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障司机安全的公交车驾驶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905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障司机安全的公交车驾驶室,涉及自动控制设备领域,包括基台,基台的外侧设有液压驱动的内推门,内推门包括两扇对称设置的门体,门体上设有伸缩移动的防护板,防护板上设有压力传感器,防护板内拨杆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伸缩机构,拨杆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伸缩机构,伸缩机构连接防护板,设有基台内侧设有驾驶座,基台内侧设有一内轨,驾驶室底端设有滑动部,内轨一端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滑动部在内轨处滑动,内轨内还设有控制箱,控制箱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和电动推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让驾驶员可以有一个独立空间,有效地保障了驾驶员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A Bus Cab to Ensure Driver's Safet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us cab for ensuring driver safety,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utomatic control equipment, including a base, the outer side of the base is equipped with a hydraulic-driven internal push door, the internal push door includes two symmetrically arranged doors, the door body is equipped with a telescopic and movable protective plate, the protective plate is equipped with a pressure sensor, a telescopic rod mechanism, a driving mechanism,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a telescopic mechanism. Mechanisms, pole-pulling mechanisms connect driving mechanisms, driving mechanisms connect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connect telescopic mechanisms, telescopic mechanisms connect protective panels, with a driver's seat on the inside of the base, an inner rail on the inside of the base, a sliding part on the bottom of the cab, an electric push rod at one end of the inner rail, an output shaft of the electric push rod drives the sliding part to slide on the inner rail, and the inner rail also slides on the inner rail. The control box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a pressure sensor and an electric push rod. The invention allows the driver to have an independent space and effectively ensures the safety of the driver during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障司机安全的公交车驾驶室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控制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保障司机安全的公交车驾驶室。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公交车驾驶室在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缺陷,现有的驾驶室虽然能够供司机驾驶车辆,但是乘客捣乱司机驾驶公交车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屡见不鲜,驾驶室没有防护装置,所以乘客可以直接接触到方向盘,仪表盘等设备,影响司机驾驶公交车,而且公路上两辆车会车时,公交车体积大,容易发生对面车辆擦碰到公交车侧壁,此时的司机在驾驶室就非常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保障司机安全的公交车驾驶室。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保障司机安全的公交车驾驶室,包括设置在驾驶室位置的基台,所述基台的外侧设有液压驱动的内推门,所述内推门包括两扇对称设置的门体,所述门体上设有伸缩移动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设有压力传感器,防护板内拨杆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伸缩机构,所述拨杆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连接防护板,设有基台内侧设有驾驶座,基台内侧设有一内轨,所述驾驶室底端设有滑动部,所述内轨一端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滑动部在内轨处滑动,内轨内还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和电动推杆。可选的,所述拨杆机构包括设在门体一侧的第一开口、支撑座、拨杆、第一圆球和第二圆球,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对应且固定在门体内壁,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所述拨杆,所述拨杆延伸出第一开口外,所述拨杆延伸出第一开口外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圆球,拨杆位于第一开口内的一端设有第二圆球;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圆球、连接杆、滑块、滑杆和齿条,门体内部固定设置所述滑杆,滑杆上滑动设有所述滑块,滑块上固定所述连接杆,滑块上还设有与连接杆垂直设置的所述齿条,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圆球,门体内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三圆球连接,第三圆球与第二圆球碰撞接触;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隔磁板,滑杆上还设有与滑块平行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上同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隔磁板一端面设有齿痕,第二齿轮与隔磁板啮合;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设在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推杆第一支撑弹簧组、第二支撑弹簧组、金属块和电磁铁,所述防护板设置在所述开口外部,第二开口内侧的门体内壁对称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弹簧组和所述第二支撑弹簧组,第一支撑弹簧组和第二支撑弹簧组的另一端共同连接设置所述金属块,在第一支撑弹簧组、第二支撑弹簧组外侧对称设有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另一端端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所述电磁铁,第二支杆上设有供隔磁板穿过的通孔。可选的,所述第一圆球、第二圆球和第三圆球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可选的,所述滑杆上还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杆上设有供所述隔磁板支撑固定的半圆槽。可选的,所述门体上设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可选的,所述控制箱内设有GPS定位模块和信号发射模块。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驾驶员可以有一个独立空间,有效地保障了驾驶员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可内外伸缩的防护板,对乘客进行提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保障司机安全的公交车驾驶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门体内的剖视图。其中,1-基台,2-门体,3-防护板,4-驾驶座,5-滑动部,6-电动推杆,71-第一开口,72-第一圆球,73-拨杆,74-支撑座,75-第二圆球,81-第三圆球,82-第一弹簧,83-连接杆,84-滑块,85-滑杆,86-复位弹簧,87-固定座,88-齿条,91-第一齿轮,92-第二齿轮,93-固定板,94-隔磁板,95-齿痕,101-第二开口,102-推杆,103-第一支撑弹簧组,104-第二支撑弹簧组,105-金属块,106-第一支杆,107-第二支杆,108-通孔,109-电磁铁,1010-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保障司机安全的公交车驾驶室,包括设置在驾驶室位置的基台,所述基台的外侧设有液压驱动的内推门,所述内推门包括两扇对称设置的门体,所述门体上设有伸缩移动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设有压力传感器,防护板内拨杆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伸缩机构,所述拨杆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连接防护板,设有基台内侧设有驾驶座,基台内侧设有一内轨,所述驾驶室底端设有滑动部,所述内轨一端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滑动部在内轨处滑动,内轨内还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和电动推杆。通过该驾驶室的设计,驾驶员可以有一个独立空间,有效地保障了驾驶员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可内外伸缩的防护板,对乘客进行提示。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阐述。请参阅图1,包括设置在驾驶室位置的基台1,基台1本身的设计是高出驾驶室平面的,这样如果乘客想要袭击驾驶员,第一步就先要踏上基台1。所述基台1的外侧设有液压驱动的内推门,所述内推门包括两扇对称设置的门体2,内推门与公交车上公用的内推门样式。所述门体2上设有伸缩移动的防护板3,所述防护板3上设有压力传感器,防护板3内拨杆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伸缩机构,所述拨杆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连接防护板3,设有基台1内侧设有驾驶座4,基台1内侧设有一内轨,所述驾驶室4底端设有滑动部5,所述内轨一端设有电动推杆6,所述电动推杆6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滑动部在内轨处滑动,内轨内还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和电动推杆6,电动推杆6其中一个作用就是在内推门打开时,将驾驶座4往基台1内侧拉,保证门体1与驾驶座4不会相互干涉。请参阅图2,所述拨杆机构包括设在门体2一侧的第一开口71、支撑座74、拨杆73、第一圆球72和第二圆球75,所述支撑座74与所述第一开口71位置对应且固定在门体1内壁,支撑座74上转动连接所述拨杆73,所述拨杆73延伸出第一开口71外,所述拨杆73延伸出第一开口71外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圆球72,拨杆73位于第一开口71内的一端设有第二圆球75;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圆球81、连接杆83、滑块84、滑杆85和齿条88,门体2内部固定设置所述滑杆85,滑杆85上滑动设有所述滑块84,滑块84上固定所述连接杆83,滑块84上还设有与连接杆83垂直设置的所述齿条88,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圆球81,门体1内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2,所述第一弹簧82的另一端与第三圆球81连接,第三圆球81与第二圆球75碰撞接触;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91、第二齿轮92和隔磁板94,滑杆85上还设有与滑块84平行设置的固定板93,所述固定板93上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91,第一齿轮91上同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92,第一齿轮91与齿条88啮合,所述隔磁板94一端面设有齿痕95,第二齿轮92与隔磁板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障司机安全的公交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驾驶室位置的基台(1),所述基台(1)的外侧设有液压驱动的内推门,所述内推门包括两扇对称设置的门体(2),所述门体(2)上设有伸缩移动的防护板(3),所述防护板(3)上设有压力传感器,防护板(3)内拨杆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伸缩机构,所述拨杆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连接防护板(3),设有基台(1)内侧设有驾驶座(4),基台(1)内侧设有一内轨,所述驾驶室(4)底端设有滑动部(5),所述内轨一端设有电动推杆(6),所述电动推杆(6)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滑动部在内轨处滑动,内轨内还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和电动推杆(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障司机安全的公交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驾驶室位置的基台(1),所述基台(1)的外侧设有液压驱动的内推门,所述内推门包括两扇对称设置的门体(2),所述门体(2)上设有伸缩移动的防护板(3),所述防护板(3)上设有压力传感器,防护板(3)内拨杆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伸缩机构,所述拨杆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连接防护板(3),设有基台(1)内侧设有驾驶座(4),基台(1)内侧设有一内轨,所述驾驶室(4)底端设有滑动部(5),所述内轨一端设有电动推杆(6),所述电动推杆(6)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滑动部在内轨处滑动,内轨内还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和电动推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障司机安全的公交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机构包括设在门体(2)一侧的第一开口(71)、支撑座(74)、拨杆(73)、第一圆球(72)和第二圆球(75),所述支撑座(74)与所述第一开口(71)位置对应且固定在门体(1)内壁,支撑座(74)上转动连接所述拨杆(73),所述拨杆(73)延伸出第一开口(71)外,所述拨杆(73)延伸出第一开口(71)外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圆球(72),拨杆(73)位于第一开口(71)内的一端设有第二圆球(75);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圆球(81)、连接杆(83)、滑块(84)、滑杆(85)和齿条(88),门体(2)内部固定设置所述滑杆(85),滑杆(85)上滑动设有所述滑块(84),滑块(84)上固定所述连接杆(83),滑块(84)上还设有与连接杆(83)垂直设置的所述齿条(88),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圆球(81),门体(1)内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2),所述第一弹簧(82)的另一端与第三圆球(81)连接,第三圆球(81)与第二圆球(75)碰撞接触;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91)、第二齿轮(92)和隔磁板(94),滑杆(85)上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晓峰李炜王木兰李若楠赵春叶郭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