所述电池热管理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冷凝段设于所述散热腔。优选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散热腔、用以对所述冷凝段散热的散热器。优选的,还包括贴附于所述散热腔的内壁的多个散热片。优选的,所述热管为多根,多根所述热管平行插设于所述散热件中。优选的,所述热管具体为烧结型铜棒热管。优选的,所述散热件具体为导热硅胶。优选的,所述散热器具体为电风扇。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电池热管理装置,所述电池热管理装置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与上述
技术介绍
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通过在电池单体的两个发热面贴附散热件以及在散热件中插设热管,热管的蒸发段内嵌于散热件内部,热管的冷凝段裸露于空气中,这样一来,通过将散热件紧密地贴合于电池单体的整个发热面,从而使散热件与电池单体直接接触,以吸收电池单体热量,直接对电池进行冷却;此外,散热件上还插装有热管,热管的蒸发段内嵌于散热件的内部,利用热管的相变作用,蒸发段会吸收来自电池的大量热量,从而将电池的热量导出至热管的冷凝段进行散热,如此形成了散热循环,可以将电池的最高温升控制在合理的工作温度范围内(25℃-50℃),并且确保电池的最大温差控制在5℃以内。此外,该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结构紧凑、使用成本低。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新能源汽车,由于具有上述电池热管理装置,因此,该新能源汽车的散热性好、维修率低、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其中,1-电池单体、2-散热件、3-热管、4-外壳、5-散热器。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有效地解决了新能源电池散热不佳的问题,由此延长了新能源电池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汽车散热性好、使用寿命长。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多节电池单体1、贴合于电池单体1的左右两个发热面的散热件2、插设于电池单体1内部的热管3和用以容纳上述各元件的外壳4。由于电池单体1具有两个发热面,具体为图1所示的位于电池单体1左侧的左发热面以及位于电池单体1右侧的右发热面,为了实现对电池单体1的大幅度降温,应当对两个发热面进行针对式降温,具体来说,在电池单体1的两个发热面均贴附有散热件2,散热件2与电池单体1之间通过导热硅脂等粘结剂粘接,和/或利用螺钉等连接件机械式锁紧,这样一来,散热件2即起到吸附电池单体1的热量以及将热量散发至周围环境的作用,由此可以显著地降低电池单体1的温度,实现对电池单体1的直接、集中式降温。为了进一步提高温降速率,可以在散发散热件2的内部安装热管3,也即,将热管3直接插装于散热件2的内部,具体来说,热管3由相变材料制成,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热管3的蒸发段内嵌于散热件2中,冷凝段设于热管3的外部,且置于空气中,由于电池单体1处于不同倍率充放电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在大倍率的工况下,散热件2将会源源不断地从电池单体1的发热面吸收热量,由于相变作用,热管3的蒸发段会大量地吸收散热件2的热量,从而将电池单体1的热量导出至热管3的冷凝段,如此循环,即形成了吸收-散热循环模式,使得电池单体1的最高温升控制在25℃-50℃的合理工作范围内,并且将电池单体1的最大温差控制在5℃以内。上述电池单体1、散热件2和热管3均置于外壳4中,外壳4起限位和保护的作用,通过将各元件安装在外壳4中,由此可以实现对各元件的固定,防止各元件受力移位。为了进一步电池单体1的温降速率,外壳4可以采用散热材料制成,例如铝镁合金、铝合金或者为散热硅胶,以加速热量散发、避免热量聚集。由上述可知,通过在各节电池单体1的两个发热面贴附散热件2,在散热件2中安装热管3,利用散热件2将电池单体1所产生的热量收集其内,利用热管3将散热件2中累积的热量散发至周围环境中,由此可以降低电池单体1的温度、延长电池单体1的使用寿命。上述电池单体1、紧密贴合于电池单体1的两个发热面的散热件2以及插装于散热件2内部的热管3,共同构成一组电池热管理单元,电池热管理单元至少为一组,各电池热管理单元之间串并联连接,共同安装在外壳4内部,以节省安装空间、提高供电效率。外壳4内部设有安装腔和散热腔,两腔相通,安装腔为矩形结构,用以安装各电池热管理单元,安装腔的尺寸应根据全部电池热管理单元的尺寸来设定,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多节电池单体(1),其特征在于,任一节所述电池单体(1)的左右两个发热面均贴附有散热件(2);还包括用以对所述散热件(2)进行散热的热管(3),所述热管(3)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插设于所述散热件(2)的内部,所述冷凝段裸露于空气中;还包括用以固定全部所述电池单体(1)、所述散热件(2)及所述热管(3)的外壳(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多节电池单体(1),其特征在于,任一节所述电池单体(1)的左右两个发热面均贴附有散热件(2);还包括用以对所述散热件(2)进行散热的热管(3),所述热管(3)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插设于所述散热件(2)的内部,所述冷凝段裸露于空气中;还包括用以固定全部所述电池单体(1)、所述散热件(2)及所述热管(3)的外壳(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1)、紧密贴合于所述电池单体(1)的两个发热面的两个所述散热件(2)以及所述热管(3)构成电池热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热管理单元为至少一组,全部所述电池热管理单元串并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设有安装腔及与所述安装腔相通的散热腔,全部所述电池热管理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冷凝段设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淋柯秀芳张国庆周科马晓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