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浒苔厌氧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013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浒苔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罐罐体,罐体下部设有进料管,所述罐体内中上部设有吸料口,所述吸料口通过循环管与循环泵的进料端相连,所述循环泵的出料端分别与顶部布料单元及底部布料单元相连,所述罐体内安装圆环形内排沙管,所述内排沙管的底部设有一圈开口,所述内排沙管与用于将沙排出罐体的外排沙管相连,所述厌氧罐罐体高径比大于等于2。利用该装置可以使浒苔进行厌氧反应产生沼气及沼液沼渣用作有机肥,充分利用了浒苔资源。

An Anaerobic Reaction Device for Enteromorpha prolifera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naerobic reaction device for Enteromorpha prolifera, which comprises an anaerobic tank body and a feeding pipe at the bottom of the tank body. The upper and middle parts of the tank body are provided with a suction inlet. The suction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eeding end of the circulating pump through a circulating pipe. The outlet end of the circulating pump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feeding unit and the bottom feeding uni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sand discharg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ring opening, and the inner sand discharg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sand discharge pipe for discharging sand from the tank body. The height-diameter ratio of the anaerobic tank body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2. The device can produce biogas by anaerobic reaction of Enteromorpha prolifera and biogas sludge as organic fertilizer, making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Enteromorpha prolif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浒苔厌氧反应装置
本技术属于浒苔发酵
,具体涉及一种浒苔厌氧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浒苔是绿藻门绿藻纲石莼目浒苔属数种藻类的统称,广泛分布在温带海域的浅海潮间带上,内陆水域也有存在。由于浒苔的繁殖方式多样,生长迅速,且对环境的要求低,因此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就会大规模爆发。大量的浒苔积聚在海水表面,对作业渔船产生较大的影响,浒苔腐烂分解后,所产生的氨氮、硫化物及腐烂过程导致的缺氧对海洋生物具有急性毒性,特别是在封闭、半封闭的养殖海域,是导致养殖海参、鲍鱼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浒苔的处理方式如下:1.填埋处理:对于大量打捞上来的浒苔,可进行集中的填埋出来,简便快速。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污染土壤,造成土壤盐碱化,同时直接填埋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2.制作饲料:浒苔是一种低污染的高膳食纤维、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丰富的新型海洋饲料。浒苔作为海藻类养殖饲料,用于水产养殖以及用于家禽养殖同时相比于海带等,具有原料成本低,处理起来污染低的特点,可以作为目前饲料的替代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3.加工成有机肥:浒苔藻体中含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质,将浒苔烘干产出优质有机肥料。但浒苔烘干耗能大、成本高。4.作为生物能源:浒苔死亡后,藻体发酵可产生甲烷,可将收集起来的浒苔压缩后投放到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废渣可用作有机肥。这是处理海藻最理想的方式。此外,浒苔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也有采用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的,但因浒苔收集时掺杂大量的海沙,海沙进入厌氧反应器后部分会沉降到罐底,随着淤积逐步增多,会导致厌氧反应器进出料困难,影响正常的运行;悬浮的沙随沼液一起排出罐外,固液分离制成沼渣有机肥,导致沼渣有机肥中含沙量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浒苔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罐罐体,罐体下部设有进料管,所述罐体内中上部设有吸料口,所述吸料口通过循环管与循环泵的进料端相连,所述循环泵的出料端分别与顶部布料单元及底部布料单元相连,所述罐体内安装圆环形内排沙管,所述内排沙管的底部设有一圈开口,所述内排沙管与用于将沙排出罐体的外排沙管相连,所述厌氧罐罐体高径比大于等于2。进一步的,所述厌氧罐罐体高度大于28m,直径大于12m。进一步的,顶部布料单元包括顶部布料总管以及与其连通的至少六根均布设置的顶部布料支管,顶部布料支管出料端安有喷头,所述喷头沿圆周切向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布料单元包括底部布料总管以及其连通的至少六根均布设置的底部布料支管,底部布料支管出料端安有喷头,所述喷头沿圆周切向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布料支管底部与罐底之间的距离为1m。进一步的,所述内排沙管上可设有多个排沙连接管,所述排沙连接管均与设于罐体外部的排沙支管连接,排沙支管连于外排沙管上。进一步的,所述浒苔厌氧反应装置还包括一中心排沙管,所述中心排沙管的入口端位于圆环形内排沙管的中心处,中心排沙管的出口端连接于排沙支管上。进一步的,所述内排沙管底部的开口宽度为10-15cm。进一步的,所述浒苔厌氧反应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罐体内的沙高度检测仪。进一步的,所述吸料口为喇叭口状。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浒苔资源化利用的厌氧反应设备,厌氧罐进料后,原料在循环泵的作用下,从罐内中上部的吸料口进入循环管,通过顶部布料单元和底部布料单元进入厌氧罐内,实现了原料在厌氧罐内的循环;通过底部布料单元可以使菌种和新物料进行混合搅拌,物料可在此与菌种充分接触,发生厌氧反应;通过顶部布料单元可打散浮渣,防止结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浒苔厌氧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浒苔厌氧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包括顶部及底部布料支管);图3为内外排沙管的排布图;图4为喷头的朝向示意图;图5为A的放大图;图6为B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厌氧罐罐体;2-进料管;4-吸料口;5-循环管;6-循环泵;7-内排沙管;8-外排沙管;9-顶部布料总管;10-顶部布料支管;11-底部布料总管;12-底部布料支管;13-排沙连接管;14-排沙支管;15-中心排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4,本技术提出一种浒苔厌氧反应装置,其包括厌氧罐罐体1,罐体下部设有进料管2,所述罐体1内中上部设有吸料口4,所述吸料口4通过循环管5与循环泵6的进料端相连,所述循环泵6的出料端分别与顶部布料单元及底部布料单元相连,所述罐体内安装圆环形内排沙管7,所述内排沙管7的底部设有一圈开口,所述内排沙管7与用于将沙排出罐体1的外排沙管8相连。首先,本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浒苔资源化利用的厌氧反应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使浒苔进行厌氧反应产生沼气及沼液沼渣用作有机肥,充分利用了浒苔资源。其次,通过进料管进入罐内的物料在外部循环泵的作用下,从吸料口进入循环管内,在由顶部布料单元及底部布料单元排入厌氧罐内,使得从进料管进入的物料可以充分混合;而且,通过顶部布料单元可打散浮渣,防止结壳;底部循环的主要作用是菌种与新物料的混合及搅拌,物料在此与菌种充分接触,发生厌氧反应,产生大量沼气,沼气携带大量活性污泥一起快速上升,因罐体的高径比大(高径比≥2),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步变大,冲击力强,同样会对罐体内的物料产生搅拌作用;由于罐体高径比大,沙沉降速度快,靠重力排沙可排干净。再次,由于重力作用,沙自然下沉,而且通过循环泵的作用也带动沙运动下沉,本技术的圆环形内排沙管,可保证沙沉落至罐底及内排沙管下方,便于沙排出,此外,该排沙管可靠近管壁设置(如图3所示),其可通过钢筋等连接在罐底或罐壁上。参考图2及图4,顶部布料单元包括顶部布料总管9以及与其连通的至少六均布设置的顶部布料支管10,顶部布料支管出料端安有喷头,所述喷头沿圆周切向设置。顶部布料支管的数量可以为6根、8根等。本文仅以六根为例进行说明。六根布料支管位于一个圆周上,并且六根布料支管在圆周上均布设置,而喷头的朝向与圆周相切,物料沿圆周切线方向喷出,所有喷头的喷出方向形成逆时针或顺时针,从而进一步保证物料的搅拌。底部布料单元包括底部布料总管11以及其连通的至少六根底部布料支管12,底部布料支管出料端安有喷头,所述喷头沿圆周切向设置,由于喷头内物料沿切线方向喷出,一方面可带动罐内物料的循环,另一方面可以带动下沉的沙朝向罐的四周运动,易于沉入内排沙管的下方,便于排出。底部布料单元的布料支管及喷头的排布方式与顶部布料单元相同,不再赘述。为了防止底部布料时冲起底部的沉沙,保证沙的有效排出,所述底部布料支管底部与罐底之间的距离为1m,内排沙管的顶部距罐底之间的距离为40cm左右。为了保证沙可顺利快速排出,本实施例中的内排沙管上可设有多个排沙连接管13,所述排沙连接管13均与位于罐体外部的排沙支管14连接,排沙支管连于外排沙管上,本实施例中连接管的数量为3个,位置如图3所示;此外,物料循环过程中,沙也易于沉入罐内中心位置,故还包括一中心排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浒苔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罐罐体,罐体下部设有进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中上部设有吸料口,所述吸料口通过循环管与循环泵的进料端相连,所述循环泵的出料端分别与顶部布料单元及底部布料单元相连,所述罐体内安装圆环形内排沙管,所述内排沙管的底部设有一圈开口,所述内排沙管与用于将沙排出罐体的外排沙管相连,所述厌氧罐罐体高径比大于等于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浒苔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罐罐体,罐体下部设有进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中上部设有吸料口,所述吸料口通过循环管与循环泵的进料端相连,所述循环泵的出料端分别与顶部布料单元及底部布料单元相连,所述罐体内安装圆环形内排沙管,所述内排沙管的底部设有一圈开口,所述内排沙管与用于将沙排出罐体的外排沙管相连,所述厌氧罐罐体高径比大于等于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浒苔厌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罐罐体高度大于28m,直径大于12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浒苔厌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顶部布料单元包括顶部布料总管以及与其连通的至少六根均布设置的顶部布料支管,顶部布料支管出料端安有喷头,所述喷头沿圆周切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浒苔厌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布料单元包括底部布料总管以及其连通的至少六根均布设置的底部布料支管,底部布料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清吉蒋小钰褚衍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涌略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