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0974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型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型材、第二型材、直角连接件以及卡簧,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垂直相连,沿第一型材的顶部至底部,第一型材的两侧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夹板槽和第一对接槽,沿第二型材的顶部至底部,第二型材的两侧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二夹板槽和第二对接槽,第一夹板槽与第二夹板槽相连通,第一对接槽与第二对接槽相连通,第二型材一端的顶板延伸至第一夹板槽内并通过卡簧卡紧,直角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通过螺丝钉与第一对接槽的内侧壁相连,第二连接板通过另一螺丝钉与第二对接槽的内侧壁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拼接和拆卸时比较简便,这能够有效的降低安装工人的工作量,提高安装效率。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Aluminum Prof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luminium profile connect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rofile, a second profile, a right angle connector and a clip spring. The first profile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rofile, and is arranged along the top to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profile. The first splint groove and the first joint groove are arranged on the two side walls of the first profile in turn, along the top to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profile, and on the two side walls of the second profile in turn. The first splint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plint groove. The first splint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plint groove. The top plate at one end of the second profile extends into the first splint groove and is clamped by a clip spring. The right angle connector includes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ide wall of the first splint groove through a screw,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ide wall of the first splint groove. Th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ide wall of the second butt groove through another screw. The utility model is relatively simple in splicing and disassembling,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workload of the installation workers and improve the install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型材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型材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铝型材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变压器防护外壳随着干式变压器的普及而大量使用,目前市场上的变压器外壳主要有三大类:不锈钢外壳、铁板喷塑外壳以及铝合金外壳。现有的铝合金外壳是通过若干个铝合金型材相互拼接而成,但是现有的铝合金型材在拼接时比较繁琐,有时还需要将型材的连接端折弯,拆卸的程序也比较复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铝型材连接结构,其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拼接时比较繁琐,拆卸的程序也比较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型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型材、第二型材、直角连接件以及卡簧,所述第一型材与所述第二型材垂直相连,沿所述第一型材的顶部至底部,所述第一型材的两侧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夹板槽和第一对接槽,沿所述第二型材的顶部至底部,所述第二型材的两侧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二夹板槽和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一夹板槽与所述第二夹板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第二对接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型材一端的顶板延伸至所述第一夹板槽内,且所述顶板的一侧部分端面与所述第一夹板槽的内侧顶壁面接触,所述卡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顶板的另一侧端面上,所述卡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夹板槽的内侧底壁上,所述直角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螺丝钉与所述第一对接槽的内侧壁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另一螺丝钉与所述第二对接槽的内侧壁相连。优选的,所述卡簧包括第一抵紧部、第二抵紧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抵紧部与第二抵紧部的弯曲部,所述第一抵紧部抵紧所述第二型材一端的顶板,所述第二抵紧部抵紧所述第一夹板槽的内底板。优选的,所述第二抵紧部上设有防脱凸起,所述第一夹板槽的内底板上开设有防脱卡槽,所述防脱凸起位于所述防脱卡槽内。优选的,所述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分别为以其自身纵截面中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槽和第二对接槽分别与所述直角连接件相接触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凸出部,所述螺丝钉贯穿所述凸出部。优选的,所述凸出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槽和第二对接槽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本技术提出的铝型材连接结构中,在拼接时,将第二型材一端的顶板伸进第一型材的第一夹板槽内,然后再将卡簧塞进第一夹板槽内以卡住第二型材的顶板,最后通过螺丝钉将两个直角连接件分别连接第一对接槽和第二对接槽,以将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固定住。整个拼接过程轻松,程序简单,无需将型材折弯,拆卸过程可参照拼接程序。因此,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在拼接时比较简便,拆卸的程序也比较简单,这能够有效的降低安装工人的工作量,提高安装效率,节省安装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第二型材2的纵剖图。图中:1—第一型材,2—第二型材,3—直角连接件,4—卡簧,5—凸出部,11—第一夹板槽,12—第一对接槽,21—第二夹板槽,22—第二对接槽,41—第一抵紧部,42—第二抵紧部,43—弯曲部,211—凸出部,421—防脱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铝型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型材1、第二型材2、直角连接件3以及卡簧4,第一型材1与第二型材2垂直相连,沿第一型材1的顶部至底部,第一型材1的两侧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夹板槽11和第一对接槽12,沿第二型材2的顶部至底部,第二型材2的两侧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二夹板槽21和第二对接槽22,第一夹板槽11与第二夹板槽21相连通,第一对接槽12与第二对接槽22相连通,第二型材2一端的顶板延伸至第一夹板槽11内,且顶板的一侧部分端面与第一夹板槽11的内侧顶壁面接触,卡簧4的一端抵靠在顶板的另一侧端面上,卡簧4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一夹板槽11的内侧底壁上,这样第二型材2的顶板通过卡簧4卡紧,直角连接件3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通过螺丝钉与第一对接槽12的内侧壁相连,第二连接板通过另一螺丝钉与第二对接槽22的内侧壁相连。在拼接时,将第二型材2一端的顶板伸进第一型材1的第一夹板槽11内,然后再将卡簧4塞进第一夹板槽11内以卡住第二型材2的顶板,最后通过螺丝钉将两个直角连接件3分别连接第一对接槽12和第二对接槽22,以将第一型材1与第二型材2固定住。整个拼接过程轻松,程序简单,无需将型材折弯,拆卸过程可参照拼接程序。如图1所示,卡簧4的结构有多种选择,本实施例中,卡簧4包括第一抵紧部41、第二抵紧部42以及连接第一抵紧部41与第二抵紧部42的弯曲部43,第一抵紧部41抵紧第二型材2一端的顶板,第二抵紧部42抵紧第一夹板槽11的内底板。卡簧4产生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两个方向的弹力,以将第二型材2一端的顶板卡在第一抵紧部41与第一夹板槽11内侧顶壁之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抵紧部42上设有防脱凸起421,第一夹板槽11的内底板上开设有防脱卡槽,防脱凸起421位于防脱卡槽内。这样卡簧4就不容易从夹板槽11内脱离。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型材1和第二型材2分别为以其自身纵截面中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结构。第一型材1和第二型材2的两侧受力均匀,第一型材1与第二型材2连接的更紧固。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槽12和第二对接槽22分别与直角连接件3相接触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凸出部5,螺丝钉贯穿凸出部5。凸出部5增大了螺丝钉与第一型材1和第二型材2的接触面积,即螺孔更深,这样直角连接件3与第一型材1和第二型材2连接强度更高,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凸出部5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对接槽12和第二对接槽22的内侧或外侧,本实施例中,凸出部5分别位于第一对接槽12和第二对接槽22的外侧。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型材(1)、第二型材(2)、直角连接件(3)以及卡簧(4),所述第一型材(1)与所述第二型材(2)垂直相连,沿所述第一型材(1)的顶部至底部,所述第一型材(1)的两侧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夹板槽(11)和第一对接槽(12),沿所述第二型材(2)的顶部至底部,所述第二型材(2)的两侧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二夹板槽(21)和第二对接槽(22),所述第一夹板槽(11)与所述第二夹板槽(21)相连通,所述第一对接槽(12)与所述第二对接槽(22)相连通,所述第二型材(2)一端的顶板延伸至所述第一夹板槽(11)内,且所述顶板的一侧部分端面与所述第一夹板槽(11)的内侧顶壁面接触,所述卡簧(4)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顶板的另一侧端面上,所述卡簧(4)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夹板槽(11)的内侧底壁上,所述直角连接件(3)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螺丝钉与所述第一对接槽(12)的内侧壁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另一螺丝钉与所述第二对接槽(22)的内侧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型材(1)、第二型材(2)、直角连接件(3)以及卡簧(4),所述第一型材(1)与所述第二型材(2)垂直相连,沿所述第一型材(1)的顶部至底部,所述第一型材(1)的两侧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夹板槽(11)和第一对接槽(12),沿所述第二型材(2)的顶部至底部,所述第二型材(2)的两侧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二夹板槽(21)和第二对接槽(22),所述第一夹板槽(11)与所述第二夹板槽(21)相连通,所述第一对接槽(12)与所述第二对接槽(22)相连通,所述第二型材(2)一端的顶板延伸至所述第一夹板槽(11)内,且所述顶板的一侧部分端面与所述第一夹板槽(11)的内侧顶壁面接触,所述卡簧(4)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顶板的另一侧端面上,所述卡簧(4)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夹板槽(11)的内侧底壁上,所述直角连接件(3)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螺丝钉与所述第一对接槽(12)的内侧壁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另一螺丝钉与所述第二对接槽(22)的内侧壁相连。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佑生王佳彬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荣佳电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