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预制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028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预制件,涉及预制件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块,混凝土块一端嵌设有多个连接柱,另一端嵌设有与连接柱固定连接的预埋钢筋,预埋钢筋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延伸出混凝土块,连接柱内开设有用于填充混凝土的容纳腔,连接柱远离预埋钢筋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将容纳腔和外界连通的插孔。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预制楼板拼接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预埋钢筋的一端插入容纳腔内,现实混凝土块之间的拼接,再向容纳腔内注入混凝土,将预埋钢筋固定在容纳腔内,从而实现多块预制件之间的拼接固定,有效提高预制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A Building Prefabric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ilding prefabricated part,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refabricated parts, including concrete blocks. One end of the concrete block is embedded with multiple connecting columns, the other end is embedded with embedded steel bars fixed with connecting columns. The embedded steel bars extend out of the concrete blocks far from the end of connecting columns, and the connecting columns are provided with accommodation chambers for filling concrete, and the connecting columns are far from the embedded steel bars. On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jack for connecting the accommodation chamber with the outside. In view of the unstable splicing problem of prefabricated floor slabs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inserts one end of the embedded steel bar into the holding chamber, splicing between the actual concrete blocks, then injecting concrete into the holding chamber, and fixing the embedded steel bar in the holding chamber, thus realizing splicing and fixing between the prefabricated part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connect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prefabricated parts, and making use convenient. Strong us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预制件
本技术涉及预制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预制件。
技术介绍
现在建筑过程中,通常会采用预制件拼接后加固的方式搭建楼房,从而有效提高施工的速度和效率。对于现有的预制件结构,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178591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制楼板,将预制楼板中的1-5条纵钢筋加长10-16厘米,使两端各伸出预制楼板5-8厘米,将一端垂折弯90°而形成一个挂钩,将另一端平折弯出一个内径大于钢筋外径的近圆套状挂套。上述专利使用时,将挂套与挂钩插接,将相邻的两个预制楼板拼接在一起,而挂钩呈钩状插入挂套内后,会存在连接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影响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预制楼板拼接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预制件,其具有提高预制件连接强度且方便施工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预制件,包括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一端嵌设有多个连接柱,另一端嵌设有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的预埋钢筋,所述预埋钢筋远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混凝土块,所述连接柱内开设有用于填充混凝土的容纳腔,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预埋钢筋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和外界连通的插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混凝土块一端延伸出的预埋钢筋通过插孔插入容纳腔内,再向容纳腔内填充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将预埋钢筋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柱内,从而有效增强两块混凝土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用方便,提高施工速度;通过将预埋钢筋与连接柱固定连接后,预埋在混凝土块内,有效提高混凝土块连接后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侧壁固定有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和外界连通的注入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制作时,向注入管内插入棍子,棍子延伸出未凝固的混凝土,带混凝土凝固后拔出棍子,使注入管能够与外界连通,使用时,通过注入管向容纳腔内注入混凝土,填充容纳腔。进一步的,所述注入管位于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插孔的一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注入管设置在远离插孔的一端,有利于将容纳腔填充完整。进一步的,所述插孔内壁固定有减震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套用于减震,避免预埋钢筋与插孔内壁的刚性碰撞。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侧壁还固定有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和外界连通的气压平衡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注入管注入混凝土后,容纳腔内的气体通过气压平衡管溢出,从而平衡容纳腔内的气压,有利于混凝土在容纳腔内填充完整。进一步的,所述气压平衡管位于所述连接柱靠近所述插孔的一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向注入管内注入混凝土,多余的混凝土从气压平衡管溢出,气压平衡管位于远离插孔的一端,有利于混凝土在容纳腔内冲型完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插孔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预埋钢筋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预埋钢筋的一端插接在第一插接槽内,使用时,预埋钢筋的两端均固定于连接柱内,从而提高混凝土块连接后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内壁远离所述插孔处开设有与所述预埋钢筋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预埋钢筋的一端穿过插孔后,插接于第二插接槽内,提高预埋钢筋插入容纳腔内后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块内还预埋设置有连杆,多个所述连杆与多个所述预埋钢筋在所述混凝土块内形成网状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杆与预埋钢筋形成网状结构,用于提升混凝图板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连杆和所述预埋钢筋的交互处捆扎设置有捆丝。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捆丝将连杆与预埋钢筋固定,避免浇筑混凝土块时,连杆与预埋钢筋之间的位置发生错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预埋钢筋插入插孔内,延伸至容纳腔内,插入第二插接槽内,实现预制件之间的插接,再通过向注入管内注入混凝土,使混凝土填充至容纳腔内,将连接柱与预埋钢筋固定,实现预制件插接后的固定,拼接方便,连接稳定,有效提高施工效率;(2)通过在连接柱侧壁两端连接注入管和气压平衡管,有利于将混凝土在容纳腔内冲型完整,从而提高预埋钢筋与连接柱之间的连接强度;(3)通过在混凝土块内预埋设置连杆和预埋钢筋,并使连杆与预埋钢筋之间形成网状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板所能承重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混凝土块;2、连接柱;3、预埋钢筋;4、容纳腔;5、插孔;6、注入管;7、减震套;8、气压平衡管;9、第一插接槽;10、第二插接槽;11、连杆;12、捆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预制件,包括混凝土块1,混凝土块1一端嵌设有多个圆柱状的连接柱2,另一端与连接柱2同轴预埋有预埋钢筋3,如图2所示,连接柱2靠近预埋钢筋3的端面开设有第一插接槽9,预埋钢筋3的一端插接于第一插接槽9内,预埋钢筋3远离连接柱2的一端延伸出混凝土块1,连接柱2内开设有用于填充混凝土的容纳腔4,连接柱2远离预埋钢筋3的一端开设有插孔5,插孔5将容纳腔4和外界环境连通,连接柱2侧壁固定有用于将容纳腔4和外界连通的注入管6。使用时,将预埋钢筋3远离连接柱2的一端插入插孔5内,继而延伸至容纳腔4内,再通过注入管6向容纳腔4内注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实现两个混凝土块1的连接。注入管6位于连接柱2远离插孔5的一端,有利于从注入管6注入的混凝土在容纳腔4内冲型完整。如图1和图2所示,插孔5内壁固定有减震套7,减震套7采用橡胶制成,预埋钢筋3插入后,减震套7内壁与预埋钢筋3侧壁抵接,连接柱2侧壁还固定有用于将容纳腔4和外界连通的气压平衡管8。使用时,向注入管6内注入混凝土,容纳腔4内的气体从气压平衡管8溢出,平衡容纳腔4内的气压,便于混凝土在容纳腔4内冲型,气压平衡管8位于连接柱2靠近插孔5的一端,便于混凝土在容纳腔4内冲型完整。容纳腔4内壁远离插孔5处开设有与预埋钢筋3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槽10,预埋钢筋3一端从插孔5内插入后,插入第二插接槽10内,提高预埋钢筋3插入后的稳定性。混凝土块1内还预埋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连杆11,连杆11与预埋钢筋3垂直,多个连杆11与多个预埋钢筋3在混凝土块1内形成网状结构,在混凝土块1内形成用于支撑的骨架,提高混凝土块1的结构强度。连杆11和预埋钢筋3的交互处捆扎有捆丝12,便于施工,在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块1时,避免连杆11与预埋钢筋3相对位置的改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使用时,将预埋钢筋3远离连接柱2的一端插入另一块混凝土块1内的插孔5内,预埋钢筋3穿过容纳腔4插入第二插接槽10内,现实预制件之间的拼接;再通过向注入孔内注入混凝土,向容纳腔4内填充混凝土,防止预埋钢筋3与连接柱2分离,实现预制件之间的固定。本技术工作时,通过向容纳腔4内插入预制钢筋,再向容纳腔4内填充混凝土,从而将预制钢筋的一端固定在容纳腔4内,便于对多个预制件进行拼接固定,从而加快施工速度;通过在混凝土块1内预埋设置连杆11和预埋钢筋3,并使连杆11与预埋钢筋3之间形成网状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板所能承重的强度;通过在连接柱2侧壁两端连接注入管6和气压平衡管8,有利于将混凝土在容纳腔4内冲型完整,从而提高预埋钢筋3与连接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预制件,包括混凝土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块(1)一端嵌设有多个连接柱(2),另一端嵌设有与所述连接柱(2)固定连接的预埋钢筋(3),所述预埋钢筋(3)远离所述连接柱(2)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混凝土块(1),所述连接柱(2)内开设有用于填充混凝土的容纳腔(4),所述连接柱(2)远离所述预埋钢筋(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容纳腔(4)和外界连通的插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预制件,包括混凝土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块(1)一端嵌设有多个连接柱(2),另一端嵌设有与所述连接柱(2)固定连接的预埋钢筋(3),所述预埋钢筋(3)远离所述连接柱(2)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混凝土块(1),所述连接柱(2)内开设有用于填充混凝土的容纳腔(4),所述连接柱(2)远离所述预埋钢筋(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容纳腔(4)和外界连通的插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侧壁固定有用于将所述容纳腔(4)和外界连通的注入管(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6)位于所述连接柱(2)远离所述插孔(5)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5)内壁固定有减震套(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生睿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