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6802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属于纺织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拆除防护板之后才能对油嘴进行维护,回油管连接混乱致使纺丝熔料易滴落在回油管上腐蚀回油管的问题。本案中,通过将防护板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使得防护板能够从前侧向上掀开并将多个油嘴暴露在外,在纺丝过程中,无需将防护板拆除即可对油嘴进行维护,通过在油槽的底部设置挂扣,并将多个回油管拖挂在各个挂扣上,使得各回油管均分布在油槽的下方,避免上方的纺丝熔料滴落腐蚀回油管,也避免回油管碰撞丝束导致丝束断头。

Side Blowing Device of Spinn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de blowing device of spinning equipment,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textile technology.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oil nozzle can be maintained only after the protective plate is removed in the prior technology, and the connection of the oil return pipe is chaotic, which causes the spinning melt to drip easily on the oil return pipe and corrode the oil return pipe. In this case, by rotating the protective plate on the support rod, the protective plate can be lifted up from the front side and exposed to multiple nozzles. In spinning process, the nozzle can be maintained without removing the protective plate. By setting a buckle at the bottom of the tank and dragging multiple oil return pipes onto each buckle, the oil return pipes ar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ank and avoided. It avoids the dropping of the spinning fuse on the top to corrode the oil return pipe, and also avoids the impact of the oil return pipe on the tow leading to the broken ends of the t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
,特别涉及一种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
技术介绍
纺丝过程中的上油给湿是长丝生产时重要步骤之一,决定了后道加工工序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当上油给湿量较小时,纺丝初生丝较干燥,易产生静电,加之单丝间抱合能力差,丝条松散,摩擦系数大,无法进行后加工。当上油给湿量较大时,易造成油量的浪费。通过上油给湿,使丝条含有一定的油剂和水分,可消除静电,进行润滑,有利于集束,便于进行拉伸和加捻。目前,根据纺丝的品种和纺丝的工艺,上油一般在侧吹风装置中完成。在侧吹风中安装有油嘴上油构件,该构件中有防护板固定在油嘴座上,用于保护油嘴,防止磕碰,以及纺丝过程不正常时,熔料滴落或者上部零件脱落引起事故。油嘴下方有油槽回收油嘴油上多余的油剂,油嘴的后面连接着供油管路进行供油。由于防护板固定在油嘴上方,导致拆装上油管路时需要把防护板的螺钉全部拆掉,拆装繁琐,增加了人力劳动,延长调教时间,降低生产效率;回油槽直接与回油管连接导致油管杂乱无章,纺丝融料易滴落在回油管上腐蚀回油管造成回油管使用年限减少,回油管碰撞丝束导致丝束断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拆除防护板即可对上油嘴进行维护和调整、上油结构更加整齐的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包括:吹风箱体,所述的吹风箱体包括顶壁、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所述吹风箱体在其后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在其前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上油机构,所述的上油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横跨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支撑杆、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多个油嘴、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且位于所述多个油嘴上方的防护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且位于所述多个油嘴下方的油槽、与各所述油嘴的后端部相连的供油管、与所述油槽的底部相连的多个回油管;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端部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端部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支座,所述防护板的左端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上,所述防护板的右端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上,使得所述的防护板能够从前侧向上掀开并将所述的多个油嘴暴露在外,所述油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拖挂各所述回油管的挂扣,多个所述的回油管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的挂扣上并沿左右方向均匀排布。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还包括鼓风机构,所述的鼓风机构包括气流产生部件、气流连通所述气流产生部件和所述进风口的风道,所述的气流产生部件、风道、进风口、出风口依次相气流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还包括导丝机构,所述的导丝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横跨所述出风口的第二支撑杆、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多个导丝钩,所述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方,所述的多个导丝钩与所述的多个油嘴一一对应。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左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所述的第一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所述的右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所述的第二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和第四滑块,所述的吹风箱体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三滑块移动的第一气缸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四滑块移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支撑杆安装在所述的第一、二滑块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杆安装在所述的第三、四滑块上。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二滑块上均安装有第一调节板,所述的第三、四滑块上均安装有第二调节板,各所述的第一调节板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槽、各所述的第二调节板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调节槽,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右端部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调节螺钉,所述的第一调节螺钉匹配安装在所述的第一调节槽内,使得所述的第一支撑杆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右端部上分别安装有第二调节螺钉,所述的第二调节螺钉匹配安装在所述的第二调节槽内,使得所述的第二支撑杆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案中,通过将防护板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使得防护板能够从前侧向上掀开并将多个油嘴暴露在外,在纺丝过程中,无需将防护板拆除即可对油嘴进行维护,通过在油槽的底部设置挂扣,并将多个回油管拖挂在各个挂扣上,使得各回油管均分布在油槽的下方,避免上方的纺丝熔料滴落腐蚀回油管,也避免回油管碰撞丝束导致丝束断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所示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的上油机构和导丝机构安装在导轨结构上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所示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的上油机构和导丝机构安装在导轨结构上的左视图;图5为图4中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中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上油机构的油槽结构的主视图;图8为图7中沿C-C剖切线的剖面图;其中:100、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1、吹风箱体;11、顶壁;12、底壁;13、前侧壁;131、出风口;14、后侧壁;141、进风口;15、左侧壁;16、右侧壁;2、鼓风机构;21、气流产生部件;22、风道;3、上油机构;31、第一支撑杆;311、第一支座;312、第二支座;32、油嘴;33、防护板;34、油槽;341、挂扣;4、导丝机构;41、第二支撑杆;42、导丝钩;51、第一导轨;52、第二导轨;61、第一滑块;62、第二滑块;63、第三滑块;64、第四滑块;65、第一调节板;66、第二调节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本案的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100包括吹风箱体1、鼓风机构2、上油机构3和导丝机构4。本案的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100的改进点主要在于油嘴32上方的防护板、油槽34及其回油管的结构。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8具体说明本案的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100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与附图1中所示的吹风箱体的各位置关系相对应。如图1、2所示,吹风箱体1包括顶壁11、底壁12、前侧壁13、后侧壁14、左侧壁15以及右侧壁16,吹风箱体1在其后侧壁14上设置有进风口141、在其前侧壁13上设置有出风口131。鼓风机构2包括气流产生部件21、气流连通气流产生部件21和进风口141的风道22,气流产生部件21、风道22、进风口141、出风口131依次相气流连通。如图3、4所示,上油机构3包括沿左右方向横跨出风口131的第一支撑杆31、安装在第一支撑杆31上的多个油嘴32、安装在第一支撑杆31上且位于多个油嘴32上方的防护板33、安装在第一支撑杆31上且位于多个油嘴32下方的油槽34、与各油嘴32的后端部相连的供油管、与油槽34的底部相连的多个回油管。具体的,第一支撑杆31的左端部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座311,第一支撑杆31的右端部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支座312,防护板33的左端部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座311上,防护板33的右端部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座312上,使得防护板33能够从前侧向上掀开并将多个油嘴32暴露在外,以便于在纺丝过程中,无需将防护板33拆除即可对油嘴32进行维护。结合图7、8所示,油槽3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包括:吹风箱体(1),所述的吹风箱体(1)包括顶壁(11)、底壁(12)、前侧壁(13)、后侧壁(14)、左侧壁(15)以及右侧壁(16),所述吹风箱体(1)在其后侧壁(14)上设置有进风口(141)、在其前侧壁(13)上设置有出风口(131);上油机构(3),所述的上油机构(3)包括沿左右方向横跨所述出风口(131)的第一支撑杆(31)、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上的多个油嘴(32)、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上且位于所述多个油嘴(32)上方的防护板(33)、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上且位于所述多个油嘴(32)下方的油槽(34)、与各所述油嘴(32)的后端部相连的供油管、与所述油槽(34)的底部相连的多个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左端部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座(311),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右端部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支座(312),所述防护板(33)的左端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311)上,所述防护板(33)的右端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312)上,使得所述的防护板(33)能够从前侧向上掀开并将所述的多个油嘴(32)暴露在外,所述油槽(3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拖挂各所述回油管的挂扣(341),多个所述的回油管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的挂扣(341)上并沿左右方向均匀排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包括:吹风箱体(1),所述的吹风箱体(1)包括顶壁(11)、底壁(12)、前侧壁(13)、后侧壁(14)、左侧壁(15)以及右侧壁(16),所述吹风箱体(1)在其后侧壁(14)上设置有进风口(141)、在其前侧壁(13)上设置有出风口(131);上油机构(3),所述的上油机构(3)包括沿左右方向横跨所述出风口(131)的第一支撑杆(31)、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上的多个油嘴(32)、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上且位于所述多个油嘴(32)上方的防护板(33)、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上且位于所述多个油嘴(32)下方的油槽(34)、与各所述油嘴(32)的后端部相连的供油管、与所述油槽(34)的底部相连的多个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左端部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座(311),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右端部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支座(312),所述防护板(33)的左端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311)上,所述防护板(33)的右端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312)上,使得所述的防护板(33)能够从前侧向上掀开并将所述的多个油嘴(32)暴露在外,所述油槽(3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拖挂各所述回油管的挂扣(341),多个所述的回油管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的挂扣(341)上并沿左右方向均匀排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还包括鼓风机构(2),所述的鼓风机构(2)包括气流产生部件(21)、气流连通所述气流产生部件(21)和所述进风口(141)的风道(22),所述的气流产生部件(21)、风道(22)、进风口(141)、出风口(131)依次相气流连通。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潮丁斌斌汤英雄王涛郭小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纬化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