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及其工厂化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2314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菌类工厂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及其工厂化栽培方法。所述的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16919,保藏日期为2018年12月25日,名称为“七河17”;所述的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步骤包括:准备菌种、生产菌棒或窝口菌包、接种、预培养、培养、出菇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香菇菌棒传统生产中存在的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出菇质量下降问题,两潮菇的生物转化率为70%‑83%,98%以上菌棒均可正常现蕾出菇,出菇整齐,菇形中大型、朵形圆整。

Lentinus edodes strain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ized cultivation and their industrialized cultivation method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fungus factor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Lentinus edodes strain suitable for factory cultivation and its factory cultivation method. The Lentinus edodes strain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ized cultivation are stored in the General Microbial Center of the China Committee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icrobial Species, the storage number is CGMCC 16919, the storage date is December 25, 2018, and the name is \Qihe 17\. The industrialized cultivation method of Lentinus edodes strain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ized cultivation is described, which includes preparation of strains, production of rods or nest mushroom bags. Inoculation, pre-culture, cultivation and mushroom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s of high pollution rate, unstable yield and declining Mushroom Quality in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of mushroom sticks. The biotransformation rate of Liangchao mushroom is 70%83%. More than 98% of the mushroom sticks can normally bud and produce mushrooms, and the mushroom shape is medium-large and 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及其工厂化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菌类工厂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及其工厂化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2017年我国香菇总产量在900万吨以上,香菇年产量逐年增加。同时,随着香菇酱等香菇加工品的发展,给香菇产业的蓬勃兴起添加了新的活力。然而,绝大多数我国香菇主产区生产模式落后,菌种适应性、菌种质量问题突出,导致屡屡出现传统香菇种植批量污染、菌种退化及出菇质量、效率低下等问题。菌种是香菇工厂化栽培的前提,直接决定了稳产和高产,配合高效运营模式、专用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稳定的栽培环境,香菇工厂化生产越来越成为新的食用菌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解决香菇菌棒传统生产中存在的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出菇质量下降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其工厂化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16919,保藏日期为2018年12月25日,名称为“七河17”,是通过香菇品种“七河2号”孢子自交,经系统选育获得。香菇菌株生物学特性如下:菌落:菌丝白色,菌落绒状,隆起,具同心带,见光老化后逐渐变为橙色;菌落背面浅黄色,无水溶性色素。菌丝显微结构:菌丝壁光滑,薄壁到稍厚壁,具锁状联合,常见分隔和分枝,宽1.4-6.5μm。子实体特征:中大型子实体,菌盖圆整,直径55-73mm,菌盖纵切面呈弧形,菌盖表面覆盖鳞片,鳞片小,主要分布在菌盖边缘,中间少。菌盖厚度18-26mm,菌肉厚,菌褶乳白2-3mm左右,菌柄柱状,上粗下细,长度3.8-4.8cm,有纤毛。香菇“七河17”菌株选育方法如下:采集“七河2”菌株栽培的新鲜长势较好的子实体,在无菌环境下剪去菌柄,将有菌褶的一面倒扣在平皿上24小时后,收集孢子印,用无菌水稀释孢子,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将孢子浓度稀释到4×105个/ml,各取50微升涂布于直径90cmPDA平皿上,25℃避光培养10天,平板上出现菌落,挑取150个菌落边缘菌丝转移到新的PDA平板上,避光培养7天后再挑取菌落边缘小菌丝块转移到新的PDA平板,重复纯化3次,镜检有锁状联合的菌落转接到PDA斜面上培养10天后,4℃保存备用。对获得的菌丝培养物进行拮抗实验,淘汰与亲本无差异的菌丝培养物,得到115个菌丝培养物,进入出菇筛选阶段。在初筛出菇阶段收集菌盖圆整,菌柄短,品质优良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稳定的双核化菌丝。之后进行复筛、品比实验,筛选出编号17的菌株进行中试和扩大实验,进行稳定性观察,名称为“七河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步骤包括:准备菌种、生产菌棒或窝口菌包、接种、预培养、培养、出菇管理。(1)准备菌种:采用以下任一种方法:方法一:菌种包括母种、原种和生产种。母种:将菌丝培养物置于灭菌后的PDA试管中,菌丝培养物为4-5mm见方,于25℃下恒温培养,香菇菌丝长满后作为母种使用。原种:将杨木木条在水中浸泡后,蘸取玉米糊和麸皮,然后装袋封口,高压121℃灭菌1-3h,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母种,在25℃环境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全袋,得到原种木条。生产种:将硬质阔叶木木屑与麸皮按质量比4:1-5:1混合,加水至水含量为58-60wt%,装袋封口,高压121℃灭菌1-3h小时,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1支原种木条,在25℃环境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全袋,得到生产种,放入0~7℃冷库冷藏备用。方法二:菌种包括锥形瓶液体菌种和液体发酵罐菌种。锥形瓶液体菌种:将菌丝培养物切成为4-5mm见方小块,取4-10块置于灭菌后的锥形瓶液体培养基中,搅拌均匀,在25℃下恒温培养,7-8天后香菇菌球长好后作为二级种使用。锥形瓶液体培养基制备方法为:每升水加入土豆100-500g煮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葡萄糖10-30g,蛋白胨1-5g,磷酸二氢钾1-4g,无水硫酸镁0.5-2g,混合均匀。发酵罐液体菌种:将锥形瓶中液体菌种无菌操作下接入发酵罐液体培养基中,罐压保持在0.01-0.05MPa,25℃下恒温培养,7-9天后发酵液浓稠时使用。发酵罐液体培养基配方制备方法为:每升水中加入豆粕1-5g,葡萄糖10-30g,酵母膏1-5g,磷酸二氢钾1-4g,无水硫酸镁0.5-2g,消泡剂0.1-1ml,混合均匀。(2)生产菌棒或窝口菌包:苹果木或柞木等硬质木屑质量占比75-85%,颗粒度在0.3-1cm,麸皮质量占比15%-25%,石膏0-1%,搅拌均匀后加水至水含量为55-59wt%,加入石灰调pH值至6.5-7,使用全自动装袋机装袋;装入15cm×55c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袋,填料后每袋(棒)直径9.5-10cm,高39-41cm,质量2.0-2.5kg,即菌棒;或者装入16×35mm窝口菌包;将菌棒或窝口菌包装入高压灭菌锅,在120℃下灭菌6-10小时,灭菌后在万级净化车间内冷却,冷却间温度20℃,放置24小时使菌棒降温至30℃以下。(3)接种:使用全自动香菇固体接种机,将清洗后的生产种在无菌条件下脱去塑料外袋放入接种机菌种料槽,将菌棒逐个放入接种机,每棒接种4个孔位,平均每个生产种接种菌棒15-18棒;或将发酵罐液体菌种培养好后,管道连接发酵罐和窝口菌包接种机,对管道和接种机进行蒸汽灭菌20min,无菌条件下,开接种机进行接种,将接种完成的菌包用灭菌后海绵塞封口,转入培养发菌阶段。(4)预培养:接种后,将菌棒放入塑料筐,将筐放置在培养架上,每个培养架放置30筐,培养架放满后将其转入净化级别为10万级的预培养车间;预培养车间设定温度23-27℃,湿度控制在30-80%,暗光培养,CO2浓度设定在1000-4000ppm;静置培养12-16天,当菌棒菌丝生长至直径7cm以上时,将菌棒转入正常培养室。(5)培养:培养室设定温度23-26℃,湿度控制在30-80%,暗光培养,CO2浓度设定在1500-5000ppm;当菌丝生长至直径12-18cm时,用排式刺针进行第一次刺孔通氧,当菌丝长满后5-10天,菌棒开始产生瘤状物凸起,使用刺孔机进行二次刺孔通氧;二次刺孔后培养室设定温度23-26℃,湿度控制在40-70%,100LX以上光照培养,CO2浓度设定在1500-5000ppm;总菌龄85-90天可完成培养,进入出菇管理。(6)出菇管理:出菇大棚为带有制冷、加湿和通风的自动化控制大棚,将完成培养的香菇菌棒脱去塑料袋,摆放到出菇大棚层架上,控制温度在12-20℃,湿度80-90%,CO2浓度500-1500ppm;开启水喷淋将菌棒加湿至1.9-2.2kg,5-6天后现蕾进行疏蕾,留蕾12-15个,4天后可进行采收。采收后控制温度在20-25℃,湿度80-90%,CO2浓度500-1500ppm,光照在100LX以上,休养15-20天后,控制温度在12-20℃,湿度80-90%,CO2浓度500-1500ppm刺激现蕾,喷水将菌棒加湿至1.5-1.8kg,待现蕾出菇后进行第二潮采收。采收后重复以上操作,可进行3-5潮采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香菇菌株,菌棒污染率较低,不超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16919,保藏日期为2018年12月25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16919,保藏日期为2018年12月25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香菇菌株的菌落生物学特征为:菌丝白色,菌落绒状,隆起,具同心带,见光老化后逐渐变为橙色;菌落背面浅黄色,无水溶性色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香菇菌株的菌丝显微结构为:菌丝壁光滑,薄壁到稍厚壁,具锁状联合,常见分隔和分枝,宽1.4-6.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香菇菌株的子实体特征为:中大型子实体,菌盖圆整,直径55-73mm,菌盖纵切面呈弧形,菌盖表面覆盖鳞片,鳞片小,主要分布在菌盖边缘,中间少;菌盖厚度18-26mm,菌肉厚,菌褶乳白2-3mm左右,菌柄柱状,上粗下细,长度3.8-4.8cm,有纤毛。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准备菌种、生产菌棒或窝口菌包、接种、预培养、培养、出菇管理;准备菌种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方法一:菌种包括母种、原种和生产种;母种:将菌丝培养物置于灭菌后的PDA试管中,于25℃下恒温培养至香菇菌丝长满试管,得到母种;原种:将杨木木条在水中浸泡后,蘸取玉米糊和麸皮,然后装袋封口,高压121℃灭菌1-3h,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母种,在25℃环境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全袋,得到原种木条;生产种:将硬质阔叶木木屑与麸皮按质量比4:1-5:1混合,加水至水含量为58-60wt%,装袋封口,高压121℃灭菌1-3h小时,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1支原种木条,在25℃环境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全袋,得到生产种,放入0~7℃冷库冷藏备用;方法二:菌种包括锥形瓶液体菌种和液体发酵罐菌种;锥形瓶液体菌种:将菌丝培养物置于灭菌后的锥形瓶液体培养基中,25℃下恒温培养7-8天;发酵罐液体菌种:将锥形瓶中液体菌种接入液体发酵罐培养基,罐压保持在0.01-0.05MPa,25℃下恒温培养7-9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工厂化栽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宇李洁董海英高霞黄雪郝宇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