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苗培养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10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苗培养架,包括本体,本体底部设有基座,若干横向排列且固定间距设置的支撑柱竖直固定在基座上,支撑柱上均匀设置多个向外延伸的防坠钉;本体还设有若干培养隔层且相邻两层培养隔层之间通过隔板进行分隔,隔板与支撑柱之间通过支撑组件连接;支撑组件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支撑臂,支撑臂一端固定在隔板上,另一端延伸出隔板且分别设有销孔;一插销穿过两支撑臂的销孔,隔板、两支撑臂和插销从四侧抱夹住支撑柱且插销向下抵靠在防坠钉上。

A Tea Seedling Cultur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a seedling cultivation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 base at the bottom of the body, a number of supporting columns arranged horizontally and with fixed spacing fixed vertically on the base, and a plurality of outward extending anti-falling nails are evenly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column; the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cultivation barriers, and the adjacent two layers of cultivation barriers are separated by barriers, and the barriers and supporting columns are passed through each other.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consists of a pair of parallel supporting arms, one end of which is fixed on the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other end extends out of the partition board with pin holes respectively. A pin passes through the pin holes of the two supporting arms, and the partition board, the two supporting arms and the pin clamp the supporting column from four sides and the pin is placed downward against the anti-falling n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苗培养架
本技术属于培育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茶苗培养架。
技术介绍
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我国有六大茶类,分别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茶作为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当前,茶树扩繁绝大部分采用扦插繁殖,且茶树具有明显自毒化感效应,通常一块育苗地仅使用一次。因此,这对育苗场地要求较高。茶苗培育必须具备充足的养分和光照,而现有的茶苗培育场地多为户外田野,养分和光照都难以控制,容易滋生病虫灾害,且户外场地不利于管理作业,费工费时,容易发生因培育管理不善导致茶苗生长受限,降低出苗率和移栽成活率,致使茶苗培育与茶农经济受损,从而制约茶产业良性发展;故急需一种可提供充足养分和光照时间、强度,且能有效隔离害虫的茶树幼苗培育装置。目前,培养架的培养隔层高度是固定的,栽培茶苗的高度大小被限制,当茶苗高度高于培养隔层时,需要更换培养架,导致培育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茶苗培养架,该装置可以调节培养隔层的高度、提供充足养分和光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苗培养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底部设有基座,若干横向排列且固定间距设置的支撑柱竖直固定在基座上,所述支撑柱上均匀设置多个向外延伸的防坠钉;所述本体还设有若干培养隔层且相邻两层培养隔层之间通过隔板进行分隔,所述隔板与支撑柱之间通过支撑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一端固定在隔板上,另一端延伸出隔板且分别设有销孔;一插销穿过两支撑臂的销孔,所述隔板、两支撑臂和插销从四侧抱夹住支撑柱且插销向下抵靠在防坠钉上。优选的,所述隔板上表面设有培养基,下表面设有多根水平排列的日光灯。优选的,设于本体外的一泵液机通过一输送管道分别为培养基供给营养液;所述输送管道架设在培养架本体上的一侧,且输送管道上有若干分支管道分别通入培养基。优选的,所述本体顶部设有一略大于本体竖直投影面积的顶板,所述顶板的四周分别架设有平行于顶板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卷筒,一防虫纱网的一边固定设于卷筒上,另一边向下铺展开。优选的,支撑臂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45°。与现有技术先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培养隔层可以根据茶苗高度做出相应的高度调整,减少更换培养架的花费,降低培育成本。2、本技术能够为茶苗提供充足的养分和光照以适合茶苗生长。3、本技术能够有效隔离害虫,减少杀虫剂的喷洒,降低培育成本,提高茶叶质量。4、本技术场地可重复实用,避免传统茶苗培育场地因自毒化感效应产生连作障碍,而频繁更换育苗地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组件的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组件的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支撑组件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防虫纱网的主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本体、2基座、3支撑柱、4防坠钉、5隔板、6支撑组件、7培养基、8日光灯、9泵液机、10顶板、11、转动轴、61支撑臂、62插销、91输送管道、111卷筒、112防虫纱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见图1-3,一种茶苗培养架,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底部设有基座2,为保证本体1的平衡,基座2应略大于本体1的竖直投影面积;若干横向排列且固定间距设置的支撑柱3竖直固定在基座2上,所述支撑柱3上均匀设置多个向外延伸的防坠钉4,所述本体1还设有若干培养隔层且相邻两层培养隔层之间通过隔板5进行分隔,所述隔板5可以使用木板、铁板等或具有良好承重效果的隔板均可;所述隔板5与支撑柱3之间通过支撑组件6连接,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支撑臂61,支撑臂61一端固定在隔板5上,另一端延伸出隔板5且分别设有销孔;当一插销62穿过两支撑臂61的销孔时,所述隔板5、两支撑臂61和插销62从四侧抱夹住支撑柱3且插销62向下抵靠在防坠钉4上,阻止隔板5向下滑动;当插销62未穿过销孔时,支撑组件6可在支撑柱3的垂直方向上移动,根据茶苗高度做出相应的高度调整,减少更换培养架的花费,降低培育成本。优选的,所述隔板5上表面设有培养基7,下表面设有多根水平排列日光灯8;所述培养基7上可种植茶苗,所述日光灯8为茶苗提供光照,促进其更好的生长;最上层的隔板5仅下表面设有日光灯8,最下层的隔板5仅上表面设有培养基7。优选的,设于本体1外的一泵液机9通过一输送管道91分别为培养基7供给营养液;所述输送管道架91设在培养架本体1上的一侧,且输送管道91上有若干分支管道分别通入培养基7;所述营养液为茶苗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其更好的生长,提高育苗成活率。优选的,所述本体1顶部设有一略大于本体1竖直投影面积的顶板10,所述顶板10的四周分别架设有平行于顶板10的转动轴11,所述转动轴11上设有卷筒111,一防虫纱网112的一边固定设于卷筒111上,另一边向下铺展开;茶农手动旋转转动轴11从而调整防虫纱网112铺展开的长度,所述防虫纱网112可以防止飞虫或者其他杂物进入培养隔层中,影响茶苗生长,减少杀虫农药的喷洒。优选的,支撑臂61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4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培育时,茶农将茶树幼苗栽培在培养基7里,泵液机9通过输送管道91为培养基7供给茶苗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液,日光灯8为茶苗提供光照;当茶苗长到一定高度时,茶农通过支撑组件6来调节隔板5高度以增加培养隔层的高度,当插销62插入销孔时,隔板5、支撑臂61和插销62从四侧抱夹住支撑柱3且插销62向下抵靠在防坠钉4上,阻止隔板5向下滑动;当插销62未穿过销孔时,支撑组件6可在支撑柱3的垂直方向上移动,设于本体1外的泵液机9通过输送管道91分别问培养基7供给营养液;本体1上覆盖一层防虫纱网112,防止飞虫或者其他杂物进入培养隔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苗培养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底部设有基座(2),若干横向排列且固定间距设置的支撑柱(3)竖直固定在基座(2)上,所述支撑柱(3)上均匀设置多个向外延伸的防坠钉(4);所述本体(1)还设有若干培养隔层且相邻两层培养隔层之间通过隔板(5)进行分隔,所述隔板(5)与支撑柱(3)之间通过支撑组件(6)连接;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支撑臂(61),所述支撑臂(61)一端固定在隔板(5)上,另一端延伸出隔板(5)且分别设有销孔;一插销(62)穿过两支撑臂(61)的销孔,所述隔板(5)、两支撑臂(61)和插销(62)从四侧抱夹住支撑柱(3)且插销(62)向下抵靠在防坠钉(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苗培养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底部设有基座(2),若干横向排列且固定间距设置的支撑柱(3)竖直固定在基座(2)上,所述支撑柱(3)上均匀设置多个向外延伸的防坠钉(4);所述本体(1)还设有若干培养隔层且相邻两层培养隔层之间通过隔板(5)进行分隔,所述隔板(5)与支撑柱(3)之间通过支撑组件(6)连接;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支撑臂(61),所述支撑臂(61)一端固定在隔板(5)上,另一端延伸出隔板(5)且分别设有销孔;一插销(62)穿过两支撑臂(61)的销孔,所述隔板(5)、两支撑臂(61)和插销(62)从四侧抱夹住支撑柱(3)且插销(62)向下抵靠在防坠钉(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苗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留刚孙君张文锦吴志丹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