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0485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尼缓冲器,包括设置有油腔的油缸、固定安装在油腔的敞口处的密封单元、可滑动地安装在油腔内的活塞单元、贯穿密封单元的活塞杆、连接在活塞单元和油腔底部的弹簧和海绵单元,活塞杆与活塞单元邻接,海绵单元套装在活塞杆上,海绵单元位于密封单元和活塞单元之间,活塞单元包括连接柱、栓柱和阻尼环,连接柱包括柱体,活塞杆与柱体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柱体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盘状圆台,栓柱与柱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阻尼环套装在柱体上,柱体与阻尼环的内圈之间形成第一油路,阻尼环可沿油腔的轴向相对柱体移动,阻尼环的外圈与油腔的腔壁间隙配合,阻尼环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油槽。

Damping Buff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amping buffer, which comprises an oil cylinder with an oil chamber, a sealing unit fixed at the opening of the oil chamber, a piston unit slidably installed in the oil chamber, a piston rod running through the sealing unit, a spring and a sponge unit connected to the piston unit and the bottom of the oil chamber, a piston rod adjacent to the piston unit, and a sponge unit sleeved on the piston rod. The uni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sealing unit and the piston unit. The piston unit includes a connecting column, a bolt column and a damping ring. The connecting column includes a cylinder. The piston rod is fixed at the first end of the cylinder. The first end of the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disc-shaped platform. The bolt column is fixed at the second end of the cylinder. The damping ring is sleeved on the cylinder. The first oil path is formed between the cylinder and the inner ring of the damping ring. It can move relative to the cylinder along the axis of the oil chamber. The outer ring of the damping ring matches with the clearance of the cavity wall. There are many first oil grooves on the surrounding wall of the damping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缓冲器
本技术涉及缓冲器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阻尼缓冲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缓冲阻尼器为一种油压阻尼器,缓冲阻尼器主要包括油缸、活塞杆、设置在油缸内的密封组件和活塞单元、气囊,活塞杆的贯穿密封组件,且活塞杆位于油缸内的一端与活塞单元连接,气囊固定设置在活塞单元和密封组件之间,活塞单元中设置有一定路程长度以及一定截面面积的油路,且油路连通活塞单元的两侧。由于油缸在密封组件内充满阻尼油,当活塞杆内伸到油缸的腔体内部后,由于油缸内部的总体积不变,而活塞杆的伸入则需要气囊的收缩去保持腔体内的压力平衡,因此位于活塞单元下方的阻尼油则通过油路到达气囊处,并对气囊进行挤压,进而完成油缸内部的油压调整过程。由于油路的截面与长度对油的流量有所控制,因此活塞杆的下压速度受到限制,形成阻尼缓冲效果。但是,现有的阻尼缓冲器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在活塞杆回程的时候,气囊会快速回弹,因此会造成活塞杆回程的不稳定。第二,当活塞杆承受到过大的压力时,由于阻尼环的限流以至油缸内局部油压过大而造成油缸膨胀甚至爆裂。第三,现有的活塞单元均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油缸的腔体的腔壁配合连接,使得当活塞杆受力带动活塞单元移动时,密封圈会发生形变,使得密封圈与油缸腔体的腔壁过盈配合,进而使活塞单元下方的阻尼油通过特定的油路流向活塞单元上方,以产生阻尼。但当密封圈形变过大时,会增加密封圈与油缸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导致活塞杆的移动出现卡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阻尼稳定性好且防卡死的阻尼缓冲器。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阻尼缓冲器,包括油缸、密封单元和活塞单元,油缸中部设置有油腔,油腔的敞口位于油缸的端部,密封单元固定安装在敞口处,活塞单元沿油腔的轴向可滑动地安装在油腔内,其中,阻尼缓冲器还包括活塞杆、海绵单元、弹簧,活塞杆的第一端与活塞单元邻接,活塞杆的第二端自油腔内伸出敞口外,密封单元、海绵单元分别套装在活塞杆上,海绵单元安装在油腔内,海绵单元位于密封单元和活塞单元之间,活塞单元包括连接柱、栓柱和阻尼环,连接柱包括柱体,柱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盘状圆台,盘状圆台与活塞杆的第一端邻接,栓柱与柱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栓柱、油腔的底部邻接,阻尼环套装在柱体上,阻尼环的内圈与柱体之间形成第一油路,阻尼环可沿油腔的轴向相对柱体移动,阻尼环的外圈与油腔的腔壁间隙配合,阻尼环的周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油槽,第一油槽沿油腔的轴向贯穿阻尼环。由上可见,采用海绵单元代替常规阻尼缓冲器中的气囊,使得活塞杆在复位时,海绵单元能够进行稳定的回弹,从而保证活塞杆回程时的稳定性。而设置阻尼环,并使阻尼环与油缸的油腔腔壁间隙配合,使得当活塞杆受力推动活塞单元向油腔的底部移动时,阻尼环通过与盘状圆台邻接,从而使得活塞单元与油腔之间的阻尼油仅能通过活塞单元上设定的第一油路流动至海绵单元处,从而使得活塞杆在受力时,阻尼缓冲器能够产生稳定的阻尼。此外,将活塞杆与活塞单元设置成可分离连接,能够使得活塞杆和活塞单元的活动更加顺畅,而弹簧用于对活塞杆和活塞单元的移动进行复位,以保证活塞杆和活塞单元复位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方案是,盘状圆台朝向阻尼环的一面形成第一圆台面,阻尼环朝向盘状圆台的一面形成第二圆台面,在柱体的轴截面上,位于柱体的轴线同一侧的第一圆台面的母线、第二圆台面的母线相互平行。由上可见,通过对第一圆台面和第二圆台面的结构设计,使得当活塞杆受力推动活塞单元向油腔的底部移动时,阻尼环与盘状圆台之间能够进行面接触,以减小阻尼环和盘状圆台之间的接触应力,对阻尼环和盘状圆台进行保护,同时还能够保证阻尼环和盘状圆台之间的密封性。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盘状圆台的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油槽,第二油槽沿油腔的轴向贯穿盘状圆台。由上可见,在盘状圆台上设置多个第二油槽,使得阻尼缓冲器进行复位时,阻尼油能够具有更快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阻尼缓冲器的复位速度。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栓柱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多个开口均沿油腔的轴向贯穿栓柱,多个开口沿栓柱的周向分布。由上可见,在栓柱上设置多个开口,使得阻尼缓冲器进行复位时,阻尼油能够具有更快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阻尼缓冲器的复位速度。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柱体的第二端部设置有柱销,栓柱套装在柱销上,柱销的直径小于柱体的直径。由上可见,设置柱销并使柱销与栓柱连接,既能够减小柱体与栓柱连接处的精加工面积,又能够减小栓柱与连接柱连接处的横截面积,使得开口能够占据更大的横截面积,以提高阻尼缓冲器的复位速度,并降低活塞杆复位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沿油腔的轴向,每一个第一油槽的投影均完全位于栓柱的轮廓线外。由上可见,通过对第一油槽和栓柱之间的位置设置,使得活塞杆在进行复位时,防止栓柱对第一油槽造成封堵,从而保证阻尼缓冲器能够具有更快的回油速度,以提高阻尼缓冲器的复位速度。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海绵单元包括安装架和海绵体,安装架套装在活塞杆上,安装架包括筒部和限位部,限位部位于筒部靠近密封单元的一端,限位部呈环形板状设置,海绵体套装在筒部上。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沿油腔的轴向,海绵体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筒部的高度。由上可见,安装架为海绵体提供安装空间,并对海绵体进行保护,防止海绵体被活塞单元和/或密封单元挤压,而海绵体能够通过对阻尼油进行稳定的吸收或释放,以保证阻尼缓冲器的阻尼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密封单元包括密封盖和密封圈,密封盖固定安装在敞口上,密封盖套装在活塞杆上,密封圈邻接在密封盖和限位部之间,密封圈套装在活塞杆上。由上可见,密封盖用于对油缸进行密封,防止阻尼油从油缸内泄出,而密封圈能够对活塞杆和密封盖进行进一步的密封,避免阻尼油活塞杆与密封盖的连接缝隙泄漏出油缸外。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敞口朝向油腔内设置有盲孔,密封单元、限位部均位于盲孔内,且限位部与盲孔的底部邻接。由上可见,设置盲孔,并使安装架的限位部于与盲孔的邻接,使得盲孔对安装架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安装架上方的油压使安装架向油腔底部移动,从而保证阻尼缓冲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阻尼缓冲器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阻尼缓冲器实施例的第一状态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阻尼缓冲器实施例的安装架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阻尼缓冲器实施例的连接柱的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阻尼缓冲器实施例的栓柱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阻尼缓冲器实施例的阻尼环的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阻尼缓冲器实施例的阻尼环和栓柱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阻尼缓冲器实施例的第一状态下的连接柱和阻尼环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阻尼缓冲器实施例的第二状态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阻尼缓冲器100包括油缸1、密封单元2、活塞单元3、活塞杆4、海绵单元5和弹簧6。其中,油缸1的中部设置有油腔11,油腔11用于容纳密封单元2、活塞单元3、活塞杆4的部分缸体、海绵单元5以及弹簧6,油腔11内存放有阻尼油。此外,油腔11的端部具有一个敞口111,且敞口111位于油缸1的端部,活塞杆4的第一端与活塞单元3邻接,活塞杆4的第二端自油腔11内伸出敞口111外。密封单元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阻尼缓冲器,包括油缸、密封单元和活塞单元,所述油缸中部设置有油腔,所述油腔的敞口位于所述油缸的端部,所述密封单元固定安装在所述敞口处,所述活塞单元沿所述油腔的轴向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油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缓冲器还包括活塞杆、海绵单元、弹簧,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单元邻接,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自所述油腔内伸出所述敞口外,所述密封单元、所述海绵单元分别套装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海绵单元安装在所述油腔内,所述海绵单元位于所述密封单元和所述活塞单元之间;所述活塞单元包括连接柱、栓柱和阻尼环,所述连接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盘状圆台,所述盘状圆台与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邻接,所述栓柱与所述柱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栓柱、所述油腔的底部邻接,所述阻尼环套装在所述柱体上,所述阻尼环的内圈与所述柱体之间形成第一油路,所述阻尼环可沿所述油腔的轴向相对所述柱体移动,所述阻尼环的外圈与所述油腔的腔壁间隙配合,所述阻尼环的周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沿所述油腔的轴向贯穿所述阻尼环。

【技术特征摘要】
1.阻尼缓冲器,包括油缸、密封单元和活塞单元,所述油缸中部设置有油腔,所述油腔的敞口位于所述油缸的端部,所述密封单元固定安装在所述敞口处,所述活塞单元沿所述油腔的轴向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油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缓冲器还包括活塞杆、海绵单元、弹簧,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单元邻接,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自所述油腔内伸出所述敞口外,所述密封单元、所述海绵单元分别套装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海绵单元安装在所述油腔内,所述海绵单元位于所述密封单元和所述活塞单元之间;所述活塞单元包括连接柱、栓柱和阻尼环,所述连接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盘状圆台,所述盘状圆台与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邻接,所述栓柱与所述柱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栓柱、所述油腔的底部邻接,所述阻尼环套装在所述柱体上,所述阻尼环的内圈与所述柱体之间形成第一油路,所述阻尼环可沿所述油腔的轴向相对所述柱体移动,所述阻尼环的外圈与所述油腔的腔壁间隙配合,所述阻尼环的周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沿所述油腔的轴向贯穿所述阻尼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状圆台朝向所述阻尼环的一面形成第一圆台面,所述阻尼环朝向所述盘状圆台的一面形成第二圆台面,在所述柱体的轴截面上,位于所述柱体的轴线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圆台面的母线、所述第二圆台面的母线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皓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