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反插电路、空调供电电路和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067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反插电路、空调供电电路和空调,防反插电路包括: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一单向导通支路与正极输出端相连接;第一电源输入端通过与第一单向导通支路导通方向相反的第二单向导通支路与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三单向导通支路与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通过与第三单向导通支路导通方向相反的第四单向导通支路与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电源和直流用电设备之间设置多个单向导通支路,对输入防反插电路的电流的流向进行调整,使得防反插电路输出的电流符合后级用电设备的需求,保护后级用电设备的安全。

An Anti-backplug Circuit, Air-condition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Air-condition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ti-back-plugging circuit, an air condition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an air conditioning. The anti-back-plugging circuit comprises a positive output terminal, a negative output terminal, a first power input terminal and a second power input terminal, the first power input terminal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ve output terminal through the first one-way branch, and the first power input terminal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ve output terminal through the second one-way branch with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one-way branch. The wiring bran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gative output terminal; the second power input terminal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gative output terminal through the third unidirectional branch; and the second power input terminal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ve output terminal through the fourth unidirectional branch opposite to the third unidirectional branch.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adjusts the current flow direction of the input anti-back-insertion circuit by setting a plurality of one-way branches between the power supply and the DC power equipment, so that the output current of the anti-back-insertion circui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latter power equipment and protects the safety of the latter power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反插电路、空调供电电路和空调
本技术涉及供电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防反插电路、空调供电电路和空调。
技术介绍
直流供电空调供电方式不同于交流供电空调,由于交流供电空调使用的是交流电,零火线接反不会导致电路损坏,而直流供电空调的直流供电正负电源反接就会使后级电路损坏,甚至导致安全事故,所以直流供电空调的供电电源必须防反插。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反插电路、空调供电电路和空调。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反插电路,所述防反插电路包括: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一单向导通支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的导通方向由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指向所述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通过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导通方向相反的第二单向导通支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三单向导通支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单向导通支路的导通方向由所述负极输出端指向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通过与所述第三单向导通支路导通方向相反的第四单向导通支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如下改进。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防反插还包括:第五单向导通支路;所述第五单向导通支路设置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与正极输出端之间,且导通方向由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指向所述正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五单向导通支路设置所述第四单向导通支路与正极输出端之间,且导通方向由所述第四单向导通支路指向所述正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五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向通道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第四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单向导通支路为二极管电路或三极管电路。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例中,所述防反插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五单向导通支路正向串联组成的第一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设置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与正极输出端之间,且导通方向由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指向所述正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设置所述第四单向导通支路与正极输出端之间,且导通方向由所述第四单向导通支路指向所述正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正向导通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向通道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第四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例中,所述防反插电路还包括:第六单向导通支路;所述第六单向导通支路设置所述第二单向导通支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且导通方向由所述负极输出端指向所述第二单向导通支路;或者,所述第六单向导通支路设置所述第三单向导通支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且导通方向由所述负极输出端指向所述第三单向导通支路;或者,所述第六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入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入端、第三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入端连接。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单向导通支路为二极管电路或三极管电路。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例中,所述防反插电路还包括:至少两个第六单向导通支路正向串联组成的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二保护电路设置所述第二单向导通支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且导通方向由所述负极输出端指向所述第二单向导通支路;或者,所述第二保护电路设置所述第三单向导通支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且导通方向由所述负极输出端指向所述第三单向导通支路;或者,所述第二保护电路的正向导通输入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入端、第三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入端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或第六种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为二极管电路或三极管电路;所述第二单向导通支路为二极管电路或三极管电路;所述第三单向导通支路为二极管电路或三极管电路;所述第四单向导通支路为二极管电路或三极管电路。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供电电路,包括:空调电路板和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反插电路;所述防反插电路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空调电路板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防反插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空调电路板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直流插头和第二方面所述的空调供电电路;所述直流插头的公接头分别与所述空调供电电路中的防反插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电源和直流用电设备之间设置多个单向导通支路,对输入防反插电路的电流的流向进行调整,使得防反插电路输出的电流符合后级用电设备的需求,保护后级用电设备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反插电路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电源输入端;2:第二电源输入端;3:第一单向导通支路;4:第二单向导通支路;5:第三单向导通支路;6:第四单向导通支路;7:正极输出端;8:负极输出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反插电路,防反插电路包括:正极输出端7、负极输出端8、第一电源输入端1和第二电源输入端2。在交流电路中,零火线的接正或者接反不会导致电路损坏,而直流电路如果电源的正负极反接就会导致后级电路损害,甚至导致安全事故,所以防反插电路一般应用在直流供电线路中,以避免电源的正负极接入错误,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输入端包括: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第一电源输入端1通过第一单向导通支路3与正极输出端7相连接,第一单向导通支路3的导通方向由第一电源输入端1指向正极输出端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输入端1可以与外部电源的正极或者负极连接,第一单向导通支路3使得电流只能从第一电源输入端1流向正极输出端7。第一电源输入端1通过与第一单向导通支路3导通方向相反的第二单向导通支路4与负极输出端8相连接;第二单向导通支路4的导通方向与第一单向导通支路3的导通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的,第二单向导通支路4的导通方向由负极输出端8指向第一电源输入端1,比如,由于第一电源输入端1的一端连接的是电源,将第一电源输入端1视作正极输出端7和负极输出端8连接线路上的一个点,正极输出端7指向第一电源输入端1和负极输出端8指向第一电源输入端1的方向相反。第二电源输入端2通过第三单向导通支路5与负极输出端8相连接;第三单向导通支路5的导通方向由负极输出端8指向第二电源输入端2;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反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插电路包括: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一单向导通支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的导通方向由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指向所述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通过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导通方向相反的第二单向导通支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三单向导通支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单向导通支路的导通方向由所述负极输出端指向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通过与所述第三单向导通支路导通方向相反的第四单向导通支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反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插电路包括: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一单向导通支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的导通方向由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指向所述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通过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导通方向相反的第二单向导通支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三单向导通支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单向导通支路的导通方向由所述负极输出端指向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通过与所述第三单向导通支路导通方向相反的第四单向导通支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插还包括:第五单向导通支路;所述第五单向导通支路设置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与正极输出端之间,且导通方向由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指向所述正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五单向导通支路设置所述第四单向导通支路与正极输出端之间,且导通方向由所述第四单向导通支路指向所述正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五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向通道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第四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反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单向导通支路为二极管电路或三极管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插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五单向导通支路正向串联组成的第一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设置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与正极输出端之间,且导通方向由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支路指向所述正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设置所述第四单向导通支路与正极输出端之间,且导通方向由所述第四单向导通支路指向所述正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正向导通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向通道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第四单向导通支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正向导通输出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东张嘉鑫黄滔曾盼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