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2946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1:02
技术问题: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解决方案: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具有:胎圈芯(12);胎边芯(14),其配置于所述胎圈芯(12)的轮胎径向外侧;胎体帘布层(16),其包含绕着胎圈芯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卷起的钢制帘线;胎圈包布(18),其包含以从轮胎径向内侧覆盖胎体帘布层的方式设置的钢制帘线;以及增强片(20),其由混揉入了棉的橡胶构成,并介于胎圈芯与胎体帘布层之间。

Pneumatic tire for heavy load

Technical problems: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the bead. Solution: The pneumatic tire for heavy load has: bead core (12); sidewall core (14),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radial outer side of the tire with the bead core (12); carcass cord layer (16), which includes steel cord rolled up from the inner side of the tire axis to the outer side around the bead core; bead wrap fabric (18), which includes steel cord arranged by covering the carcass cord layer from the inner side of the tire radial; and The reinforcing sheet (20) is composed of rubber mixed with cotton, and is between the bead core and the carcass cord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公知有在用于卡车、公交车等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中,为了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而介于胎圈芯与胎体帘布层之间存在作为增强片的鳍状板。鳍状板提高胎圈部整体的刚性,并且防止胎圈芯与胎体帘布层间的摩擦从而抑制胎体帘布层的损伤。以往的鳍状板是在将尼龙纤维帘线等有机纤维帘线拉伸对齐而成的材料上粘贴了橡胶而成。在该情况下,虽然能够提高胎圈部的刚性,但由于是具有角度的帘线,因此应变集中于鳍状板端(即增强片的端部),有时会成为故障的原因。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介于包含钢制帘线的胎体帘布层与胎圈芯之间存在由包含短纤维的橡胶构成的胎圈盖(增强片)。但是,作为短纤维,使用了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等刚性较高的材料,并未记载含有棉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将含有短纤维的橡胶设置于胎圈部。但是,其涉及一种相当于胎边芯的胎圈增强橡胶层,不涉及介于胎圈芯与胎体帘布层之间而存在的增强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3-23732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1-1387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配设了防止胎圈芯与胎体帘布层间的摩擦的增强片,能够抑制在增强片端部处的故障,从而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二)技术方案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下述[1]~[7]的方式。[1]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具有:胎圈芯,其埋设于胎圈部;胎边芯,其配置于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胎体帘布层,其包含绕着所述胎圈芯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卷起的钢制帘线;胎圈包布,其包含在所述胎圈部中以从轮胎径向内侧覆盖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方式设置的钢制帘线;以及增强片,其由混揉入了棉的橡胶构成,并介于所述胎圈芯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2]根据[1]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所述增强片以从轮胎径向内侧覆盖所述胎圈芯的方式设置,所述增强片具有向所述胎圈芯的轮胎轴向外侧卷起的轮胎轴向外侧部、和向所述胎圈芯的轮胎轴向内侧卷起的轮胎轴向内侧部,所述增强片的所述外侧部重叠于所述胎边芯的轮胎轴向外侧面,所述增强片的所述内侧部重叠于所述胎边芯的轮胎轴向内侧面。[3]根据[1]或[2]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所述增强片具有外侧端和内侧端,其中,所述外侧端是向所述胎圈芯的轮胎轴向外侧卷起的轮胎轴向外侧部的上端,所述内侧端是向所述胎圈芯的轮胎轴向内侧卷起的轮胎轴向内侧部的上端,所述增强片的外侧端距离标称轮辋直径的高度H1、所述胎体帘布层的卷起端距离标称轮辋直径的高度H2、所述增强片的内侧端距离标称轮辋直径的高度H4满足下述条件(1)和(2),(1)0.3≦H1/H2≦0.8;(2)0.3≦H4/H2≦0.9。[4]根据[3]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所述胎圈包布具有外侧端和内侧端,其中,所述外侧端是向所述胎圈芯的轮胎轴向外侧卷起的外侧部分的上端,所述内侧端是向所述胎圈芯的轮胎轴向内侧卷起的内侧部分的上端,所述胎体帘布层的卷起端距离标称轮辋直径的高度H2、所述胎圈包布的外侧端距离标称轮辋直径的高度H3、所述胎圈包布的内侧端距离标称轮辋直径的高度H5满足下述条件(3)和(4),(3)0.5≦H3/H2≦0.8;(4)1.1≦H5/H2≦1.3。[5]根据[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所述增强片中的棉的含量是5~15质量%。[6]根据[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所述增强片的橡胶硬度是80~90。[7]根据[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所述增强片的厚度是1.0~2.0mm。(三)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利用由混揉入了棉的橡胶构成的增强片,能够防止胎圈芯与胎体帘布层间的摩擦,并且能够抑制该增强片的端部处的故障,能够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的胎圈部的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2的充气轮胎的胎圈部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3的充气轮胎的胎圈部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4的充气轮胎的胎圈部的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5的充气轮胎的胎圈部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胎圈部;12-胎圈芯;14-胎边芯;16-胎体帘布层;16BE-胎体帘布层的卷起端;18-胎圈包布;18AE-胎圈包布的轮胎轴向内侧端;18BE-胎圈包布的轮胎轴向外侧端;20-增强片;20AE-增强片的轮胎轴向内侧端;20BE-增强片的轮胎轴向外侧端;N-标称轮辋直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轮胎轴向是平行于轮胎旋转轴的方向,与轮胎宽度方向是相同意思,在图中用附图标记Y表示。轮胎轴向内侧是在轮胎轴向上接近轮胎赤道面的方向,在图中用附图标记Yi表示。轮胎轴向外侧是在轮胎轴向上远离轮胎赤道面的方向,在图中用附图标记Yo表示。另外,轮胎径向(径向方向;radialdirection)是垂直于轮胎旋转轴的方向,在图中用附图标记Z表示。轮胎径向内侧是在轮胎径向上接近轮胎旋转轴的方向,在图中用附图标记Zi表示。轮胎径向外侧是在轮胎径向上远离轮胎旋转轴的方向,在图中用附图标记Zo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是用于卡车或者公交车的重载荷用轮胎,其具有:左右一对的胎圈部、从胎圈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以及以将左右的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外方端部彼此连结的方式设置于两胎侧部之间的胎面部。本实施方式中,特征在于胎圈部的结构,关于胎圈部以外的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结构。下面参照图1对胎圈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胎圈部10中埋设有环状的胎圈芯12和环状的橡胶制的胎边芯14,其中,所述胎圈芯12由对包覆了橡胶的胎圈线进行层叠卷绕的集束体构成,所述胎边芯14配置于该胎圈芯12的轮胎径向外侧。在本例中,胎圈芯12的剖面形状呈六边形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的形状,剖面形状不受特别限定。胎边芯14是从胎圈芯12的轮胎径向外表面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硬质橡胶部件,形成为越趋向末端则宽度越变窄的剖面形状。在充气轮胎中,埋设有呈环状横跨一对胎圈部10之间的胎体帘布层16。胎体帘布层16从未图示的胎面部通过胎侧部进而延伸,并在胎圈部10卡止其两端部。胎体帘布层16用贴胶包覆在相对于轮胎周向大致正交(80°~90°)的方向上排列的帘布线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帘布线是钢制帘线,即,胎体帘布层16是钢制胎体帘布层。胎体帘布层16绕胎圈芯12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卷起。具体而言,胎体帘布层16的从胎面部延伸的主体部16A沿着胎圈芯12和胎边芯14的轮胎轴向内侧面配置,并通过胎圈芯12的下侧向外侧卷起(即折返)。而且,该卷起部16B沿着胎圈芯12和胎边芯14的轮胎轴向外侧面配置,其末端(即卷起部16B的上端)成为卷起端16BE。在胎圈部10中的胎体帘布层16的周围埋设有包含钢制帘线的胎圈包布18。胎圈包布18以在胎圈部10的整周上从轮胎径向内侧包覆胎体帘布层16的折返部的方式设置。胎圈包布18是使用了钢制帘线的增强层(即钢制胎圈包布),通过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例如20°~50°的倾斜角度倾斜地排列的钢制帘线上包覆贴胶而形成。胎圈包布18由内侧部分18A和外侧部分18B构成,其中,所述内侧部分18A沿着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具有:胎圈芯,其埋设于胎圈部;胎边芯,其配置于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胎体帘布层,其包含绕着所述胎圈芯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卷起的钢制帘线;胎圈包布,其包含在所述胎圈部中以从轮胎径向内侧覆盖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方式设置的钢制帘线;以及增强片,其由混揉入了棉的橡胶构成,并介于所述胎圈芯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09 JP 2017-2167771.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具有:胎圈芯,其埋设于胎圈部;胎边芯,其配置于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胎体帘布层,其包含绕着所述胎圈芯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卷起的钢制帘线;胎圈包布,其包含在所述胎圈部中以从轮胎径向内侧覆盖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方式设置的钢制帘线;以及增强片,其由混揉入了棉的橡胶构成,并介于所述胎圈芯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片以从轮胎径向内侧覆盖所述胎圈芯的方式设置,所述增强片具有向所述胎圈芯的轮胎轴向外侧卷起的轮胎轴向外侧部、和向所述胎圈芯的轮胎轴向内侧卷起的轮胎轴向内侧部,所述增强片的所述外侧部重叠于所述胎边芯的轮胎轴向外侧面,所述增强片的所述内侧部重叠于所述胎边芯的轮胎轴向内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片具有外侧端和内侧端,其中,所述外侧端是向所述胎圈芯的轮胎轴向外侧卷起的轮胎轴向外侧部的上端,所述内侧端是向所述胎圈芯的轮胎轴向内侧卷起的轮胎轴向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泉原优史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