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368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注浆槽,每个所述注浆槽内设有固定连接部,所述注浆槽与所述固定连接部均由所述接头本体的侧端向所述接头本体的中部延伸,所述接头本体的两侧端设有开口并通向所述注浆槽,进而,通过所述开口伸入防渗膜或渗透膜,通过所述固定连接部绕置固定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所述注浆槽的内壁与所述固定连接部之间设有遇水膨胀体,通过所述遇水膨胀体顶压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如何将聚乙烯土工膜应用到地下防渗处理施工上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减少施工所可能造成的污染。

Underground polyethylene geomembrane joi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underground polyethylene geomembrane joint, which comprises a joint body. The two sides of the joint bod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grouting grooves, and each grout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connection part. The grouting groove and the fixed connection part extend from the side end of the joint body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joint body. The two sides of the joint body are provided with openings and lead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joint body. The grouting groove is then extended into the impervious membrane or the permeable membrane through the opening, and the impervious membrane or the permeable membrane are fixed around the fixed connection part. The inner wall of the grouting groove and the fixed connection part are provided with a water-encountering expansive body, and the impervious membrane or the permeable membrane are pressed through the top pressure of the water-encountering expansive body.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how to apply polyethylene geomembran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anti-seepage treatment, further improve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reduces the possible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
本技术属于建筑地下防渗漏
,涉及一种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
技术介绍
地下防渗处理主要用于隔断地下水的联系,其主要做法是,将地下水污染源封闭在一个区域,进而防止污染源扩散,避免继续污染洁净的地下水。目前,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现有普遍采用混凝土浇筑防渗墙的施工做法。然而,这种做法一方面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缝,其可靠性差;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从而成功将聚乙烯土工膜应用到地下防渗处理施工上。为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首先提供一种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注浆槽,每个所述注浆槽内设有固定连接部,所述注浆槽与所述固定连接部均由所述接头本体的侧端向所述接头本体的中部延伸,所述接头本体的两侧端设有开口并通向所述注浆槽,进而,通过所述开口伸入防渗膜或渗透膜,通过所述固定连接部绕置固定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所述注浆槽的内壁与所述固定连接部之间设有遇水膨胀体,通过所述遇水膨胀体顶压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优选地,所述接头本体的侧端中部断开进而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固定连接部包括固接端以及绕接端,所述固接端固接于所述接头本体的侧端断开处,所述绕接端向所述接头本体的中部延伸。优选地,所述绕接端包括供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绕置连接的扩大头。优选地,所述扩大头呈圆形或方形或三角形,伸入所述注浆槽内的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紧贴并熔接于所述扩大头的各个表面。优选地,所述固接端与所述绕接端之间包括一平直延伸段,所述平直延伸段的宽度小于所述扩大头的扩大宽度,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包括初始段、绕覆段以及外接段,所述平直延伸段的上下表面分别用于与所述初始段以及所述外接段平直贴合,所述扩大头的表面用于与所述绕覆段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扩大头与所述注浆槽的内壁之间设有预埋注浆管,所述预埋注浆管的管壁分布有注浆孔。优选地,所述遇水膨胀体为遇水即逐步膨胀的橡胶棒或橡胶带。本技术提供的有益效果包括:1)利用多个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将多个防渗膜牢固连接起来,进而围合形成大面积的地下防渗漏区域,其防渗效果好,对于施工也更方便更高效,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完全符合现代绿色环保施工的要求;2)通过绕置、熔接以及膨胀顶压的方式,将防渗膜固定在防渗膜本体的注浆槽内,从而使得固定更加牢固,不易脱落,显著增加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对应于图1的注浆后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的最终施工状态示意图。图中标号:接头本体1;注浆槽2;固定连接部3;开口4;防渗膜或渗透膜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包括矩形的接头本体1,所述接头本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注浆槽2,每个所述注浆槽2内设有固定连接部3,所述注浆槽2与所述固定连接部3均由所述接头本体1的侧端向所述接头本体1的中部延伸,所述接头本体1的两侧端设有开口4并通向所述注浆槽2,进而,通过所述开口4伸入防渗膜或渗透膜9,通过所述固定连接部3绕置固定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9,所述注浆槽2的内壁与所述固定连接部3之间设有遇水膨胀体5,通过所述遇水膨胀体5顶压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9。具体地,所述接头本体1的侧端中部断开进而形成所述开口4,所述固定连接部3包括固接端30以及绕接端32,所述固接端30固接于所述接头本体1的侧端断开处,所述绕接端32向所述接头本体1的中部延伸。所述绕接端32包括供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9绕置连接的扩大头36。较为优选地,所述扩大头36呈圆形或方形或三角形,伸入所述注浆槽2内的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9紧贴并熔接于所述扩大头36的各个表面。所述扩大头36与所述注浆槽2的内壁之间设有预埋注浆管6,所述预埋注浆管6的管壁分布有注浆孔。述固接端30与所述绕接端32之间包括一平直延伸段34,所述平直延伸段34的宽度小于所述扩大头36的扩大宽度,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9包括初始段90、绕覆段92以及外接段94,所述平直延伸段34的上下表面分别用于与所述初始段90以及所述外接段94平直贴合,所述扩大头36的表面用于与所述绕覆段92紧密贴合。较为优选地,矩形的接头本体1一体成型,接头本体1的中部具有一定厚度的间隔层进而将左右两侧的注浆槽2充分间隔开,并且,也保证接头本体1的结构强度。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9均采用高性能PE材质,其熔接粘合性强。所述遇水膨胀体5为遇水即逐步膨胀的聚氨酯材质的橡胶棒或橡胶带,待橡胶棒或橡胶带完全膨胀后,封堵内外侧的渗水路径,达到防渗堵水的目的。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本技术可以按以下过程实施:a.如图1所示,提供多个上述的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b.将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9分别从单个所述接头本体1的两侧端伸入所述注浆槽2内,再将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9绕过所述固定连接部3深入所述注浆槽2的绕接端32;该步骤b在施工中具体做法可以是,将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9由所述接头本体1的侧端断开/开口4处伸入所述注浆槽2内,并沿所述平直延伸段34逐步延伸,直至完全绕过并包覆于所述扩大头36;c.将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9紧贴固定于所述固定连接部3的各个表面;该步骤c在施工中具体做法可以是,优选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9包括初始段90、绕覆段92以及外接段94,将所述初始段90以及所述外接段94平直贴合于所述平直延伸段34的上下表面并相互熔接,将所述绕覆段92紧密贴合于所述扩大头36的表面并相互熔接;d.如图2所示,通过预埋注浆管6对所述注浆槽2内注浆直至将所述注浆槽2注满,从而形成一个与防渗膜9固定连接的接头单元,注浆后无需将预埋注浆管6取出;e.待所述遇水膨胀体5充分膨胀以致顶压于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9;f.如图3所示,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通过多个所述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1将多个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9围合连接进而形成大面积的地下防渗漏区域Z。完成上述实施过程后,应能体现出本技术的以下特点:1)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2)通过绕置的方式以及利用遇水膨胀体使得膜与接头之间连接更牢固,使用寿命长。3)防渗效果好,减少施工所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本技术中的所述的“前”、“后”方向,是以图X的标示的方向、“上”、“下”是以图Y的标示的方向为参考使用的相对概念。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注浆槽,每个所述注浆槽内设有固定连接部,所述注浆槽与所述固定连接部均由所述接头本体的侧端向所述接头本体的中部延伸,所述接头本体的两侧端设有开口并通向所述注浆槽,进而,通过所述开口伸入防渗膜或渗透膜,通过所述固定连接部绕置固定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所述注浆槽的内壁与所述固定连接部之间设有遇水膨胀体,通过所述遇水膨胀体顶压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注浆槽,每个所述注浆槽内设有固定连接部,所述注浆槽与所述固定连接部均由所述接头本体的侧端向所述接头本体的中部延伸,所述接头本体的两侧端设有开口并通向所述注浆槽,进而,通过所述开口伸入防渗膜或渗透膜,通过所述固定连接部绕置固定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所述注浆槽的内壁与所述固定连接部之间设有遇水膨胀体,通过所述遇水膨胀体顶压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的侧端中部断开进而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固定连接部包括固接端以及绕接端,所述固接端固接于所述接头本体的侧端断开处,所述绕接端向所述接头本体的中部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聚乙烯土工膜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接端包括供所述防渗膜或所述渗透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池梁艳文潘意宽张中亮刘天懋吴海波李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远方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