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超长顶出行程的后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936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超长顶出行程的后模结构,包括:气弹簧和斜顶装置;气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模板和顶针板上,以驱动顶针板做靠近或远离后模板的运动;斜顶装置包括:斜顶座、滑座、辅助杆和斜顶杆,斜顶座安装在顶针板上,斜顶座的侧部设置有滑槽;滑座可滑动的安装在滑槽内,顶针板上开设有滑口;辅助杆穿过顶针板的滑口并与滑座滑动连接,辅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模板和底板上;斜顶杆与辅助杆平行的滑动插装在后模板上,使斜顶杆的外端能凸出或缩进于后模板的模腔面,斜顶杆的内端连接在滑座上。上述的后模结构,具有超长顶出行程,能改善工作环境,缩短生产周期,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A Rear Mould Structure with Extra Long Push-out Trav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r die structure with an ultra-long jacking stroke, which comprises an air spring and an inclined Jack device; two ends of the air spring are connected to the back template and the jack plate respectively to drive the jack plate to move close to or far from the back template; the inclined jack device includes an inclined Jack seat, a sliding seat, an auxiliary rod and an inclined Jack rod; the inclined jack seat is installed on the jack plate, and the side of the inclined jack is arranged. There are sliding grooves; sliding seat is installed in the sliding groove, and there are sliding openings on the ejector pin plate; auxiliary rod passes through the sliding opening of the ejector pin plate and slides to connect with the sliding seat,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auxiliary rod are connected to the back tem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respectively; the sliding insert of the oblique ejector rod parallel to the auxiliary rod is installed on the back template, so that the outer end of the oblique ejector rod can protrude or retract into the cavity On the slide seat. The aforementioned rear die structure has a super-long jacking trip, which can improv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shorten the production cycle,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reduce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超长顶出行程的后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旁侧板塑料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超长顶出行程的后模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座椅旁侧板模具顶出行程超过125mm的,几乎全部设计为油缸顶出结构,如附图1所示,其后模结构10’主要包括:通过立板11’架空连接的底板12’和后模板13’,底板12’和后模板13’之间的架空空间中设置顶针板15’,顶针板15’通过油缸16’驱动在中托司的导向下做靠近和远离后模板3’的运动,达到顶出注塑件和和复位的效果。只是,油缸16’通常都是固定在后模板3’上并通过管接头161’与油管162’连接的,拆装更换模具时较为麻烦,且拆卸时油会从管接头161’处渗漏,影响工作环境;使用的麻烦系数随模具长度增加,上机准备时间和采购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超长顶出行程的后模结构,能有效改善工作环境,缩短生产周期,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超长顶出行程的后模结构,包括:通过立板架空连接的底板和后模板,底板和后模板之间设置中托司,中托司上滑动套设顶针板,还包括:气弹簧和斜顶装置;所述气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模板和顶针板上,以驱动顶针板做靠近或远离后模板的运动;所述斜顶装置包括:斜顶座、滑座、辅助杆和斜顶杆,所述斜顶座安装在顶针板上,斜顶座的侧部设置有与中托司的轴线垂直的滑槽;所述滑座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滑槽内,顶针板的与滑座滑动范围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滑口;所述辅助杆的轴线位于一同时与中托司的轴线和滑槽的延伸线平行的平面内,辅助杆穿过顶针板的滑口并可滑动的穿设于滑座上,辅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模板和底板上,使辅助杆呈倾斜布置;所述斜顶杆与辅助杆平行的滑动插装在后模板上,使斜顶杆的外端能凸出或缩进于后模板的模腔面,斜顶杆的内端连接在滑座上。进一步地,所述斜顶杆的外端设置有顶头,所述顶头的端面面积大于斜顶杆,且顶头的端面形状与后模板的模腔面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后模板的面向顶针板的面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设置有与斜顶杆滑动适配的滑孔,所述斜顶杆穿过所述滑孔使斜顶杆与辅助杆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上设置有卡轴,所述辅助杆的内端设置有与所述卡轴适配的卡口,所述辅助杆的内端通过卡口与卡轴的配合连接到导向块上,辅助杆外端通过安装块与底板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顶针板上开设有弹簧孔,弹簧孔的靠近底板的一端可拆卸的设置一弹簧座;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端穿过所述弹簧孔与后模板连接,气弹簧的压力缸端与弹簧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端通过一预压环与后模板连接。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设置斜顶装置,并通过气弹簧驱动,顶出行程可达200mm,满足座椅旁侧板注塑对模具超长顶出行程的要求;2、取消油缸,避免油污渗漏对工作环境造成影响;3、便于安装和拆卸,模具结构简单、美观,成本较之油缸结构降低27.5%;4、降低产品生产周期,提升工作效率;5、能有效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后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后模结构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合模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顶出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后模结构,11’-立板,12’-底板,13’-后模板,15’-顶针板,16’-油缸,161’-管接头,162’-油管,10-后模结构,11-立板,12-底板,13-后模板,14-中托司,15-顶针板,151-滑口,16-垃圾钉,17-KO顶棍,18-复位感应器,20-气弹簧,21-弹簧座,22-预压环,30-斜顶装置,31-斜顶座,311-滑槽,32-滑座,33-辅助杆,331-卡口,34-斜顶杆,35-顶头,36-导向块,361-卡轴,37-安装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超长顶出行程的后模结构10,包括:通过立板11架空连接的底板12和后模板13,底板12和后模板13之间设置中托司14,中托司14上滑动套设顶针板15,顶针板15通常分体设置为面针板和底针板,底针板用于顶针底部的支撑,面针板用于顶针的固定;底板12上设置有避免顶针板15复位时被注塑碎屑等垃圾顶住的垃圾钉16,顶针板15上设置KO顶棍17,以便模具在注塑机上顶出,且让顶针板15具备早回功能,顶针板15上同样设置复位感应器18,以确认合模时顶针板15是否完全复位,上述零部件的具体结构为注塑模具中常用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当理解,此处不在赘述,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后模结构10还包括:气弹簧20和斜顶装置30。参见图2和图3,气弹簧2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模板13和顶针板15上,具体的,在后模板13的与气弹簧2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孔,并在凹孔内设置预压环22,在顶针板15上开设有弹簧孔,弹簧孔的靠近底板12的一端可拆卸的设置一弹簧座21;气弹簧20的活塞杆端穿过弹簧孔与后模板13上的预压环22连接,气弹簧20的压力缸端与弹簧座21连接,方便气弹簧20的拆装。气弹簧20伸缩以驱动顶针板15做靠近或远离后模板13的运动,带动连接在顶针板15上的斜顶装置30做顶出动作。斜顶装置30包括:斜顶座31、滑座32、辅助杆33和斜顶杆34,斜顶座31安装在顶针板15上,斜顶座31的侧部设置有与中托司14的轴线垂直的滑槽311;滑座32可滑动的安装在滑槽311内,并在顶针板15的与滑座32滑动范围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滑口151,以便辅助杆33从中穿过并在其中自由活动;辅助杆33的轴线位于一同时与中托司14的轴线和滑槽311的延伸线平行的平面内,辅助杆33穿过顶针板15的滑口151,并可滑动的穿设于滑座32上,辅助杆3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模板13和底板12上,使辅助杆33呈倾斜布置;斜顶杆34与辅助杆33平行的滑动插装在后模板13上,具体可在后模板13的面向顶针板15的面上设置导向块36,导向块36上设置有与斜顶杆34滑动适配的滑孔,斜顶杆34穿过该滑孔使斜顶杆34可以与辅助杆33平行在后模板13上轴向滑动;斜顶杆34的内端连接在滑座32上,以使斜顶杆34的外端能随顶针板15的运动而凸出或缩进于后模板13的模腔面;斜顶杆34的外端设置有顶头35,该顶头35的端面面积大于斜顶杆34,以提高顶出的效果,且顶头35的端面形状与后模板13的模腔面相适配,以保证模具的成型效果。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辅助杆33及整个斜顶装置30的拆装,在导向块36上设置有卡轴361,并在辅助杆33的内端设置有与该卡轴361适配的卡口331,辅助杆33的内端穿过滑座32后通过卡口331与卡轴361的配合连接到导向块36上,辅助杆33外端通过安装块37与底板12可拆卸连接。参见图2和图3,上述的具有超长顶出行程的后模结构10,合模时,如图2所示,斜顶座31随顶针板15一起处于靠近底板12的位置,斜顶杆34回缩使顶头35的端面与后模板13的模腔面平齐,以便进行注塑成型。完成注塑之后,开模,之后顶出注塑件,此时,参见图3,气弹簧20收缩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超长顶出行程的后模结构,包括:通过立板架空连接的底板和后模板,底板和后模板之间设置中托司,中托司上滑动套设顶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弹簧和斜顶装置;所述气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模板和顶针板上,以驱动顶针板做靠近或远离后模板的运动;所述斜顶装置包括:斜顶座、滑座、辅助杆和斜顶杆,所述斜顶座安装在顶针板上,斜顶座的侧部设置有与中托司的轴线垂直的滑槽;所述滑座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滑槽内,顶针板的与滑座滑动范围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滑口;所述辅助杆的轴线位于一同时与中托司的轴线和滑槽的延伸线平行的平面内,辅助杆穿过顶针板的滑口并可滑动的穿设于滑座上,辅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模板和底板上,使辅助杆呈倾斜布置;所述斜顶杆与辅助杆平行的滑动插装在后模板上,使斜顶杆的外端能凸出或缩进于后模板的模腔面,斜顶杆的内端连接在滑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超长顶出行程的后模结构,包括:通过立板架空连接的底板和后模板,底板和后模板之间设置中托司,中托司上滑动套设顶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弹簧和斜顶装置;所述气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模板和顶针板上,以驱动顶针板做靠近或远离后模板的运动;所述斜顶装置包括:斜顶座、滑座、辅助杆和斜顶杆,所述斜顶座安装在顶针板上,斜顶座的侧部设置有与中托司的轴线垂直的滑槽;所述滑座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滑槽内,顶针板的与滑座滑动范围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滑口;所述辅助杆的轴线位于一同时与中托司的轴线和滑槽的延伸线平行的平面内,辅助杆穿过顶针板的滑口并可滑动的穿设于滑座上,辅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模板和底板上,使辅助杆呈倾斜布置;所述斜顶杆与辅助杆平行的滑动插装在后模板上,使斜顶杆的外端能凸出或缩进于后模板的模腔面,斜顶杆的内端连接在滑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超长顶出行程的后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杆的外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蹇钢陈世杰刘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正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