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分离沉淀池及二沉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12610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包括池体,池体包括上部沉淀区和下部泥区,下部泥区呈漏斗状设置,在池体的底部设有落泥口,在落泥口的侧部或下方或上方固定设有挡气板,落泥口的竖向投影完全落在挡气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二沉池系统,包括污水池、曝气装置和上述的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沉淀池通过漏斗状下部泥区可使污泥自动滑落,排泥效率高,且通过挡气板可在沉淀池中形成稳定的沉淀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二沉池系统能够对污水池底污泥充分曝气,减少污泥上浮现象,且布水要求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稳定可靠。

A Sludge Separ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and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ettling tank for mud water separa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ewage treatment, including a pond body. The pond body comprises an upper settling area and a lower mud area. The lower mud area is funnel-shaped. A mud falling mouth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ond body, and an air baffle is fixed at the side or below or above of the mud falling mouth. The vertical projection of the mud falling mouth falls completely on the air baffle.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system for sludge separation, including a sewage tank, an aeration device and the above-mentioned sedimentation tank for sludge separation. The sedimentation tank of the invention can automatically slide sludge through the lower mud area of the funnel shape, with high sludge discharge efficiency, and a stable sedimentation area can be formed in the sedimentation tank through the air baffle. The secondary clarifier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can fully aerate the sludge at the bottom of the sewage tank, reduce the phenomenon of sludge floating, and has low water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and stabl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水分离沉淀池及二沉池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二沉池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为保护生态环境,有些污水需要进行污水生化处理,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泥水分离工艺是污水生化处理工艺的核心部分,在泥水分离工艺中主要用到二沉池对污水进行泥水分离处理。现有技术中常用有平流式二沉池和斜板(管)式二沉池,在二沉池的设计过程中,二沉池处理效果受布水方式、泥污的排放、泥污的压氧反硝化和污泥的流动性等因素影响。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8434795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续式污水生物处理的二沉池,这种二沉池中没有设有曝气装置,无法避免池底污泥的厌氧反硝化,容易形成反硝化飘泥现象。导流槽的下方没有设置挡板,上浮的飘泥容易上浮到导流槽中。又如公开号为CN206853198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竖流二沉池,竖流式二沉池需采用中心进水,需要设置中心进水管,然后通过进水管底部的反射板均匀布水,当池子面积过大而高度不足时容易出现短流,而且此竖流二沉池的曝气装置只设置在中心桶的正下方,无法对池底污泥全部进行曝气处理,会造成池底污泥曝气不充分产生上浮现象,而且上述竖流二沉池需要在池体中部内侧面四周设有斜板、在池底设置泥斗,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泥水分离高效、使用方便的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布水方便、能够对池底污泥充分曝气且采用前述沉淀池的二沉池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其特点是:包括池体,池体包括上部沉淀区和下部泥区,下部泥区呈漏斗状设置,在池体的底部设有落泥口,在落泥口的侧部或下方或上方固定设有挡气板,落泥口的竖向投影完全落在挡气板上。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所述挡气板为平板,平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落泥口侧部的池体池壁上、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所述挡气板包括两块平板,两块平板一端固定连接成一定夹角组成折板,折板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落泥口的下方,折板的顶角正对落泥口设置。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所述挡气板包括两块平板,两块平板一端固定连接成一定夹角构成折板,折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落泥口上方的池体上或折板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落泥口的上方,折板的开口正对落泥口设置构成储气槽,在池体的池壁上开设有连通储气槽的通孔。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所述落泥口的面积占上部沉淀区横截面积的5%-30%。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所述池体包括两块侧板、两块斜板和两块端板,每侧的侧板底部各固定连接一块斜板,两块端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侧板与斜板的两端,侧板与端板之间围成长方体构成所述上部沉淀区,斜板与端板之间围成漏斗状构成所述下部泥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前述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的二沉池系统,其特点是:包括污水池、曝气装置和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沉淀池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污水池的中上部,曝气装置固定安装在污水池的底部,曝气装置包括供气管道和安装在供气管道上的曝气机构;曝气机构可选用曝气盘或曝气管,由于污泥会通过曝气机构少量的进入供气管道中,当供气管道中污垢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影响曝气效果,可以使供气管道的一端与鼓风机的出气口相连接,使供气管道另一端连接排污管道,排污管道上设有阀门。当需要排出供气管道内的污垢时,开启鼓风机后打开排污管道上的阀门,使污垢在气流的带动下排出供气管道。所述沉淀池设有配套的用于输出沉淀池上清液的出水机构;在污水池中设有用于排出污水池底部污泥的污泥排出机构,污泥排出机构为污泥泵或重力排泥管。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二沉池系统,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所述沉淀池设有若干个。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二沉池系统,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沉淀池之间均匀间隔排列设置,或沉淀池之间均呈连体共壁设置,或沉淀池两两之间呈连体共壁设置。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二沉池系统,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点是:所述出水机构为出水槽或出水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沉淀池通过漏斗状的下部泥区可使上部沉淀区的污泥自动滑落出去,排泥效率高,并且通过池体下部落泥口处的挡气板可防止气体从落泥口进入沉淀池中,能够在沉淀池中形成稳定的沉淀区,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可靠。(2)本专利技术的二沉池系统通过设置在污水池底部的曝气装置,能够对污水池底部的污泥进行充分曝气,减少污泥因缺氧反硝化造成的上浮现象;且由于沉淀池相对独立地设置在污水池中,污水可从污水池任意位置进入,布水要求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可靠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2中沉淀池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3中沉淀池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4中沉淀池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沉淀池的池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7中二沉池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8中二沉池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9中二沉池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污水池;2为沉淀池;3为挡气板;4为清水排出机构;5为曝气盘;6为供气管道;7为鼓风机;8为重力排泥管;9为排污管道;10为曝气管;11为通孔;12为排污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包括池体2,池体2包括上部沉淀区和下部泥区,下部泥区呈漏斗状设置,在池体2的底部设有落泥口,在落泥口的下方固定设有挡气板3,落泥口的竖向投影完全落在挡气板3上。所述落泥口的面积占上部沉淀区横截面积的5%。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中:所述落泥口的面积占上部沉淀区横截面积的10%。参照图1,所述挡气板3为平板,平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落泥口侧部的池体2池壁上、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实施例3,实施例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中:所述落泥口的面积占上部沉淀区横截面积的15%。参照图2,所述挡气板3包括两块平板,两块平板一端固定连接成一定夹角组成折板,折板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落泥口的下方,折板的顶角正对落泥口设置,用以使污泥沿折板滑落,避免污泥堆积在折板上。实施例4,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中:所述落泥口的面积占上部沉淀区横截面积的20%。参照图3和图4,所述挡气板3包括两块平板,两块平板一端固定连接成一定夹角构成折板,挡气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落泥口上方的池体2上,折板的开口正对落泥口设置构成储气槽,在池体2的池壁上开设有连通储气槽的通孔。实施例5,实施例1-4中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池体包括上部沉淀区和下部泥区,下部泥区呈漏斗状设置,在池体的底部设有落泥口,在落泥口的侧部或下方或上方固定设有挡气板,落泥口的竖向投影完全落在挡气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池体包括上部沉淀区和下部泥区,下部泥区呈漏斗状设置,在池体的底部设有落泥口,在落泥口的侧部或下方或上方固定设有挡气板,落泥口的竖向投影完全落在挡气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板为平板,平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落泥口侧部的池体池壁上、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板包括两块平板,两块平板一端固定连接成一定夹角组成折板,折板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落泥口的下方,折板的顶角正对落泥口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板包括两块平板,两块平板一端固定连接成一定夹角构成折板,折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落泥口上方的池体上或折板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落泥口的上方,折板的开口正对落泥口设置构成储气槽,在池体的池壁上开设有连通储气槽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泥口的面积占上部沉淀区横截面积的5%-30%。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武斌朱超于娜娜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大禹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