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式微流孔道载药气囊止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134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微流孔道载药气囊止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载药气囊和逆止阀,所述载药气囊一端中心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所在载药气囊端部侧面沿载药气囊长度方向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注药孔。该方法通过将载药气囊插入破损伤口,气体由逆止阀进入载药气囊内腔,载药气囊膨胀,对破损伤口进行压迫止血,药物通过第一通道流向各个环形载药室内,经由渗流通孔将药物输送到破损伤口表面,实现二次止血。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构造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特别针对不同深度的破损伤口,具有二次止血的功能,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A Composite Microfluidic Airbag Hemostatic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ound microfluidic channel drug-carrying airbag hemostatic device and its use method. The device comprises a drug-carrying airbag and a check valve. A central hole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drug-carrying airbag, and a convex platform is arranged at the end side of the central hol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drug-carrying airbag, and an injection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convex platform. By inserting the drug-carrying balloon into the wound opening, the gas enters the chamber of the drug-carrying balloon from the check valve, the drug-carrying balloon expands, and compresses the wound opening to stop bleeding. The drug flows through the first channel to each annular chamber of the drug-carrying chamber, and the drug is transport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und through the seepage hole to achieve secondary hemostasis.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imple operation, etc.,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secondary hemostasis for different depth of the damaged opening, which has high popularization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微流孔道载药气囊止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微流孔道载药气囊止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由尖锐物体的巨大冲击力造成的伤口一般呈不规则形状,甚至穿过肢体两端,往往会造成大量出血。如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伤员会因失血过多而导致休克甚至造成伤亡。目前对此类伤口的主要止血手段有止血带和填塞止血的方法。止血带通过压迫血管成阻塞状态达到止血的效果,然而长时间的血液不流通可能导致远端肢体坏死。填塞止血通过棉织物填堵贯通伤伤口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棉织物会吸收大量血液,也不利于快速止血。如果能够在突发事故现场对伤员进行快速止血,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伤口组织表面进行有效处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失血量,将可以大大地降低因失血过多造成的伤亡,这对突发性事故的现场急救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微流孔道载药气囊止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将载药气囊插入破损伤口,对破损伤口进行压迫止血;药物通过注药孔进入,最终经由渗流通孔将药物输送到破损伤口表面,实现二次止血,解决了突发事故无法快速对不同深度的破损伤口进行止血的问题。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式微流孔道载药气囊止血装置,包括载药气囊和逆止阀,所述载药气囊一端中心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所在载药气囊端部侧面沿载药气囊长度方向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注药孔;所述载药气囊的侧面沿载药气囊长度间隔设有若干个环形载药室,若干个所述环形载药室均为中空结构,若干个所述环形载药室之间通过第一通道连接,所述第一通道与注药孔相通;所述逆止阀包括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所述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之间卡合且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之间设有活动阀芯,所述活动阀芯的凸头位于第一阀盖内且活动阀芯的活动板与第一阀盖内的通孔相贴合;所述第二阀盖端部通过中心孔伸入到载药气囊内且第二阀盖与载药气囊内端面通过弹性密封胶圈贴合,所述第一阀盖端部通过软管与鼓气气囊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注药孔通过载药管与注射器的接头连接。注射器内装有药物可以通过注药孔进入到第一通道中,再分别流入到各个环形载药室中。进一步的,所述载药气囊与环形载药室均为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载药气囊与环形载药室通过高频电磁场热合连接。载药气囊膨胀并根据伤口组织的形状进行调整贴合伤口组织,同时可以对不同深度的破损伤口进行止血。进一步的,所述环形载药室的表面均布有若干个渗流通孔。药物进入到环形载药室中,通过渗流通孔输送到伤口组织表面,对伤口组织进行有效止血。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盖的底部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挡板。挡板对活动阀芯起到限位作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式微流孔道载药气囊止血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载药气囊插入破损伤口组织中,反复挤压鼓气气囊,气体由逆止阀进入载药气囊内腔,载药气囊开始膨胀,载药气囊膨胀并根据伤口组织的形状进行调整贴合伤口组织,对破损伤口组织进行压迫止血;(2)移除鼓气气囊,逆止阀处于关闭状态,载药气囊保持膨胀;(3)注射器内的药物通过载药管注入注药孔中,药物流进第一通道,并通过第一通道流向各个环形载药室内,环形载药室内的药物最终通过渗流通孔输送到伤口组织表面,实现二次止血作用。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兼具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由该材料制作的载药气囊具有良好的抗撕裂性能和抗穿刺性能;同时载药气囊在收纳时采用负压收缩可按任意结构折叠,使用时可适应任意形状破损口;(2)载药气囊膨胀可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载药气囊通过第一通道将药物输送到伤口组织表面,可实现二次止血;(3)本专利技术采用逆止阀结构,在对载药气囊进行充气时,活动阀芯打开,载药气囊膨胀止血;充气结束后,活动阀芯关闭,移除鼓气气囊,载药气囊仍可保持膨胀止血状态;(4)本专利技术载药气囊的环形载药室在载药气囊的侧面间隔设置,梯次布置,可适应不同深度的破损伤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载药气囊结构示意图;图3为载药气囊剖视图;图4为第一通道与注药孔连接结构放大图;图5为逆止阀结构示意图;图6为逆止阀剖视图;图7为载药气囊和逆止阀连接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式微流孔道载药气囊止血装置,包括载药气囊1和逆止阀2,载药气囊1和逆止阀2串联组成。如图2至图4所示,载药气囊1一端中心设有中心孔11,中心孔11所在载药气囊1端部侧面沿载药气囊1长度方向设有凸台12,凸台12内设有注药孔13,注药孔13通过载药管3与注射器4的接头连接,注射器4可将止血药物通过载药管3射入注药孔13内;同时载药气囊1的侧面沿载药气囊1长度间隔设有4个环形载药室14,载药气囊1与环形载药室14均为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载药气囊1与环形载药室14通过高频电磁场热合连接,载药气囊1与环形载药室14膨胀会根据伤口组织7的形状进行调整贴合伤口组织7,对破损伤口组织7进行压迫止血;4个环形载药室14之间距离相同,4个环形载药室14均为中空结构,环形载药室14的表面均布有若干个渗流通孔141,4个所述环形载药室14之间通过第一通道15连接,即第一通道15与4个环形载药室14之间相通,同时第一通道15与注药孔13相通。注射器4内装有止血药物通过注药孔13进入到第一通道15中,再分别流入到各个环形载药室14中,通过渗流通孔141输送到伤口组织7表面,对伤口组织7进行有效二次止血。如图5至图7所示,逆止阀2包括第一阀盖21和第二阀盖22,第一阀盖21和第二阀盖22均为注塑件,第一阀盖21和第二阀盖22之间卡合且第一阀盖21和第二阀盖22之间设有活动阀芯23,活动阀芯23的凸头231位于第一阀盖21内,第二阀盖22的底部沿圆周方向均布有4个挡板221,挡板221对活动阀芯23起到限位作用。当气体从第一阀盖21内的通孔211进入时,活动阀芯23移向第二阀盖22,活动阀芯23的活动板232与挡板221相抵,打开气体通道,气体从活动阀芯23与第二阀盖22之间的空隙处通过;当气体从第二阀盖22内的通孔222进入时,活动阀芯23移向第一阀盖21,同时活动阀芯23的活动板232与第一阀盖21内的通孔211相贴合,封闭气体通道;第二阀盖22端部通过中心孔11伸入到载药气囊1内且第二阀盖22与载药气囊1内端面通过弹性密封胶圈223贴合,实现气体密封防止载药气囊1内气体泄漏,第一阀盖21端部通过软管5与鼓气气囊6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式微流孔道载药气囊止血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载药气囊1插入破损伤口组织7中,反复挤压鼓气气囊6,气体由逆止阀2进入载药气囊1内腔,载药气囊1开始膨胀,载药气囊1膨胀并根据伤口组织7的形状进行调整贴合伤口组织7,对破损伤口组织7进行压迫止血;(2)移除鼓气气囊6,逆止阀2处于关闭状态,载药气囊1保持膨胀;(3)注射器4内的药物通过载药管3注入注药孔13中,药物流进第一通道15,并通过第一通道15流向各个环形载药室14内,环形载药室14内的药物最终通过渗流通孔141输送到伤口组织7表面,实现二次止血作用。工作原理:如图8所示,将载药气囊1插入破损伤口组织7中,由于载药气囊1上的环形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式微流孔道载药气囊止血装置,包括载药气囊和逆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气囊一端中心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所在载药气囊端部侧面沿载药气囊长度方向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注药孔;所述载药气囊的侧面沿载药气囊长度间隔设有若干个环形载药室,若干个所述环形载药室均为中空结构,若干个所述环形载药室之间通过第一通道连接,所述第一通道与注药孔相通;所述逆止阀包括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所述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之间卡合且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之间设有活动阀芯,所述活动阀芯的凸头位于第一阀盖内且活动阀芯的活动板与第一阀盖内的通孔相贴合;所述第二阀盖端部通过中心孔伸入到载药气囊内且第二阀盖与载药气囊内端面通过弹性密封胶圈贴合,所述第一阀盖端部通过软管与鼓气气囊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微流孔道载药气囊止血装置,包括载药气囊和逆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气囊一端中心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所在载药气囊端部侧面沿载药气囊长度方向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注药孔;所述载药气囊的侧面沿载药气囊长度间隔设有若干个环形载药室,若干个所述环形载药室均为中空结构,若干个所述环形载药室之间通过第一通道连接,所述第一通道与注药孔相通;所述逆止阀包括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所述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之间卡合且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之间设有活动阀芯,所述活动阀芯的凸头位于第一阀盖内且活动阀芯的活动板与第一阀盖内的通孔相贴合;所述第二阀盖端部通过中心孔伸入到载药气囊内且第二阀盖与载药气囊内端面通过弹性密封胶圈贴合,所述第一阀盖端部通过软管与鼓气气囊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微流孔道载药气囊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孔通过载药管与注射器的接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微流孔道载药气囊止血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松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